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抗震加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6617发布日期:2020-06-09 21:47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机房抗震加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机房抗震加固设备。



背景技术:

信息通信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它涉及到遥控、遥测技术;通信、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磁盘、半导体存储技术;各种显示终端、显示屏技术;各种信息服务技术等等,信息技术将渗透到整个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机房在信息通信领域中是用于放置交换机、配电箱、信号收发器等设备的重要区域,机房内的通信设备一旦出现损坏或者故障,会直接对通信网络产生影响,造成重要损失,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由于地震发生时地面会产生剧烈的振动摇晃,通信机房内的通信设备随着地面的摇晃容易出现倾倒或者损坏的情况,或者是由于机房倒塌造成通信设备的损坏,在地震发生时保持通信网络的畅通尤为重要,而机房内通信设备的损坏则会导致震区的通信网络长时间中断,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机房抗震加固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以此,本实用新型提出机房抗震加固设备,提供一种能够对机房内通信设备减震并且防护固定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机房抗震加固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套设有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的下端与第一凹槽的底面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杆套,所述杆套安装于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杆套内套设有减震杆的下端,所述减震杆的上端安装于减震底座的下表面,所述减震杆的下端与杆套内孔底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减震杆能够在杆套内上下移动压缩减震弹簧;

所述减震底座的上端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的后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后端的减震底座上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前端的限位块套设于第一固定板后端开设的限位圆槽内,限位块与限位圆槽的俯视截面均为t形,使限位块能够在限位圆槽内限位转动;

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两侧的底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插有地钉,地钉穿过通孔插入机房内的地内,所述第一凹槽两侧的底座上表面还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的螺纹杆部穿过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下位置的螺纹杆部上分别螺接有第二固定螺母和第一固定螺母。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撑底杆,第二凹槽能够防止底座的下端积灰,而支撑底杆可以对底座起到支撑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前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与机房内通信设备柜的前表面接触,起到减震防护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便于通信设备的上端通过第二固定板进行散热。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后端安装有转柄,便于螺杆的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底座的上端的第一凹槽内套设了减震底座,减震底座的下端与第一凹槽的底面之间连接了若干个减震结构,减震的杆套安装在第一凹槽的底部,杆套内套设的减震杆上端安装于减震底座的下表面,减震杆的下端与杆套内孔底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当通信设备柜固定在减震底座上之后,在地震产生震动时通过减震杆在杆套内上下移动压缩减震弹簧对震动进行缓冲,以达到保护通信设备的目的;

通过减震底座的上端开设的第三凹槽内后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板,位于第一固定板后端的减震底座上开设的螺纹通孔内螺接有螺杆,螺杆前端的限位块套设于第一固定板后端开设的限位圆槽内;在安装通信设备时将通信设备柜放置在第三凹槽内,通过拧紧螺杆带动第一固定板向前移动,在通信设备柜的后端压紧通信设备柜,使通信设备柜固定在第三凹槽内;

通过第一凹槽两侧的底座上开设的通孔内穿插有地钉,第一凹槽两侧的底座上表面还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的螺纹杆部穿过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二固定板上下位置的螺纹杆部上分别螺接有第二固定螺母和第一固定螺母;通过地钉可以使底座牢固安装在机房的地面上,并且在机房内的通信设备柜固定安装在第三凹槽内之后,将第二固定板的位置调整到紧贴通信设备柜的上方,再旋转第二固定螺母和第一固定螺母调至第二固定板的上下位置,对第二固定板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凹槽对通信设备柜的位置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通信设备柜倾倒,并且第二固定板还能够对通信设备柜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地震时由于机房的倒塌直接造成通信设备柜的损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板位置的俯视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底座,101、第一凹槽,102、螺纹通孔,103、通孔,104、第二凹槽,2、减震底座,201、第三凹槽,3、减震结构,31、杆套,32、减震杆,33、减震弹簧,4、螺杆,41、限位块,5、第一固定板,501、限位圆槽,6、转柄,7、地钉,8、支撑杆,81、螺纹杆部,9、第二固定板,901、散热孔,10、第一固定螺母,11、第二固定螺母,12、支撑底杆,13、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4,机房抗震加固设备,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101,所述第一凹槽101内套设有减震底座2,所述减震底座2的下端与第一凹槽101的底面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减震结构3;所述底座1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04,所述第二凹槽104内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撑底杆12,第二凹槽104能够防止底座1的下端积灰,而支撑底杆12可以对底座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减震结构3包括杆套31,所述杆套31安装于第一凹槽101的底部,所述杆套31内套设有减震杆32的下端,所述减震杆32的上端安装于减震底座2的下表面,所述减震杆32的下端与杆套31内孔底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33,当通信设备柜固定在减震底座2上之后,在地震产生震动时通过减震杆32在杆套31内上下移动压缩减震弹簧33对震动进行缓冲,以达到保护通信设备柜内通信设备的目的。

所述减震底座2的上端开设有第三凹槽201,所述第一凹槽101内的前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垫13,橡胶垫13与机房内通信设备柜的前表面接触,起到减震防护的作用;所述第三凹槽201内的后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板5,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5后端的减震底座2上开设有螺纹通孔102,所述螺纹通孔102内螺接有螺杆4,所述螺杆4前端的限位块41套设于第一固定板5后端开设的限位圆槽501内,所述螺杆4的后端安装有转柄6,便于螺杆4的转动;限位块41与限位圆槽501的俯视截面均为t形,使限位块41能够在限位圆槽501内限位转动;在安装通信设备时将通信设备柜放置在第三凹槽201内,通过拧紧螺杆4带动第一固定板5向前移动,在通信设备柜的后端压紧通信设备柜,使通信设备柜固定在第三凹槽201内。

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01两侧的底座1上开设有垂直的通孔103,所述通孔103内穿插有地钉7,地钉7穿过通孔103插入机房内的地面内,通过地钉7可以使底座1牢固安装在机房的地面上,所述第一凹槽101两侧的底座1上表面还安装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上端的螺纹杆部81穿过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9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901,便于通信设备的上端通过第二固定板9进行散热;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9上下位置的螺纹杆部81上分别螺接有第二固定螺母11和第一固定螺母10,在机房内的通信设备柜固定安装在第三凹槽201内之后,将第二固定板9的位置调整到紧贴通信设备柜的上方,再旋转第二固定螺母11和第一固定螺母10调至第二固定板9的上下位置,对第二固定板9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第二固定板9和第三凹槽201对通信设备柜的位置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通信设备柜倾倒,并且第二固定板9还能够对通信设备柜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地震时由于机房的倒塌直接造成通信设备柜的损毁。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地钉7穿过通孔103插入机房内的地面内,使底座1牢固安装在机房的地面上,在机房内的通信设备柜放置在减震底座2上端的第三凹槽201,通过拧紧螺杆4带动第一固定板5向前移动,在通信设备柜的后端压紧通信设备柜,使通信设备柜固定在第三凹槽201内;

再滑动螺纹杆部81上的第二固定板9,将第二固定板9的位置调整到紧贴通信设备柜的上方,再旋转第二固定螺母11和第一固定螺母10调至第二固定板9的上下位置,对第二固定板9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第二固定板9和第三凹槽201对通信设备柜的位置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通信设备柜倾倒,并且第二固定板9还能够对通信设备柜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地震时由于机房的倒塌直接造成通信设备柜的损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