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4672发布日期:2020-06-05 20:25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属于雷达模拟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包括射频馈电模块,射频馈电模块由射频电路和馈电电路一体封装构成,馈电电路中的大功率放大器产生的热量较大,因此比较容易损坏,由于国外对国内长期技术封锁,大功率放大器损坏后无法单独更换,只能将整个一体的封装整体更换,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披露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包括射频装置和馈电电路板;

射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输入隔离器、前置小功率功放、后置大功率功放和输出隔离器,输入隔离器、前置小功率功放、后置大功率功放和输出隔离器依次连接,前置小功率功放直接与第一壳体固定,后置大功率功放通过沉入式散热衬板与第一壳体固定;

馈电电路板上的馈电电路连接前置小功率功放和后置大功率功放。

射频装置还包括温补衰减器,温补衰减器设置在输入隔离器和前置小功率功放之间。

前置小功率功放为gaas功放,后置大功率功放为gan功放。

后置大功率功放固定在散热载体上,散热载体固定在沉入式散热衬板上。

沉入式散热衬板与第一壳体之间垫有铟片。

所述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射频装置和馈电电路板均设置在第二壳体内,射频装置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均位于第二壳体上,馈电电路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均位于第二壳体上。

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若干风机,风机正对的第二壳体面板上开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将射频部分和馈电部分分开单独设置,并且大功率功放采用沉入式形式固定,便于损坏后单独更换;2、本实用新型的射频装置采用两种类型芯片的组合形式,将各自优点相结合,确保了装置线性度同时提高了装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射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沉入式散热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包括第二壳体1、射频装置3、馈电电路板2和若干风机11,风机11、射频装置3和馈电电路板2均固定在第二壳体1内,第二壳体1材料为铝。

如图2所示,射频装置3为一单独部件,包括第一壳体10以及固定在第一壳体10内的输入隔离器4、温补衰减器5、前置小功率功放6、后置大功率功放7和输出隔离器8,输入隔离器4、温补衰减器5、前置小功率功放6、后置大功率功放7和输出隔离器8依次连接,输入隔离器4的输入端位于第一壳体10上,并且与位于第二壳体1上的射频装置3的输入端口连接,输出隔离器8的输出端位于第一壳体10上,并且与位于第二壳体1上的射频装置3的输出端口连接。

上述隔离器和温补衰减器5可直接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壳体10固定,前置小功率功放6热耗小,直接用导电胶粘接与第一壳体10固定,简化装配工艺,后置大功率功放7热耗大,后置大功率功放7通过au80sn20共晶焊料烧结在mo70cu30散热载体上,散热载体用sn62pb36ag2焊锡膏烧结在紫铜镀金沉入式散热衬板9上,沉入式散热衬板9如图3所示,为工字型,沉入式散热衬板9用紧固件(如螺钉)与第一壳体10固定,沉入式散热衬板9与第一壳体10之间垫有约0.05mm厚的铟片,通过铟片加强良好接触,减小接触热阻。

射频装置3输出功率大于15w,功率增益大于34db,附加效率35%,其中第一壳体10材料紫铜,输入隔离器4用于级间匹配并对前置小功率功放6起到隔离保护作用;温补衰减器5为5db温补衰减器5,起到高低温环境下巨变下增益补偿作用;前置小功率功放6为0.125w的gaas功放,工作在a类,具备良好的线性度;后置大功率功放7为20w的gan功放,在保证输出功率同时还兼顾效率的提高;输出隔离器8起到隔离保护后置大功率功放7的作用。

馈电电路板2为内置馈电电路的pcb板,馈电电路板2为一单独部件,馈电电路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均位于第二壳体1上,馈电电路连接前置小功率功放6和后置大功率功放7,馈电电路用以给功放提供工作电压、过压保护、过流保护、时序电路和状态指示作用。

如图4和5所示,风机11正对的第二壳体1面板上开有散热孔12,第一壳体10上固定有散热齿,射频装置3内功放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齿,风机11将散热齿上的热量通过散热孔12带走,为了保证气流畅通,一般风机11正对的正面和背面均开有散热孔12,通过风机11实现风冷散热,能够及时散发装置中近60瓦的热耗,并保证其在-40℃~+55℃温度条件下稳定工作。

上述装置将射频部分和馈电部分分开单独设置,并且大功率功放采用沉入式形式固定,便于损坏后单独更换,拆卸维修方面,备份能力强;射频装置3采用两种类型芯片的组合形式,将各自优点相结合,确保了装置线性度同时提高了装置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装置和馈电电路板;

射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输入隔离器、前置小功率功放、后置大功率功放和输出隔离器,输入隔离器、前置小功率功放、后置大功率功放和输出隔离器依次连接,前置小功率功放直接与第一壳体固定,后置大功率功放通过沉入式散热衬板与第一壳体固定;

馈电电路板上的馈电电路连接前置小功率功放和后置大功率功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射频装置还包括温补衰减器,温补衰减器设置在输入隔离器和前置小功率功放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置小功率功放为gaas功放,后置大功率功放为gan功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后置大功率功放固定在散热载体上,散热载体固定在沉入式散热衬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沉入式散热衬板与第一壳体之间垫有铟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射频装置和馈电电路板均设置在第二壳体内,射频装置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均位于第二壳体上,馈电电路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均位于第二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若干风机,风机正对的第二壳体面板上开有散热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Ku波段固态功放装置,包括射频装置和馈电电路板;射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输入隔离器、前置小功率功放、后置大功率功放和输出隔离器,输入隔离器、前置小功率功放、后置大功率功放和输出隔离器依次连接,前置小功率功放直接与第一壳体固定,后置大功率功放通过沉入式散热衬板与第一壳体固定;馈电电路板上的馈电电路连接前置小功率功放和后置大功率功放。本实用新型将射频部分和馈电部分分开单独设置,并且大功率功放采用沉入式形式固定,便于损坏后单独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吕刚;张昊;李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5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