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6945发布日期:2019-03-05 18:0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门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柜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柜体的防水门板。



背景技术:

喷涂的钣金配件,如果单一个要喷涂两种颜色,在制作工艺上相当困难,因为得分两次烤漆,这不仅在生产上延误节奏,而且二次喷涂可会造成钣金件的体积加大,喷涂上的色差。

早期设计的结构,门板与面板是采用无缝焊接在一起,但在喷漆处理上会比较麻烦,必须要分两次喷漆(因为门板与面板颜色不同),两次喷漆会造成(1)喷漆上的色差以及(2)两次喷漆造成钣金件厚度增加的问题。

因此现有的门板往往拆成两个配件,因此要考虑面板与门板组合起来后的防水处理,要保证两个配件组装起来能跟两个配件能与早期无缝焊接形式的防水等级要一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门板,能够使得从面板与门板本体渗进去的水能够顺着排水槽流到面板下面的排水孔,最后排出柜体外,而不会将电子器件打湿。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门板,包括门板本体和固定连接于门板本体上的面板,面板包括与门板本体固定连接的安装板和固定连接于安装板上的内嵌板,内嵌板上安装有电子器件,门板本体上设置有开口,面板固定连接于门板本体上开口处的周侧,覆盖于开口,门板本体上沿开口设置有排水槽,排水槽位于内嵌板的上方和两侧,排水槽包括与开口的上周边及侧周边固定连接的导流板和与导流板固定连接的侧挡板,侧挡板紧贴于安装板的背面,安装板上内嵌板的下方还设置有排水孔。

进一步的,排水槽包括设置于上方的横段和设置于两侧的竖段,横段的长度大于内嵌板的宽度,竖段的长度大于内嵌板的高度。

进一步的,排水槽的侧挡板和安装板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条。

更进一步的,密封条为橡胶条。

进一步的,面板螺锁固定连接于门板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门板本体上设置排水槽,在安装板上内嵌板的下方设置排水孔,并在排水槽的侧挡板和安装板之间设置密封条,使得从面板与门板本体渗进去的水能够顺着排水槽流到面板下面的排水孔,最后排出柜体外,而不会将柜体内部和面板上的电子器件打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侧后方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门板,包括门板本体1和固定连接于门板本体1上的面板2,面板2包括与门板本体1固定连接的安装板21和固定连接于安装板21上的内嵌板22,内嵌板22上安装有电子器件(图中未标出),门板本体1上设置有开口11,面板2固定连接于门板本体1上开口11处的周侧,覆盖于开口11,门板本体1上沿开口11设置有排水槽12,排水槽12位于内嵌板22的上方和两侧,排水槽12包括与开口11的上周边及侧周边固定连接的导流板121和与导流板121固定连接的侧挡板122,侧挡板122紧贴于安装板21的背面,安装板21上内嵌板22的下方还设置有排水孔23。

本实施例中,内嵌板22和安装板21采用无缝焊接方式进行焊接。

本实施例中,排水槽12包括设置于上方的横段和设置于两侧的竖段,横段的长度大于内嵌板22的宽度,竖段的长度大于内嵌板22的高度。使得安装于内嵌板22上的电子器件不会被从面板2与门板本体1渗进去的水打湿。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进一步地加强排水槽12和安装板21的密闭性,排水槽12的侧挡板122和安装板2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条3。

本实施例中,为了持久耐用,优选地,密封条3选用橡胶条。

本实施例中,面板2通过螺锁固定连接于门板本体1(本实施例中,面板2通过螺锁固定连接于门板本体1,但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通过拉铆铆钉、螺母等其他紧固件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门板,通过在门板本体1上设置排水槽12,在安装板21上内嵌板22的下方设置排水孔23,并在排水槽12的侧挡板122和安装板21之间设置密封条3,使得从面板2与门板本体1渗进去的水能够顺着排水槽12流到面板2下面的排水孔23,最后排出柜体外,而不会将柜体内部和面板上的电子器件打湿。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