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灯具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30115发布日期:2019-05-22 02:4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智能灯具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灯具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居家生活的理念也有不同的追求。目前的智能家用电器很多都智能化,例如电饭煲、洗衣机、空调、电视机等等。居家照明离不开灯具,大多数灯具目前仅仅具有开、关和定时功能。

然而每个人对灯具灯光亮度的适应情况不同,现有传统的灯具无法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灯光亮度的需求,无法满足用户对灯光亮度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灯具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传统灯具无法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灯光亮度的需求,无法满足用户对灯光亮度的个性化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所述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监听接收到开灯指令后,获取开灯指令中的用户身份标识;

从预设的用户身份标识-灯光亮度值的映射关系库中查找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

开启智能灯具照明功能,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查找到的所述灯光亮度值;

在监听到灯光调节指令后,根据灯光调节指令将灯光亮度调节至相应第一灯光亮度值;

获取灯光调节指令中的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是否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一致;

若是,则在所述映射关系库中将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灯光亮度值等值。

优选地,所述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是否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一致之后还包括:

若否,判断所述映射关系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第二灯光亮度值;

若是,则将所述第二灯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灯光亮度值等值。

优选地,所述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查找到的所述灯光亮度值之后还包括:

实时监测智能灯具所在室内的用户与智能灯具光源之间的距离,判断所述距离是否超过需调节灯光值的基准距离;

当所述距离超过所述基准距离,则从预设的距离-亮度值映射关系库中查找与所述距离建立映射关系的第三灯光亮度值;

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述第三灯光亮度值。

优选地,所述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查找到的所述灯光亮度值之后还包括:

实时监测人体是否离开,当监测到人体离开,则执行关灯操作。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灯具,所述智能灯具包括:

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在监听接收到开灯指令后,获取开灯指令中的用户身份标识;

亮度值查找模块,用于从预设的用户身份标识-灯光亮度值的映射关系库中查找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

灯光调节模块,用于开启智能灯具照明功能,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查找到的所述灯光亮度值;以及在监听到灯光调节指令后,根据灯光调节指令将灯光亮度调节至相应第一灯光亮度值;

身份判断模块,用于获取灯光调节指令中的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是否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一致;

数据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一致,则在所述映射关系库中将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灯光亮度值等值。

优选地,所述智能灯具中,所述身份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映射关系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第二灯光亮度值;

所述数据调整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映射关系库存在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第二灯光亮度值,则将所述第二灯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灯光亮度值等值。

优选地,所述智能灯具还包括:

距离监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灯光调整模块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查找到的所述灯光亮度值之后,实时监测智能灯具所在室内的用户与智能灯具光源之间的距离,判断所述距离是否超过需调节灯光值的基准距离;

亮度值查找模块,用于当所述距离超过所述基准距离,则从预设的距离-亮度值映射关系库中查找与所述距离建立映射关系的第三灯光亮度值;

所述灯光调节模块,还用于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述第三灯光亮度值。

优选地,所述智能灯具还包括:

关灯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灯光调整模块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查找到的所述灯光亮度值之后,实时监测人体是否离开,当监测到人体离开,则执行关灯操作。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所提供智能灯具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在监听接收到开灯指令后,获取开灯指令中的用户身份标识;从预设的用户身份标识-灯光亮度值映射关系库中查找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开启智能灯具照明功能,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查找到的所述灯光亮度值;在监听到灯光调节指令后,根据灯光调节指令将灯光亮度调节至相应第一亮度值;获取灯光调节指令中的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是否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一致;若是,则在所述映射关系库中将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亮度值等值的方式,能够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对智能灯具的灯光亮度进行调节,使之满足用户对灯光亮度的个性化需求,用户使用体验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第一实施例的一程序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第三实施例的一程序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第四实施例的一程序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硬件实体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监听接收到开灯指令后,获取开灯指令中的用户身份标识。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灯指令中携带用户身份标识,用于确定本次开灯的用户身份。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手指纹,用户脸部图像、用户身份号码。其中,所述用户身份号码可以是用户身份证号码,也可以是手机号码、座机号码、qq号、微信号等即时通讯账号。另外,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还可以是用户姓名、昵称等标识信息。较佳地,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为用户手指纹。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向智能灯具发送携带用户身份标识的开灯指令。当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为用户手指纹时,也可以通过向设置在智能灯具开灯按钮上的指纹识别器输入相应手指纹,并按压一次所述开灯按钮的方式,实现向所述智能灯具输入携带用户身份标识的开灯指令。

步骤s20:从预设的用户身份标识_灯光亮度值的映射关系库中查找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

本实施例中当在预设的用户身份标识-灯光亮度值的映射关系库中没有查找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则开启智能灯具照明功能,并将灯光亮度调节至预设的默认亮度值。

由于每个人对灯光亮度敏感度不同,针对同一灯光亮度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舒适度不同。为了确定用户使用智能灯具时智能灯具所发出的灯光亮度满足用户舒适度的要求,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针对每个后续会使用智能灯具的用户设置一个相应的灯光亮度值,即针对每个用户建立用户身份标识与相应的灯光亮度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所建立的映射关系加入预设的用户身份标识_灯光亮度值映射关系库中。

步骤s30:开启智能灯具照明功能,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查找到的所述灯光亮度值。

步骤s40:在监听到灯光调节指令后,根据灯光调节指令将灯光亮度调节至相应第一灯光亮度值。

步骤s50:获取灯光调节指令中的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是否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一致;若是,则转入步骤s60。

步骤s60:在所述映射关系库中将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灯光亮度值等值。

本实施例中用户在使用智能灯具过程中,当从预设的用户身份标识-灯光亮度值映射关系库中查找到的与用户身份标识建立的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与用户舒适度最佳所对应的灯光亮度值出现偏差,用户可以向智能灯具输入灯光调节指令,以使智能灯具根据接收的灯光调节指令对所述智能灯具的灯光亮度进行调节,调节至相应的第一亮度值;并将与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调整为所述第一亮度值。

本发明提出所述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本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进行了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步骤s50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是否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一致;若否,则转入以下步骤:

步骤s201:判断所述映射关系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第二灯光亮度值;若是,则转入步骤s202。

步骤s202:在所述映射关系库中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第二灯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灯光亮度值等值。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不一致,则说明使用智能灯具的用户发生变化,此时需要判断预设的映射关系库中是否存包含发生变化后的第一用户身份标识与相应的第二灯光亮度值建立的映射关系;若是,则在所述映射关系库中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第二灯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灯光亮度值等值。

本发明提出所述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本第三实施例在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基础进行了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步骤s30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查找到的所述灯光亮度值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1:实时监测智能灯具所在室内的用户与智能灯具光源之间的距离,判断所述距离是否超过需调节灯光值的基准距离。

步骤s302:当所述距离超过所述基准距离,则从预设的距离_亮度值映射关系库中查找与所述距离建立映射关系的第三灯光亮度值;

步骤s303: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述第三灯光亮度值。

由于智能灯具发出的灯光亮度会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离智能灯具光源越远的地方显示的灯光亮度会越暗。本实施例通过在用户与智能灯具光源距离达到所述基准距离时,将灯光亮度调节至相应的第三灯光亮度值的方式,用户使用过程中无需考虑自身与智能灯具光源距离的问题,智能灯具所在室内的用户与智能灯具光源的距离无论是远还是近,用户均可得到亮度舒适的灯光照明,用户使用体验效果好。

本发明提出所述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本第四实施例在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的基础进行了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步骤s30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查找到的所述灯光亮度值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1:实时监测人体是否离开,当监测到人体离开,则执行关灯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测到人体是否离开是指:所述智能灯具所在室内区域是否人体离开。本实施例通过在监测到人体离开时执行关灯操作的方式,能够避免用户离开后忘记关灯,造成电能浪费的现象发生。

以上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实施例,能够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对智能灯具的灯光亮度进行调节,使之满足用户对灯光亮度的个性化需求,用户使用体验效果好。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灯具第一实施例。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第一实施例的一程序模块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灯具100包括:身份标识获取模块110、亮度值查找模块120、灯光调节模块130、身份判断模块140、数据调整模块150。其中,所述身份标识获取模块110,用于在监听接收到开灯指令后,获取开灯指令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所述亮度值查找模块120,用于从预设的用户身份标识-灯光亮度值的映射关系库中查找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所述灯光调节模块130,用于开启智能灯具照明功能,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查找到的所述灯光亮度值;以及在监听到灯光调节指令后,根据灯光调节指令将灯光亮度调节至相应第一灯光亮度值。所述身份判断模块140,用于获取灯光调节指令中的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是否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一致。所述数据调整模块150,用于当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一致,则在所述映射关系库中将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灯光亮度值等值。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灯指令中携带用户身份标识,用于确定本次开灯的用户身份。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手指纹,用户脸部图像、用户身份号码。其中,所述用户身份号码可以是用户身份证号码,也可以是手机号码、座机号码、qq号、微信号等即时通讯账号。另外,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还可以是用户姓名、昵称等标识信息。较佳地,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为用户手指纹。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向智能灯具100发送携带用户身份标识的开灯指令。当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为用户手指纹时,也可以通过向设置在智能灯具100开灯按钮上的指纹识别器输入相应手指纹,并按压一次所述开灯按钮的方式,实现向所述智能灯具100输入携带用户身份标识的开灯指令。

本实施例中当在预设的用户身份标识-灯光亮度值的映射关系库中没有查找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则开启智能灯具100照明功能,并将灯光亮度调节至预设的默认亮度值。

由于每个人对灯光亮度敏感度不同,针对同一灯光亮度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舒适度不同。为了确定用户使用智能灯具100时智能灯具100所发出的灯光亮度满足用户舒适度的要求,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灯具100的控制方法针对每个后续会使用智能灯具100的用户设置一个相应的灯光亮度值,即针对每个用户建立用户身份标识与相应的灯光亮度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所建立的映射关系加入预设的用户身份标识_灯光亮度值映射关系库中。

本实施例中用户在使用智能灯具100过程中,当从预设的用户身份标识-灯光亮度值映射关系库中查找到的与用户身份标识建立的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与用户舒适度最佳所对应的灯光亮度值出现偏差,用户可以向智能灯具100输入灯光调节指令,以使智能灯具100根据接收的灯光调节指令对所述智能灯具100的灯光亮度进行调节,调节至相应的第一亮度值;并将与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灯光亮度值调整为所述第一亮度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灯具第二实施例。本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进行了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智能灯具100中所述身份判断模块140,还用于判断所述映射关系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第二灯光亮度值。所述数据调整模块150,还用于当所述映射关系库存在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第二灯光亮度值,则将所述第二灯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灯光亮度值等值。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身份标识不一致,则说明使用智能灯具100的用户发生变化,此时需要判断预设的映射关系库中是否存包含发生变化后的第一用户身份标识与相应的第二灯光亮度值建立的映射关系;若是,则在所述映射关系库中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的第二灯光亮度值调整为与所述第一灯光亮度值等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灯具第三实施例。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第三实施例的一程序模块示意图。本第三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基础进行了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智能灯具100还包括:距离监测模块160、亮度值查找模块170、灯光调节模块180。其中,所述距离监测模块160,用于在所述灯光调整模块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查找到的所述灯光亮度值之后,实时监测智能灯具所在室内的用户与智能灯具光源之间的距离,判断所述距离是否超过需调节灯光值的基准距离。所述亮度值查找模块170,用于当所述距离超过所述基准距离,则从预设的距离-亮度值映射关系库中查找与所述距离建立映射关系的第三灯光亮度值。所述灯光调节模块180,还用于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述第三灯光亮度值。

由于智能灯具100发出的灯光亮度会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离智能灯具100光源越远的地方显示的灯光亮度会越暗。本实施例通过在用户与智能灯具100光源距离达到所述基准距离时,将灯光亮度调节至相应的第三灯光亮度值的方式,用户使用过程中无需考虑自身与智能灯具100光源距离的问题,智能灯具100所在室内的用户与智能灯具100光源的距离无论是远还是近,用户均可得到亮度舒适的灯光照明,用户使用体验效果好。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灯具第四实施例。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的智能灯具第四实施例的一程序模块示意图。本第四实施例在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的基础进行了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智能灯具100还包括:关灯控制模块190。其中,所述关灯控制模块190,用于在所述灯光调整模块将灯光亮度调节至所查找到的所述灯光亮度值之后,实时监测人体是否离开,当监测到人体离开,则执行关灯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测到人体是否离开是指:所述智能灯具100所在室内区域是否人体离开。本实施例通过在监测到人体离开时执行关灯操作的方式,能够避免用户离开后忘记关灯,造成电能浪费的现象发生。

以上智能灯具实施例,能够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对智能灯具的灯光亮度进行调节,使之满足用户对灯光亮度的个性化需求,用户使用体验效果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存储介质和所述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所述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发明的所述存储介质和所述电子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上述智能灯具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8,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硬件实体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8100的硬件实体包括:处理器8101、通信接口8102和存储器8103。其中,处理器8101通常控制电子设备8100的总体操作。所述通信接口8102可以使电子设备8100通过网络与其他终端或服务器通信。所述存储器8103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810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处理器8101以及电子设备810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实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