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3838发布日期:2021-02-18 20:3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照明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0002]
在户外使用灯具时,容易招惹蚊虫聚集在光源周边,蚊虫往复飞行产生阴影使光线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影响灯具配光的均匀度;当用户长期在不断变化的配光下活动容易产生眩晕感,严重影响灯具使用体验。
[0003]
现有灯具在对蚊虫进行驱赶时,驱虫模块自灯具发光后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导致供能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灯具长期处于驱虫状态而导致供能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5]
为此,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驱动模块、发光模块、检测模块、驱虫模块以及控制模块;
[0006]
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以实现发光功能,所述驱虫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以实现驱虫功能,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以用于检测发光后的所述发光模块周围是否有蚊虫,且所述检测模块、所述驱虫模块均与所述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07]
在灯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视像测距单元,所述视像测距单元用于检测蚊虫与所述灯具之间的距离。
[0008]
在灯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声音测距单元,所述声音测距单元用于检测蚊虫与所述灯具之间的距离。
[0009]
在灯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视像捕捉单元,所述视像捕捉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灯具周围的蚊虫密度。
[0010]
在灯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虫模块包括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的次声波发生单元。
[0011]
在灯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虫模块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的电磁波发生单元。
[0012]
在灯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虫模块还包括功率单元,所述功率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功率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磁波发生单元、所述次声波发生单元电连接,所述功率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3]
在灯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虫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功率单元连通所述电磁波发生单元和所述功率单元连通次声波发生单元之间的切换。
[0014]
在灯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5]
在灯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具还包括用于填充驱虫液的储液箱和用于对所述发光模块进行散热的散热模块,且所述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储液箱之间,所述储液箱具有挥发孔。
[0016]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
在本发明中,驱动模块在驱动发光模块发光工作后,同时驱动检测模块开始同步工作以检测灯具周围是否聚集有蚊虫,当检测模块检测到灯具周围有蚊虫时,控制模块控制驱虫模块与驱动模块的连通,使得驱动模块可以驱动驱虫模块开始工作,实现驱虫功能;当检测模块检测到灯具周围没有蚊虫干扰时,控制模块控制驱虫模块与驱动模块断开,驱虫模块停止工作。本技术方案通过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的相互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灯具长期处于驱虫状态而导致供能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其中:
[0020]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1]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2]
10、驱动模块;20、发光模块;30、检测模块;31、视像测距单元;32、声音测距单元;33、视像捕捉单元;40、驱虫模块;41、次声波发生单元;42、电磁波发生单元;43、功率单元;44、切换单元;50、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其他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4]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
参见图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驱动模块10、发光模块20、检测模块30、驱虫模块40以及控制模块50;发光模块20与驱动模块10电连接以实现发光功能,驱虫模块40与驱动模块10电连接以实现驱虫功能,检测模块30与驱动模块10电连接
以用于检测发光后的发光模块20周围是否有蚊虫,且检测模块30、驱虫模块40均与与控制模块50电连接。
[0027]
在本发明中,驱动模块10在驱动发光模块20发光工作后,同时驱动检测模块30开始同步工作以检测灯具周围是否聚集有蚊虫,当检测模块30检测到灯具周围有蚊虫时,控制模块50控制驱虫模块40与驱动模块10的连通,使得驱动模块10可以驱动驱虫模块40开始工作,实现驱虫功能;当检测模块30检测到灯具周围没有蚊虫干扰时,控制模块50控制驱虫模块40与驱动模块10断开,驱虫模块40停止工作。本技术方案通过检测模块30和控制模块50的相互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灯具长期处于驱虫状态而导致供能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0028]
在一种实施例中,检测模块30还包括与控制模块50电连接的视像测距单元31,视像测距单元31用于检测蚊虫与灯具之间的距离。视像测距单元31通过视觉感知来检测蚊虫等实物与灯具之间的实时距离,并将检测到距离值发送到控制模块50,控制模块50根据所接收到的距离值来控制驱虫模块40的工作。
[0029]
具体地,检测模块30可以设置为且不限定于红外传感器。
[0030]
在一种实施例中,检测模块30还包括与控制模块50电连接的声音测距单元32,声音测距单元32用于检测蚊虫与灯具之间的距离。声音测距单元32通过接收蚊虫发出的声音(如蚊虫的鸣叫声、蚊虫羽翼扇动的声音等)来检测得到蚊虫与灯具之间的实时距离,并将检测到距离值发送到控制模块50,控制模块50根据所接收到的距离值来控制驱虫模块40的工作。
[0031]
具体地,声音测距单元32可以设置为且不限定于声音传感器。
[0032]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50设置有安全距离,当视像测距单元31和/声音测距单元32检测到蚊虫与灯具的实时距离大于安全距离时,控制模块50控制驱虫模块40不工作;当视像测距单元31和/声音测距单元32检测到蚊虫与灯具的实时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控制模块50控制驱虫模块40开始工作。
[0033]
在一种实施例中,检测模块30包括与控制模块50电连接的视像捕捉单元33,视像捕捉单元33用于检测灯具周围的蚊虫密度。通过检测蚊虫密度来判断蚊虫是否会对灯具的配光均匀度造成影响,当蚊虫密度较小,不足以影响灯具的配光均匀度时,控制模块50控制驱虫模块40不工作以减少供能损耗;当蚊虫密度较大,足以影响灯具的配光均匀度时,控制模块50控制驱虫模块40开始工作以保证灯具稳定工作。
[0034]
具体地,视像捕捉单元33可以设置为且不限定于摄像传感器。
[0035]
在一种实施例中,驱虫模块40包括与驱动模块10电连接的次声波发生单元41,次声波可干扰蚊虫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听觉系统,以令其感到不适,从而达到驱赶蚊虫的目的。
[0036]
在一种实施例中,驱虫模块40还包括与驱动模块10电连接的电磁波发生单元42。其中,电磁波发声单元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波发生器、低频电磁波发生器和紫外波发生器,低频电磁波能刺激蚊虫的神经系统,以实现驱赶的目的;微波可穿进蚊虫的体内,使其产生灼热感,从而同样实现驱赶的目的。
[0037]
在一种实施例中,驱虫模块40还包括功率单元43,功率单元43的输入端与驱动模块10电连接,功率单元43的输出端与电磁波发生单元42、次声波发生单元41电连接,功率单
元43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50电连接。即控制模块50通过控制功率单元43可以控制功率单元43是否连通电磁波发生单元42、次声波发生单元41,并可以调节驱动模块10以合适的功率输出至次声波发生单元41和电磁波发生单元42。
[0038]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50以安全距离为基点距离形成多个依次递减工作距离,当检测模块30检测到蚊虫位于不同的工作距离,控制模块50控制功率单元43的输出大小,进而控制次声波发生单元41和电磁波发生单元42的工作频率。
[0039]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可设定为工作距离越小,次声波发生单元41的工作频率越小,且次声波发生单元41的工作频率随着工作距离的递减的呈递减趋势,次声波发生单元41从20hz开始,以2hz为间隔进行递减。
[0040]
在一种实施例中,驱虫模块40还包括与控制模块50连接的切换单元44,切换单元44用于在功率单元43连通电磁波发生单元42和功率单元43连通次声波发生单元41之间的切换。
[0041]
在次声波长期作用后,蚊虫会产生“致聋效应”,从而对次声波具有适应性和免疫力,使得驱虫效果大幅减弱。因此,本实施例控制模块50通过控制切换单元44使电磁波发生单元42与次声波发生单元41可以交替工作,能避免单一使用次声波发生单元41或单一使用电磁波单元带来的缺陷,实现对蚊虫的持续驱赶,保证该灯具的驱虫功能。
[0042]
其中,电磁波发生单元42与次声波发生单元41交替工作可以具体体现为交替工作的时间不规则,如控制模块50控制切换单元44保持驱动模块10与电磁波发生单元42连通30分钟,即电磁波发生单元42第一次工作为30分钟,然后控制模块50再控制切换单元44保持驱动模块10与次声波发生单元41连通20分钟,即次声波发生单元41第一次工作时间为20分钟;在第二次循环中,电磁波发生单元42第一次工作为45分钟,次声波发生单元41第一次工作时间为25分钟
……
通过电磁波发生单元42与次声波发生单元41的不规则工作时间避免蚊虫产生适应性,从而使得电磁波发生单元42和次声波发生单元41始终持续有效的作用于蚊虫。
[0043]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灯具还包括电连接在驱动模块10与功率单元43之间的震荡电路模块,以将驱动模块10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0044]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灯具还包括电连接在震荡电路模块与功率单元43之间的稳压模块,以保证交流电压的稳定。其中,稳压模块可以设置为且不限定于滤波器。
[0045]
在一种实施例,发光模块20与控制模块50电连接,从而实现对发光模块20的智能控制。
[0046]
在一种实施例中,灯具还包括用于填充驱虫液的储液箱和用于对发光模块20进行散热的散热模块,且散热模块设置在发光模块20与储液箱之间,储液箱具有挥发孔。本实施例通过散热模块将发光模块2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储液箱,使储液箱中驱虫液受热蒸发成气体,并从挥发孔散发出去,从气味方面实现对蚊虫的驱赶;不仅实现了对灯具进行散热,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驱虫方案。
[0047]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8]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
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