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送风式机房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5749发布日期:2019-08-16 22:23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下送风式机房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送风式机房空调。



背景技术:

在机房中,机房空调的送风和回风方式有多种,包括上送风、下送风、上回风、下回风等,通常会根据机房环境和设备要求选择各种不同的送风方式,以保障机房的稳定高效运行。

现有的下送风空调中,前门板是封闭的,主要采用顶部进风方式,而从顶部进风时由于进风面积有限而导致进风阻力偏大,增大了机组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增大进风面积、降低风阻及机组能耗的下送风式机房空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下送风式机房空调,包括机柜、设置在所述机柜内的换热器组件;所述机柜的顶部和前门板上分别设有第一进风部和第二进风部,所述机柜的底部设有出风部,所述第一进风部和第二进风部分别通过所述换热器组件与所述出风部相连通,形成气体换热流道。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顶部以夹角相接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相背的表面分别朝向所述机柜的前门板和后门板;

所述第一进风部包括相接的第一顶部进风口和第二顶部进风口;所述第一顶部进风口靠近所述前门板,与所述第二进风部均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出风部;

所述第二顶部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顶部进风口远离所述前门板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出风部。

优选地,所述下送风式机房空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顶部进风口处的顶部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朝向所述前门板一侧的前部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前部过滤网的顶部与所述顶部过滤网相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风部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前门板上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中的格栅。

优选地,所述格栅的栅条水平设置,朝向所述机柜内并向下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底部相远离,并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底部靠近所述前门板,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底部靠近所述机柜的后门板;

所述出风部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底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机柜包括所述前门板、与所述前门板相对设置的后门板、围接在所述前门板和后门板之间的侧板;所述前门板可开合。

优选地,所述下送风式机房空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柜内底部的支撑框架,所述换热器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下送风式机房空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的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气体换热流道上,其进风口朝向所述换热器组件,出风口朝向连通所述出风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机柜前门板上增设进风部,使得机房空调的进风不局限于顶部,增加进风方式,增大进风面积,降低风阻,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机组整体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下送风式机房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下送风式机房空调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格栅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下送风式机房空调,包括机柜10以及设置在机柜10内的换热器组件20。

机柜10可包括前门板11、与前门板11相对设置的后门板12、围接在前门板11和后门板12之间的侧板13。前门板11可开合,方便打开机柜10对其内部各件进行维修更换等。根据机柜10的尺寸设置,前门板11可以整体的一个,可开合连接侧板13;前门板11也可以是并排的多个。多个前门板11可以相对独立,单独进行开合。

机柜10的顶部设有第一进风部,作为顶部进风。机柜10的前门板11上设有第二进风部40,作为前门进风。机柜10的底部设有出风部(未图示),第一进风部和第二进风部40分别通过换热器组件20与出风部相连通,形成气体换热流道,空气从第一进风部和第二进风部40进入机柜10内,经过换热器组件20进行热交换后,从出风部输出,空气流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

换热器组件20包括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顶部以夹角相接,夹角大小可为但不限于0-90°。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底部则相远离,并且第一换热器21的底部靠近前门板11,第二换热器22的底部靠近后门板12。结合出风部在机柜10底部的设置,出风部可位于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底部之间。

此外,第一换热器21相对的两个表面,一个表面朝向第二换热器22,一个表面朝向前门板11;第二换热器22的相对两个表面,一个表面朝向第一换热器21,一个表面朝向后门板12。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设置使得连接换热器的管线可以从一侧出管以便外部接管,使机组布局简单,占用内部维护空间较小。

换热器组件20中,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相背的表面分别朝向机柜10的前门板11和后门板12。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之间的空间形成三角形空间,并且连通机柜10底部的出风部。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中的换热管的延伸方向均与前门板11和后门板12的长度方向平行。

对应换热器组件20的设置,第一进风部包括相接的第一顶部进风口31和第二顶部进风口32。第一顶部进风口31靠近前门板11,对应在第一换热器21的上方,通过第一换热器21连通出风部。第二顶部进风口32位于第一顶部进风口31远离前门板11的一侧,对应在第二换热器22的上方,通过第二换热器22连通出风部。

第二进风部40在前门板11上与第一换热器21相对,通过第一换热器21连通出风部,从而第一顶部进风口31和第二进风部40均与第一换热器21连通,从该两者进入的空气通过第一换热器21进行热交换。

其中,如图1、3所示,第二进风部40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前门板11上的进风口41、设置在进风口41中的格栅42。进风口41大小可根据实际所需设置。格栅42包括多条相平行的栅条。在本实施例中,栅条水平设置,并且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可为但不限于45°),将通过栅条之间间隔进入的空气导向第一换热器21,并且不与从第一顶部进风口31进入的空气相冲突。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下送风式机房空调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顶部进风口32处的顶部过滤网51、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1朝向前门板11一侧的前部过滤网52。顶部过滤网51对从第二顶部进风口32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经过过滤的空气再通过第二换热器22。前部过滤网52在第一换热器21一侧的设置,对从第一换热器21通过的空气进入过滤,从而在降低风阻的情况下同时对从第一顶部进风口31和第二进风部40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

前部过滤网52的顶部可通过连接件与顶部过滤网51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下送风式机房空调还包括设置在机柜10内底部的支撑框架50、风机60。换热器组件20安装在支撑框架50上。风机60设置在支撑框架50内,并且位于气体换热流道上。风机60的进风口朝向换热器组件20,出风口朝向连通出风部,为空气流动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下送风式机房空调使用时,换热器组件20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将水作为其内部的热交换介质。风机60启动抽气,促使空气分别从机柜10的顶部和前门板11进入机柜10内,通过换热器组件20的热交换后从出风部送出,对机房进行送风冷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