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和板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3671发布日期:2021-12-03 20:49阅读:72来源:国知局
散热装置和板卡的制作方法

1.本披露一般地涉及散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披露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和板卡。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产品性能的不断优化,各种处理器功率的不断提升,对散热器的性能和散热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散热器中,热管和散热片因其良好的散热性能而被广泛的使用。然而受限于热管的封口加工工艺,热管的两端存在可焊性和传热性能的差异,导致热管的封口端与散热片的连接位置存在焊接不牢靠、散热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如何能够解决散热器的牢固问题以及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成为一个难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面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披露的技术方案在多个方面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和板卡。
4.在一个方面中,本披露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热管组,其包括用于吸收热量的多个热管,其中每个热管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所述多个热管交错排列成使得所述热管组的两个侧部均包括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至少一个散热片组,其与所述热管组固定接触以便和所述热管组配合进行散热。
5.在另一个方面中,本披露提供一种板卡,包括前述的散热装置。
6.通过上述对本披露的方案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披露通过将散热装置的多个热管进行交错排列的布置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所有热管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位于热管组的同一侧可能导致的焊接不牢靠以及传热不均匀等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散热装置的牢固性能和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7.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披露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披露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并且其中:
8.图1是总体上示出根据本披露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9.图2是示出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10.图3是示出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包括多个散热片组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11.图4是示出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包括固定结构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12.图5是示出根据图4中所示的散热装置组装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披露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披露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披露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披
露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披露保护的范围。
14.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披露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定本披露。如在本披露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披露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15.如在本披露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0016]
本披露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实现的解决方案。特别地,本披露的散热装置的多个热管交错排列布置使得热管组的两个侧部均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从而避免了可能存在的焊接不牢靠等问题。通过下面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披露的多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例如设置多个散热片组并分别布置于热管组的不同位置等方式,以充分利用热管组的传热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0017]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披露的多个实施例。
[0018]
图1是总体上示出根据本披露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提供一种散热装置100,可以包括:热管组(虚线框示出)110,其可以包括用于吸收热量的多个热管(例如111、112等),其中每个热管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所述多个热管(例如111、112等)交错排列成使得所述热管组110的两个侧部均包括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以及至少一个散热片组120,其与所述热管组110固定接触以便和所述热管组110配合进行散热。
[0019]
上文中所述的热管组110的多个热管可以通过与热源(例如待散热器件等)的直接或者间接接触来吸收热量,以实现传热和散热的效果。多个热管交错排列可以是多个热管中的一部分热管的第一端部和另一部分热管的第二端部布置于热管组110的同一侧部。在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组的一个侧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端部和一个或多个第二端部。
[0020]
上文中所述的热管组110中的每个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形状。当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形状不同时,可能存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传热性能差异。例如,图1中所示的热管111或热管112均具有较圆的一端(或称有效端)和较尖的一端(或称无效端),其中无效端通常为封口端,可能存在可焊性和导热性差等缺点。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部可以为有效端,第二端部可以为无效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部可以为无效端,第二端部可以为有效端。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图示中的第一端部为有效端和第二端部为无效端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0021]
如图1中所示,热管111可以具有第一端部1111和第二端部1112,热管112可以具有第一端部1121和第二端部1122。热管111和热管112交错排列成使得热管组110的两个侧部均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例如图1中所示的热管组110的一个侧部可以包括热管111的第一端部1111和热管112的第二端部1122,热管组110的另一个侧部可以包括热管111的第二端部1112和热管112的第一端部1121。
[0022]
根据这样的设置,当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形状不同时,相比于将所有热
管(例如111、112等)的所有无效端(例如热管111的第二端部1112和热管112的第二端部1122等)布置于热管组110的同一个侧部而言,交错排列可以有效避免该侧部整体焊接不牢固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散热装置整体的牢固性和结构强度。另外,由于热管的无效端与有效端还存在着导热性能的差异,即无效端的导热性能相比于有效端的导热性能较差,热管的交错排列将有利于更加均匀的散热,从而保证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0023]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披露的散热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散热片组120。散热片组120可以与热管组110固定接触以便和热管组110配合进行散热。散热片组120可以与热管组110的两个侧部以及中部中的至少一处进行固定接触,以便将热管组110吸收的热量向外传递或散发。在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组110与散热片组12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铆合或螺栓等方式进行固定。
[0024]
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片组120可以包括多个鳍片,所述多个鳍片彼此之间可以平行等间隔固定。多个鳍片之间的间隔处可以形成风道以辅助散热。多个鳍片可以垂直于热管组110进行布置。热管组110可以穿过多个鳍片或者与多个鳍片的边缘等位置进行固定接触。鳍片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在一个实施例中,鳍片可以是高密鳍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片组120可以包括多个鳍片,多个鳍片可以围绕同一轴心分散式均匀排布,使得散热片组120整体呈饼状、圆柱体或扇形等。
[0025]
根据本披露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热管组110和所述散热片组120的材质可以分别选自铜、铝、银等金属或非金属导热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热管组110和散热片组120的材质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组110和散热片组120的材质均为铜,可以提高散热装置的传热性能,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组110和散热片组120的材质可以均为铝,以降低散热装置的加工成本和装置的重量。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组110的材质可以是铜,而散热片组120的材质可以是铝,以在保证散热装置100的传热性能的同时降低加工成本和装置的重量。另外,热管组110中的多个热管(例如热管111和热管112等)的材质可以相同或不同。散热片组120中的多个散热片(或鳍片)的材质可以相同或不同。
[0026]
以上结合图1总体上对根据本披露的散热装置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例如,热管组110中的多个热管的长度可以不限于图示中的相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不相等。热管组110的热管的数量可以不限于图示中的两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更多。热管组110的一个侧部可以不限于仅包括图示中的一个第一端部和一个第二端部,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为包括例如一个第一端部和多个第二端部,或者一个第二端部和多个第一端部,或者多个第一端部和多个第二端部等。又例如,热管的形状可以不限于图示中的直线形,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弧形、l形、u形、波浪形、折线形、盘管形、螺旋形等或者其组合形状。散热片组120与热管组110的接触位置可以不限于图示中的位于热管组110的一个侧部,还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为例如接触热管组110的两个侧部。以下将结合图2进行示例性描述。
[0027]
图2是示出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中所示,散热装置100可以包括热管组和散热片组120,其中热管组可以包括多个热管(例如111、112等),其中热管111可以具有第一端部1111和第二端部1112,热管112可以具有第一端部1121和第二端部1122。热管111和热管112交错排列成使得热管组的一个侧部可以包括热管111的第一端部
1111和热管112的第二端部1122,热管组的另一个侧部可以包括热管111的第二端部1112和热管112的第一端部1121。
[0028]
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可以向中部弯折,以使得热管组整体可以呈例如u形,以便于热管组的两个侧部可以与一个散热片组120固定接触,而热管组的中部可以用于与热源接触以吸收热量。在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组的两个侧部可以分别垂直于热管组的中部。
[0029]
进一步地,如图2中所示,散热装置100可以包括一个散热片组120,其可以与热管组的两个侧部均固定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片组120可以包括多个平行且等间隔布置的散热片(或称鳍片)121,且每个鳍片121的相应位置上可以设置有穿孔,使得热管组的两个侧部均穿过散热片组120并与每个鳍片121固定接触,以便于每个热管位于热管组两个侧部的部分能够充分利用每个鳍片121进行散热。
[0030]
通过上面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u形的热管可以形成双回路冷凝,即热管的中部可以吸收热量使得热管内的液态水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达u形热管的两个侧部而遇冷,接着凝结成液态水流回热管的中部,如此循环以传递热量。u形热管具有两个冷端(即u形热管的两个侧部)可以有效提高热管的传热效率。根据这样的设置,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热管组的传热效率,还由于散热片组120与热管组的两个侧部均充分接触而增大了导热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散热效率。另外,多个热管的交错排列有利于增强热管组与散热片组120两端的连接强度以及均匀的散热性能,更有利于装置的稳固性和保证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0031]
以上结合图2对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一个散热片组120与热管组两个侧部固定接触的实现方式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面的描述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例如,热管组的热管数量可以不限于图示中的两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更多。热管组的数量可以不限于图示中的一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更多。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热管组可以交错布置,并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散热片组固定接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热管组可以平行布置,并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散热片组固定接触。散热片组120的数量可以不限于图示中的一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更多。散热片组120与热管组固定接触的位置可以不限于图示中的热管组的两个侧部,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与热管组的中部接触。以下将结合图3进行示例性的描述。
[0032]
图3是示出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包括多个散热片组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中所示,散热装置100可以包括热管组110、第一散热片组120-1、第二散热片组120-2和第三散热片组120-3,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片组120-1和第二散热片组120-2上可以分别设置有用于嵌套所述热管组110的侧部的穿孔122,而所述热管组110的中部可以与所述第三散热片组120-3固定接触。
[0033]
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散热片组120-1、第二散热片组120-2和第三散热片组120-3可以分别与热管组110的两个侧部和中部固定接触,这样的设置能够充分利用热管组110的各部分的散热面积,特别是对中部高传热部分的充分利用,能够加快热管组110的各部分的传热速率,从而显著提高散热装置100的散热效率。
[0034]
如图3中所示,第一散热片组120-1和第二散热片组120-2上设置的穿孔122的数量和位置可以与其需要嵌套的热管组110的相应侧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数量和位置相
匹配。例如,热管组110的一个侧部(例如图示中的热管组110的左侧部)可以包括四个第一端部和三个第二端部,相应的用于嵌套该侧部的第一散热片组120-1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七个适配的穿孔122。
[0035]
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组110的中部与第三散热片组120-3固定接触可以是热管组110的中部的一面与第三散热片组120-3固定接触以散发热量,而热管组110的中部的另一面可以用于与热源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以吸收热量。例如,如图3中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可以向中部弯折,以使得所述热管组110整体呈u形,并且所述第一散热片组120-1和第二散热片组120-2嵌套所述u形热管组110的两侧,而所述第三散热片组120-3可以布置于所述u形热管组110的底部上方,u形热管组110的底部下方可以用于接触热源。关于u形热管组的散热原理以及传热效果等与上文中结合图2进行的描述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0036]
以上结合图3对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包括多个散热片组的散热装置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例如,散热片组的数量可以不限于图示中的三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更多或者更少。热管组110包括的热管的数量可以不限于图示中的七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更多或者更少。热管组110的形状可以不限于u形,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直线形或l形等。u形热管组110的两个侧部的热管排布位置可以对称,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非对称。第三散热片组120-3的位置可以不限于图示中的热管组110的底部上方,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例如热管组110的底部下方,而热管组110的底部上方可以用于接触热源。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便于安装并充分发挥散热性能,根据本披露的散热装置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固定结构,以下将结合图4进行示例性的描述。
[0037]
图4是示出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包括固定结构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中所示,散热装置100可以包括热管组110、第一散热片组120-1、第二散热片组120-2和第三散热片组120-3,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片组120-1和第二散热片组120-2上可以分别设置有用于嵌套所述热管组110的侧部的穿孔122,而所述热管组110的中部可以与所述第三散热片组120-3固定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热管组110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可以包括底板130和与所述底板130可拆卸连接的支架140,其中所述底板130与所述热管组110可以固定接触并且通过所述支架140相对于待散热器件固定。根据本披露的待散热器件可以是例如处理器、芯片等发热器件。热管组110、第一散热片组120-1、第二散热片组120-2和第三散热片组120-3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下面将对固定结构进行示例性的描述。
[0038]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散热片组120-3与底板130可以分别布置于热管组110的中部的两面(例如图4中所示的第三散热片组120-3布置于热管组110的中部上表面,而底板130布置于热管组110的中部下表面),以使第三散热片组120-3可以与热管组110的热管的中部直接接触,有利于直接传热以提高传热效率。并且这样的设置还可以使热管组110的所有热管的中部位于同一平面,有利于与待散热器件形成面面接触,相比于多个热管与待散热器件直接接触而形成的多个线面接触形式或者可能存在不能保证所有热管均能与待散热器件实现接触的风险,面面接触能够保证接触程度以及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传热面积,因此更有利于装置的散热效率的提升。
[0039]
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热管组110与底板130之间可以通过例如焊接、铆合或螺栓等方式进行固定接触。热管组110与底板130之间的固定接触方式和热管组110与散热片组之间的固定接触方式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组110与底板130之间以及热管组110与散热片组之间均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组110与底板130之间以及热管组110与散热片组之间均采用铆合的连接方式。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组110与散热片组之间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热管组110与底板130之间采用铆合的连接方式。
[0040]
上文中所述的固定结构的底板130可以用于固定热管组110,而支架140可以用于固定由底板130和热管组110等组成的散热装置,底板130与支架140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热管组110相对于待散热器件固定。根据本披露的用支架140固定的散热装置,可以避免在待散热器件周边开孔(例如在印制电路板pcb板的主芯片四周开孔),以减少对待散热器件周边的例如走线空间和信号质量等的影响,并且能够减小散热装置安装时底板130与待散热器件(例如芯片等)之间的夹角,从而降低安装过程中待散热器件(例如芯片等)发生破碎的风险。
[0041]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30和支架140之间可以通过例如卡接、拼接、螺钉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相比于非可拆卸连接的情况,底板130和支架14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减少运输过程中散热装置对待散热器件的直接应力冲击。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30和所述支架140的材质可以分别选自铜、铝、银等金属和非金属导热材料等中的至少一种。底板130和支架140的材质可以相同或不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理解底板130和支架140之间的配合关系,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0042]
如图4中所示,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板130可以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中部131和用于与支架140固定连接的两个侧部132和133,所述中部131的所述第一表面(例如图示中的底板中部131的上表面)与所述热管组110固定接触,并且所述支架140开设有与中部131的所述第二表面(例如图示中的底板中部131的下表面)的尺寸和位置相适配的开口141。
[0043]
上文中所述的底板130的中部的第一表面可以用于与热管组110固定接触,两个侧部132和133可以用于与支架140可拆卸的连接。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30的两个侧部132和133上可以开设有螺钉孔,以便通过螺钉与所述支架140紧固。底板的两个侧部132和133可以与中部131处于同一个平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例如凸出底板中部131的第一表面(例如图4中所示),以使底板中部131的第一表面相对于两个侧部132和133形成凹面,方便固定和限制与其接触的热管组110的位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30的两个侧部132和133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凸出底板中部131的第二表面,以使底板中部131的第二表面相对于两个侧部132和133形成凹面,并在与支架140连接后可以形成一定的空间,便于容纳厚度较大的待散热器件。
[0044]
上文中所述的支架14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例如拼接、卡接、螺钉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而成的结构。支架140上设置的开口141可以位于支架140的中间或一侧等。开口141可以用于放置一个或多个待散热器件并固定底板130,以使底板130的中部131与待散热器件接触。开口141的尺寸和底板中部131的尺寸可以适配于待散热
器件的尺寸,以使得待散热器件可以布置于开口141内且位置固定,并且使底板中部131的第二表面尽可能的与待散热器件的更大散热表面接触。
[0045]
进一步地,支架140不仅可以具有布置待散热器件等作用,还可以具有限位作用。具体地,支架140上的开口141适配于底板中部131的第二表面的尺寸和位置,可以使底板130与支架140安装时限制底板130相对于待散热器件的偏斜程度,从而保证底板130与待散热器件的接触平面度,防止因偏斜角度过大可能造成待散热器件的边角受到很大应力而导致的失效风险。
[0046]
根据上面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披露实质上也公开了一种用于对热管组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即上文中所述的固定结构)。该固定装置可以单独使用并可以适用于对多种类型的散热器进行固定,也可以与例如本披露的热管组或者其他类型的散热器结合形成具有上述特点的新型的散热装置。
[0047]
以上结合图4对根据本披露实施例的包括固定结构的散热装置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例如,支架140的形状可以不限于图示中的方形,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圆形等。支架140上设置的开口141的数量可以不限于图示中的一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更多。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支架140的结构可以不限于包括开口141,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图4中所示,支架140的外围还可以布置有用于散热的多个齿板等,以辅助散热。齿板的数量可以不限于图中所示,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更多或者更少。为了便于理解根据本披露的散热装置的使用状态(即组装后的结构),以下将以图4中所示的散热装置为例,对组装后的散热装置进行描述。
[0048]
图5是示出根据图4中所示的散热装置组装后的示意图。如图5中所示,散热装置100可以包括热管组110、第一散热片组120-1、第二散热片组120-2、第三散热片组120-3以及固定结构,其中固定结构可以包括底板130和支架140,第一散热片组120-1和第二散热片组120-2设置有用于嵌套热管组110的两个侧部的多个穿孔122,如图5中所示,可以在穿孔122处观察到多个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0049]
根据本披露的散热装置100的热管组110的多个热管呈交错排布,使得热管组110的两个侧部均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例如图5中所示,在第一散热片组120-1的多个穿孔122中可以观察到例如四个第一端部和三个第二端部,相应的在第二散热片组120-2的多个穿孔122中可以观察到例如三个第一端部和四个第二端部。
[0050]
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第三散热片组120-3可以与热管组110的中部固定接触。从图5中组装后的散热装置100的结构来看,第三散热片组120-3可以位于第一散热片组120-1和第二散热片组120-2之间,并且第一散热片组120-1、第二散热片组120-2和第三散热片组120-3几乎覆盖了热管组110的多个热管的最大接触面积,对提升热管组110的散热效果具有显著作用。
[0051]
如图5中所示,底板130和支架140可以通过例如螺钉进行紧固,使得组装后的底板130和支架140能够形成结构稳定、受力均匀的固定结构,从而保证了整个散热装置的稳固性和有效性。
[0052]
以上对根据本披露的散热装置的技术方案及其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通过上面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披露的散热装置的多个热管可以交错排列布置使得热管组的两个侧部均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能够保证热管组的两个侧部与散
热片组连接时的连接强度以及传热均匀性,从而保证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根据本披露的散热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散热片组,以与热管组的中部和两个侧部中的至少一处固定接触,其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多个散热片组分别与热管组的中部和两个侧部固定接触,以充分利用热管组各传热部分并获得最大的接触面积(即最大的散热面积),还可以充分利用多个散热片组内的更多散热风道,从而有效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0053]
进一步地,根据本披露的实施例,散热装置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固定结构,通过固定结构中的底板和支架的配合和安装,不仅可以保证与底板固定接触的热管组的所有热管均能够较大程度的吸收热量,还由于支架具有限位功能,能够有效降低因安装应力过大可能导致的待散热器件的失效风险。因此,根据本披露的散热装置具有散热效率高、安全性高、稳固性强等优点。
[0054]
另外,通过上面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披露的由多个热管交错排列布置组成的热管组和用于固定热管组的固定结构是可分离设置的,其中由多个热管交错排列布置组成的热管组具有均匀散热、增强与散热片组连接的稳固性等特点,而固定结构具有便于散热装置的固定安装以及降低待散热器件破碎和失效的风险等特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可以单独使用多个热管交错排列布置的热管组和散热片组结合的散热装置进行散热,而无需使用固定装置。在另一些应用场景中,可以单独使用本披露的固定结构(或称固定装置)对散热器进行固定。在又一些应用场景中,可以组合使用本披露的热管组和固定结构,以形成兼具高效散热和安全稳固等特点的散热装置。
[0055]
根据本披露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板卡,可以包括前述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散热装置,用于对一个或多个待散热器件进行散热。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披露的板卡可以包括待散热器件以及布置于待散热器件上的所述散热装置。根据本披露的散热装置的结构以及散热方式等已经在前文中结合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056]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上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7]
依据以下条款可更好地理解前述内容:
[0058]
条款a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热管组,其包括用于吸收热量的多个热管,其中每个热管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所述多个热管交错排列成使得所述热管组的两个侧部均包括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以及至少一个散热片组,其与所述热管组固定接触以便和所述热管组配合进行散热。
[0059]
条款a2,根据条款a1所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热管组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的支架,其中所述底板与所述热管组固定接触并且通过所述支架相对于待散热器件固定。
[0060]
条款a3,根据条款a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底板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中部和用于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两个侧部,所述中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热管组固定接触,并且所述支架开设有与中部的所述第二表面的尺寸和位置相适配的开口。
[0061]
条款a4,根据条款a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底板的两个侧部上开设有螺钉孔,
以便通过螺钉与所述支架紧固。
[0062]
条款a5,根据条款a1-a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散热片组包括第一散热片组、第二散热片组和第三散热片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嵌套所述热管组的侧部的穿孔,而所述热管组的中部与所述第三散热片组固定接触。
[0063]
条款a6,根据条款a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每个所述热管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向中部弯折,以使得所述热管组整体呈u形,并且所述第一散热片组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组嵌套所述u形热管组的两侧,而所述第三散热片组布置于所述u形热管组的底部上方。
[0064]
条款a7,根据条款a1-a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片组包括多个鳍片,所述多个鳍片彼此之间平行等间隔固定。
[0065]
条款a8,根据条款a2-a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热管组与所述散热片组之间以及所述热管组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焊接、铆合或螺栓进行固定。
[0066]
条款a9,根据条款a2-a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热管组、所述散热片组、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支架的材质选自铜和铝中的至少一种。
[0067]
条款a10,一种板卡,包括根据条款a1-a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0068]
以上对本披露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披露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仅用于帮助理解本披露的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披露的思想,基于本披露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做出的改变或变形之处,都属于本披露保护的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披露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