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的防震组件及机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2221发布日期:2020-04-17 22:2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板的防震组件及机顶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cb板的防震组件及机顶盒。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cb板(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在许多领域中均会有所运用,例如手机领域、家用电器领域、计算机领域等。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现有的pcb板通常采用螺钉直接固定安装在外壳上,其防震效果较差,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b板的防震组件及机顶盒,能对pcb板起到防震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pcb板的防震组件,包括:

防震支架,包括防护板、支撑板以及外延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延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防护板、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外延板围成收容空间,所述外延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防护板面向所述外延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用于连接pcb板,以使所述pcb板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防震垫圈,包括颈部,所述颈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且所述防震垫圈的两端均露出所述第一开口。

可选的,所述防护板、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外延板通过一体成型制成。

可选的,所述防护板开设有散热通口,所述散热通口用于将所述收容空间与外界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防震组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防护板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缓冲垫套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并且所述缓冲垫的两端均露出所述第二开口。

可选的,所述防震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扭簧,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延板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均与外延板的一端面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以预设间距排布,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之间,且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外延板相抵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抵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外延板的数量至少有两块,一所述外延板与一所述支撑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外延板的数量均为两块,分别为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外延板以及第二外延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所述防护板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延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延板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防护板包括第一子板以及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子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铰接。

可选的,所述防震组件还包括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以及拉簧,所述第一凸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凸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板的一端面连接,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块以及所述第二凸块的另一端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顶盒,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所述的pcb板的防震组件,所述pcb板的防震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的防震组件,包括防震支架以及防震垫圈,防震支架包括防护板、支撑板以及外延板,支撑板的一端与防护板的一端相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与外延板的一端相连接,防护板、支撑板以及外延板围成收容空间,外延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防护板面向外延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用于连接pcb板,以使pcb板收容于收容空间内;防震垫圈包括颈部,颈部套设于第一开口,且防震垫圈的两端均露出所述第一开口。通过上述结构,pcb板可安装于防震支架,可以减缓pcb板受到的震动,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防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防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防震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防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防震组件;10、防震支架;20、防震垫圈;30、缓冲垫;40、连接块;50、扭簧;11、防护板;12、支撑板;13、外延板;111、连接柱;21、颈部;112、散热通口;113、第二开口;41、第一连接块;42、第二连接块;121、第一支撑板;122、第二支撑板;131、第一外延板;132、第二外延板;133、第一开口;114、第一子板;115、第二子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的防震组件100,包括防震支架10以及防震垫圈20,所示防震支架10包括防护板11、支撑板12以及外延板13,所述支撑板12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板1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支撑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延板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防护板11、所述支撑板12以及所述外延板13围成收容空间,所述外延板13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33,所述防护板11面向所述外延板1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111,所述连接柱111设置有螺纹孔,用于通过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实现将所述pcb板固定安装于防震支架10上,以使所述pcb板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示防震垫圈20包括颈部21,所述颈部21套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33,且所述防震垫圈20的两端均露出所述第一开口133。其中,防震垫圈20开设有连通孔(图未示),所述连通孔用于供螺钉等连接件穿插,以使所述防震支架10可拆卸地固定安装于电器设备的壳体上。通过上述结构,pcb板(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可直接安装于所述防震支架10,可以减缓pcb板受到的震动,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11、所述支撑板12以及所述支撑板13通过一体成型制成。可理解的,所述防震支架10可以采用金属制成,亦可以采用塑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11上开设有散热通口112,所述散热通口112用于将所述收容空间与外界相连通。可理解的,所述pcb板上的元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该散热通口112逸散至外界,从而确保pcb板的工作温度。优先的,该散热通口112设置于pcb板上发热量的元器件的正上方,便于所述pcb板快速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震组件100还包括缓冲垫30,所述防护板11设置有第二开口113,所述缓冲垫30套设于所述第二开口113,并且所述缓冲垫30的两端均露出所述第二开口113。具体的,当所述防震支架10安装于电器设备的壳体内时,所述缓冲垫30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抵接,当电器设备在运送的过程或收到外界的冲击时,所述缓冲垫30可降低所述防震支架10收到的冲击,从而减缓所述pcb板受到的冲击力,提高了所述防震支架10的稳固性。

请参看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震组件100还包括连接块40以及扭簧50,所述连接块40包括第一连接块41以及第二连接块42。所述支撑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延板1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块4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块42的一端均与所述外延板13的一端面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块41与所述第二连接块42以预设间距排布,所述扭簧50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41与所述第二连接块42的另一端之间,且所述扭簧50的一端与所述外延板13相抵接,所述扭簧50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2相抵接。当所述防护板11受到外力作用,且作用力的方向朝着所述外延板13所在的一端时,所述支撑板12朝着所述外延板13的一端转动,并且所述扭簧50的两端分别受到所述支撑板12以及所述外延板13的弹性压缩,所述扭簧50将施加反作用力给所述支撑板12以及所述外延板13,从而防止所述防护板11受外力被压垮。这里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块41与所述第二连接块42之间的预设间距,可依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应的,所述扭簧50的长度根据该预设间距进行调整,即不大于该预设间距,并且所述扭簧50的两端可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4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块4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块4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块42的形状呈“l”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2以及所述外延板13的数量至少有两块,且一所述外延板13与一所述支撑板12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2、所述外延板13的数量均为两块,分别为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2、第一外延板131以及第二外延板132,所述第一支撑板12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122分别位于所述防护板11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板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延板131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22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板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延板132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外延板131以及所述第二外延板132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开口133,且所述第一开口133上套设有所述防震垫圈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延板131以及所述第二外延板132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开口133,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外延板131以及所述第二外延板132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所述防震支架10受到外力作用后出现刚性破坏,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延板13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延板132的一端铰接,且所述第一外延板131以及所述第二外延板132上均设置有所述连接块40以及所述扭簧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11包括第一子板114以及所述第二子板115,所述第一子板1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子板11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22的一端铰接。可理解的,所述第一子板114与所述第二子板115拼接成所述防护板11,当所述防护板11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子板114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连接处转动,所述第二子板115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22的连接处转动,从而缓解所述防护板11受到的作用力,防止所述防护板11出现刚性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防震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凸块(图未示)、第二凸块(图未示)以及拉簧(图未示),所述第一凸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凸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板的一端面连接,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块以及所述第二凸块的另一端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一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子板114以及所述第二子板115朝向所述第一外延板131以及所述第二外延板132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凸块以及所述第二凸块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挂钩,所述扭簧安装于所述第一凸块以及第二凸块的挂钩之间。具体的,使用时,所述防护板11受到正压力时,所述第一子板114与所述第二子板115分别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122略微转动,此时所述拉簧被拉伸,所述第一子板114以及所述第二子板115在所述拉簧拉力的作用下连接在一起,当所述防护板11所受到的正压力解除时,所述第一子板114以及所述第二子板115在所述拉簧的作用下回复至原来的位置,从而防止了所述防护板11受力后形成刚性破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的防震组件100,包括防震支架10以及防震垫圈20,所述防震支架10包括防护板11、支撑板12以及外延板13,所述支撑板12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板1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支撑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延板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防护板11、所述支撑板12以及所述外延板13围成收容空间,所述外延板13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33,所述防护板11面向所述外延板1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111,所述连接柱111用于连接pcb板,以使pcb板收容于收容空间内;所述防震垫圈20包括颈部21,所述颈部21套设于第一开口133,且所述防震垫圈20的两端均露出所述第一开口133。通过上述结构,pcb板可安装于所述防震支架10,可以减缓pcb板受到的震动,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机顶盒,包括壳体以及上述实施例的pcb板的防震组件100,所述防震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