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感应器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1236发布日期:2020-02-18 15:08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红外感应器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具体为红外感应器电路板。



背景技术:

电路板的名称有陶瓷电路板、氧化铝陶瓷电路板、氮化铝陶瓷电路板、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厚铜板、阻抗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电路板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但现有的红外感应器电路板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红外感应器电路板,具备多功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红外感应器电路板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红外感应器电路板,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温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模数转换器、中央处理器、蓝牙模块、4g通信模块、led指示灯、散热扇、以太网接口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温度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且模数转换器和以太网接口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双向连接有蓝牙模块和4g通信模块,且中央处理器的三个输出端分别与led指示灯、散热扇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4g通信模块包括4g网关和远程移动终端,且远程移动终端为接入4g网络的智能手机。

优选的,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包括无线信号发射器和无线信号接收器,且无线信号发射器的输出端与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输入端无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透明钢化玻璃板,且透明钢化玻璃板的外表面涂设有防水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温度传感器,可对红外感应器内部温度进行检测,并在红外感应器内部温度高于最高预设值时,自动接通散热扇的电源,起到自动散热的作用,设置了光照度传感器,可在夜晚或光线昏暗时,自动接通led指示灯的电源,方便人们对红外感应器的寻找,设置了4g通信模块,可方便人们通过智能手机远程控制本红外感应器,为人们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有效提高了本电路板功能的多样性,解决了现有的红外感应器电路板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红外感应器电路板,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温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模数转换器、中央处理器、蓝牙模块、4g通信模块、led指示灯、散热扇、以太网接口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透明钢化玻璃板,且透明钢化玻璃板的外表面涂设有防水涂层,红外发光二极管、温度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温度传感器可对红外感应器内部温度进行检测,并在红外感应器内部温度高于最高预设值时,自动接通散热扇的电源,起到自动散热的作用,光照度传感器可在夜晚或光线昏暗时,自动接通led指示灯的电源,方便人们对红外感应器的寻找,且模数转换器和以太网接口的输出端均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器双向连接有蓝牙模块和4g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可方便人们通过智能手机远程控制本红外感应器,为人们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4g通信模块包括4g网关和远程移动终端,且远程移动终端为接入4g网络的智能手机,且中央处理器的三个输出端分别与led指示灯、散热扇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包括无线信号发射器和无线信号接收器,且无线信号发射器的输出端与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输入端无线连接。

使用时,设置了温度传感器,可对红外感应器内部温度进行检测,并在红外感应器内部温度高于最高预设值时,自动接通散热扇的电源,起到自动散热的作用,设置了光照度传感器,可在夜晚或光线昏暗时,自动接通led指示灯的电源,方便人们对红外感应器的寻找,设置了4g通信模块,可方便人们通过智能手机远程控制本红外感应器,为人们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有效提高了本电路板功能的多样性,解决了现有的红外感应器电路板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问题。

综上所述:该红外感应器电路板,通过温度传感器、散热扇、光照度传感器、led指示灯和4g通信模块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本电路板功能的多样性,解决了现有的红外感应器电路板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