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路CAN接口的中继式光耦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1806发布日期:2019-01-08 21:1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基于多路CAN接口的中继式光耦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多路CAN接口的中继式光耦驱动装置,属于电子器件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信号传输器件缺乏与装配式的中继接口通讯方案,导致现场临时布线繁琐,线路裸露在外面,拆装都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基于多路CAN接口的中继式光耦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多路CAN接口的中继式光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基板、光耦驱动壳体、中继支架,所述中继支架的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载体基板上,所述光耦驱动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中继支架上,所述载体基板上嵌设有若干CAN接口,所述光耦驱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光耦驱动电路,所述CAN接口通过通讯线缆与所述光耦驱动电路通讯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光耦驱动壳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供通讯线缆穿过的信号汇流口、信号汇出槽。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信号汇流口的形状为封闭的圆柱形,信号汇出槽的形状为半开的半圆柱形。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继支架上与光耦驱动壳体的连接处开设有装配用的定位销孔。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CAN接口上还嵌设有信号通信的通讯插条。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光耦驱动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1、电阻R1、电阻R2、集成电路U2,集成电路U1的2号引脚作为输入端IN1接CAN接口的输出端,集成电路U1的3号引脚接GND端,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接电源+V1端,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依次连接电阻R1、集成电路U2的2号引脚,集成电路U1的4号引脚接集成电路U2的3号引脚,集成电路U2的5号引脚接GND端,集成电路U2的6号引脚、8号引脚与电阻R2并联后接电源+V2端。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集成电路U2的2号引脚和3号引脚均为输入端IN2。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集成电路U1采用的型号为NC7SZ04。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集成电路U2采用的型号为6N137。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应用在信号的装配式的中继通讯光耦驱动方案解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载体基板上设置中继支架、CAN接口、光耦驱动壳体,在光耦驱动壳体的内部设置光耦驱动电路,CAN接口通过通讯线缆与光耦驱动电路通讯连接,该光耦驱动电路采用集成电路U1、电阻R1、电阻R2、集成电路U2,集成电路U1的2号引脚作为输入端IN1接CAN接口的输出端,集成电路U1的3号引脚接GND端,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接电源+V1端,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依次连接电阻R1、集成电路U2的2号引脚,集成电路U1的4号引脚接集成电路U2的3号引脚,集成电路U2的5号引脚接GND端,集成电路U2的6号引脚、8号引脚与电阻R2并联后接电源+V2端,从整体上取得了信号传输延迟时间极小,传输驱动能力大的优点,解决了在信号的装配式的中继通讯光耦驱动方案提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光耦驱动电路的原理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1-载体基板,2-光耦驱动壳体,3-CAN接口,4-通讯线缆,5-通讯插条,6-信号汇流口,7-中继支架,8-信号汇出槽,9-定位销孔,10-光耦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出基于多路CAN接口的中继式光耦驱动装置,包括载体基板1、光耦驱动壳体2、中继支架7,中继支架7的底端固定设置于载体基板1上,光耦驱动壳体2固定设置于中继支架7上,载体基板1上嵌设有若干CAN接口3,光耦驱动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光耦驱动电路10,CAN接口3通过通讯线缆4与光耦驱动电路10通讯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光耦驱动壳体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供通讯线缆4穿过的信号汇流口6、信号汇出槽8。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信号汇流口6的形状为封闭的圆柱形,信号汇出槽8的形状为半开的半圆柱形。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继支架7上与光耦驱动壳体2的连接处开设有装配用的定位销孔9。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CAN接口3上还嵌设有信号通信的通讯插条5。

如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光耦驱动电路的原理图。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光耦驱动电路10包括集成电路U1、电阻R1、电阻R2、集成电路U2,集成电路U1的2号引脚作为输入端IN1接CAN接口3的输出端,集成电路U1的3号引脚接GND端,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接电源+V1端,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依次连接电阻R1、集成电路U2的2号引脚,集成电路U1的4号引脚接集成电路U2的3号引脚,集成电路U2的5号引脚接GND端,集成电路U2的6号引脚、8号引脚与电阻R2并联后接电源+V2端。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集成电路U2的2号引脚和3号引脚均为输入端IN2。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集成电路U1采用的型号为NC7SZ04。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集成电路U2采用的型号为6N13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信号的装配式的中继通讯光耦驱动方案解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载体基板1上设置中继支架7、CAN接口3、光耦驱动壳体2,在光耦驱动壳体2的内部设置光耦驱动电路10,CAN接口3通过通讯线缆4与光耦驱动电路10通讯连接,该光耦驱动电路10采用集成电路U1、电阻R1、电阻R2、集成电路U2,集成电路U1的2号引脚作为输入端IN1接CAN接口3的输出端,集成电路U1的3号引脚接GND端,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接电源+V1端,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依次连接电阻R1、集成电路U2的2号引脚,集成电路U1的4号引脚接集成电路U2的3号引脚,集成电路U2的5号引脚接GND端,集成电路U2的6号引脚、8号引脚与电阻R2并联后接电源+V2端,从整体上取得了信号传输延迟时间极小,传输驱动能力大的优点,解决了在信号的装配式的中继通讯光耦驱动方案提供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