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3977发布日期:2019-01-08 21:21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器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组件的指令周期不断提升,其所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解决此高发热量的问题,业界已将具有良好导热特性的热管(Heat Pipe)做广泛性的应用,其中以热管搭配散热鳍片组所结合成的散热器,因为具有重量轻、导、散热效果佳等优点,进而成为电子组件的散热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构成。

然而,现存的散热器主要包括一热管及一散热鳍片组,其中热管的受热段和放热段大都是采用相等管径的方式配设,汽化后工作流体在从受热端流向放热端时,仅能借助工作流体因温度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差来进行传导,从而使其导热效能受到相当大的局限。另外有些热管仅为单一受热段和单一放热段的配置形态,如此将使热管的热导效能不彰。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实用新型创作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散热装置,其是通过受热容腔和各放热容腔的不同断面面积,以使汽化的工作流体能够加速地流向各放热容腔进行热交换,进而提升散热器的导、散热效能。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一热管、一第一鳍片组及一第二鳍片组,该热管包括一管体及设置在该管体内的一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流体,该热管具有一受热段及自该受热段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的一第一放热段及一第二放热段,该受热段的内部具有一受热容腔,该第一放热段和该第二放热段的内部分别具有一放热容腔,该受热容腔的断面面积大于各该放热容腔的断面面积;该第一鳍片组套接在该第一放热段并且热接触;该第二鳍片组套接在该第二放热段并且热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受热段的管径尺寸大于该第一放热段和该第二放热段的管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毛细结构包括数个第一槽沟及数个第二槽沟,各该第一槽沟形成在该受热段内部,各该第二槽沟分别形成在该第一放热段和该第二放热段的内部,且该第一槽沟的槽宽大于该第二槽沟的槽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受热段的断面由一平直边及自该平直边的两端延伸出的一半圆弧边所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受热段的断面形状为一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第一放热段、第二放热段的断面均是由一对平直边及自各该平直边的两端延伸出的一对半圆弧边而构成的一扁平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热管还包括两个绝热段,其中一个该绝热段是介于该受热段和该第一放热段之间,另一个该绝热段是介于该受热段和该第二放热段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绝热段的断面形状为一扁平状或一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第一鳍片组由数个散热鳍片所堆叠组合而成,在各该散热鳍片上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一凹沟,该第一鳍片组以各该凹沟套接在该第一放热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第二鳍片组由数个散热鳍片所堆叠组合而成,在各该散热鳍片上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一凹沟,该第二鳍片组以各该凹沟套接在该第二放热段。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导热座及一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一热管、一第一鳍片组及一第二鳍片组,该热管包括一管体及设置在该管体内的一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流体,且该热管具有一受热段及自该受热段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的一第一放热段及一第二放热段,该受热段安置在该导热座上,且该受热段的内部具有一受热容腔,该第一放热段和该第二放热段的内部分别具有一放热容腔,该受热容腔的断面面积大于各该放热容腔的断面面积;该第一鳍片组套接在该第一放热段并且热接触;该第二鳍片组套接在该第二放热段并且热接触。

作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导热座为一均温板。

作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散热器的热管为数个。

作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导热座包括一导热块及一固定板,该导热块开设有供各该热管对应容置的数个槽道,该固定板和该导热块共同夹持各该热管。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功效,借由各第一槽沟的槽宽大于各第二槽沟的槽宽,从而使液化的工作流体能够快速地流回受热段。利用受热段和放热段的平直边设计,可增加与导热座和各鳍片组的热接触面积,以提升热传导效能。借由各第一槽沟和各第二槽沟所组合成的毛细结构,制作时仅需要对各放热段做缩管加工即能形成不等槽宽,进而可大幅度地简化制作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组合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热管的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热管的受热段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热管的放热段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热管另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组合外观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外观图。

图9为图8的局部区域剖视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 散热器;10、10A、10B、10C 热管;11 管体;111 受热段;1111 受热容腔;1112 平直边;1113 半圆弧边;112 第一放热段;1121 放热容腔;1122 平直边;1123 半圆弧边;113 第二放热段;114、114A 绝热段;121 第一槽沟;122 第二槽沟;13 工作流体;20 第一鳍片组;21 散热鳍片;22 凹沟;30 第二鳍片组;31 散热鳍片;32 凹沟;5、5A 导热座;51 导热块;511 槽道;52 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1,此散热器1主要包括一热管10、一第一鳍片组20及一第二鳍片组30。

热管10包括一管体11及设置在管体11内的一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流体13,热管10具有一受热段111及自受热段11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的一第一放热段112及一第二放热段113,受热段111的内部具有一受热容腔1111,第一放热段112和第二放热段113的内部分别具有一放热容腔1121,受热容腔1111的断面面积大于各放热容腔1121的断面面积;换言之,即受热段111的管径尺寸大于第一放热段112和第二放热段113的管径尺寸。

其中受热段111的断面主要由一平直边1112及自平直边1112两端延伸出的一半圆弧边1113所构成,前述的毛细结构包括数个第一槽沟121及数个第二槽沟122(如图4、5所示),各第一槽沟121为形成在平直边1112和半圆弧边1113内壁。

第一放热段112为一扁平状,且其断面主要由一对平直边1122及自各平直边1122两端延伸出的一对半圆弧边1123所构成,其中各第二槽沟122为形成在各平直边1122和各半圆弧边1123内壁;且受热段111的各第一槽沟121的槽宽大于第一放热段112的各第二槽沟122的槽宽。同理,第二放热段113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皆与第一放热段112相同。

进一步说明,热管10还包括一绝热段114,此绝热段114是介于受热段111和第一放热段112之间;同理,绝热段114也可介于受热段111和第二放热段113之间,或同时在受热段111和第一放热段112、第二放热段113之间分别形成有一绝热段114,本实施例绝热段114的断面形状为一扁平状。

第一鳍片组20由数个散热鳍片21所堆叠组合而成,在各散热鳍片21的侧边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一凹沟22,此第一鳍片组20以凹沟22套接在第一放热段112,并且达成热接触。

第二鳍片组30也由数个散热鳍片31所堆叠组合而成,在各散热鳍片31的侧边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一凹沟32,此第二鳍片组30以凹沟32套接在第二放热段113,并且达成热接触。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热管10A与前述实施例的热管10差异在于:各绝热段114A的断面形状可为一圆形。

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主要包括一导热座5及一散热器1,本实施例的散热器1包括数个热管10B、一第一鳍片组20及一第二鳍片组30,其中各热管10B、第一鳍片组20及第二鳍片组30的特征与前述各实施例相近,因此不再一一重复说明,其中导热座5为一均温板,各热管10B的受热段111是以其平直边1112平贴在导热座5上,各热管10B的第一放热段112穿接第一鳍片组20并且热接触;各热管10B的第二放热段113则穿接第二鳍片组30并且热接触。

请参阅图8及9所示,本实施例的导热座5A主要包括一导热块51及一固定板52,其中导热块51可为铜、铝或其合金所制作而成,在导热块51开设有数个槽道511,各槽道511均为一半圆形,其中各热管10C的受热段111的断面形状均为一圆形,各受热段111对应于各槽道511安置并通过固定板52予以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意图保护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