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2522发布日期:2019-11-27 19:19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柱。



背景技术:

双层或多层pcb板的结构常出现于天线移动通信产品中的核心模块移相器的结构上,pcb板是该模块的核心物件,对pcb板的安装要求是既要达到平整与一致性,又要安装简单快速以及方便拆卸维修。目前,关联到类似模块上固定双层pcb板或多层pcb板结构形式多样,但在双层pcb板固定与多层pcb板固定的变化带来的结构能够灵活变动的并不多。

因此,亟需一种改进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方便、简单、快捷且灵活性强的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撑柱,包括支撑柱本体和至少一个板间隔柱,所述支撑柱本体包括主体、形成在主体一端的用于安装到反射板的安装结构、形成在主体另一端的平台以及形成在平台的远离主体的一端的供pcb板活动套装的连接柱,所述至少一个板间隔柱可活动套装到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远离所述平台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形成在主体一端的连接件以及形成在连接件的远离主体的一端的十字架结构,所述连接件的厚度与反射板的厚度相同,所述十字架结构与反射板的十字形槽孔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靠近所述安装结构的一端两侧分别形成有伸出件,所述伸出件与主体呈垂直设置,所述伸出件的靠近所述安装结构的一面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用于与对应的反射板的卡孔相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伸出件为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结构包括安装侧面,所述安装侧面形成在对应的主体的靠近所述安装结构的一端的一侧,所述凸台设置在对应的三角形结构的与安装侧面相对的角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柱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具有贯通主体两侧的贯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用于固定双层pcb板,所述板间隔柱为一个,所述双层pcb板的总厚度和板间隔柱的高度之和与所述连接柱的高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用于固定三层pcb板,所述板间隔柱为两个,所述三层pcb板的总厚度和两个板间隔柱的总高度之和与所述连接柱的高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安装结构、平台以及连接柱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双层或多层pcb板的固定,且固定方便、简单、快捷,同时如要从实现固定双层pcb板转变为实现固定三层、四层等多层pcb板,只需对板间隔柱的数量及高度作出变化即可,灵活性强,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支撑柱的支撑柱本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支撑柱的支撑柱本体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支撑柱的支撑柱本体与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支撑柱的支撑柱本体安装到反射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支撑柱的支撑柱本体安装到反射板后的仰视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支撑柱用于固定双层pcb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支撑柱用于固定双层pcb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支撑柱用于固定三层pcb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支撑柱用于固定三层pcb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撑柱,包括支撑柱本体10和至少一个板间隔柱30。本实施例的支撑柱用于固定双层pcb板,板间隔柱30的数量为一个。板间隔柱30为圆柱结构。

支撑柱本体10包括主体11、形成在主体11一端的用于安装到反射板的安装结构12、形成在主体11另一端的平台13以及形成在平台13的远离主体11的一端的供pcb板活动套装的连接柱14。板间隔柱30可活动套装到连接柱14,在实际应用时,板间隔柱30套装到连接柱14并用于间隔双层pcb板。连接柱14的远离平台13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安装孔141。紧固件例如为螺钉等,安装孔141为螺孔,以便于螺钉等的安装。

优选地,主体11、安装结构12、平台13以及连接柱14为一体成型,便于制造。

主体11的靠近安装结构12的一端两侧分别形成有伸出件15,伸出件15与主体11呈垂直设置。伸出件15的靠近安装结构12的一面设有凸台16,凸台16用于与对应的反射板的卡孔相卡合。

优选地,伸出件15为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包括安装侧面151,安装侧面151形成在对应的主体11的靠近安装结构12的一端的一侧,凸台16设置在对应的三角形结构的与安装侧面151相对的角部152上。

本实施例中,主体11的截面形状为方形。可以理解地,主体11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例如圆形、菱形等等其他形状。

主体11具有贯通主体11两侧的贯通孔111。贯通孔111的设置可以减轻主体11的重量,降低成本,便于将支撑柱安装到反射板。贯通孔111为两个,两个贯通孔111沿主体11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贯通孔111的延伸方向与伸出件15的延伸方向呈正交设置。

安装结构12包括形成在主体11一端的连接件121以及形成在连接件121的远离主体11的一端的十字架结构122,连接件121的厚度与反射板的厚度相同,十字架结构122与反射板的十字形槽孔相适配。连接件121为一圆柱结构。

平台13和连接柱14均为圆柱结构。平台13的外径大于连接柱14的外径,便于搁置pcb板。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本体10安装到反射板的过程如下:如图4所示,先将支撑柱本体10的十字架结构122从反射板50的正面插入反射板50的十字形槽孔51并使十字架结构122穿过十字形槽孔51位于反射板50的背面,此时主体11两侧的凸台16受到反射板50的挤压,从而使得主体11两侧的伸出件15发生变形,然后将主体11旋转45度,使十字架结构122与反射板50的十字形槽孔51错位,此时十字架结构122就卡设在反射板50的背面上了,同时主体11两侧的凸台16与对应的反射板50的卡孔52相卡合,从而防止了支撑柱本体10的转动,主体11两侧的伸出件15也恢复到原始形状,如图6所示,如此就将支撑柱本体10安装到反射板50了,如图5所示。支撑柱本体10安装到反射板50不需其他辅助工具例如螺钉、电批、夹钳等,只需通过人工旋转45度角的方式即可,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安装时间,简化了安装工序,安装快捷、方便。

参考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支撑柱用于固定双层pcb板,双层pcb板的总厚度和板间隔柱30的高度之和与连接柱14的高度相等。将支撑柱本体10安装到反射板50后即可固定pcb板了。

本实施例的支撑柱固定双层pcb板的过程如下:将双层pcb板分别定义为第一层pcb板71和第二层pcb板72。先将第一层pcb板71套装到连接柱14并使第一层pcb板71搁置到平台13,然后将板间隔柱30套装到连接柱14并使板间隔柱30搁置到第一层pcb板71,再将第二层pcb板72套装到连接柱14并使第二层pcb板72搁置到板间隔柱30,由于两层pcb板的总厚度和板间隔柱30的高度之和与连接柱14的高度相等,将第二层pcb板72套装到连接柱14后,第二层pcb板72的正面会与连接柱14的远离平台13的一端端面平齐,最后将螺钉等紧固件安装到连接柱14的安装孔141并使螺钉的头部压紧到第二层pcb板72,如此,支撑柱就固定了双层pcb板了,安装方便、简捷,省时省力,并能保证双层pcb板的固定的平整与一致性。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9,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支撑柱用于固定三层pcb板,板间隔柱30为两个,三层pcb板的总厚度和两个板间隔柱30的总高度之和与连接柱14的高度相等。

参考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的支撑柱固定三层pcb板的过程与支撑柱固定双层pcb板的过程类似,支撑柱固定三层pcb板的过程如下:为便于描述,将三层pcb板分别定义为第一层pcb板71、第二层pcb板72和第三层pcb板73,将两个板间隔柱30分别定义为第一板间隔柱31、第二板间隔柱32。先将第一层pcb板71套装到连接柱14并使第一层pcb板71搁置到平台13,然后将第一板间隔柱31套装到连接柱14并使第一板间隔柱31搁置到第一层pcb板71,再将第二层pcb板72套装到连接柱14并使第二层pcb板72搁置到第一板间隔柱31,再将第二板间隔柱32套装到连接柱14并使第二板间隔柱32搁置到第二层pcb板72,再将第三层pcb板73套装到连接柱14并使第三层pcb板73搁置到第二板间隔柱32,由于三层pcb板的总厚度和两个板间隔柱30的总高度之和与连接柱14的高度相等,将第三层pcb板套装到连接柱14后,第三层pcb板73的正面会与连接柱14的远离平台13的一端端面平齐,最后将螺钉等紧固件安装到连接柱14的安装孔141并使螺钉的头部压紧到第三层pcb板73,如此,支撑柱就固定了三层pcb板了,安装方便、简捷,省时省力,并能保证三层pcb板的固定的平整与一致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柱还可以实现固定四层、五层等多层pcb板,支撑柱用于固定四层、五层等多层pcb板的步骤与上述的支撑柱固定双层或三层pcb板的步骤类似。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固定双层pcb板的支撑柱,如要实现固定三层、四层等多层pcb板只需对板间隔柱30的数量及高度作出变化即可,灵活性强,降低了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