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隔板嵌入式图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0176发布日期:2020-02-21 21:2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隔板嵌入式图传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图传模块,尤其涉及一种散热隔板嵌入式图传模块。



背景技术:

图传模块是一种采用无线射频方式传输图像、语音等数字信号的设备。图传模块主要应用于机器人控制、远程抄表、无线遥控遥测、工业数据采集、健康监测、楼宇小区自动化与安防、门禁系统及无线pc外围设备等领域中。现有的高清数字无线图传模块的风机及散热齿大都外露在表面,容易遭到破坏,即使加装了盖板,也会留下安装孔,从而影响其外观;还有的将散热齿、屏蔽腔均与外壳做成一体的,加工成本高昂,加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隔板嵌入式图传模块,以便节约加工成本,节省加工周期,提高美观程度。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隔板嵌入式图传模块,包括上壳、风机、散热隔板、射频板、接口底板和下壳;所述上壳、风机、散热隔板、射频板、接口底板、下壳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风机与散热隔板连接,所述接口底板与下壳连接,所述射频板和散热隔板连接于上壳和下壳对合形成的腔室中。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隔板上表面设置有散热齿,所述风机与散热齿同侧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隔板的底侧设置有射频板屏蔽腔,所述射频板屏蔽腔对射频板起到屏蔽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和下壳的同一侧设置有齿形槽,所述上壳与下壳对合连接,所述上壳的齿形槽和下壳的齿形槽相对形成让位孔,所述让位孔与接口底板的外接插口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的四角处设置有凸台,所述接口底板固定连接于凸台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的四角处设置有顶柱,所述顶柱的上表面顶压至射频板的下表面,所述顶柱、射频板、散热隔板设置有连接孔,连接柱依次穿过顶柱的连接孔、射频板的连接孔和散热隔板的连接孔后与上壳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风机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一种散热隔板嵌入式图传模块,将单独设计的散热隔板嵌入到上壳和下壳组成的外壳中,散热隔板上部为散热齿和风机,下面部分为射频板屏蔽腔,散热隔板的散热齿通过挤压成型,所述散热隔板安装风机的位置和射频板屏蔽腔通过cnc加工成形,上壳及下壳则可以做成压铸件,在不影响散热性能的情况下降低加工成本,上壳表面无需漏出安装孔,散热板也只需嵌入上壳后通过上下壳的内六角螺钉一并固定,拆装便利,不影响整体的美观程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隔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隔板和风机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4所述的一种散热隔板嵌入式图传模块,包括上壳1、风机2、散热隔板3、射频板4、接口底板5和下壳6;所述上壳1和下壳6为矩形的腔体,所述上壳1和下壳6上下相互对合形成具有腔体的外壳,所述上壳1、风机2、散热隔板3、射频板4、接口底板5、下壳6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风机2、散热隔板3、射频板4和接口底板5设置于上壳1和下壳6对合形成的腔体中。其中上壳1和下壳6通过通过压铸形成。

所述风机2与散热隔板3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所述下壳6内腔的四个角处设置有凸台12,所述接口底板5放置在凸台12上,并通过螺钉将接口底板5固定。

所述散热隔板3上表面设置有散热齿7,所述散热齿7通过挤压成型,所述风机2与散热齿7固定连接于散热隔板3同一表面,所述风机2的安装位置通过cnc加工,所述散热隔板3上设置有导线槽20,所述风机2的连接线布置于导线槽中,穿过穿线孔连接于射频板4上的插座19上;所述散热隔板3的底侧设置有射频板屏蔽腔8,所述射频板4顶压于射频板屏蔽腔8的开口侧,所述射频屏蔽腔8对射频板4起屏蔽作用,所述射频板屏蔽腔8通过cnc加工成型。

所述上壳1和下壳6的同一侧设置有齿形槽9,所述上壳1的齿形槽9和下壳6的齿形槽9相对形成让位孔10,所述让位孔10与接口底板5的外接插口11相对,以便连接外部元件。

所述下壳6的四角处设置有顶柱13,所述顶柱13的上表面顶压至射频板4的下表面,所述顶柱13、射频板4、散热隔板3设置有连接孔14,连接柱依次穿过顶柱的连接孔、射频板4的连接孔和散热隔板的连接孔后与上壳1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柱为内六角螺钉。

所述上壳1设置有散热孔15,所述散热孔15与风机2相对,加强其散热效果;所述射频板4的一侧端面设置有射频接口17,所述上壳1与射频接口17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圆孔1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