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146发布日期:2019-02-15 20:4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壁挂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壁挂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散热元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机箱也越来越精致,安装空间也越来越小,对散热器的大小和散热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散热器是放置在地面的,由于体积较大,占地面积也比较大,难以满足节约空间的需求。现有的壁挂式散热器虽然能够满足节约空间的需求,但只是通过墙面上的挂钩进行固定,安装结构不够牢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壁挂式散热器,能够减少占地面积,满足节约空间的需求,安装结构较牢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壁挂式散热器,包括底板及多块设在底板上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平行间隔排布在底板上,还包括侧板和固定结构,所述侧板与底板固接,所述侧板通过固定结构与墙壁连接,所述侧板与底板之间形成安装腔室,所述散热片位于安装腔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杆、挂钩、U形槽和固定通孔,所述固定杆、挂钩均固定于墙壁上,所述U形槽和固定通孔均位于侧板上,所述固定杆插设于U形槽,所述U形槽与固定杆卡接,所述挂钩穿设所述固定通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底座,所述散热片通过底座与底板固接,多个所述底座互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底板、底座、散热片为一体制造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室为U型。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室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底板固接,分隔形成散热区域和第一容置区域,所述散热片位于散热区域内,所述第一容置区域用于容置发热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导线穿过,所述开口与第一容置区域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区域内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与底板固接,所述垫板用于使发热元件与底板形成散热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侧板的中部连接,所述底板的下方形成第二容置区域,所述第二容置区域位于安装腔室下方,所述第二容置区域用于容置发热元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将发热元件安装在散热片上,利用固定结构,将侧板固定安装于墙壁上,进而能够将散热器通过壁挂的方式固定安装于墙壁上,能够减少占地面积,满足节约空间的需求,固定结构能够使侧板和墙壁的连接结构较稳定,安装结构较牢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散热片;3、侧板;4、U形槽;5、固定通孔;6、底座;7、隔板;8、散热区域;9、第一容置区域;10、开口;11、垫板;12、第二容置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壁挂式散热器,包括底板1及多块设在底板1上的散热片2,散热片2平行间隔排布在底板1上,还包括侧板3和固定结构,侧板3与底板1固接,侧板3通过固定结构与墙壁连接,侧板3与底板1之间形成安装腔室,散热片2位于安装腔室内。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将发热元件安装在散热片2上,利用固定结构,将侧板3固定安装于墙壁上,进而能够将散热器通过壁挂的方式固定安装于墙壁上,能够减少占地面积,满足节约空间的需求,固定结构能够使侧板3和墙壁的连接结构较稳定,安装结构较牢靠。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该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杆、挂钩、U形槽4和固定通孔5,固定杆、挂钩均固定安装于墙壁上,U形槽4和固定通孔5均开设于侧板3上,且分别位于侧板3的两侧,使固定杆插设于U形槽4中,U形槽4与固定杆实现卡接,挂钩穿设固定通孔5。本实施例中U形槽4设为U形,能够对固定杆起到较佳的限位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U形槽4、固定通孔5的数量均为两个,相应的,固定杆、挂钩的数量也为两个,有助于提高侧板3和墙壁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安装结构更为牢靠。

进一步地,该壁挂式散热器还包括多个底座6,散热片2通过底座6与底板1固定连接,多个底座6互相平行,利用底座6能够提高散热片2与底板1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起到加强散热片2刚性的作用,使散热片2给发热元件更好地提供支撑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侧板3、底板1、底座6、散热片2为一体制造成型。从而无需焊接,结构紧密牢靠。

具体地,安装腔室为U型,使发热元件放置于安装腔室内。

更具体地,在安装腔室内设有隔板7,隔板7与底板1固定连接,将安装腔室分隔形成散热区域8和第一容置区域9,散热片2位于散热区域8内,第一容置区域9用于容置发热元件,即发热元件放置于安装腔室内,对于双面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的发热中心位于散热区域8内,也即使发热元件的两个发热面分别位于散热区域8、第一容置区域9,从而能够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该底板1上开设有开口10,该开口10用于供导线穿过,该导线为与发热元件电连接的导线,从而能够方便导线穿过。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口10为方形开口10,使该开口10能有助于减轻散热器的整体重量,提高散热效率,而且该开口10与第一容置区域9连通,有助于达到双面发热元件的散热需求。

进一步地,在第一容置区域9内设有垫板11,该垫板11与底板1固定连接,该垫板11用于使发热元件与底板1形成散热间隙,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更进一步地,使底板1与侧板3的中部连接,使得底板1的下方形成第二容置区域12,第二容置区域12位于安装腔室下方,第二容置区域12用于容置发热元件,即第二容置区域12也可以安装发热元件,达到充分利用空间的目的。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