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0849发布日期:2020-07-29 03:3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电路板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的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电子电路板结构的固定方式主要是将pcb板通过螺丝锁定的方式固定在硬性支架,若出现跌落或碰撞的情况,震动所发生的冲击力会通过螺丝和/或支架传到pcb板,导致pcb板元件损坏或掉落而使电子产品无法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的支架,解决pcb板因跌落或碰撞而造成损坏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的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柔性材料且设有第一卡接部以及定位部。

进一步,所述支架本体上还设有螺纹座。

进一步,所述螺纹座与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柔性材料为橡胶类或塑料或泡沫。

进一步,所述柔性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柱和/或卡槽。

进一步,所述卡槽设有两个,所述卡柱设有三个且等间距排列在两个所述卡槽之间。

进一步,所述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两侧的凸部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定位孔。

进一步,所述支架本体的上端面还设有支撑台。

有益效果:采用柔性材料的支架以及与pcb板卡接的第一卡接部,可避免使用螺钉固定pcb板,从而在发生跌落或碰撞时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地避免震动产生的能量传递给pcb板后所产生不良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的pcb板与支架本体卡接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的软性连接件、pcb板与支架本体安装后的示意图;

图7是图6锁紧螺钉后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整体安装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一种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的支架,包括支架本体20,支架本体20为柔性材料且设有第一卡接部21以及定位部。

支架本体20由柔性材料制成,可采用橡胶类或塑料或泡沫制成,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tpu材料即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作为支架本体20的原材料,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1与支架本体20为一体成型结构。采用柔性材料,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地降低了在碰撞或跌落过程中产生的冲击,避免震动对pcb板30造成损坏或脱落。

参考图2和图3,其中pcb板30上设有与第一卡接部21相配合卡接的第二卡接部31,安装时,先将第一卡接部21与第二卡接部31一一对应卡接,使pcb板30与支架本体20卡接保持固定。支架本体20上还设有用于支撑pcb板30底面的支撑台24,该支撑台24可以是在支架本体20上端面凸起的结构,也可以直接是支架本体20的上端面。利用支撑台24可以使pcb板30整体保持稳定,若减少支架本体20与pcb板30底面接触的面积,可以进一步降低震动产生能量由支架本体20传递给pcb板30,故本实施例中,支撑台24采用支架本体20上端面凸起的结构,且设有两个分布在支架本体20上端面的中部。

其中,第一卡接部21为卡柱和/或卡槽,第二卡接部31为卡槽和/或卡柱,卡柱与卡槽相互配合卡接使pcb板30固定于支架本体20上。具体地,可在支架本体20上同时设置卡柱和卡槽,也可在支架本体20上仅设置卡柱或卡槽,则对应的在pcb板30上需同时设置卡槽和卡柱,或仅在pcb板30上仅设置卡槽或卡柱,其中,支架本体20上的卡槽与pcb板30上的卡柱配合卡接,支架本体20上的卡柱与pcb板30上的卡槽配合卡接,也可以是支架本体20上的卡槽和pcb板30上卡槽交叉扣合实现连接,而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31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20上设有两个卡槽和三个卡柱,同时三个卡柱的等间距排列在两个卡槽之间,而在pcb板30的后侧边沿分别设有均匀排列的五个卡槽,安装时,将pcb板30上中间的三个卡槽依次对准对应的三个卡柱,pcb板30上两侧的卡槽则与支架本体20上两侧的卡槽相互扣合连接,使pcb板30固定于支架本体20上。

此外,参考图1至图4,定位部包括设于支架本体20两侧的凸部22以及设于支架本体20底部的定位孔(图中未示)。

其中,凸部22用于定位pcb板30。对应的pcb板30的两端设有与凸部22相匹配的凹部32。利用凸部22和凹部32,可实现pcb板30的定位安装,使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31可快速对准连接。

凸部22为一弧形凸体,凹部32为一弧形槽,凹部32前端从凸部22的前端沿凸部22的外沿滑入,直至凸部22嵌入凹部32内,使支架本体20和pcb板30固定连接。由于凸部22是嵌入凹部32内,因此也可起到固定作用,使pcb板30与支架本体20的位置进一步保持稳定。

本实施例中,完成pcb板30与支架本体20的安装后,需将支架本体20安装于壳体内,故壳体内设有与支架本体20外部相匹配的凹槽121,支架本体20可嵌入凹槽121内,这样可避免使用螺钉固定的方式,降低了震动由壳体传递给支架本体20能量,从而可降低传递给pcb板30的震动能量。而凹槽121内则设有与定位孔(图中未示)相匹配的定位柱122,定位孔(图中未示)设于支架本体20的底部。利用定位柱122,可以对支架本体20的安装位置起到定位作用,安装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安装效率。同时也可进一步使支架本体20和壳体之间保持稳定。而壳体则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其中,凹槽121和定位柱122设于下壳体12内。

参考图5至图9,支架本体20上还设有螺纹座23。螺纹座23设于第一卡接部21的上端,该螺纹座23用于固定软性连接件40,软性连接件40的一端与pcb板30连接,软性连接件40的另一端设有与螺纹座23相匹配的第二固定孔41,而壳体上设有与螺纹座23相匹配的第一固定孔111。并利用螺钉50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111及第二固定孔41后与螺纹座23螺纹连接。其中,第一固定孔111设于上壳体11上。

安装时,先将pcb板30与支架本体20卡接保持固定,在将软性连接件40的一端与pcb板3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方式使pcb板30与软性连接板连接起来且两者是电性连接的关系,然后再将支架本体20整体嵌入凹槽121内,最后通过螺钉50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111及第二固定孔41后与螺纹座23螺纹连接,从而使上壳体11、软性连接件40与支架本体20固定连接。

软性连接件40可以是fpc板(软性电路板)或ffc排线(柔性偏平线缆),作为pcb板30与外部实现信号连接的信号连接通道。本实施例中采用了fpc板,fpc板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与pcb板30固定连接且电性连接。软性连接件40作为电性连接的通道实现pcb板30与外部的信号连接。

其中螺钉50为导电材料且与软性连接件40电性连接。故螺钉50和软性连接件40作实现了pcb板30与外部的电子产品实现信号连接的通道。

本实施例中,螺纹座23、第一卡接部21与支架本体20为一体成型结构。采用柔性材料,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地降低了在碰撞或跌落过程中产生的冲击,避免震动对pcb板30造成损坏或脱落。利用软性连接件40及螺钉50,则无需让pcb板30与壳体直接固定连接,利用软性连接件40可起到缓冲的作用,则可避免震动由壳体直接传递到pcb板30上,有效地保护了pcb板30,并且利用螺钉50和软性连接件40可以实现pcb板30与壳体外部的电子产品实现电连接。此外,螺钉50作为连接端子实现pcb板30与外部电子产品信号传输的连接点,因此螺钉50的数量及软性连接件40的数量可根据pcb板30与外部电子产品的信号传输需求进行设置。

还包括锁紧片60,锁紧片60上设有第三固定孔61,螺钉50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111、第三固定孔61以及第二固定孔41后与螺纹座23螺纹连接,使壳体、软性连接件40以及支架本体20固定连接。增加锁紧片60,可以进一步使上壳体11、软性连接件40以及支架本体20锁紧,使三者之间保持稳定的连接。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