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显示系统及安全显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96350发布日期:2021-03-26 20:1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安全显示系统及安全显示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主要涉及照明显示领域,更确切的说,涉及到在含有固态发光二极管光源的照明显示场景中提供相应的安全显示系统及安全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2.在照明显示领域,驱动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芯片之主要作用是通过控制流经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值,以达到发光二极管发光和亮度等调节效果。受惠于发光二极管应用范围的不断持续扩大,发光二极管及驱动芯片的发展也不断进步,产业规模连续增加。近年来随着全球绿色低碳经济浪潮的推动,在发光二极管上下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发光二极管及驱动芯片市场实现了稳定高速的增长。响应于节能减排的号召,发光二极管已经或即将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背光显示、交通信号、汽车照明、信息显示、数码显示和各类别的显示器及楼宇幕墙和广告牌等,尤其是基数较大的家庭照明或大型城市照明。照明显示场景中使用的发光二极管数目愈多则愈是容易发生难以预料的故障。以楼宇亮化系统和附着在高层建筑物上的大型显示屏为例,数量庞大的发光二极管和驱动芯片造成的功率消耗极大且相应的热辐射量亦是十分严重,异常的电压或电流参数引起的电力事故或极端的温度参数可能引起的潜在火灾等都是不容忽视的故障。现有技术采用发光二极管及其驱动芯片的照明显示系统中这些故障很难被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反馈给业主。对故障的及时警示的缺席甚至会导致整个亮化系统或大型显示屏完全损毁烧毁。毫无疑虑安全照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在发生如火灾等警情时及时予以提醒或断开供电电源从而给施救行动提供补救时间和补救措施。业界最惯用的照明显示系统绝大多数只提供照明和用于显示等基本功能但缺乏警报功能,反而依赖于使用者的外部观察,自身无法起到警示功能所以很难及时报警和疏散附近的人群,为后续的救援带来很大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涉及一种安全显示系统,包括:
4.发送通讯数据的主节点;接收通讯数据的并且设置成级联连接的诸多从节点;
5.每个所述从节点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它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
6.从而每个所述从节点皆撷取到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至少一部分所述从节点依据本级的通讯数据所含的灰度数据来驱动配套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
7.除了为每个所述从节点分配的通讯数据之外,还有不归属于任何从节点的额外的通讯数据经由每一级所述从节点的转发后再回传给所述主节点;
8.任意一个所述从节点在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时,将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修改成预设值用以将发生的故障事件通知给所述主节点。
9.上述的安全显示系统,其中:
10.部分所述从节点至少配备红绿蓝三基色的多路发光二极管,在三基色混色时调整
各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由多路发光二极管各自匹配的灰度数据的变化得到不同的颜色。
11.上述的安全显示系统,其中:所述从节点包括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芯片。
12.上述的安全显示系统,其中:所述主节点在识别出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被被修改成预设值时,控制将各个所述从节点的电源供应系统予以切断。
13.上述的安全显示系统,其中:发生在所述从节点处的所述故障事件至少包括高温故障、低温故障、过压故障、欠压故障、过流故障或欠流故障当中之一。
14.上述的安全显示系统,其中:
15.所述预设值包括将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0;或者
16.所述预设值包括将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1;或者
17.所述预设值包括将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设成持续的逻辑低电平或持续的逻辑高电平。
18.上述的安全显示系统,其中:任意一个所述从节点在检测到故障事件时,其将排序在它之后的所有从节点的通讯数据及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均修改成预设值。
19.上述的安全显示系统,其中:多个所述从节点在检测到故障事件时:
20.即使发生故障事件的任一所述从节点收到的通讯数据已经被修改成预设值,其仍然将排序在它之后的所有从节点的通讯数据及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再次重复修改成预设值;
21.或发生故障事件的任一所述从节点收到的通讯数据未被修改成预设值,其将排序在它之后的所有从节点的通讯数据及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均从各自的原始值修改成预设值。
22.上述的安全显示系统,其中:
23.所述主节点以单线通信的模式向各个从节点发送归零码格式的通讯数据;
24.任意一个所述从节点在检测到故障事件时,其将需要转发给排序在它之后的其他所有从节点的通讯数据及需要转发给主节点的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全部修改成预设值;
25.所述预设值为归零码格式的0码或1码、或为持续的逻辑低电平。
26.上述的安全显示系统,其中:
27.级联连接的诸多从节点被设置成一列或多列,每一列从节点包括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芯片和包括输出电流可调的可编程式的电流源模块;
28.每一列从节点中的电流源模块和驱动芯片串接连接,用于将每一列从节点中的任一驱动芯片的总输入电流限定在由电流源模块所确定的预定值;
29.所述主节点发送给电流源模块的通讯数据包括电流调节数据,电流源模块则根据电流调节数据来调节它的输出电流的大小即确定所述预定值。
30.本申请涉及另一种安全显示系统,包括:
31.发送第一类和第二类通讯数据的主节点;
32.接收第一类和第二类通讯数据的并且设置成级联连接的诸多第一类从节点;
33.与末尾最后一级第一类从节点设置成级联连接的第二类从节点;
34.每个所述第一类从节点收到第一类或第二类通讯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它的第一类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第一类或第二类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
级;
35.每个所述第一类从节点皆分配有第一类通讯数据,第二类通讯数据按照从首个第一级的第一类从节点向末尾最后一级的第一类从节点的传播方向予以转发;
36.第二类通讯数据由最后一级第一类从节点传输给所述第二类从节点;
37.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类从节点在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时,将所述第二类通讯数据修改成预设值用以将发生的故障事件通知给所述第二类从节点。
38.上述的安全显示系统,其中:
39.所述预设值包括将所述第二类通讯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0;或者
40.所述预设值包括将所述第二类通讯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1;或者
41.所述预设值包括将所述第二类通讯数据设成持续的逻辑低电平或持续的逻辑高电平。
42.上述的安全显示系统,其中:
43.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类从节点包括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芯片,每个驱动芯片依据分配给本级的第一类通讯数据所含的灰度数据来驱动配套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
44.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安全显示方法,包括:
45.由主节点发送第一类和第二类通讯数据;
46.由设置成级联连接的诸多第一类从节点接收第一类和第二类通讯数据;
47.由每个所述第一类从节点提取属于它的第一类通讯数据、由每个所述第一类从节点将不属于它的第一类或第二类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
48.从而为每个所述第一类从节点都分配与之对应的第一类通讯数据;
49.按照从首个第一级的第一类从节点向末尾最后一级的第一类从节点的传播方向来将第二类通讯数据予以转发,第二类通讯数据由最后一级第一类从节点传输给所述主节点;
50.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类从节点在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时,将所述第二类通讯数据修改成预设值以将发生的故障事件通知给所述主节点。
51.上述的方法,其中:
52.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类从节点包括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芯片,每个驱动芯片依据分配给本级的第一类通讯数据所含的灰度数据来驱动配套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
53.每个驱动芯片至少配备有红绿蓝三基色的多路发光二极管,在三基色混色时调整各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由多路发光二极管各自匹配的灰度数据的变化得到不同的颜色。
54.上述的方法,其中: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类从节点在检测到故障事件时,其将排序在它之后的所有第一类从节点的第一类通讯数据及所述第二通讯数据均修改成预设值。
55.上述的方法,其中:多个所述第一类从节点在检测到故障事件时:
56.即使发生故障事件的任一所述第一类从节点收到的第一类和第二类通讯数据已经被修改成预设值,其仍然将排序在它之后的所有第一类从节点的第一类通讯数据及所述第二类通讯数据再次重复修改成预设值;
57.或发生故障事件的任一所述第一类从节点收到的第一类和第二类通讯数据未被修改成预设值,则其将排序在它之后的所有第一类从节点的第一类通讯数据及所述第二类
通讯数据均从各自的原始值改成预设值。
58.上述的方法,其中:主节点以单线通信的模式向各个第一类从节点发送归零码格式的通讯数据;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类从节点在检测到故障事件时,其将需要转发给排序在它之后的其他所有第一类从节点的第一类通讯数据及需要转发给主节点的所述第二类通讯数据全部修改成预设值;预设值为归零码格式的0码或1码、或为持续的逻辑低电平。
59.上述的方法,其中:
60.所述预设值包括将所述第二类通讯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0;或者
61.所述预设值包括将所述第二类通讯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1;或者
62.所述预设值包括将所述第二类通讯数据设成持续的逻辑低电平或持续的逻辑高电平。
63.上述的方法,其中:将一个第二类从节点级联连接到末尾最后一级第一类从节点处并由所述第二类从节点替代所述主节点来接收第二类通讯数据;则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类从节点在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时,将所述第二类通讯数据修改成预设值以将发生的故障事件通知给所述第二类从节点。
附图说明
64.为使上述目的和特征及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阐释,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并参照以下附图之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势将显而易见。
65.图1是设置成级联连接的诸多从节点将部分通讯数据回传给主节点的示意图。
66.图2是各个从节点皆撷取到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及为主节点分配的通讯数据。
67.图3是从节点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它的通讯数据和转发其他的通讯数据。
68.图4是以归零码格式的通讯数据作为范例来介绍从节点接收和转发通讯数据。
69.图5是从节点检测到故障事件时将额外的通讯数据修改成预设值发给主节点。
70.图6是驱动固态光源并且集成有数据转发功能的驱动电路的电路架构示意图。
71.图7是排序在发生故障事件的从节点之后的所有从节点的通讯数据均被修改。
72.图8是额外的通讯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归零码格式的一的范例。
73.图9是额外的通讯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归零码格式的零的范例。
74.图10是发生了故障事件的从节点将额外的通讯数据修改成持续的逻辑高电平。
75.图11是发生了故障事件的从节点将额外的通讯数据修改成持续的逻辑低电平。
76.图12是输出电流可以根据通讯数据予以调节的电流源模块的电路架构示意图。
77.图13是诸多级联连接的从节点设成一列或多列且每一列从节点含电流源模块。
78.图14是诸多级联连接的从节点设成并联连接关系以替代前文的串联连接关系。
79.图15是利用带有的移位寄存器来实现数据转发功能的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80.图16是以归一码格式的通讯数据作为范例来介绍从节点接收和转发通讯数据。
81.图17是从节点统计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是否达到期望数再执行数据转发功能。
82.图18是从节点统计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是否达到期望数再执行数据编码转发。
83.图19是曼彻斯特格式的通讯数据作为范例来介绍从节点接收和转发通讯数据。
84.图20是级联连接的第一类从节点将通讯数据转发给第二类从节点的可选范例。
具体实施方式
85.下面将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阐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用作叙述说明所用的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该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方案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86.参见图1,主节点mst将通讯数据发送给级联的从节点ic1-icn。主节点的等同设备或替代物包括控制装置、微处理器、逻辑器件、状态机、微控制器、门阵列、半导体芯片或装载有软件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或类似的处理系统。主节点和从节点之间的通信允许采用标准化的通信协议或定制的非标准化通信协议,主节点和从节点各自皆配置有用于实现数据通信的接口电路,从节点的数量n是超过1的自然数。显示技术较为通用的是采用四根或其他数量的传输线来实现级联信号的传输,时钟信号线及数据信号线和载入信号线及输出使能信号线共同工作,通讯数据分别依次串行传输下去并由四线信号相互配合实现对各级联的从节点进行控制。使用数据线和时钟线及锁存线共三条线的通信协议亦是显示技术的主流通信方案。像素点间距较大时是采用双线传输,数据线及时钟线的双线传输是数据线条数与传输速率的折中。尽管业界通用的多线通信协议适用于本申请的主节点和从节点间的通信并传递通讯数据,实质上替代性的单线通信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更适用于本申请的数据传输,单线协议的优势是级联数据传输仅需单条数据线。
87.参见图1,级联的第一排从节点ic1-icm与第二排从节点ic<m+1>至ic2m设为级联连接以及它们继续与第三排从节点ic<2m+1>至ic3m设为级联连接,依此类推直至它们均与末尾的最后一排从节点ick-icn级联连接。自然数m和k均超过1。安全显示系统中发送通讯数据的主节点mst所发送的数据含显示数据,至少一部分从节点作为灯点或曰显示单元可将收取到的显示数据用来驱动配套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设置成级联连接的诸多从节点ic1-icn除拥有基本的数据接收能力外还具有数据转发功能,因为级联连接关系决定了每个从节点收到通讯数据后,首先是提取属于它的通讯数据以及还需要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级从节点,从而每个从节点皆能够撷取到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视为显示单元的那一部分从节点就可以依据为本级所分配的通讯数据所携带的显示数据来驱动配套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
88.参见图2,源自主节点mst的通讯数据含dt1-dtn且这些分成n段的通讯数据被分别分配给从节点ic1-icn。第一段通讯数据dt1分给第一级从节点ic1。以及类似的还可将第m段通讯数据dtm分给第m级从节点icm。第k段通讯数据dtk相对应的分配给第k级从节点ick。第n段通讯数据dtn分配给第n级从节点icn。换而言之可认为前n段通讯数据以一对一的方式被合理的分配给合计n个从节点。
89.参见图2,源自主节点mst的通讯数据除了含dt1-dtn外还有dt<n+1>也即所有的通讯数据实质上是划分成n+1段的,前文已经告知前n段通讯数据以一对一的方式被相应的分配给n个从节点,但第n+1段通讯数据未分配给从节点ick-icn中任何一者以至于在可选的范例中主节点mst可被视为第n+1段通讯数据的接受者。除了为每个从节点分配的通讯数据之外,还有不归属于任何从节点ick-icn的第n+1段标记为额外的通讯数据经由每一级从节点的转发后再回传给主节点mst。基于甄别区分的需求可将分配给从节点ick-icn的前n段通讯数据dt1-dtn定义为第一类通讯数据,将不归属于任何从节点ick-icn的第n+1段通讯数据dt<n+1>定义为第二类通讯数据。
90.参见图2,第一级从节点ic1接收到第n+1段通讯数据dt<n+1>后会自动地将其转发给第二级从节点ic2。第二级从节点ic2收到第n+1段通讯数据dt<n+1>后会将其转发给第三级从节点ic3。第k级从节点ick收到第n+1段通讯数据dt<n+1>后会自动地将其转发给第k+1级从节点ic<k+1>。直至第n级从节点icn收到第n+1段通讯数据后会自动地将其转发给主节点mst。藉此可知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经由每一级从节点的转发后会再回传给主节点mst。考虑到从节点ick-icn当中的任意一者均会吸纳和转发通讯数据dt<n+1>,那么安全显示系统或曰安全照明系统可以借助这部分额外的通讯数据来传递警迅而具备警示功能。例如从节点ick-icn中的任意一者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时,这种故障事件包括但不限制于高温故障、低温故障、过压故障、欠压故障或过流故障或欠流故障、短路故障、功耗超出额定值等,检测到故障事件的从节点可将该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主动改成事先定义的预设值。过压譬如是指定的被测电压对象过大超过电压阈值上限而欠压是指定的被测电压对象过小并低于电压阈值下限,过流譬如是指定的被测电流对象过大超过电流阈值上限而欠流是指定的被测电流对象过小并低于电流阈值下限。后文记载的驱动芯片等从节点的部分参数需要被监控,被测电压对象或被测电流对象等可以是驱动芯片中某些需要被监控的电压值或电流值。
91.参见图2,倘若主节点mst一旦识别到通讯数据dt<n+1>被修改成预设值那么等效于从节点将故障事件告知了主节点mst,这对于安全照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主节点洞察到故障事件就可以执行各类预警措施:闪烁的指示灯、刺耳的尖锐警报声等都属于较为显著的预警手段。基于联网的主节点甚至可以采用将警示信息以短信或内推消息的方式及时发送到计算机、移动终端等预警手段。除了单纯的给出警示信息之外,也允许主节点主动地采取更直接有效的补救措施,例如直接控制将各个从节点ick-icn的电源供应系统予以切断那么大部分故障可以立即解除和消除紧急情况,尤其是面临火灾故障时若电源供应系统被切断不仅可以阻止灾情扩大也保障了人员安全。绝大部分电源供应系统配备有继电器或投切开关之类的电源开关,主节点在遭遇故障事件时发送切断指令给电源供应系统配备的各类电源开关即可将各个从节点ick-icn从电源供应系统上断开。主节点甚至可以指示电源供应系统将电源提供的较高供电电压进行下调。
92.参见图3,源自主节点mst的通讯数据dt1-dt<n+1>分配给各个从节点以及各个从节点转发通讯数据的规律如下:第一级从节点ic1接收到dt1-dt<n+1>后它会撷取或曰提取属于本级即第一级的通讯数据dt1、第一级从节点ic1还会将接收到的余下的其他通讯数据dt2-dt<n+1>转发给与它级联的后级从节点ic2。第二级从节点ic2在接收到通讯数据dt2-dt<n+1>后它提取属于本级即第二级的通讯数据dt2、将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3-dt<n+1>转发给与它级联的后级从节点ic3。第三级从节点ic3在接收到通讯数据dt3-dt<n+1>后它提取属于本级即第三级的通讯数据dt3、将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4-dt<n+1>转发给与它级联的后级从节点ic4。第k级从节点ick在接收到通讯数据dtk-dt<n+1>后提取属于本级即第k级的通讯数据dtk、将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k+1>-dt<n+1>转发给与它级联的后级从节点ic<k+1>。按照相同的规律可知最后一级的第n级从节点icn在接收到通讯数据dtn-dt<n+1>后会提取属于本级即最后一级的通讯数据dtn、和将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n+1>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也即主节点mst。综上所述:诸多从节点ick-icn中的每一个从节点在收到通讯数据后会提取属于它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
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或下一级。除了末级从节点icn之外,每个从节点的后一级仍然是从节点而末级的从节点icn的后一级则是主节点mst。可归纳为:除最后一级从节点之外每个从节点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它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也即后级从节点,而最后一级从节点提取属于它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也即主节点mst。该实施例记载从节点在收到通讯数据后,会提取属于它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数据接收者,数据接收者是从节点或主节点。后文会继续介绍数据接收者既不是主节点又不是从节点ic1-icn的其他范例。
93.参见图4,主节点或从节点需要接受通讯数据因而它们具有解码功能,能够按照预设的通信协议对输入的串行数据予以解码。从节点作为单灯点或显示单元或像素点则它需要从接收到的通讯数据中译码出显示数据,灰度数据是显示数据的类别之一。从节点将通讯数据中具有预设编码规则的信号还原为普通的二进制数据,被还原的数据在用途上略有区别所以命名也存在差异。以归零码格式的预设编码规则为例,归零码主要是利用高电平的时间宽度来区别1码code1或0码code0,无论1码或0码都存在事先定义好的编码周期时间只不过两者的高电平在编码周期时间内的持续时间不同。每个编码周期时间内以高电平持续时间较长者h1表示1码而高电平持续时间较短者h0表示0码,相对应的在编码周期时间内1码的低电平l1持续时间短而0码的低电平l0持续时间长。利用图中的长低电平作为复位指令reset,复位指令的时间长度远超过1码和0码的单个编码周期时间所以归零码用持续时间较长的长低电平l2来表示复位指令。尽管归零码通常被应用在单线通信协议的编解码中但却不是仅有的编解码方案,譬如可以在单个编码周期内以出现高电平的次数差异来辨别1码或0码,若出现两次高电平表示1码而若出现单次高电平则表表示0码。因此凡符合能利用单根线传递数据的单线通信协议均可。
94.参见图5,前文记载除了为每个从节点分配的通讯数据外还有不归属于任何从节点的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由每一级从节点的转发后再回传给主节点mst。某个从节点在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时,将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修改成预设值用以将发生的故障事件通知给主节点mst。假设第二级从节点ic2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则它在转发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时可趁机将其修改成预设值。主节点mst会持续地侦测判断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是否被修改成预设值,也即是主节点mst通过判断额外的通讯数据是否被改变的情况来洞悉安全照明/显示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事件。主节点判断出该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变成了预设值然而通讯数据dt<n+1>最初从主节点输出的原始值并非是预设值,相当于发生了故障事件的第二级从节点ic2主动的将发生的故障事件通知给该主节点。第一级从节点ic1转发的dt<n+1>仍然是原始值,发生故障事件的第二级从节点ic2修改了该dt<n+1>,第三级至第n级从节点ic3-icn接收的并且转发的额外通讯数据dt<n+1>都是修改成预设值的数据。应当注意,考虑到串行形式输出的系列通讯数据dt1-dt<n+1>中仅有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被修改,避免其他的并非是额外通讯数据dt<n+1>的常规通讯数据dt1-dtn被修改,较佳的让主节点在输出该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时在其中设置特征码部分,第二级从节点ic2在收取数据时就能根据特征码部分甄别出dt<n+1>和dt1-dtn,则第二级从节点ic2在修改数据时就不会修改常规通讯数据dt1-dtn而只是修改额外通讯数据dt<n+1>,因为常规通讯数据不含特征码部分而只有该额外通讯数据包含特征码部分。
95.参见图6,以集成电路形式出现的驱动芯片icc作为驱动发光二极管光源点亮的从节点的典型范例进行阐释说明。但是值得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驱动电路只能设计成集成电路因为分立电子元器件亦可搭建出功能相同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既可被设计成集成芯片亦可由分立电子元器件构建。驱动芯片icc之解码器101与电流源模块ics在后文提及的解码器有相同的解码功能:区别是前者需要从接收的通讯数据中译码出灰度数据而后者则需要译码出电流调节数据,事实上无论是电流调节数据还是灰度数据都是由解码器将通讯数据中具有预设编码规则的信号还原为普通的二进制数据,所以它们均能按照预设的通信协议对输入的串行数据予以解码。也佐证了从节点的多样性,既可以是电流源模块也可以是驱动芯片或其他类型的从节点。类似于过温保护、启动保护、静电保护、瞬时电压保护和尖峰电流泄放电路等起到基本保护作用的电路以及振荡器和上电复位电路甚至时钟电路等皆属于芯片的可选或必要功能,为业界技术人员所熟知所以不再赘述。
96.参见图6,脉宽调制本质是将信号的幅度量转化成信号的时间量,脉宽调制的实现机理大体上包括计数比较方式、延时单元方式、移向方式、计数比较与延时单元相结合的混合方式等技术路线,无论哪种方式得到结果均为具有一定占空比的脉宽信号。在业界所谓的数字脉冲宽度调制dpwm技术是现有技术的范畴。本范例中驱动芯片icc之脉宽调制模块可根据灰度数据形成脉宽调制信号,灰度数据用以确定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也即认为脉宽调制信号用于表征灰度数据所携带的占空比信息。
97.参见图6,基于解释说明的便捷性仅示意出了三路发光二极管,应当理解具体的光源数量不构成任何限制而仅用于参考。假设驱动芯片icc在通讯数据中解码得到三组灰度数据则第一个脉宽调制模块106a可根据分配给第一路发光二极管r的灰度数据形成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r对应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二个脉宽调制模块106b由分配给第二路发光二极管g的灰度数据形成与所述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r相对应的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三个脉宽调制模块106c由分配给第三路发光二极管b的灰度数据形成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b对应的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驱动芯片中每个脉宽调制模块根据与其对应的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形成相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换而言之每个脉宽调制模块根据分配给每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形成与每路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多路发光二极管除包括红绿蓝三基色光源外,还可以增加包括白光类型的更多数量的发光二极管,多路发光二极管也可以包括两绿再加红蓝等替代方案。若照明显示场景不需要多路发光二极管则允许只保留单个数目的发光二极管。
98.参见图6,设置第一路发光二极管r和恒流单元cs1串联连接,注意产生恒定电流的恒流单元cs1受控于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确定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在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的周期内的恒流点亮时间。针对光源而言满幅值的恒定电流是以通或断的重复脉冲序列被加载到光源上:电流通的时候譬如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高电平逻辑则恒定电流被输出加载到第一路发光二极管r上,电流断的时候譬如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低电平逻辑则恒定电流被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r上断开。
99.参见图6,设置第二路发光二极管g和恒流单元cs2串联连接,注意产生恒定电流的恒流单元cs2受控于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确定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在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的周期内的恒流点亮时间。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高电平逻辑则恒定电流被输出加载到第二路发光二极管g上,相反的若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低电平逻
辑则恒定电流被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g上断开。
100.参见图6,设置第三路发光二极管b和恒流单元cs3串联连接,注意产生恒定电流的恒流单元cs3受控于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确定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在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的周期内的恒流点亮时间。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高电平逻辑则恒定电流被输出加载到第三路发光二极管b上,相反的若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低电平逻辑则恒定电流被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b上断开。
101.参见图6,简洁的方案是每路发光二极管和一路恒流单元串联耦合在电源输入端与电势参照端间。例如图示的发光二极管r和恒流单元cs1串联在电源输入端in与图示的电势参照端out之间,及发光二极管g和恒流单元cs2串联在电源输入端in与图示的电势参照端out之间,及发光二极管b和恒流单元cs3串联在电源输入端in与图示的电势参照端out之间。藉此直接利用电源输入端in处的输入电压或曰供电电源为各路发光二极管供电,此外没有在图中绘制的分流模块亦可以串联在电源输入端in与图示的电势参照端out之间。发光二极管r的阴极连到恒流单元cs1及发光二极管g的阴极耦合到恒流单元cs2及发光二极管b的阴极耦合到恒流单元cs3,三路发光二极管各自的阳极可连到电源输入端in。意味着恒流单元cs1导通时其提供的恒定电流被输出加载到发光二极管r上并流向电势参照端out,恒流单元cs2导通时其提供的恒定电流被输出加载到发光二极管g上并流向电势参照端out,恒流单元cs3导通时其提供的恒定电流被输出加载到发光二极管b上并流向电势参照端out。电源输入端in处的输入电压除了作为光源的供电电源之外还是驱动芯片中其他各个功能模块的供电电源。
102.参见图6,每路发光二极管和对应的恒流单元的位置可以互相调换以满足驱动芯片是灌电流还是拉电流的需求。前述电路架构绝非是唯一的方案。因为除了可以直接利用电源输入端in处的输入电压或曰供电电源为各路发光二极管供电之外,电源输入端in处的输入电压的分压电压也能为各路发光二极管供电,在替代性的范例中设置每路发光二极管和相对应的一路恒流单元串联耦合在输入电压的分压电压与电势参照端之间,与发光二极管并联的分流模块亦可安排耦合连接在输入电压的分压电压与电势参照端之间。在其他范例中还可将电源输入端in处提供的输入电压执行线性或开关型或电荷泵型等电压转换得到的稳定电压用来为各路发光二极管供电,每路发光二极管和相对应的一路恒流单元串联耦合在由电压转换得到的稳定电压与电势参照端之间,与发光二极管并联的分流模块亦耦合在电压转换所得的稳定电压与电势参照端之间。
103.参见图6,和诸路发光二极管rgb并联连接的分流模块起到分流的作用并亦可将提供给驱动电路的输入电压稳定在期望值。实现分流模块基本功能的电路结构同样是多样化的但并非是唯一的。分流模块使用npn双极晶体管如电源输入端in连至npn双极晶体管之集电极而电势参照端out连至npn类型双极晶体管之发射极。再者npn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连接有齐纳二极管以及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齐纳二极管的负极连到npn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而齐纳二极管的正极连到npn双极晶体管基极且将一稳压管负极耦合到电源输入端in和将稳压管的正极耦合到电势参照端out来稳定驱动电路的输入电压。在替代性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该分流模块采用pnp双极晶体管如电源输入端in耦合至pnp双极晶体管之发射极而电势参照端out耦合至pnp双极晶体管之集电极。该pnp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连接有齐纳二极管以及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需注意的是
齐纳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pnp双极晶体管的基极而齐纳二极管的正极连到pnp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并利用稳压管来稳定驱动电路的输入电压且稳压管负极连到电源输入端in和将稳压管的正极耦合到电势参照端out。藉此可知分流模块之方案亦是多样化的。和诸路发光二极管rgb并联连接的分流模块还可使用可调并联型电压基准电路,可调并联型电压基准电路之阴极通过电阻或不通过电阻耦合到电源输入端in、可调并联型电压基准电路的阳极耦合到电势参照端out。电阻分压器配合可调并联型电压基准电路,可调并联型电压基准电路的参考端ref耦合到电阻分压器的分压节点处即参考端ref耦合到电阻分压器中两个电阻的互连位置处,电阻分压器同样也可以被连接在电源输入端in和电势参照端out之间。
104.参见图6,允许驱动芯片和后文记载的电流源模块相互级联连接也允许驱动芯片之间相互级联连接因此它们均具备数据转发功能。驱动芯片的核心功能之一是驱动与之配套的多路发光二极管按照显示要求进行点亮:三基色相加混色时改变红绿蓝三基色的相对亮度比可得到不同颜色。在三基色混色时通过改变红绿蓝颜色的发光二级管在循环周期中的点亮时间来改变各种颜色发光二级管的亮度比,等效于是改变三基色的相对亮度比从而可以在发光二极管灰度级变化时得到不同的颜色。设发光二极管rgb是红绿蓝基色二极管并暂时只考虑这几路发光二极管和省略其他光源。驱动芯片icc之解码器101按预设的通信协议对输入的串行数据解码,从接收的通讯数据中译码出灰度数据等,驱动芯片根据分配给红绿蓝发光二极管各自的灰度数据来调节像素点的颜色。信号输入端di接收外部提供的通讯数据及解码器110需要译码出通讯数据中携带的这些数据信息,数据解码的意义在于可以将发光二极管无法直接显示的预编码格式的数据还原成常规的容易被识别和执行的二进制码。译码得到的二进制码被暂时保存到存储器104当中,考虑到该存储器的数据刷新较快和时常需要更新,则用另外的缓存或锁存器105来保存解码后的数据以及脉宽调制模块从锁存器105中读取灰度数据。通讯数据的解码过程可以选择在数据中检测结束指令码或复位指令来判断数据是否完成传输和接收。以归零码为例是利用持续时间相对比较长的长低电平l2来表示复位指令,图中长低电平检测电路107即可用来检测视为复位信号的长低电平l2。如果表示复位指令reset的长低电平l2出现并被长低电平检测电路107所监控到,驱动芯片icc会执行复位并把接收到灰度数据从存储器处刷新给脉宽调制模块及锁存器105。脉宽调制模块106a-106c它们各自产生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也会随着锁存器105的数据的刷新而被更新。驱动芯片icc同样也会转发复位指令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例如其他驱动芯片或电流源模块等。
105.参见图6,驱动芯片icc由数据转发模块102承担数据再生或数据转发以完成所谓的数据转发任务如向后级驱动芯片传递通讯数据。尽管图中没有展示但最简单的转发模式是透传或曰直通,允许信号输入端di接收到的通讯数据直接从信号输出端do输出然后级联连接的驱动芯片icc或电流源模块ics再按照各自的地址分配规律,分别从单根数据线上提取与自身地址相符的并属于自己的通讯数据。在透传模式下每个从节点看到的通讯数据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从节点只截取自己的数据,以至通讯数据不得不包含每个从节点的地址信息而造成通讯数据的臃肿和要求驱动芯片使用更多的电路。替代性的转发方案需要配合统计属于每级驱动芯片的通讯数据,每级驱动芯片在每一帧通讯数据中截取到属于它的通讯数据之后便将它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其级联的后一级通讯数据接收方,后一级通讯数据接收方可以是后级驱动芯片或电流源模块。每级驱动芯片统计归属于它的
通讯数据的总比特数是否被完整接收,若一旦属于驱动芯片的通讯数据被它译码和完整的接收,即总比特数的统计结果达到了期望数,驱动芯片icc就会产生所谓的结束信号end,结束信号end有效时如高电平有效便触发数据转发模块102将驱动芯片信号输入端di接收的通讯数据从信号输出端do转发出去。该情况下驱动芯片中的数据转发模块102充当是否允许接收的通讯数据被输出的开关角色。计数器103用于统计归属于驱动芯片icc的通讯数据的总比特数是否完整接收,驱动芯片icc所需的通讯数据被译码和完整接收则计数器103产生有效的结束信号end。驱动芯片icc在没有接收到表示复位指令reset的长低电平之前,驱动芯片icc的脉冲调制模块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是按照旧灰度数据产生的,驱动芯片icc收到复位指令就会将刚收取的灰度数据更新给数个脉冲调制模块,脉冲调制模块各自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的输出占空比随着新的灰度数据的到来而被更新。驱动芯片icc在复位指令reset结束后就会重新接纳新的通讯数据并在接收完成新的通讯数据后将收到的其他数据转发,并且仍然需要统计新的通讯数据之总比特数达到了期望数才允许转发,以此循环收发数据。
106.参见图6,通讯数据先被解码器101进行解码处理,数据转发模块102充当开关角色在受控于结束信号end的条件下决定是否允许解码后的数据被转发,此范例中解码和数据重构几乎是同步完成。驱动芯片icc未示意出的本地时钟电路提供的具有预定数量的若干时钟信号可用于检测每个归零码比特位之高电平h1/h0的时间长度。考虑到每个编码周期时间内1码的高电平持续时间比0码的高电平持续时间要长,解码处理可用具有预定数量的时钟信号检测每个编码周期时间内的高电平时间长度。预定数量的时钟信号还未结束的前提下归零码比特位的高电平已提前结束则解码结果是0码,相反预定数量的时钟信号在结束时归零码比特位的高电平还在持续则解码结果是1码。
107.参见图6,在检测编码周期时间内数据高电平之持续时间的范例中,检测过程除了直观反映出解码结果之外解码器101还输出重构数据。通讯数据中每个比特位数据的高电平上升沿会触发具有预定数量的系列时钟信号开始对比特位采样,每个比特位数据的高电平被预定数量的系列时钟信号中的首个时钟采样到,则解码器101开始输出高电平并被数据转发模块102转发出去。在具有预定数量的系列时钟信号中选择排序确定的指定时钟信号如排序第二的时钟信号继续采样该比特位数据的高电平,若排序确定的指定时钟信号采样到低电平则意味着是0码、解码器101开始从输出高电平切换到输出低电平且该输出同步被数据转发模块102转发出去。相反的采样结果是,若排序确定的指定时钟信号采样到高电平则意味着是1码、解码器101依然输出高电平且该高电平还同步被所述数据转发模块102转发出去。预定数量的系列时钟信号结束时,不管该比特位数据是否为高电平都触发解码器101输出低电平并由数据转发模块102转发低电平。经由对解码和数据重构的阐释,可知归零码格式的输入数据在驱动芯片icc时钟资源的采样下完全恢复成具有归零码格式的输出数据并传给与其级联的数据接受方,数据转发过程等效于是对输入数据进行解码和重新编码后再予以转发。例如利用三个时钟信号作为预定数量的系列时钟信号去检测编码周期时间内数据高电平之持续时间,排序确定的指定时钟信号如排序第二的时钟信号的采样时机恰巧是高电平h0结束后但高电平h1结束前。
108.参见图6,归零码数据的编解码属已知技术。除前述的归零码通信方案外时钟恢复技术亦是可选的方案:主要利用时钟恢复电路来产生与归零码比特位数据的相位/频率相
同的同步信号,同步信号的时钟周期严格地等于通讯数据的时钟周期,同步信号的上升沿与通讯数据的上升沿是同步的,同步信号略微延迟后视为通讯数据的采样信号。则在可选的实施例中0码的高电平h0结束后、1码的高电平h1结束前这之间的时段可作为采样信号对归零码比特位进行采样的采样时机,极易识别出0码和1码。作为可选方案但不构成任何限制的实施例中驱动芯片icc在监控到故障事件的前提下,对归零码比特位数据采样的过程中,通讯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的高电平上升沿会触发具有预定数量的系列时钟信号开始对比特位采样,若每个比特位数据的高电平被预定数量的系列时钟信号中的首个时钟采样到,则解码器101输出高电平并被数据转发模块102转发。在首个时钟结束时不管该比特位数据是否为高电平都触发解码器101输出低电平,同样的该低电平由数据转发模块102转发出去,则发生故障事件的驱动芯片icc转发的所有通讯数据都是归零码格式的全0码。作为可选方案但不构成任何限制的范例中驱动芯片icc在监控到故障事件的前提下,在对归零码比特位数据采样的过程中,通讯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的高电平上升沿会触发具有预定数量的系列时钟信号开始对比特位采样,若每个比特位数据的高电平被预定数量的系列时钟信号中的首个时钟采样到,则解码器101输出高电平并被数据转发模块102转发出去。直至预定数量的系列时钟信号中最后一个时钟信号结束时才触发解码器101输出低电平并由数据转发模块102转发出去、在其他时钟信号采样时不管该比特位数据是否为高电平都不允许触发解码器101输出低电平,那么发生故障事件的驱动芯片icc转发的所有通讯数据都是归零码格式的全1码。若故障事件用于将驱动芯片之解码器101的输出拉到低电平,那么排序在驱动芯片icc之后的所有从节点的通讯数据及额外的通讯数据均修改成持续的逻辑低电平这种预设值。
109.参见图6,驱动芯片中第一个脉宽调制模块106a根据分配给发光二极管r的灰度数据即记作为r<7>至r<0>的八比特位数据,并利用计数比较这种模式将循环计数器提供的计数数据和灰度数据r<7>至r<0>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在工作周期内具有高电平时段和低电平时段,如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在高电平时段可以指示恒流单元cs1将产生的恒定电流提供给第一路发光二极管r,相反的在低电平时段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可以指示恒流单元cs1不再将产生的恒定电流提供给该第一路发光二极管r而使其无法导通。合计8位灰度数据可为红色二极管提供256阶灰度级但灰度数据的位数并不限制于特定的8或16等,这里具体的位数只是方便解释。
110.参见图6,驱动芯片中第二个脉宽调制模块106b根据分配给发光二极管g的灰度数据即记作为g<7>至g<0>的八比特位数据,并利用计数比较这种模式将循环计数器提供的计数数据和灰度数据g<7>至g<0>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在工作周期内具有高电平时段和低电平时段,如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在高电平时段可以指示恒流单元cs2将产生的恒定电流提供给第二路发光二极管g,相反的在低电平时段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可以指示恒流单元cs2不再将产生的恒定电流提供给该第二路发光二极管g而使其无法导通。合计8位灰度数据可为绿色二极管提供256阶灰度级但灰度数据的位数并不限制于特定的8或16等,这里具体的位数只是方便解释。
111.参见图6,驱动芯片中第三个脉宽调制模块106c根据分配给发光二极管b的灰度数据即记作为b<7>至b<0>的八比特位数据,并利用计数比较这种模式将循环计数器提供的计数数据和灰度数据b<7>至b<0>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在
工作周期内具有高电平时段和低电平时段,如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在高电平时段可以指示恒流单元cs3将产生的恒定电流提供给第三路发光二极管b,相反的在低电平时段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可以指示恒流单元cs3不再将产生的恒定电流提供给该第三路发光二极管b而使其无法导通。合计8位灰度数据可为蓝色二极管提供256阶灰度级但灰度数据的位数并不限制于特定的8或16等,这里具体的位数只是方便解释。三基色混色时调整各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可由三基色各自的灰度数据变化得到不同颜色。
112.参见图6,驱动芯片icc含用于检测高温或低温的温度检测模块110a,其检测到驱动芯片的温度过高并超过温度阈值上限时会产生过温信号,其检测到驱动芯片的温度过低而低于温度阈值下限时会产生低温信号。异常的功耗或火灾等都会引起驱动芯片产生所谓的高温故障而极寒天气则引起驱动芯片产生所谓的低温故障。驱动芯片icc包含用于检测过压或欠压的电压检测模块110b,其检测到某项指定的被测电压对象过大并超过电压阈值上限时会产生过压信号,其检测到某项指定的被测电压对象过低并低于电压阈值下限时会产生欠压信号,指定的被测电压对象既可以是电源输入端in处的电压值也可以是驱动芯片内部的其他任意需要被监控的电压值。如图所示驱动芯片icc包含有用于检测过流或欠流情况的电流检测模块110c,其检测到某项指定的被测电流对象过大并超过电流阈值上限时会产生过流信号,其检测到某项指定的被测电流对象过低并低于电流阈值下限时会产生欠流信号,指定的被测电流对象既可以是电源输入端in处所流入的电流大小值也可以是电势参照端out处所流出的电流大小值,甚至于该指定的被测电流对象还可以是每个发光二极管所流过的电流值,换而言之指定的被测电流对象允许是驱动芯片内部的其他任意需要被监控的电流值。从节点驱动芯片icc在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时会将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修改成预设值,如过温信号和低温信号及过流信号和欠流信号及过压信号和欠压信号等通知解码器101在解码转发通讯数据dt<n+1>时,需主动将该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修改成预设值。
113.参见图7,假设级联连接的诸多从节点中第三级从节点ic3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则它在转发通讯数据dt<n+1>时可趁机将其修改成预设值。第一级从节点ic1按照图示在转发dt<n+1>时仍然是原始值。第二级从节点ic2在转发dt<n+1>时仍然是原始值但第三级从节点ic3在转发dt<n+1>时将其修改成预设值。第三级从节点ic3在接收到通讯数据dt3-dt<n+1>后它提取属于本级即第三级的通讯数据dt3、将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4-dt<n+1>转发给与它级联的后级从节点ic4。注意本实施例与前文不同的方案在于第三级从节点ic3不仅仅是修改了dt<n+1>,其将接收到的并需要向后一级转发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4-dtn全部都予以修改,以至第四级驱动芯片ic4接收到所有通讯数据dt4-dt<n+1>全部都变成了预设值。该方案和前文只修改额外的通讯数据相比较的优点之一是通讯数据dt<n+1>不需要包含特征码部分,主节点编码并发送数据时无须再特意的在该通讯数据dt<n+1>中添加特征码。驱动芯片无须再识别哪些是分配给从节点的常规通讯数据或识别哪些是分配给主节点的额外通讯数据,驱动芯片可省下用于识别特征码或地址的电路部分并降低芯片面积和节省功耗,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更为重要的优点是故障事件传递到主节点近乎没有任何时间延迟。图5和图7中通讯数据覆盖阴影表示数据被修改而没有覆盖阴影表示数据未被修改。
114.参见图7,可能会有多个从节点均检测到故障事件。第三级从节点ic3假设是最先
检测到故障事件的从节点,那么第三级从节点ic3会最先修改通讯数据dt<n+1>或者是最先修改全部由它转发的通讯数据dt4-dt<n+1>。而后第五级从节点ic5假设也检测到故障事件那么第五级从节点ic5会继续修改通讯数据dt<n+1>,或者是继续修改全部由它转发的通讯数据dt6-dt<n+1>。检测到故障事件的其他从节点不再赘述。即使发生故障事件的第五级从节点ic5收到的通讯数据dt<n+1>或者全部dt5-dt<n+1>已经被修改成预设值,其仍然将排序在它之后的所有从节点ic6-icn的通讯数据dt6-dtn及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再次重复修改成预设值。或者发生故障事件的任一所述从节点收到的通讯数据未被修改成预设值,其将排序在它之后的所有从节点的通讯数据及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均从各自的原始值修改成预设值:例如第三级从节点ic3收到的通讯数据包括前述的dt3-dt<n+1>未被修改成预设值,则第三级从节点ic3将排序在它之后的所有的从节点ic4-icn的通讯数据dt4-dtn及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均从各自的原始值修改成预设值。从节点将收到的通讯数据从预设值重复修改成预设值,因素之一是考虑到面临故障事件的紧迫状态下无须考量通讯数据是否在前级从节点中已被修改,将故障事件传递给主节点是当前优先级别最高的任务。再者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等即使从预设值被再次重复修改成预设值还有一个优势,可防止前级从节点修改数据不彻底引起误码率较高的通讯数据dt<n+1>被送到主节点,多次重复修改能清除错误的码元。
115.参见图8,以通讯数据dt<n+1>被修改成预设值为例,预设值包括将该额外的通讯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1码的情形。假设通讯数据dt<n+1>从主节点初始发出来的原始值为10100011,则通讯数据dt<n+1>被第三级从节点ic3予以修改且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1码后被修改成了预设值11111111。八位比特位数据只是用来阐释该额外的通讯数据的修改过程,通讯数据dt<n+1>的位数不限制于八位。再以归零码格式的通讯数据dt<n+1>被修改成全1码为例:前文提及到归零码主要是利用高电平的时间宽度来区别1码code1或0码code0,如果dt<n+1>被修改成全1码则根据编码规则可知第三级从节点ic3发出的通讯数据dt<n+1>的波形如图所示,每个编码周期时间内以持续时间较长的高电平h1表征产生了1码code1。图5所展示的只修改该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的范例和图7将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4-dt<n+1>全部都修改的范例都可以采用将每个比特位数据设置成1码的情形。图7中第三级从节点ic3在检测到故障事件时,其将排序在它之后的所有从节点的通讯数据及所述的额外的通讯数据均全部修改成预设值,相当于是排序在第三级从节点ic3之后的所有从节点ic4-icn它们各自的通讯数据dt4-dtn均全部修改成为全1码的预设值。也即是dt4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1码、dt5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1码、类推dtk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1码、dtn的每个比特位数据设置成1码、通讯数据dt<n+1>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1码。从节点ic4-icn收到和转发的全都是1码。
116.参见图9,以通讯数据dt<n+1>被修改成预设值为例,预设值包括将该额外的通讯数据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0码的情形。假设通讯数据dt<n+1>从主节点初始发出来的原始值为0011010100,通讯数据dt<n+1>被第三级从节点ic3予以修改且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0码后被修改成了预设值0000000000。十位比特位数据是用来阐释该额外的通讯数据的修改过程,通讯数据dt<n+1>的位数不限制于十位。再以归零码格式的通讯数据dt<n+1>被修改成全0码为例:前文提及到归零码主要是利用高电平的时间宽度来区别0码code0或1码code1,如果dt<n+1>被修改成全0码则根据编码规则可知第三级从节点ic3发出的通
讯数据dt<n+1>的波形如图所示,每个编码周期时间内以持续时间较短的高电平h0表征产生了0码code0。图5所展示的只修改该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的范例和图7将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4-dt<n+1>全部都修改的范例都可以采用将每个比特位数据设置成0码的情形。图7中第三级从节点ic3在检测到故障事件时,其将排序在它之后的所有从节点的通讯数据及所述的额外的通讯数据均全部修改成预设值,相当于是排序在第三级从节点ic3之后的所有从节点ic4-icn它们各自的通讯数据dt4-dtn均全部修改成为全0码的预设值。也即是dt4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0码、dt5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0码、类推dtk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0码、dtn的每个比特位数据设置成0码、通讯数据dt<n+1>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0码。从节点ic4-icn收到和转发的全都是0码。
117.参见图10,除了前文记载的预设值包括全0码或全1码的情形,预设值还包括将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设成持续的逻辑低电平low0的情形。换而言之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的原始值当中,每位比特位数据是归零码格式的代表0或1的跳变波形来作为数据传输以及识别的类型。然而当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被修改成预设值后它不再是出现高低电平跳变的波形,反而是用一段持续的逻辑低电平low0来表示预设值并作为预设值传输以及识别的类型。如果主节点以单线通信的模式向各个从节点发送归零码格式的通讯数据,逻辑低电平low0的持续时间与复位指令的长低电平l2的持续时间最好设置成不同,以甄别复位信号和逻辑低电平low0。逻辑低电平low0和复位指令的时间长度一般都远超过1码和0码的单个编码周期时间。主节点在检测到这一段持续的逻辑低电平low0的条件下就能知晓系统发生了的故障事件。
118.参见图11,除了前文记载的预设值包括全0码或全1码的情形,预设值还包括将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设成持续的逻辑高电平high1的情形。换而言之是用一段持续的逻辑高电平high1来表示预设值并作为预设值传输以及识别的类型。主节点在检测到该持续的逻辑高电平high1的条件下就能知晓系统发生了的故障事件。后文会继续介绍将通讯数据修改成逻辑高电平high1这类预设值的实施例。
119.参见图12,从节点电流源模块ics与驱动芯片icc的差异是用途不同,它们均具有解码器并能够按照预设的通信协议对输入的串行数据予以解码,区别是前者需要从接收的通讯数据中译码出电流调节数据而后者则需要译码出灰度数据。事实上无论是电流调节数据还是灰度数据都是由解码器将通讯数据中具有预设编码规则的信号还原为普通的二进制数据且被还原的数据在用途上略有区别所以命名也不同。电流源模块ics之核心作用是提供高精准度和稳定的输出电流输送给具有恒定电流需求的目标对象。暂且以基于线性调整器的电路架构作为可选的实施例来进行阐释说明。电流源模块ics之恒流源部分的功率调整晶体管主要工作于线性状态或称非开关状态。功率调整晶体管mq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及控制端,若功率调整晶体管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则功率调整晶体管的三个端子通常称作漏极和源极及栅极控制端,功率调整晶体管采用双极性结型晶体管则三个端子通常称集电极和发射极及基极控制端。功率调整晶体管mq第一端耦合至电源输入端in而第二端耦合到需取样电压的节点nt。反馈网络对节点nt处的电压进行取样而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且电势参照端out或曰地端是恒流源的电流输出端。串联连接在取样电压的节点nt与电势参照端out之间的电阻r1和r2属于反馈网络,又称作反馈电阻且两者的互连节点视为反馈网络的电压反馈节点。互连节点处提供的反馈电压耦合输送到误差放大器ea的反相
端,未展示的带隙基准源提供的基准电压vb则输送至所述的误差放大器ea的正相端。误差放大器ea将基准电压vb和反馈节点处的反馈电压进行比较放大同时误差放大器ea的输出端还耦合到功率调整晶体管mq的控制端并操作功率调整晶体管工作在线性区。藉此维持节点nt处的电压是稳定的。基于形成稳定输出电流的需求在电势参照端out和节点nt之间连接有负载电阻rl。负载电阻rl两端的电压被确定则流经它的电流也是确定的,依据该方案可确保电势参照端out处流出的电流是恒定电流并符合恒流源能够提供稳定输出电流的要求。将驱动芯片icc中的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移除并替换成所述恒流源部分可等效为电流源模块ics,电流源模块从接收的通讯数据中译码出电流调节数据保存到锁存器105。电流源模块ics及其恒流源部分利用电流调节数据来改变微调电阻r2的阻值相当于调节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电流,电流源模块藉此可以等效于是输出电流可调的可编程式的电流源模块。
120.参见图12,含功率调整晶体管mq和误差放大器ea及负载电阻rl甚至反馈网络的恒流源已经具备提供稳定输出电流之能力,若单纯以此电路构建电流源模块则毫无疑虑恒流源流出的输出电流是固定的和难以被在线修改。试图灵活地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则需要更改反馈网络中电阻r1或r2的电阻值或者是更改负载电阻rl的电阻值或者是需要更改供基准电压vb的电压值。考虑到电流源模块ics的实际应用场景往往是电路板或类似的元器件载体,直接在载体上更换元器件存在操作复杂和高成本等劣势。较佳的应当以输出电流可调的模式设计可编程式的恒流源来替代输出电流固定的恒流源,则恒流源流出的输出电流不再固定而是可以被在线编程。当电流源模块ics以集成电路的形式被设计成电流源芯片则在集成电路晶片内部更改元器件参数的动作更复杂。面临此情况下额外的为电流源模块ics配置有解码器101,解码器101可以按照预设的通信协议对输入的串行数据予以解码。电流源模块ics和驱动芯片icc一样从接收到的通讯数据当中译码出自身所需的数据。电流源模块ics据此可以根据电流调节数据来在线调节可编程式的恒流源的输出电流的大小值。电流调节数据之意义在于改变恒流源的输出电流,典型的例如反馈网络中电阻r1或r2的阻值可以依据电流调节数据来微调,基准电压vb的电压值甚至是负载电阻rl的电阻值均可以依据电流调节数据予以微调。该等任何在线调整或说编程动作都会致使恒流源流出的输出电流之大小值被调节。
121.参见图12,基于归零码格式的单线通信该电流源模块ics也需要统计属于它的通讯数据的总比特数是否被完整接收。若一旦属于电流源模块ics的通讯数据被它译码和完整的接收即总比特数的统计结果达到期望数,相类似的电流源模块ics也会产生所谓的结束信号end,结束信号end有效时如高电平有效便触发数据转发模块102将电流源模块的信号输入端di接收到的通讯数据从信号输出端do转发出去。电流源模块中的数据转发模块102充当是否允许接收的通讯数据被输出的开关角色。计数器103用于统计属于电流源模块ics的通讯数据的总比特数是否完整接收,电流源模块ics所需的通讯数据被译码和完整接收则计数器103产生有效的结束信号end。电流源模块在没有接收到表示复位指令reset的长低电平之前,电流源模块ics内的恒流源部分产生并对外提供的输出电流保持不变。电流源模块ics收到复位指令就会将刚收取的电流调节数据更新给恒流源部分例如从从存储器104刷新给锁存器105,恒流源部分的电阻r2的电阻值也会随着锁存器105数据的刷新而更新,则恒流源部分提供的输出电流随着新的电流调节数据的到来而被更新。电流源模块ics在复位指令reset结束后就会重新接纳新的通讯数据并在接收完成新的通讯数据后将收到
的其他通讯转发,并仍然需要统计新的通讯数据之总比特数达到了期望数才允许转发,以此循环收发数据。电流源模块也包括前述的温度检测模块110a和电压检测模块110b及电流检测模块110c等,它作为从节点也可以在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时将通讯数据dt<n+1>修改成预设值。
122.参见图13,级联的q级驱动芯片视为从节点ic1至icq(自然数q≥1)的代表来进行阐释说明。主节点mst向各级驱动芯片发送通讯数据并且主节点可使用服务器或微处理器等类似的数据发送端。驱动芯片又称显示控制芯片。向以列的形式出现的诸多驱动芯片或电流源模块发送通讯数据,前一级或上一级从节点的信号输出端do可设置成通过耦合电容c耦合到后一级或下一级从节点的信号输入端di。
123.参见图13,级联驱动芯片在供电途径上被设置成一列或多列。每一列之中作为列首的第一个驱动芯片如从节点ic1的电源输入端in耦合到电源vcc正极,而作为列尾的最后一个驱动芯片如从节点icq的电势参照端out耦合到电源负极gnd。每一列当中还设置后一个驱动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耦合到前一个驱动电路的电势参照端。可选范例中如在第一列中设置后一个驱动芯片如从节点ic2的电源输入端in耦合到相邻的前一个驱动芯片如从节点ic1的电势参照端out。后一个驱动芯片如从节点ic3的电源输入端耦合到前一个驱动芯片如从节点ic2的电势参照端out等。依此类推直至列尾的最后一个驱动芯片如从节点icq的电源输入端in耦合到它相邻前一个驱动芯片即第q-1个驱动芯片如记为从节点ic<q-1>的电势参照端out等。级联驱动芯片在供电关系上每一列当中后面驱动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耦合到相邻前面驱动芯片的电势参照端,直至每一列中所有驱动芯片都串接或曰叠加在直流电源vcc的正极和负极gnd之间或说串接在供电电源正极和接地端之间。作为稳压选项每个驱动芯片的电源输入端in和电势参照端out之间可以设置电容cz。可认为每一列当中将前一个驱动芯片的总输出电流视为相邻后一个驱动芯片的总输入电流。每列驱动芯片如ic1-icq的供电线路上设置电流源模块ics以用于将这一列中的每个驱动芯片的总输入电流维持在预定值。左侧第一列中是在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串联连接起驱动芯片譬如ic1-icq和电流源模块ics,从节点ic1的电源输入端in并非直接耦合到供电电源的正极而是通过电流源模块ics来间接的耦合连接到电源的正极。电流源模块ics的电源输入端in连到电源vcc正极而电流源模块的电势参照端out则连接到从节点ic1的电源输入端in。每列驱动芯片中任意一个芯片的总输入电流等于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电流。每一列从节点如ic1-icq中的电流源模块和驱动芯片串接连接,用于将每一列从节点ic1-icq中的任一驱动芯片的总输入电流限定在由电流源模块ics所确定的预定值。主节点mst发送给电流源模块ics的通讯数据含电流调节数据且电流源模块ics由电流调节数据来调节输出电流即确定预定值。右侧第二列甚至更多列的驱动芯片可组成显示屏,驱动芯片形式的从节点视为一个像素点。级联连接的驱动芯片及电流源模块等效为图1中从节点ic1-icn,通讯数据dt<n+1>由级联连接的所有驱动芯片及电流源模块之中的最后一者回传给主节点mst。
124.参见图14,级联的n级驱动芯片代表从节点ic1-icn来进行阐释。注意前文记载的级联驱动芯片在供电途径上被设置成一列或多列即从节点串联连接,而本范例中级联驱动芯片在供电途径上被设置成一排即从节点并联连接。主节点mst向各级驱动芯片发送通讯数据并且主节点可使用服务器或微处理器等类似的数据发送端。每一排之中第一个驱动芯片如从节点ic1的电源输入端in耦合到电源vcc正极而电势参照端out则耦合连接到电源负
极gnd。第二个驱动芯片如从节点ic2的电源输入端in耦合到电源正极而电势参照端out则耦合连接到电源负极gnd。至第n个驱动芯片如从节点icn的所述电源输入端in耦合到电源vcc正极而电势参照端out连到电源负极gnd。级联连接的驱动芯片等效为图1中从节点ic1-icn,同样的通讯数据dt<n+1>由级联连接的所有驱动芯片之中的最后一者如从节点icn回传给主节点mst。
125.参见图15,驱动芯片icc不再用归零码作为预设编码规则来编解码,但仍然能按照预设的通信协议对输入的串行数据予以解码。驱动芯片icc用移位寄存器201依照数据移位的规则可将通讯数据以一位接一位的方式移入到移位寄存器201之中。通讯数据从移位寄存器201的信号输入端di按时钟脉冲的节拍一位接一位的输入,移位寄存器装满数据后会随着时钟脉冲的节拍将通讯数据继续从信号输出端do移出。暂且以相邻的前后级两个驱动芯片icc为例,前一级驱动芯片icc的时钟脉冲输入端cki接收输入的时钟脉冲及前一级驱动芯片icc的时钟脉冲输出端cko耦合到后一级驱动芯片icc的时钟脉冲输入端cki。前一级驱动芯片icc的信号输入端di接收输入的通讯数据以及前一级驱动芯片icc的信号输出端do耦合到后一级驱动芯片icc的信号输入端di。本范例是采用数据线及时钟线的双线传输方案:分配给后一级驱动芯片icc的通讯数据按时钟脉冲的节拍一位接一位先输入给前一级驱动芯片icc,前一级驱动芯片icc再按时钟脉冲的节拍将后一级驱动芯片icc的通讯数据移出并转给后一级驱动芯片icc,然后是分配给前一级驱动芯片icc的通讯数据仍然输入进来,继续按时钟脉冲的节拍一位接一位的输入给前一级驱动芯片icc。这样前后级的驱动芯片icc均能提取到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只不过后级通讯数据的转发和本级通讯数据的提取的顺序较之前文的范例是颠倒的。可见利用移位寄存器替换前述的解码器和数据转发模块能够起到相同的数据收取和转发功能。
126.参见图15,驱动芯片icc将移位寄存器收到灰度数据保存到锁存器105以及由脉宽调制模块106a-106c读取锁存器105保存的灰度数据,藉此可以根据灰度数据分别产生各自的第一至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驱动芯片icc亦包括前述温度检测模块110a和电压检测模块110b及电流检测模块110c等,它作为从节点也可以在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时将通讯数据dt<n+1>修改成预设值。亦可将额外通讯数据dt<n+1>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修改成0或1码。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时可将移位寄存器201输出级联信号的信号输出端do拉到低电平。根据移位寄存器输出移位数据的特性,当驱动芯片的信号输出端do被拉低时则移位寄存器输出的数据被时钟脉冲读取的值都是0。例如前一级驱动芯片的信号输出端do被拉低,则后一级驱动芯片的信号输入端in进来的通讯数据被后一级驱动芯片的时钟脉冲所读取到的值都是0。或者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时将移位寄存器201的信号输出端do拉到高电平。根据移位寄存器输出移位数据的特性当驱信号输出端do被拉高时则移位寄存器输出的数据被时钟脉冲读取的值都是1。前一级驱动芯片的信号输出端do被拉高,则后一级驱动芯片的信号输入端in进来的通讯数据被后一级驱动芯片的时钟脉冲所读取到的值都是1。该范例亦可将额外的通讯数据设成持续的逻辑低电平或持续的逻辑高电平,读取通讯数据时持续的逻辑低电平或持续的逻辑高电平分别代表了数据为全0或全1的范例。若直接将驱动芯片式的从节点ick对接后级的信号输出端do拉到低电平或高电平,那么排序在从节点ick之后的所有从节点的通讯数据及额外的通讯数据dt<k+1>-dt<n+1>均修改成全0或全
1这种预设值。
127.参见图16,再以归一码格式的预设编码规则为例。归一码主要是利用低电平的时间宽度来区别1码code1或0码code0,无论1码或0码都存在事先定义好的编码周期时间只不过两者的低电平在编码周期时间内的持续时间不同。每个编码周期时间内以低电平持续时间较长者l11表示1码而低电平持续时间较短者l00表示0码,对应的在编码周期时间内1码的高电平h11持续时间短而0码的高电平h00持续时间长。可利用图中的长高电平作为复位指令reset,复位指令的时间长度远超过1码和0码的单个编码周期时间所以归一码用持续时间较长的高低电平h2来表示复位指令。归一码亦可被应用在单线通信协议的编解码中但却不是仅有的编解码方案。前述的驱动芯片或电流源模块在解码通讯数据时只要将归一码格式的数据反相后再解码即可,前述的驱动芯片或电流源模块在转发通讯数据时只要将归零码格式的数据反相后再输出即可。利用归一码同样可以将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0或1。预设值还包括将所述的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设成图11中持续的逻辑高电平high1的情形。换而言之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的原始值当中,每位比特位数据是归一码格式的代表0或1的跳变波形来作为数据传输以及识别的类型。然而当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被修改成预设值后它不再是出现高低电平跳变的波形,反而用一段持续的逻辑高电平high1来表示预设值并作为预设值传输以及识别的类型。若主节点以单线通信向各个从节点发送归一码格式的通讯数据,逻辑高电平high1的持续时间与复位指令的长高电平h2的持续时间最好设置成不同,以甄别复位指令和逻辑高电平high1。逻辑高电平high1和复位指令的时间长度一般都远超过1码和0码的单个编码周期时间。主节点在检测到这一段持续的逻辑高电平high1的条件下就能知晓系统发生了的故障事件。
128.参见图17,本范例的驱动芯片icc是在图6的基础上实施了部分修改。驱动芯片由数据转发模块202承担数据再生或曰数据转发,完成所谓的数据发送任务譬如向后级驱动芯片传递通讯数据。计数器103配合统计属于每级驱动芯片的通讯数据,每级驱动芯片在每一帧通讯数据中截取到属于它的通讯数据之后便将它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其级联的后一级通讯数据接收方,后一级通讯数据接收方可以是后级驱动芯片或电流源模块。每级驱动芯片统计归属于它的通讯数据的总比特数是否被完整接收,统计的结果是一旦属于驱动芯片的通讯数据被完整的接收则会产生结束信号end,结束信号有效时譬如高电平有效便可触发数据转发模块202将信号输入端di接收的通讯数据从信号输出端do转发,此种情况下数据转发模块202充当了是否允许接收的通讯数据被输出的开关角色。为解决级联衰减效应数据转发模块202除充当开关角色外还可重构每个比特位使其传输损耗被修调从而恢复成标准的传输编码。以归零码为例鉴于每个比特位之高电平经历再转发都存在着部分损耗的问题,数据转发模块202监测到1码的比特位存在高电平时长过短的情况下则它可适当的延长1码的高电平时长至能识别的地步。相反的若数据转发模块202监测到0码的比特位存在高电平时长过短的情况下,则它可以略微适当的延长0码的高电平时长、但此延长操作不能致使高电平时长过度延长以防止被错误的识别为1码。数据转发模块202藉此可以重构每个归零码格式的比特位使其恢复成标准的传输编码。实质上无论通讯数据是何种预设的编码格式该数据转发模块皆应当可以重构每个比特位,使每个比特位的传输损耗被修调从而恢复成容易被识别的符合预定编码格式的标准化传输编码。该范例中数据转发模块202不需要解码器101先解码再转发解码后的通讯数据。驱动芯片icc包括温度检测
模块110a和电压检测模块110b及前述的电流检测模块110c等,驱动芯片icc作为从节点也可以在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时将通讯数据dt<n+1>修改成预设值。例如数据转发模块202收到过温信号或低温信号或过流信号或欠流信号或过压信号或欠压信号时,在转发通讯数据dt<n+1>时可趁机将该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中的每位归零码比特位数据的高电平缩短,例如数据的高电平变成了类似于图9的格式,以至于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中的每位归零码比特位数据等同于修改成0码的格式,后一级驱动芯片或主节点等在转发或解码dt<n+1>时都会认为通讯数据dt<n+1>是全0。或者是当该数据转发模块202收到过温信号或低温信号或过流信号或欠流信号或过压信号或欠压信号时,在转发通讯数据dt<n+1>时可趁机将该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中的每位归零码比特位数据的高电平拉长,例如数据的高电平变成了类似于图8的格式,以至于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中的每位归零码比特位数据等同于修改成1码的格式,后一级驱动芯片或主节点等在转发或解码dt<n+1>时都会认为通讯数据dt<n+1>是全1。驱动芯片icc亦可产生和转发图10-11记载的将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设成持续逻辑低电平low0或逻辑高电平high1的情形,例如数据转发模块之输出端电平被拉低成归零码格式下的持续逻辑低电平或被拉高成归一码格式下的持续逻辑高电平。除归零码或归一码编解码技术之外,曼彻斯特编解码亦可应用到通讯数据的单线传输上。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如何缩短或者拉长每个比特位数据的高电平宽度是现有技术的范畴。在级联关系中若某一级从节点ick将它转发的每位比特位数据的高电平全部压缩或全部拉长,那么排序在这一从节点ick之后的所有从节点的通讯数据及额外的通讯数据dt<k+1>-dt<n+1>均修改成全0或全1这种预设值。
129.参见图18,根据前文介绍的内容可知在图6的实施例当中要求收到的通讯数据先被驱动芯片之解码器110进行解码处理。数据转发模块102充当开关角色在受控于结束信号的条件下决定是否允许解码后的数据被转发,转发的数据是输入数据进行解码和重构后再转发的结果:转发时具有预定编码格式的编码数据被解码并同步在驱动芯片的时钟资源的采样下又恢复成预定编码格式的数据。其他实现数据转发的方案是再编码技术也即再编码技术由配置的编码器302实现,通讯数据被解码并暂存到驱动芯片的存储空间后由能重新对二进制数据实施再编码的编码器302将暂存数据重新编码输出,这种数据被译码保存和按预定编码格式再编码输出的中继作用保证了数据能顺利传递。需要甄别前述记载的解码及重构与再编码技术之区别:前者利用本地时钟资源采样输入通讯数据并将采样结果又恢复成具有预定编码格式的数据,所以每个每位比特位数据在时钟资源的采样情形下不仅仅是还原出了表征的二进制数据,时钟资源的采样结果同步的还被视为需要向后级转发的重构数据,因此前者对每位比特位输入数据的数据重构过程等效于是对输入通讯数据进行重新编码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编码;后者的不同理念之处在于需要借助额外的编码器并遵从类似于曼彻斯特或归零码等协议的规定和按照本地解码得到的码元周期,对输入数据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重新编码并输出到后级驱动芯片或电流源模块等接收方。本范例之中驱动芯片icc自然也包括了温度检测模块110a和电压检测模块110b以及前文记载的电流检测模块110c等,驱动芯片icc作为从节点也可以在检测到预定义的故障事件时将通讯数据dt<n+1>修改成预设值。例如编码器302收到过温信号或低温信号或过流信号或欠流信号或过压信号或欠压信号等时,在编码生成通讯数据dt<n+1>时可趁机将该额外的通讯数据中的每位数据编码成0码或1码的格式。某级从节点ick编码时若将转发的每位数据编码成全0或全1,
那么排序在从节点ick之后的所有从节点的通讯数据以及额外的通讯数据dt<k+1>-dt<n+1>均修改成全0或全1这种预设值。当然从节点也可以在再编码时输出持续的逻辑低电平low0或逻辑高电平high1的情形。
130.参见图19,曼彻斯特编解码也叫相位编码。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位数据的周期中必然会存在一次高低电平的跳变,该跳变既可作为时钟信息又可作为数据信号,通常规定电平从低到高的跳变表示0码、电平从高到低的跳变表示1码,定义也可以相反。曼彻斯特编码自含时钟编码所以不需另外发送同步信号。若图17-18的实施例中采用曼彻斯特编解码则单线级联通信很容易在照明系统中实现。图17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时无需以缩短或拉长数据的高电平宽度的方式修改数据,数据转发模块202可将每位比特位数据设置成从高到低的跳变或从低到高的跳变来修改数据。以通讯数据dt<n+1>被修改成预设值为例预设值包括将通讯数据dt<n+1>中的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1码的情形,每个曼彻斯特格式的比特位数据周期中存在一次从高到低的电平跳变而出现下降沿。相反的是如果试图将通讯数据dt<n+1>中每个比特位数据都设置成0码的情形,则每个曼彻斯特格式的比特位数据周期中存在一次从低到高的电平跳变而出现上降沿。图5所展示的只修改该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的范例和图7将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4-dt<n+1>全部都修改的范例均可以采用图17与图18的实施例来实现。
131.参见图20,源自主节点mst的通讯数据dt1-dt<n+1>分配给各个从节点以及各个从节点转发通讯数据的规律如下:第一级从节点ic1接收到dt1-dt<n+1>后它会撷取或曰提取属于本级即第一级的通讯数据dt1、第一级从节点ic1还会将接收到的余下的其他通讯数据dt2-dt<n+1>转发给与它级联的后级从节点ic2。第二级从节点ic2在接收到通讯数据dt2-dt<n+1>后它提取属于本级即第二级的通讯数据dt2、将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3-dt<n+1>转发给与它级联的后级从节点ic3。第三级从节点ic3在接收到通讯数据dt3-dt<n+1>后它提取属于本级即第三级的通讯数据dt3、将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4-dt<n+1>转发给与它级联的后级从节点ic4。第k级从节点ick在接收到通讯数据dtk-dt<n+1>后提取属于本级即第k级的通讯数据dtk、将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k+1>-dt<n+1>转发给与它级联的后级从节点ic<k+1>。按照相同的规律可知最后一级的第n级从节点icn在接收到通讯数据dtn-dt<n+1>后会提取属于本级即最后一级的通讯数据dtn、和将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n+1>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也就是从节点sla。综上所述:诸多第一类从节点ic1-icn中的每一个从节点在收到通讯数据后,会提取属于它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下一级。除末级从节点icn之外每个第一类从节点的后一级仍然是第一类从节点而末级的从节点icn的后一级则是第二类从节点sla。可以获悉除了最后一级第一类从节点icn之外每个第一类从节点收到通讯数据后,都会提取属于它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最后一级第一类从节点提取属于它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dt<n+1>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也即第二类从节点sla。该第二类从节点sla会持续地去侦测判断所述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是否被修改成预设值,第二类从节点sla通过判断额外的通讯数据是否被改变的情况来获知照明/显示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事件。第二类从节点sla获悉了故障事件后就可以执行前文提及的原本由主节点mst所执行的各类预警措施。
132.参见图20,本实施例和前文记载的关于图2的实施例并无较大差异,最大的区别点
是本实施例利用从节点sla替代主节点mst去接收通讯数据dt<n+1>、并甄别这部分额外的通讯数据dt<n+1>是否被修改成预设值。警示信息也由从节点sla产生。
133.以上通过说明和附图的内容,给出了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定结构的典型实施例,上述发明提出了现有的较佳实施例,但这些内容并不作为局限。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发明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