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2734发布日期:2020-07-04 01:2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模块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模块安装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模块安装座。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电子模块需要卡装于安装座上。现有技术中,安装座为框架结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且用于支撑及固定模块的支撑梁,支撑梁的顶面为用于支撑模块的支撑平面,支撑梁的底面为用于固定在机柜上的固定平面。受支撑梁顶面的限制,支撑梁底面与机柜装配时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另外,由于支撑梁为长条状结构,两个支撑梁间隔设置形成安装座,还存在结构不稳定容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安装座,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块安装座结构不稳定及支撑梁与机柜装配时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块安装座,包括:

支撑梁,间隔设有两个,用于支撑及固定模块;每一所述支撑梁的顶面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模块移动的限位板;

连接体,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梁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梁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体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梁且将两个所述支撑梁固定在机柜上;所述连接体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支撑梁的端部,所述挡板用于阻挡所述模块滑出所述支撑梁。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包括:

第一连接部,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梁之间,用于与所述机柜连接;

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固定连接一个所述支撑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机柜、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梁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设有两组,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梁的两端部,每个所述连接体上均连接有挡板,其中一个所述挡板的顶面向上凸出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另一个所述挡板的顶面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共面或位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所述连接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的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挡板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板的长度,且所述限位板的端部位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上;

所述支撑梁的顶面上具有用于预先放置所述模块的放置面,所述放置面为所述支撑梁顶面的端部至所述限位板端部的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的两端设有相对于所述限位板倾斜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导向板的另一端向所述限位板的前方外侧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安装座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模块安装座,两个支撑梁用于支撑及固定模块,限位板用于限制模块发生小角度偏移而滑出支撑梁;挡板用于阻挡模块沿支撑梁的长度方向滑出支撑梁;使用连接体连接两个支撑梁,一方面,增强了两个支撑梁的强度,使得该模块安装座结构稳定不易变形,另一方面,利用连接体固定在机柜上,连接体的上方没有构件遮挡,连接体与机柜装配操作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安装座与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安装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安装座与机柜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支撑梁;11、放置面;20、限位板;21、导向板;30、连接体;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40、机柜;50、螺纹连接件;60、模块;70、第一挡板;80、第二挡板;9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安装座进行说明。所述模块安装座,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梁10,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梁10的连接体30。

两个支撑梁10用于支撑及固定模块60,每一支撑梁10的顶面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模块60移动的限位板20。连接体30位于两个支撑梁10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支撑梁10的侧面固定连接;连接体30用于连接两个支撑梁10且将两个支撑梁10固定在机柜40上。连接体30还连接有挡板,挡板位于连接体30的端部,用于限制模块60滑出支撑梁10。

模块60与该模块安装座装配时,将模块60放到支撑梁10上,然后向设有挡板的方向推动模块60,直至模块60与挡板抵接,模块60滑动过程中,若发生小角度偏移,限位板11会阻挡模块60偏转滑动,以避免模块60滑出支撑梁。模块60装配到位后,挡板能够限制模块60沿支撑梁10的长度方向滑出支撑梁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安装座,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连接体30连接两个支撑梁10,一方面,增强了两个支撑梁10的强度,使得该模块安装座结构稳定不易变形,另一方面,利用连接体30固定在机柜40上,连接体30的上方没有构件遮挡,连接体30与机柜40装配操作简单快捷。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个支撑梁10的结构完全相同,如截面为“工”字型或“[”字型或“t”字型的梁结构,这使得支撑梁10与连接体30装配时无需区分左梁右梁,且支撑梁10制作时只需开设一个模具,减少了开发制作成本。

在实际使用中,支撑梁10的两端是搭设在机柜40上的,为了使支撑梁10的两端分别能够与机柜40固定,且减少连接体30的体积,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安装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体30设有两组,分别连接于支撑梁10的两端部,参阅图1、图4或图5。

具体地,连接体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以及两个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1两端的第二连接部32。

第一连接部31位于两个支撑梁10之间,用于与机柜40连接,第一连接部31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部31与机柜40的螺纹连接件50,该螺纹连接件50可以是螺栓、螺钉或是铆钉,只要能够便于拆装第一连接部31与机柜40即可。具体地,第一连接部31为平板结构,板面与机柜14的柜面平行,且下板面与机柜40的柜面贴合。

两个第二连接部32对应固定连接一个支撑梁10,第二连接部32与支撑梁10通过螺纹连接件50固定连接,该螺纹连接件50可以是螺栓、螺钉或是铆钉,只要能够快速安装第二连接部32与支撑梁10,且使二者牢固即可。具体地,第二连接部32为平板结构,外侧板面与支撑梁10的内侧面贴合。

连接体30设置两个,一方面符合支撑梁10与机柜40的装配需要,另一方面在保证连接体30整体结构最小的情况下,性能最稳定。另外,第一连接部31增大了与机柜40的接触面积,不会存在机柜40某一处集中受力的情况,使机柜40的强度变好,第二连接部32增大了与支撑梁10的接触面积,并且第二连接部32的板面与第一连接部31的板面垂直,使得支撑梁10在受到模块60挤压时,支撑梁10在机柜40上不会错位变形。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31与两个第二连接部3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连接体30可用一块钣金折弯形成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当然也可采用冲压成型或其他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

连接体3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制作工艺简便,且强度稳定性能好。

请参阅图1、图3或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安装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两个连接体30均连接有挡板,为了能够区分两个挡板,先将两个挡板命名为第一挡板70及第二挡板80。

第一挡板70的顶面向上凸出于支撑梁10的顶面;第二挡板80的顶面与支撑梁10的顶面共面或位于支撑梁10的顶面的下方。第一挡板70用于与装配后的模块60抵接,限制模块60滑出支撑梁10。第二挡板80起到遮丑美观的作用。

具体地,第一挡板70与连接体30、第二挡板80与连接体3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挡板与连接体30可采用钣金折弯成型,此种成型方式简便,生产效率高,制作成本低,且强度稳定性能好。

为了使第一挡板70及第二挡板80能够与支撑梁10稳定装配,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安装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梁10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第一挡板70或第二挡板80连接的固定板90。具体地,固定板90位于支撑梁10的外侧,固定板90与支撑梁10一体成型,也可以卡装于支撑梁10的顶面与支撑梁10的底面之间,参阅图1。

具体对,固定板90与第一挡板70、固定板90与第二挡板80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件50固定连接,该螺纹连接件50可以是螺栓、螺钉或是铆钉,只要能够将固定板90与第一挡板70、固定板90与第二挡板80固定牢固即可。

在支撑梁10的两端设置固定板90,加强了支撑梁10与挡板的连接强度,由于挡板与连接体30一体成型,也就进一步增强了支撑梁10与连接体30的连接强度,使两个支撑梁10更加稳固不易变形。

请参阅图1至图5,支撑梁10的长度大于限位板20的长度,且限位板20的端部位于支撑梁10的顶面上;支撑梁10的顶面上具有用于预先放置模块60的放置面11,放置面11为支撑梁10顶面的端部至限位板20端部的部位。

模块60装配到位之前,先将模块60的一角放到放置面11上,放置面11能够承担模块60的重量,从而减轻人为装配模块60的力度,节省了劳动力,且缩短了放置时间。

每个支撑梁10上均设有限位板20,两个限位板20平行分布且分别位于模块60的两侧,用于限制模块60在支撑梁10上移动。

具体地,限位板20的两端设有相对于限位板20倾斜设置的导向板21;导向板21的一端与限位板20连接,导向板21的另一端向限位板20的前方外侧延伸,也就是说,两个导向板21形成八字形的结构。

模块安装座与模块60的装配时,首先将模块60的一端放置在放置面11上,并位于两个导向板21之间,然后抬起模块60的另一端,并顺着限位板20的延伸方向推动模块60至模块60碰倒第一挡板70。

模块60与两个支撑梁10装配前,无需整体抬起模块60,只需将模块60的一端放置到放置面11即可,节省了劳动力,且缩短了放置时间;模块60装配时,由于导向板21相对于限位板20斜向外延伸,两个导向板21形成八字形结构,增大了模块60初始放置的距离,将模块60的一端向两个支撑梁10上放置时,不需要使模块60精确地放置在两个限位板20之间,只需放置到两个导向板21之间即可,缩短了模块60调整放置位置的时间,提升了安装效率;后续推动模块60时,两个限位板20对模块60的移动方向限位,避免了模块60滑出支撑梁10。

在模块60装配到支撑梁10后,两个限位板20紧贴模块6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从而限制模块60移动,由于两个限位板20对模块60限位,而支撑梁10只对模块60支撑,为了使支撑梁10与限位板20装配美观及减少支撑梁10的占用面积,限位板20位于支撑梁10顶面的边沿部位,参阅图1、图2或图4。

两个导向板21起到增大两个限位板20之间的距离,引导模块60向支撑梁10上推动的作用。由于模块60与支撑梁10装配前,必须要求模块60一端放置到支撑梁10上设有导向板21的部位,因此,两个限位板20与支撑梁10装配时,要求两个导向板21必须位于支撑梁10的同一侧,为了避免两个限位板20与支撑梁10装配时出现两个导向板21不同向的现象,本实施例中,在限位板20的两端均设置了导向板21,参阅图1与图4。

由于限位板20的两端均设有导向板21,使得限位板20装配时不必考虑两个导向板21是否同向的问题,只要将两个限位板20装配到支撑梁10顶面的边沿即可。这种防呆设计,简化了限位板20与支撑梁10的装配步骤,提升了装配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