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防涨缩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3300发布日期:2020-06-17 01:23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带有防涨缩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硬结合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防涨缩结构的软硬结合板。



背景技术:

软硬结合板因为可弯折、重量轻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在消费电子、通信、工业控制等产品中,成为电路板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软硬结合板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柔板与硬板压合,多层(4层以上)软硬复合板和dhi板压合前后涨缩变化大,出现层间对位偏移等问题,影响后续钻孔的良品率和效率。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软硬结合板制造流程中各步骤前后的涨缩变化值统计。其中传压(即压合)前后涨缩变化量最大,具体为0.0819%-0.0130%=0.0689%。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防涨缩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层压后涨缩变化小。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带有防涨缩结构的软硬结合板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防涨缩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包括至少一层软板层、以及与至少一软板层贴合的至少一硬板层,所述软板层、硬板层均包括线路区和非线路区,所述线路区形成线路,于所述软板层的非线路区形成具有多个第一镂空区域的第一镂空金属层,于所述硬板层的非线路区形成具有多个第二镂空区域的第二镂空金属层,所述第一镂空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镂空金属层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镂空区域的中心与第二镂空区域的中心错位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软板层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时,每一层软板层所对应的非线路区均形成有具有多个第一镂空区域的第一镂空金属层,且相邻两第一镂空金属层的第一镂空区域的中心错位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每层所述第一镂空金属层包括若干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走线以及若干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相交围成若干第一镂空区域;每层所述第二镂空金属层包括若干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三走线以及若干在第二方向上的第四走线,所述第三走线与第四走线相交围成若干第二镂空区域。

作为优选方案,在每层第一镂空金属层中,若干所述第一走线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若干所述第二走线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在每层第二镂空金属层中,若干所述第三走线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若干所述第四走线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以及第四走线的线宽相等,相邻两第一走线之间的间距、相邻两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相邻两第三走线之间的间距、相邻两第四走线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走线的线宽与相邻两第一走线之间的间距比值为1:4。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以及第四走线的线宽均为0.1mm。

作为优选方案,若干所述第一镂空区域与若干第二镂空区域均呈菱形;在每层第一镂空金属层中,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的相交点位于相邻第一镂空金属层的第一镂空区域中心或者相邻第二镂空金属层的第二镂空区域中心;在每层第二镂空金属层中,第三走线与第四走线的相交点位于相邻第二镂空金属层的第二镂空区域中心或者相邻第一镂空金属层的第一镂空区域中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镂空金属层、第二镂空金属层均为铜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

作为优选方案,当软硬结合板为六层板,所述软硬结合板的非线路区包括基层、设于基层相对两面的第一镂空金属层、覆盖在两第一镂空金属层表面的覆盖膜层、粘附在两覆盖膜层表面的粘接片层、贴设在两粘接片层上的两第二镂空金属层、粘附在两第二镂空金属层表面的粘接片层以及贴设在两粘接片层上的两第二镂空金属层;其中,基层、设于基层相对两面的第一镂空金属层、覆盖在两第一镂空金属层表面的覆盖膜层构成软板层,贴设在两粘接片层上的两第二镂空金属层、粘附在两第二镂空金属层表面的粘接片层,以及贴设在两粘接片层上的两第二镂空金属层构成硬板层。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带有防涨缩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有益效果是:于软板层的非线路区形成具有多个第一镂空区域的第一镂空金属层,于硬板层的非线路区形成具有多个第二镂空区域的第二镂空金属层,通过使第一镂空区域的中心与第二镂空区域的中心错位设置,解决了多层软硬复合板和dhi板压合时层间对位偏移的问题,层压后涨缩变化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软硬结合板制造流程中各步骤前后的涨缩变化值统计。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有防涨缩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有防涨缩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第一镂空金属层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有防涨缩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半剖前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防涨缩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制造流程中各步骤前后的涨缩变化值统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2和图4,一种带有防涨缩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包括至少一层软板层100、以及与至少一软板层100贴合的至少一硬板层200。软板层100、硬板层200均包括线路区300和非线路区400,线路区300形成线路。

请参考图3和图4,于软板层100的非线路区51形成具有多个第一镂空区域11的第一镂空金属层10,于硬板层200的非线路区51形成具有多个第二镂空区域的第二镂空金属层20,第一镂空金属层10与第二镂空金属层20位置对应,第一镂空区域11的中心与第二镂空区域的中心错位设置,在压合时可避免层间出现明显滑移,有效降低了涨缩量。

软板层100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时,每一层软板层100所对应的非线路区51均形成有具有多个第一镂空区域11的第一镂空金属层10,且相邻两第一镂空金属层10的第一镂空区域11的中心错位设置,以进一步降低涨缩量。

每层第一镂空金属层10包括若干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走线12以及若干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走线13,第一走线12与第二走线13相交围成若干第一镂空区域11。每层第二镂空金属层20包括若干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三走线以及若干在第二方向上的第四走线,第三走线与第四走线相交围成若干第二镂空区域。

在每层第一镂空金属层10中,若干第一走线12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若干第二走线13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在每层第二镂空金属层20中,若干第三走线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若干第四走线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

其中,第一走线12、第二走线13、第三走线以及第四走线的线宽相等,相邻两第一走线12之间的间距、相邻两第二走线13之间的间距、相邻两第三走线之间的间距、相邻两第四走线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若干第一镂空区域11与若干第二镂空区域均为面积相等的菱形。在每层第一镂空金属层10中,第一走线12与第二走线13相交点位于相邻第一镂空金属层10的第一镂空区域11中心或者相邻第二镂空金属层20的第二镂空区域11中心。在每层第二镂空金属层20中,第三走线与第四走线的相交点位于相邻第二镂空金属层20的第二镂空区域中心或者相邻第一镂空金属层10的第一镂空区域11中心。

具体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第一走线12的线宽与相邻两第一走线12之间的间距比值为1:4。第一走线12、第二走线13、第三走线以及第四走线的线宽均为0.1mm。

当软硬结合板为六层板,软硬结合板的非线路区51包括基层30、设于基层30相对两面的第一镂空金属层10、覆盖在两第一镂空金属层10表面的覆盖膜层40、粘附在两覆盖膜层40表面的粘接片层60、贴设在两粘接片层60上的两第二镂空金属层20、粘附在两第二镂空金属层20表面的粘接片层60以及贴设在两粘接片层60上的两第二镂空金属层20。具体的,该基层30为pi层,第一镂空金属层10、第二镂空金属层20为铜层,覆盖膜层40为cvl层,粘接片层60为pp层。

其中,基层30、设于基层30相对两面的第一镂空金属层10、覆盖在两第一镂空金属层10表面的覆盖膜层构成软板层100,贴设在两粘接片层60上的两第二镂空金属层20、粘附在两第二镂空金属层20表面的粘接片层60,以及贴设在两粘接片层60上的两第二镂空金属层20构成硬板层200。

请参考图5,本实用新型的软硬结合板制造流程中各步骤前后的涨缩变化值统计,其中传压(即压合)前后涨缩变化量为0.0319%-0.0230%=0.0089%,效果明显。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带有防涨缩结构的软硬结合板,于软板层100的非线路区51形成具有多个第一镂空区域11的第一镂空金属层10,于硬板层200的非线路区51形成具有多个第二镂空区域的第二镂空金属层20,通过使第一镂空区域11的中心与第二镂空区域的中心错位设置,解决了多层软硬复合板和dhi板压合时层间对位偏移的问题,层压后涨缩变化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