电磁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6712发布日期:2018-09-28 21:0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磁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如电磁炉等电磁烹饪设备,其线圈盘的磁条一般由两种方式固定,一种是磁条通过热压的方式固定在线圈盘内,另一种是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对磁条进行固定,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此两种方式所固定的磁条之间一般都存在一定的间距,导致线圈盘的磁场分布不均匀,存在热效率较低的加热盲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烹饪设备,包括:线圈绕组;磁条组件,能相对于所述线圈绕组运动,所述磁条组件包含有磁条,所述磁条位于所述线圈绕组的下方,且所述线圈绕组下方的所述磁条关于所述线圈绕组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非对称地分布;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磁条组件运动,使所述磁条在所述线圈绕组下方的位置改变。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磁烹饪设备,磁条组件包含有磁条,驱动装置驱动磁条组件在线圈绕组下方运动时,可使得线圈绕组下方有、无磁条与之对应的状态随磁条组件的运动得到有效切换,也即,无论线圈绕组下方是否完全被磁条覆盖,也可在动态上达到磁条无缝隙均布的加热效果,相对于传统结构中将磁条设置为位置固定的结构而言,可避免磁条之间的间隙等未布置有磁条的位置处由于无法聚磁导致该处加热效率偏低、存在加热盲区的问题,实现提升加热均匀性,另外,本方案中线圈绕组下方的磁条排布成关于线圈绕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非对称布置的形式,相对于磁条在线圈绕组下方均匀对称分布的结构而言,更有利于磁条组件和线圈绕组进风散热,具体如,可使得线圈绕组下方位于其中心轴线两侧的位置处,至少有一侧位置处于未被磁条遮挡,以有利于该侧位置从侧方和底部进风散热的状态,这样,线圈绕组由于受磁条覆盖形成的温升部位可实现多侧进风散热,可以实现提升磁条组件、线圈绕组在温升区处的冷空气吸入量,利于提升对磁条、线圈绕组及磁条组件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等的散热效率和散热均匀性,避免出现产品散热不佳的问题,有效抑制磁条、线圈绕组及磁条组件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的温升,提升产品质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磁烹饪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被设置为能驱动所述磁条组件沿预设轨迹做位移运动,或被设置能驱动所述磁条组件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摆动。

值得说明的是,前述中的预设轨迹和预设角度范围并不特定,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磁条扫过区域的具体布置需求和对线圈绕组的覆盖率需求等可以合理地设计该预设轨迹和预设角度范围。

在本方案中,驱动装置被设置为能驱动磁条组件沿预设轨迹做位移运动,这样,磁条组件沿预设轨迹运动时可实现使磁条在线圈绕组下方的位置改变的目的,其中,更优选将预设轨迹设置为绕线圈绕组的中心轴线分布,具体如设计预设轨迹为圆周轨迹、椭圆轨迹或其他异形环状轨迹等,线圈绕组的中心轴线位于圆周轨迹、椭圆轨迹或其他异形环状轨迹等围设出的区域内,该结构简单,且有利于使磁条扫过区域涵盖线圈绕组的整个下方空间,尤其对于线圈绕组下方的空间内磁条非对应布置的结构而言,能更优化在动态上达到磁条无缝隙均布的加热效果。驱动装置被设置为能驱动磁条组件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摆动,具体如设计磁条组件受驱动装置时做钟摆运动,这样,磁条组件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摆动时可实现使磁条在线圈绕组下方的位置改变的目的,其中,更优选设计驱动装置驱动磁条组件绕线圈绕组的中心轴线摆动,该结构简单,且有利于使磁条扫过区域涵盖线圈绕组的整个下方空间,尤其对于线圈绕组下方的空间内磁条非对应布置的结构而言,能更优化在动态上达到磁条无缝隙均布的加热效果。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条组件还包括磁条支架,磁条位于磁条支架上,其中,磁条与磁条支架为磁性材质的一体式结构,或磁条与磁条支架为材质不同的两个部件,磁条通过二次注塑镶嵌固定在磁条支架上,或磁条通过如卡槽等结构组装在磁条支架上,另外,磁条在磁条支架可以以任意形式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能驱动所述磁条组件转动。

在本方案中,利用驱动装置驱动磁条组件转动,可以使磁条组件上的磁条相应做圆周运动,实现磁条在线圈绕组下方的位置改变的目的,且驱动磁条组件转动的形式相比于驱动磁条组件以其他形式运动的结构而言,平稳性更好,利于提升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其中,更优选设置磁条组件转动时所绕轴线与线圈绕组的中心轴线重合,该结构简单,且有利于使磁条扫过区域涵盖线圈绕组的整个下方空间,尤其对于线圈绕组下方的空间内磁条非对应布置的结构而言,能更优化在动态上达到磁条无缝隙均布的加热效果,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磁条组件转动时所绕轴线与线圈绕组的中心轴线并非必须重合,实际上,根据组装误差或实际需求,磁条组件转动时所绕轴线与线圈绕组的中心轴线也可具有一定的偏心位移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条组件还包括磁条支架,所述磁条位于所述磁条支架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磁条支架连接并驱动所述磁条支架绕预设轴线旋转。

在本方案中,设计磁条支架绕预设轴线旋转,其中,预设轴线可以为磁条支架的中心轴线,也可不为磁条支架的中心轴线,磁条支架绕预设轴线旋转时,其上的磁条相应绕预设轴线做圆周运动,实现磁条在线圈绕组下方的位置改变的目的,且驱动磁条支架转动的形式相比于驱动磁条支架以其他形式运动的结构而言,平稳性更好,利于提升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条支架上的所述磁条排布成关于所述预设轴线所在平面非对称布置的形式。

在本方案中,对于磁条支架转动以使磁条在线圈绕组下方的位置改变的方案,通过设计磁条支架上的磁条排布成关于预设轴线所在平面非对称布置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实现磁条在线圈绕组下方呈关于线圈绕组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非对称布置的形式,尤其对于预设轴线与线圈绕组中心轴线重合布置的情况,效果更为明显,其中,相对于磁条在磁条支架上对称均匀布置的结构而言,本结构更有利于磁条组件进风散热,具体如,可使得磁条支架位于其预设轴线两侧的位置处,至少有一侧位置处于未被磁条遮挡,以有利于该侧位置从侧方和底部进风散热的状态,这样,可实现磁条部位从多侧进风散热,可以实现提升磁条组件、线圈绕组在温升区处的冷空气吸入量,利于提升对磁条、线圈绕组及磁条组件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等的散热效率和散热均匀性,避免出现产品散热不佳的问题,有效抑制磁条、线圈绕组及磁条组件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的温升,提升产品质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条支架包括布置有所述磁条的磁条位置和未布置有所述磁条的非磁条位置,所述磁条位置与所述非磁条位置对应,所述预设轴线位于对应的所述磁条位置和所述非磁条位置之间。

在本方案中,设置磁条支架的磁条位置和非磁条位置位于预设轴线两侧,以使磁条支架上的磁条位置关于其预设轴线呈非对称布置形式,也即,在磁条支架上,该预设轴线的一侧布置有磁条时,该预设轴线另一侧与该磁条对应的位置处未布置有磁条,这样设计一方面可利用非磁条位置形成避让作用,使磁条支架外侧的冷空气能从非磁条位置处进入到该预设轴线位置处甚至进入到磁条位置处,利于对磁条、线圈盘及磁条支架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等整体散热,且该结构中,在磁条位置处会产生热量,非磁条位置处可及时吸入冷风,随着磁条支架旋转可以形成冷、热气流交替的循环、接力散热形式,利于提升对流换热效率,提升散热效果,另一方面,相对于磁条对称均布的结构而言,本方案精简了磁条用量,可以减轻包含磁条在内的整个磁条支架的重量,实现减小驱动装置的驱动负荷,也缩小了包含磁条在内的整个磁条支架的空间体积,这样可以减小包含磁条在内的整个磁条支架在产品内部风道中的挡风面积,减小风机阻力,保证风机寿命,且使得产品内部风道内的电器元件的散热更有保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条支架的所述磁条位置处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磁条的安装部。

在本方案中,在磁条支架上设有安装部用于安装磁条,在实现对磁条装配固定的同时,安装部可起到对磁条装配进行定位指示的作用,利于提升磁条在磁条支架上的位置精度,提升产品良品率。

优选地,安装部为磁条支架上适于容纳磁条的凹槽或卡位结构,实现磁条与磁条支架之间插接或卡接装配,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操作方便的优点,且凹槽或卡位结构可以在磁条支架旋转时提供对磁条的限位作用,确保磁条稳定、不移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条支架的所述非磁条位置处设有镂空结构;和/或所述磁条支架包括骨架部,所述磁条支架的所述非磁条位置处设有所述骨架部。

在本方案中,在磁条支架的非磁条位置处设有镂空结构,具体如,磁条支架的非磁条位置处整体为镂空结构,或磁条支架的非磁条位置处局部设有镂空孔等镂空结构,镂空结构可利于磁条支架减重,进一步降低驱动装置的驱动负荷,且镂空结构可实现磁条支架风阻最小化、进风效率最大化,利于提升磁条、线圈绕组及磁条支架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等的散热效率,同时也可极大地降低磁条支架在产品内部风道中的风阻,减小风机阻力,保证风机寿命,并使产品内部风道内的电器元件的散热更有保障;设置磁条支架包括骨架部,在磁条支架的非磁条位置处设有该骨架部,而非完全镂空的结构,利用骨架部可以强化整个磁条支架的刚度,尤其对于磁条支架上的磁条呈不均匀布置的情况,可利于磁条支架和驱动装置保持动平衡,降低磁条支架转轴及驱动装置损伤,并保证磁条支架旋转时的平稳性,提升产品质量。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磁条支架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磁条位置,同一所述磁条位置处设有一根或多根所述磁条。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磁烹饪设备还包括:扇叶,位于所述线圈绕组的下方,所述扇叶与所述磁条组件连接并能随所述磁条组件运动;和/或测温元件,位于所述线圈绕组的下方,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磁条组件连接并能随所述磁条组件运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扇叶与磁条组件连接并随磁条组件运动,磁条组件受驱动装置驱动发生相应运动时,扇叶与磁条组件同步运动并驱动其附近的空气流动,可以促进气流对磁条组件及其上方的线圈绕组散热降温,提升散热效率,避免磁条或线圈绕组过热损坏,且扇叶可以起到气流分配的作用,有利于磁条组件及线圈绕组均匀散热,避免局部过热问题;设置测温元件与磁条组件连接并随磁条组件运动,当磁条组件受驱动装置驱动发生相应运动时,使测温元件随磁条组件运动实现对锅具或线圈绕组扫描式测温,相对于定点测温结构而言,无需设置多个测温元件即可实现多点测温,且对锅具或线圈绕组测温点覆盖更全面,可以使测温效果更真实可靠,利于提升稳定精准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扇叶和/或所述测温元件位于所述线圈绕组下方的空间内未布置有所述磁条的位置处。

在本方案中,线圈绕组下方的空间内未布置有磁条的位置处设置前述方案中的扇叶或测温元件,不会额外占用产品的内部空间体积,便于线圈绕组位置设计,且不会增加整机高度,利于产品部件紧凑。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磁条支架连接,或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磁条支架连接。

在本方案中,设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使电机的输出轴直接与磁条支架连接以驱动磁条支架旋转,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组装快捷方便等优点,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也可设计电机通过齿轮机构、链条机构、连接杆机构等传动机构与磁条支架连接。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磁烹饪设备还包括:风机,其运行时能够向所述磁条组件及所述线圈绕组所在位置处送风。

在本方案中,设置风机向磁条组件及线圈绕组所在位置处送风,可进一步提升对磁条组件及线圈绕组的散热效率,避免磁条及线圈绕组热损伤,提升产品质量。

可选地,所述电磁烹饪设备为电磁炉、电磁饭煲、电磁压力锅、电磁炖锅、电磁灶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烹饪设备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烹饪设备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磁条支架,11安装部,12骨架部,13镂空孔,20电机,30磁条,40线圈绕组,50底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烹饪设备。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设备,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烹饪设备,包括:线圈绕组40、磁条组件和驱动装置。

具体地,磁条组件与线圈绕组40之间互不连接,或磁条组件与线圈绕组40之间通过可滑动连接结构(以使磁条组件能相对于线圈绕组40做位移运动)或可转动连接结构(以使磁条组件能相对于线圈绕组40转动)等相连,以使磁条组件能相对于线圈绕组40运动,磁条组件包含有磁条30,磁条30位于线圈绕组40的下方,且线圈绕组40下方的磁条30关于线圈绕组40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非对称地分布;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磁条组件运动,使磁条30在线圈绕组40下方的位置改变。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磁烹饪设备,磁条组件包含有磁条30,驱动装置驱动磁条组件在线圈绕组40下方运动时,可使得线圈绕组40下方有、无磁条30与之对应的状态随磁条组件的运动得到有效切换,也即,无论线圈绕组40下方是否完全被磁条30覆盖,也可在动态上达到磁条30无缝隙均布的加热效果,相对于传统结构中将磁条30设置为位置固定的结构而言,可避免磁条30之间的间隙等未布置有磁条30的位置处由于无法聚磁导致该处加热效率偏低、存在加热盲区的问题,实现提升加热均匀性,另外,本方案中在磁条组件运动的任意时刻,线圈绕组40下方的磁条30排布成关于线圈绕组40中心轴线所在平面非对称布置的形式,相对于磁条30在线圈绕组40下方均匀对称分布的结构而言,更有利于磁条组件和线圈绕组40进风散热,具体如,可使得线圈绕组40下方位于其中心轴线两侧的位置处,至少有一侧位置处于未被磁条30遮挡,以有利于该侧位置从侧方和底部进风散热的状态,这样,线圈绕组40由于受磁条30覆盖形成的温升部位可实现多侧进风散热,可以实现提升磁条组件、线圈绕组40在温升区处的冷空气吸入量,利于提升对磁条30、线圈绕组40及磁条组件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等的散热效率和散热均匀性,避免出现产品散热不佳的问题,有效抑制磁条30、线圈绕组40及磁条组件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的温升,提升产品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线圈绕组40能产生磁场以供锅具感应产热,具体如,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于疏绕式线圈绕组40,具体包括绕线支架及绕设于绕线支架上的导线(图中未示出),导线通电时产生磁场以供锅具感应产热,线圈绕组40与磁条组件相对设置,对于疏绕式的该线圈绕组,线圈绕组与磁条组件的对应关系可理解为其绕线支架与磁条组件的对应关系;对于密绕式线圈绕组(图中未示出),具体包括由导线绕制成的线饼,导线通电时产生磁场以供锅具感应产热,线圈绕组与磁条组件相对设置,对于密绕式的该线圈绕组,线圈绕组与磁条组件的对应关系可为线饼与磁条组件的对应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被设置为能驱动磁条组件沿预设轨迹做位移运动,值得说明的是,前述中的预设轨迹并不特定,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磁条30扫过区域的具体布置需求和对线圈绕组40的覆盖率需求等可以合理地设计该预设轨迹。

在本方案中,驱动装置被设置为能驱动磁条组件沿预设轨迹做位移运动,这样,磁条组件沿预设轨迹运动时可实现使磁条30在线圈绕组40下方的位置改变的目的,其中,更优选将预设轨迹设置为绕线圈绕组40的中心轴线分布,具体如设计预设轨迹为圆周轨迹、椭圆轨迹或其他异形环状轨迹等,线圈绕组40的中心轴线位于圆周轨迹、椭圆轨迹或其他异形环状轨迹等围设出的区域内,该结构简单,且有利于使磁条30扫过区域涵盖线圈绕组40的整个下方空间,尤其对于线圈绕组40下方的空间内磁条30非对应布置的结构而言,能更优化在动态上达到磁条30无缝隙均布的加热效果。

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磁条组件还包括磁条支架10,磁条30位于磁条支架10上,其中,磁条30与磁条支架10为磁性材质的一体式结构,或磁条30与磁条支架10为材质不同的两个部件,磁条30通过二次注塑镶嵌固定在磁条支架10上,或磁条30通过如卡槽等结构组装在磁条支架10上,另外,磁条30在磁条支架10可以以任意形式排布。

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方案中,驱动装置包括链轮(图中未示出)、链条(图中未示出)和电机,磁条组件设置在链条上,电机驱动链轮转动时,链条带动磁条组件沿链条限定出的预设轨迹做位移运动,可以理解的是,该预设轨迹与链条轨迹相适。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此处的链条可利用齿条、传送皮带进行替换,相应地,链轮可利用齿轮和皮带轮进行替换。

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方案中,驱动装置包括滑轨(图中未示出)和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磁条组件位于滑轨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磁条组件沿滑轨滑动,例如,驱动机构为驱动马达等驱动磁条组件沿滑轨行走,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驱动机构也可为转动杆和用于驱动转动杆旋转的电机,磁条组件与转动杆连接并能相对滑动,电机运行时通过转动杆带动磁条组件沿滑轨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被设置能驱动磁条组件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摆动。值得说明的是,前述中的预设角度范围并不特定,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磁条30扫过区域的具体布置需求和对线圈绕组40的覆盖率需求等可以合理地设计该预设角度范围。

在本方案中,驱动装置被设置为能驱动磁条组件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摆动,具体如设计磁条组件受驱动装置时做钟摆运动,这样,磁条组件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摆动时可实现使磁条30在线圈绕组40下方的位置改变的目的,其中,更优选设计驱动装置驱动磁条组件绕线圈绕组40的中心轴线摆动,该结构简单,且有利于使磁条30扫过区域涵盖线圈绕组40的整个下方空间,尤其对于线圈绕组40下方的空间内磁条30非对应布置的结构而言,能更优化在动态上达到磁条30无缝隙均布的加热效果。

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磁条组件还包括磁条支架10,磁条30位于磁条支架10上,其中,磁条30与磁条支架10为磁性材质的一体式结构,或磁条30与磁条支架10为材质不同的两个部件,磁条30通过二次注塑镶嵌固定在磁条支架10上,或磁条30通过如卡槽等结构组装在磁条支架10上,另外,磁条30在磁条支架10可以以任意形式排布。

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方案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与磁条组件连接,且电机通过正反转实现驱动磁条组件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摆动。

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方案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摆杆机构(例如摆动导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等),摆杆机构与电机和磁条组件连接,电机运行时,摆杆机构带动磁条组件在预设夹角范围内往复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被配置为能驱动磁条组件转动,可以使磁条组件上的磁条30相应做圆周运动,实现磁条30在线圈绕组40下方的位置改变的目的,且驱动磁条组件转动的形式相比于驱动磁条组件以其他形式运动的结构而言,平稳性更好,利于提升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其中,更优选设置磁条组件转动时所绕轴线与线圈绕组40的中心轴线重合,该结构简单,且有利于使磁条30扫过区域涵盖线圈绕组40的整个下方空间,尤其对于线圈绕组40下方的空间内磁条30非对应布置的结构而言,能更优化在动态上达到磁条30无缝隙均布的加热效果,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磁条组件转动时所绕轴线与线圈绕组40的中心轴线并非必须重合,实际上,根据组装误差或实际需求,磁条组件转动时所绕轴线与线圈绕组40的中心轴线也可具有一定的偏心位移量。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磁条组件还包括磁条支架10,磁条30位于磁条支架10上,驱动装置与磁条支架10连接并驱动磁条支架10绕预设轴线旋转。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的预设轴线旨在表示磁条支架10在驱动装置驱动下作定轴转动运动时的旋转中心,而并非特指某一实体结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作为具体表现形式,例如,当磁条支架10上设有相应的旋转轴时,预定的轴线可具体理解为该旋转轴的轴线,当磁条支架10上设有相应的轴孔时,预定的轴线可具体理解为轴孔的中心线。

在本方案中,设计磁条支架10绕预设轴线旋转,其中,预设轴线可以为磁条支架10的中心轴线,也可不为磁条支架10的中心轴线,磁条支架10绕预设轴线旋转时,其上的磁条30相应绕预设轴线做圆周运动,实现磁条30在线圈绕组40下方的位置改变的目的,且驱动磁条支架10转动的形式相比于驱动磁条支架10以其他形式运动的结构而言,平稳性更好,利于提升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磁条支架10上的磁条30排布成关于预设轴线所在平面非对称布置的形式。

在本方案中,对于磁条支架10转动以使磁条30在线圈绕组40下方的位置改变的方案,通过设计磁条支架10上的磁条30排布成关于预设轴线所在平面非对称布置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实现磁条30在线圈绕组40下方呈关于线圈绕组40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非对称布置的形式,尤其对于预设轴线与线圈绕组40中心轴线重合布置的情况,效果更为明显,其中,相对于磁条30在磁条支架10上对称均匀布置的结构而言,本结构更有利于磁条组件进风散热,具体如,可使得磁条支架10位于其预设轴线两侧的位置处,至少有一侧位置处于未被磁条30遮挡,以有利于该侧位置从侧方和底部进风散热的状态,这样,可实现磁条30部位从多侧进风散热,可以实现提升磁条组件、线圈绕组40在温升区处的冷空气吸入量,利于提升对磁条30、线圈绕组40及磁条组件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等的散热效率和散热均匀性,避免出现产品散热不佳的问题,有效抑制磁条30、线圈绕组40及磁条组件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的温升,提升产品质量。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磁条支架10包括布置有磁条30的磁条位置和未布置有磁条30的非磁条位置,磁条位置与非磁条位置对应,预设轴线位于对应的磁条位置和非磁条位置之间。

在本方案中,设置磁条支架10的磁条位置和非磁条位置位于预设轴线两侧,以使磁条支架10上的磁条位置关于其预设轴线呈非对称布置形式,也即,在磁条支架10上,该预设轴线的一侧布置有磁条30时,该预设轴线另一侧与该磁条30对应的位置处未布置有磁条30,这样设计一方面可利用非磁条位置形成避让作用,使磁条支架10外侧的冷空气能从非磁条位置处进入到该预设轴线位置处甚至进入到磁条位置处,利于对磁条30、线圈盘及磁条支架10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等整体散热,且该结构中,在磁条位置处会产生热量,非磁条位置处可及时吸入冷风,随着磁条支架10旋转可以形成冷、热气流交替的循环、接力散热形式,利于提升对流换热效率,提升散热效果,另一方面,相对于磁条30对称均布的结构而言,本方案精简了磁条30用量,可以减轻包含磁条30在内的整个磁条支架10的重量,实现减小驱动装置的驱动负荷,也缩小了包含磁条30在内的整个磁条支架10的空间体积,这样可以减小包含磁条30在内的整个磁条支架10在产品内部风道中的挡风面积,减小风机阻力,保证风机寿命,且使得产品内部风道内的电器元件的散热更有保障。

更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磁条支架10的磁条位置处设有用于安装磁条30的安装部11。

在本方案中,在磁条支架10上设有安装部11用于安装磁条30,在实现对磁条30装配固定的同时,安装部11可起到对磁条30装配进行定位指示的作用,利于提升磁条30在磁条支架10上的位置精度,提升产品良品率。

优选地,安装部11为磁条支架10上适于容纳磁条30的凹槽或卡位结构,实现磁条30与磁条支架10之间插接或卡接装配,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操作方便的优点,且凹槽或卡位结构可以在磁条支架10旋转时提供对磁条30的限位作用,确保磁条30稳定、不移位。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磁条支架10的非磁条位置处设有镂空结构;和/或磁条支架10包括骨架部12,磁条支架10的非磁条位置处设有骨架部12。

在本方案中,在磁条支架10的非磁条位置处设有镂空结构,具体如,磁条支架10的非磁条位置处整体为镂空结构,或磁条支架10的非磁条位置处局部设有镂空孔13等镂空结构,镂空结构可利于磁条支架10减重,进一步降低驱动装置的驱动负荷,且镂空结构可实现磁条支架10风阻最小化、进风效率最大化,利于提升磁条30、线圈绕组40及磁条支架10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等的散热效率,同时也可极大地降低磁条支架10在产品内部风道中的风阻,减小风机阻力,保证风机寿命,并使产品内部风道内的电器元件的散热更有保障;设置磁条支架10包括骨架部12,在磁条支架10的非磁条位置处设有该骨架部12,而非完全镂空的结构,利用骨架部12可以强化整个磁条支架10的刚度,尤其对于磁条支架10上的磁条30呈不均匀布置的情况,可利于磁条支架10和驱动装置保持动平衡,降低磁条支架10转轴及驱动装置损伤,并保证磁条支架10旋转时的平稳性,提升产品质量。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磁条支架10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磁条位置,同一磁条位置处设有一根或多根磁条30。

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磁条支架10上设有一个磁条位置和一个非磁条位置,磁条位置处设有三个安装部11,每个安装部11上分别安装有一个磁条30,非磁条位置处设有骨架部12,骨架部12上设有镂空孔13进行减重和避空,骨架部12与安装部11在磁条位置和非磁条位置的接壤处接合。当然,前述仅为本设计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实际上,磁条位置的数量、非磁条位置的数量、磁条位置处的安装部11数量等并不受前述列举所限,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求可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整,此处不再对其穷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磁烹饪设备还包括:扇叶(图中未示出),位于线圈绕组40的下方,扇叶与磁条组件连接并能随磁条组件运动,这样,磁条组件受驱动装置驱动发生相应运动时,扇叶与磁条组件同步运动并驱动其附近的空气流动,可以促进气流对磁条组件及其上方的线圈绕组40散热降温,提升散热效率,避免磁条30或线圈绕组40过热损坏,且扇叶可以起到气流分配的作用,有利于磁条组件及线圈绕组40均匀散热,避免局部过热问题。

优选地,扇叶位于线圈绕组40下方的空间内未布置有磁条30的位置处,这样,不会额外占用产品的内部空间体积,便于线圈绕组40位置设计,且不会增加整机高度,利于产品部件紧凑。具体如,在磁条支架10的骨架部12上或镂空孔13处设有扇叶。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磁烹饪设备还包括:测温元件(图中未示出),位于线圈绕组40的下方,测温元件与磁条组件连接并能随磁条组件运动,这样,当磁条组件受驱动装置驱动发生相应运动时,使测温元件随磁条组件运动实现对锅具或线圈绕组40扫描式测温,相对于定点测温结构而言,无需设置多个测温元件即可实现多点测温,且对锅具或线圈绕组40测温点覆盖更全面,可以使测温效果更真实可靠,利于提升稳定精准度。

优选地,测温元件位于所述线圈绕组40下方的空间内未布置有磁条30的位置处,这样,不会额外占用产品的内部空间体积,便于线圈绕组40位置设计,且不会增加整机高度,利于产品部件紧凑。具体如,在磁条支架10的骨架部12上或镂空孔13处设有测温元件。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的两个实施例可以以适合的方式结合,也即,同时设置扇叶和测温元件,扇叶及测温元件均与磁条组件连接并随磁条组件运动。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机20,所述电机20与所述磁条支架10连接,或所述电机20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磁条支架10连接,具体地,将电机20的输出轴直接与磁条支架10连接以驱动磁条支架10旋转,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组装快捷方便等优点,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也可设计电机20通过齿轮机构、链条机构、连接杆机构等传动机构与磁条支架10连接。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电磁烹饪设备还包括风机,该风机运行时能够向磁条组件及线圈绕组40所在位置处送风。值得说明的是,该风机可为针对磁条组件和线圈绕组40散热需求单独设计的风机,也可为现有电磁烹饪设备内用于对产品内部电器元件散热的散热风机,优选地,风机位于磁条组件及线圈绕组40的侧方,其运行时能够从磁条组件及线圈绕组40的侧方向磁条组件及线圈绕组40所在位置处送风,利用风机送风可进一步提升对线圈绕组40及磁条组件上的磁条30的散热效率,避免磁条30热损伤,提升产品质量。

可选地,所述电磁烹饪设备为电磁炉、电磁饭煲、电磁压力锅、电磁炖锅、电磁灶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以电磁烹饪设备为电磁炉为例进行说明,电磁炉的底壳50上设有线圈绕组40,驱动装置为电机20,该电机20固定在底壳50上,磁条支架10固定在该电机20上,且磁条支架10受电机20驱动能旋转,磁条支架10上设有磁条30,磁条支架10上的磁条30非对称布置,电机20运行时带动磁条支架10转动,磁条30处在线圈绕组40的下方,且在磁条支架10运动的任意时刻,磁条30呈关于线圈绕组40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非对称布置的分布形式,当磁条支架10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动态上实现磁条30布满整个线圈绕组40,使线圈绕组40的磁感线均匀,加热无盲区。其中,相对于磁条支架10上全盘均匀布满磁条30的结构而言,由于本结构中磁条支架10上的磁条30非对称布置,磁条支架10不容易挡住风机的风道,风道内的气流风顺畅,利于减小风机风阻,提升风机寿命,且不容易出现风机涡流噪音,提升产品运行静音效果,使用体验更好;另外,非对称布置形式中磁条30用量少,包含磁条30在内的磁条支架10整体质量轻、体积小,有利风机的走向,起到减少风机阻力的作用,增加驱动电机20及风机寿命,且能更好地抑制风道内电器元件的温升,且在本结构中,在磁条支架10的磁条位置处产生热量,磁条支架10的非磁条位置可将风机吹进的冷风及时吸入,利于磁条30、线圈绕组40及磁条支架10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等散热,避免温升过高,同时,随着磁条支架10旋转可形成冷、热风交替的循环气流,更有利于对流散热。

本结构中,还可在磁条支架10未布置有磁条30的位置处增加测温元件或扇叶等其他部件,既不过多增加磁条支架10重量和体积,又可便于线圈绕组40内部布局,不会增加整机高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设备,磁条组件包含有磁条,驱动装置驱动磁条组件在线圈绕组下方运动时,可使得线圈绕组下方有、无磁条与之对应的状态随磁条组件的运动得到有效切换,也即,无论线圈绕组下方是否完全被磁条覆盖,也可在动态上达到磁条无缝隙均布的加热效果,相对于传统结构中将磁条设置为位置固定的结构而言,可避免磁条之间的间隙等未布置有磁条的位置处由于无法聚磁导致该处加热效率偏低、存在加热盲区的问题,实现提升加热均匀性,另外,本方案中在磁条组件运动的任意时刻,线圈绕组下方的磁条排布成关于线圈绕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非对称布置的形式,相对于磁条在线圈绕组下方均匀对称分布的结构而言,更有利于磁条组件和线圈绕组进风散热,具体如,可使得线圈绕组下方位于其中心轴线两侧的位置处,至少有一侧位置处于未被磁条遮挡,以有利于该侧位置从侧方和底部进风散热的状态,这样,线圈绕组由于受磁条覆盖形成的温升部位可实现多侧进风散热,可以实现提升磁条组件、线圈绕组在温升区处的冷空气吸入量,利于提升对磁条、线圈绕组及磁条组件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等的散热效率和散热均匀性,避免出现产品散热不佳的问题,有效抑制磁条、线圈绕组及磁条组件近旁的其他电器元件的温升,提升产品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