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杆采油用加热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9333发布日期:2020-04-24 22:2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无杆采油用加热电缆的制作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潜油螺杆泵、潜油电泵、潜油往复泵等无杆采油设备用的加热电缆。

二、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进一步深入,电潜泵、潜油螺杆泵等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效率较高的无杆泵采油设备,在油田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投捞式电力电缆因为其是从油管内下入,从而彻底解决了油管与套管挤压损坏动力电缆的问题,成为无杆采油特别有竞争力的产品;无杆采油也会面临稠油开采、高蜡油开采等需要电加热工艺辅助的应用,而开采期间,由于石蜡的沉积需要频繁停机刮

蜡,施工复杂且费用高,给采油带来很多不便,还影响到了采油效率;本项发明将加热电缆随投捞动力电缆绑缚,能够减少作业工序、提升作业效率以及扩大潜油无杆泵应用范围。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杆采油用加热电缆,便于井下作业,能够为油管内提供热能,从而起到解蜡或防止结蜡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杆采油用加热电缆,由里到外依次包括缆芯和外护层,所述缆芯由单股铝导体线芯对折并行而成,所述缆芯为两个,所述每个缆芯由里到外依次包括铝导体线芯、聚酰亚胺薄膜和f46内护层,所述外护层采用f26氟塑料加工而成。

所述聚酰亚胺薄膜的厚度为0.045mm,以搭接的方式重叠绕包在铝导体线芯的外部。

所述两个缆芯并行的外部由f26氟塑料一体填充成圆形。

所述铝导体线芯对折处外部的f46内护层与f26外护层一体挤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外护层由f26氟塑料加工而成,该材质在一定温度和受压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强度,具有拉伸强度高、冲击强度好、韧性好、硬度大和耐磨性好的特点;f26的热塑性好,通常可用挤塑、模压(塑)、注塑、浇注等成型加工方法,且f26的熔点与分解温度相差很大,加工温度范围宽,热稳定性好,便于加工。

2、本实用新型聚酰亚胺薄膜以搭接的方式重叠绕包在铝导体线芯的外部,通过设置两个独立并行的缆芯,便于井下作业,且能够为油管内提供热能起到解蜡或者防止结蜡的作用,提高了性能指标。

3、本实用新型在铝导体线芯对折处外部的f46内护层与f26氟塑料加工而成的外护层一体挤压成型,具有很好的绝缘性。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1、参见图1,一种无杆采油用加热电缆,由里到外依次包括缆芯和f26外护层4,缆芯由单股铝导体线芯1对折并行而成,其中:缆芯为两个,每个缆芯包括铝导体线芯1及由里到外依次设置在铝导体线芯1上的聚酰亚胺薄膜2和f46内护层3,f26外护层4采用f26氟塑料加工而成;聚酰亚胺薄膜2的厚度为0.045mm,以搭接方式的重叠绕包在铝导体线芯1的外部;两个缆芯并行的外部由f26氟塑料一体填充成圆形;铝导体线芯1对折处外部的f46内护层3与f26外护层4一体挤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独立并行的缆芯,每个缆芯包括铝导体线芯及由里到外依次设置在铝导体线芯上的聚酰亚胺薄膜和f46内护层,且能够为油管内提供热能起到解蜡或者防止结蜡的作用,便于井下作业。



技术特征:

1.一种无杆采油用加热电缆,由里到外依次包括缆芯和外护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由单股铝导体线芯(1)对折并行而成,所述缆芯为两个,所述每个缆芯由里到外依次包括铝导体线芯(1)、聚酰亚胺薄膜(2)和f46内护层(3),所述外护层(4)采用f26氟塑料加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杆采油用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薄膜(2)的厚度为0.045mm,以搭接的方式重叠绕包在铝导体线芯(1)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杆采油用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缆芯并行的外部由f26氟塑料一体填充成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杆采油用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导体线芯(1)对折处外部的f46内护层(3)与f26外护层(4)一体挤压成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杆采油用加热电缆,由里到外依次包括缆芯和外护层,缆芯由单股铝导体线芯对折并行而成,其中:缆芯为两个,每个缆芯包括铝导体线芯及由里到外依次设置在铝导体线芯上的聚酰亚胺薄膜和F46内护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独立的缆芯,能够为油管内提供热能起到解蜡或者防止结蜡的作用,便于井下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苏子静;熊健伟;岳修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乡市夏烽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6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