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设备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1562发布日期:2019-11-15 22:2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设备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设备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气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热量,使用时间久了热量会越来越高,容易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坏,所以现有的大多数电气设备中都安装有散热装置,用来对电气设备内的温度进行平衡或降温,大多数使用的散热装置为风冷结构,利用伺服电机带动扇叶旋转,通过电气设备内部与外界空气的交换进行冷却降温,但是大多数的散热装置固定安装在电气设备内部,不易拆卸,且伺服电机使用寿命有限,不便于对电机维修,使用时间久了扇叶和伺服电机表面的灰尘比较多,不便于清洁,进而工作时影响其散热效果;电气设备的温度升高控制一直是困扰电力工作者的一大难题,特别是一到夏季和冬季,随着用电量的增加,电力行业的发、输、变、配电力工作者为电气设备过热而烦恼,但大家都知道衡量电气设备发热程度是用“温升”而不是用“温度”,但“温升”的体现的确是用“温度”来表述。鉴于设备发热“温度”和“温升”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其关键因素是涉及到电气设备的绝缘材质和发热与散热的平衡。电气设备运行中自身也会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即自然散热的过程。散热方式分为自冷、风冷、强迫油循环水冷等方式。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639071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电气设备用散热装置,包括电气箱,所述电气箱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盖板,电气箱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滑动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安装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卡杆,两个卡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第一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顶杆。但是现有的电气设备用散热装置还存在着散热方式单一导致散热效果差,不具备可调节的电器设备固定支撑功能和在安装过程中移动固定不方便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电气设备用散热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设备用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电气设备用散热装置散热方式单一导致散热效果差,不具备可调节的电器设备固定支撑功能和在安装过程中移动固定不方便的问题。一种电气设备用散热装置,包括支撑底板,移动轮,防潮垫,散热片,后挡网板,循环降温散热管结构,可调节电器设备支撑板结构,可支撑前部挡板结构,连接板,支撑顶板,橡胶卡凸块,散热通风扇,固定轴,不锈钢定型杆,固定片和锁紧螺栓,所述的移动轮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底板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防潮垫胶接在支撑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的散热片分别贯穿防潮垫的上表面左右两侧与支撑底板螺钉连接设置;所述的后挡网板纵向螺栓连接在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循环降温散热管结构安装在支撑顶板的上表面;所述的可调节电器设备支撑板结构设置在防潮垫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支撑前部挡板结构安装在支撑底板的右侧;所述的连接板螺栓连接在后挡网板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支撑顶板焊接在连接板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橡胶卡凸块胶接在支撑顶板的右端;所述的散热通风扇螺栓连接在后挡网板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轴镶嵌在后挡网板的内部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不锈钢定型杆焊接在固定轴的外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固定片轴接在不锈钢定型杆的左端;所述的锁紧螺栓分别螺纹连接在固定片的内部上下两侧位置;所述的循环降温散热管结构包括冷却散热箱,加液管,防护帽,循环控制开关,循环泵,连接管和环形冷却管,所述的加液管螺纹连接在冷却散热箱的上表面右侧位置并与冷却散热箱的内部连通;所述的防护帽扣接在加液管的上端;所述的循环控制开关镶嵌在冷却散热箱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循环泵螺栓连接在冷却散热箱的内部下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连接管一端贯穿冷却散热箱的下表面左侧与循环泵的输出端螺纹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在环形冷却管的左端螺纹连接;所述的环形冷却管螺纹连接在冷却散热箱的下表面右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节电器设备支撑板结构包括电器设备支撑底座,螺纹孔,固定耳板,固定丝杠杆,收纳螺纹管,调节丝杠杆,套管和安装网板,所述的螺纹孔分别开设在电器设备支撑底座的内部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固定耳板分别焊接在电器设备支撑底座的左右两侧下部位置;所述的固定丝杠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的内部;所述的收纳螺纹管螺纹连接在固定丝杠杆的外表面上部;所述的调节丝杠杆一端螺纹连接在收纳螺纹管的内部上侧,另一端螺纹连接在套管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套管分别螺钉连接在安装网板的下表面四角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可支撑前部挡板结构包括防护板,轴接通孔,卡筒,手握柄,硅胶套,支撑杆和固定吸盘,所述的轴接通孔开设在防护板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卡筒胶接在防护板的左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手握柄螺钉连接在防护板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硅胶套套接在手握柄的外表面上部位置;所述的支撑杆横向胶接在硅胶套的右侧位置;所述的固定吸盘胶接在硅胶套的右端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防潮垫采用厚度设置在五毫米至八毫米的橡胶垫;所述的连接板具体采用长方形的不锈钢板。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帽具体采用一端密封的橡胶帽;所述的环形冷却管具体采用蛇形的铜管。

优选的,所述的冷却散热箱具体采用长方形的透明pe塑料箱;所述的冷却散热箱胶接在支撑顶板的上表面;所述的连接管具体采用不锈钢管;所述的连接管贯穿支撑顶板的内部左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环形冷却管通过循环泵和连接管与冷却散热箱的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套管具体采用一端密封的不锈钢管;所述的固定耳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的固定耳板螺栓连接在支撑底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电器设备支撑底座采用厚度设置在一厘米至三厘米的不锈钢座;所述的电器设备支撑底座与防潮垫胶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板通过轴接通孔与支撑底板轴接设置;所述的卡筒具体采用一端密封的圆柱形橡胶筒;所述的卡筒与橡胶卡凸块卡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散热片具体采用长方形的铝片;所述的散热片的高度设置在三厘米至八厘米;所述的散热片设置有多个;所述的移动轮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片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的散热通风扇和循环泵分别电性连接循环控制开关;所述的循环控制开关具体采用型号为kcd4的开关;所述的散热通风扇具体采用型号为fv-15vu1c的风扇;所述的循环泵具体采用型号为rs25/8的循环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环形冷却管具体采用蛇形的铜管,有利于起到用冷却液对电气设备进行冷却散热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散热片具体采用长方形的铝片;所述的散热片的高度设置在三厘米至八厘米;所述的散热片设置有多个,有利于起到导热散热的作用,提高散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散热通风扇的设置,有利于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增加了电器设备柜内空气的流通,增加了散热方式,提高了散热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器设备支撑底座,螺纹孔,固定耳板,套管和安装网板的设置,有利于起到对电气设备的支撑作用,并方便进行固定。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丝杠杆,收纳螺纹管和调节丝杠杆的设置,有利于根据电气设备类型的不同进行高度的调节,可以保证安装稳定的同时,又能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潮垫采用厚度设置在五毫米至八毫米的橡胶垫,有利于起到隔潮防湿的作用,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板,轴接通孔,卡筒,手握柄,硅胶套,支撑杆和固定吸盘的设置,有利于在安装和移动散热装置时起到牵引和支撑的作用,增加操作的便捷性。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轮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片万向轮,有利于对散热装置进行移动,方便进行方向的调节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降温散热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电器设备支撑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支撑前部挡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底板;2、移动轮;3、防潮垫;4、散热片;5、后挡网板;6、循环降温散热管结构;61、冷却散热箱;62、加液管;63、防护帽;64、循环控制开关;65、循环泵;66、连接管;67、环形冷却管;7、可调节电器设备支撑板结构;71、电器设备支撑底座;72、螺纹孔;73、固定耳板;74、固定丝杠杆;75、收纳螺纹管;76、调节丝杠杆;77、套管;78、安装网板;8、可支撑前部挡板结构;81、防护板;82、轴接通孔;83、卡筒;84、手握柄;85、硅胶套;86、支撑杆;87、固定吸盘;9、连接板;10、支撑顶板;11、橡胶卡凸块;12、散热通风扇;13、固定轴;14、不锈钢定型杆;15、固定片;16、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设备用散热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移动轮2,防潮垫3,散热片4,后挡网板5,循环降温散热管结构6,可调节电器设备支撑板结构7,可支撑前部挡板结构8,连接板9,支撑顶板10,橡胶卡凸块11,散热通风扇12,固定轴13,不锈钢定型杆14,固定片15和锁紧螺栓16,所述的移动轮2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底板1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防潮垫3胶接在支撑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的散热片4分别贯穿防潮垫3的上表面左右两侧与支撑底板1螺钉连接设置;所述的后挡网板5纵向螺栓连接在支撑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循环降温散热管结构6安装在支撑顶板10的上表面;所述的可调节电器设备支撑板结构7设置在防潮垫3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支撑前部挡板结构8安装在支撑底板1的右侧;所述的连接板9螺栓连接在后挡网板5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支撑顶板10焊接在连接板9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橡胶卡凸块11胶接在支撑顶板10的右端;所述的散热通风扇12螺栓连接在后挡网板5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轴13镶嵌在后挡网板5的内部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不锈钢定型杆14焊接在固定轴13的外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固定片15轴接在不锈钢定型杆14的左端;所述的锁紧螺栓16分别螺纹连接在固定片15的内部上下两侧位置;所述的循环降温散热管结构6包括冷却散热箱61,加液管62,防护帽63,循环控制开关64,循环泵65,连接管66和环形冷却管67,所述的加液管62螺纹连接在冷却散热箱61的上表面右侧位置并与冷却散热箱61的内部连通;所述的防护帽63扣接在加液管62的上端;所述的循环控制开关64镶嵌在冷却散热箱61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循环泵65螺栓连接在冷却散热箱61的内部下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连接管66一端贯穿冷却散热箱61的下表面左侧与循环泵65的输出端螺纹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在环形冷却管67的左端螺纹连接;所述的环形冷却管67螺纹连接在冷却散热箱61的下表面右侧位置;通过加液管62往冷却散热箱61内加注冷却液,并扣上防护帽63;进而通过循环控制开关64启动散热通风扇12和循环泵65;散热通风扇12会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循环泵65会将冷却散热箱61内的冷却液经连接管66吸入环形冷却管67,并在环形冷却管67和冷却散热箱61内进行循环,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调节电器设备支撑板结构7包括电器设备支撑底座71,螺纹孔72,固定耳板73,固定丝杠杆74,收纳螺纹管75,调节丝杠杆76,套管77和安装网板78,所述的螺纹孔72分别开设在电器设备支撑底座71的内部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固定耳板73分别焊接在电器设备支撑底座71的左右两侧下部位置;所述的固定丝杠杆74螺纹连接在螺纹孔72的内部;所述的收纳螺纹管75螺纹连接在固定丝杠杆74的外表面上部;所述的调节丝杠杆76一端螺纹连接在收纳螺纹管75的内部上侧,另一端螺纹连接在套管77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套管77分别螺钉连接在安装网板78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根据电气设备的不同拧动收纳螺纹管75,调节固定丝杠杆74和调节丝杠杆76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安装网板78的高度,将电气设备安装在安装网板78的上表面;转动不锈钢定型杆14使得固定轴13在后挡网板5内进行转动,从而调节固定片15的角度,并用锁紧螺栓16进行固定。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支撑前部挡板结构8包括防护板81,轴接通孔82,卡筒83,手握柄84,硅胶套85,支撑杆86和固定吸盘87,所述的轴接通孔82开设在防护板81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卡筒83胶接在防护板81的左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手握柄84螺钉连接在防护板81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硅胶套85套接在手握柄84的外表面上部位置;所述的支撑杆86横向胶接在硅胶套85的右侧位置;所述的固定吸盘87胶接在硅胶套85的右端位置;手握支撑杆86拽动手握柄84,在移动轮2的作用下,将散热装置移动的需要使用电气设备处,并固定住移动轮2上的刹车片,将固定吸盘87吸附在地面上,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安装完毕后将卡筒83卡接在橡胶卡凸块11的外表面。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潮垫3采用厚度设置在五毫米至八毫米的橡胶垫,有利于起到隔潮防湿的作用,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所述的连接板9具体采用长方形的不锈钢板。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帽63具体采用一端密封的橡胶帽;所述的环形冷却管67具体采用蛇形的铜管。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冷却散热箱61具体采用长方形的透明pe塑料箱;所述的冷却散热箱61胶接在支撑顶板10的上表面;所述的连接管66具体采用不锈钢管;所述的连接管66贯穿支撑顶板10的内部左侧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环形冷却管67通过循环泵65和连接管66与冷却散热箱61的内部相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套管77具体采用一端密封的不锈钢管;所述的固定耳板73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的固定耳板73螺栓连接在支撑底板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电器设备支撑底座71采用厚度设置在一厘米至三厘米的不锈钢座;所述的电器设备支撑底座71与防潮垫3胶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板81通过轴接通孔82与支撑底板1轴接设置;所述的卡筒83具体采用一端密封的圆柱形橡胶筒;所述的卡筒83与橡胶卡凸块11卡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散热片4具体采用长方形的铝片;所述的散热片4的高度设置在三厘米至八厘米;所述的散热片4设置有多个,有利于起到导热散热的作用,提高散热效果;所述的移动轮2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片万向轮,有利于对散热装置进行移动,方便进行方向的调节转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散热通风扇12和循环泵65分别电性连接循环控制开关64;所述的循环控制开关64具体采用型号为kcd4的开关;所述的散热通风扇12具体采用型号为fv-15vu1c的风扇;所述的循环泵65具体采用型号为rs25/8的循环泵。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手握支撑杆86拽动手握柄84,在移动轮2的作用下,将散热装置移动的需要使用电气设备处,并固定住移动轮2上的刹车片,将固定吸盘87吸附在地面上,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安装完毕后将卡筒83卡接在橡胶卡凸块11的外表面,根据电气设备的不同拧动收纳螺纹管75,调节固定丝杠杆74和调节丝杠杆76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安装网板78的高度,将电气设备安装在安装网板78的上表面;转动不锈钢定型杆14使得固定轴13在后挡网板5内进行转动,从而调节固定片15的角度,并用锁紧螺栓16进行固定;通过加液管62往冷却散热箱61内加注冷却液,并扣上防护帽63;进而通过循环控制开关64启动散热通风扇12和循环泵65;散热通风扇12会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循环泵65会将冷却散热箱61内的冷却液经连接管66吸入环形冷却管67,并在环形冷却管67和冷却散热箱61内进行循环,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