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20984发布日期:2020-08-18 20:33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传统wifi路由等通讯设备中,塑胶壳体在整机设计上针对印刷电路板上的芯片,需要焊接一些emc屏蔽框罩在芯片上,并需要在对应的屏蔽框上安装独立的屏蔽罩来防止信号干涉,降低emc串扰风险以及给芯片散热。电磁兼容性(emc,即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disturbance)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设备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骚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susceptibility,即ems)。emc屏蔽罩通常通过一圈卡点固定在屏蔽框上,当印刷电路板不同位置上具有多个芯片时,安装屏蔽罩需要多个作业员流水作业,且由于电路图案和器件位置的差异,不同屏蔽罩需要不同的模具来生产(生产,物流,存贮)

有鉴于此,文献1(公开号:cn207354813u)公开了一种路由器屏蔽罩底板,包括第一屏蔽板,所述第一屏蔽板的一端向外延伸有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一屏蔽板与第二屏蔽板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屏蔽板向缺口方向延伸有第三屏蔽板,所述第三屏蔽板向缺口方向延伸有第四屏蔽板;所述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均向下凹陷且在下表面形成若干个凸起,在上表面形成若干个凹槽;所述底板的侧壁还向下延伸有屏蔽框。

也就是说,文献1中,多个屏蔽板形成框体相连,将电路板上需要进行分隔屏蔽的部件,在同一套成型框架中分隔开,以达到屏蔽电磁干扰的目的。同时,为了进行散热,文献1的屏蔽板将对应芯片的位置包围形成开口。

但是,文献1的方案存在有以下缺陷:多个屏蔽板共同形成的屏蔽框,为了形成更高的机械强度,需要采用多层或者一定厚度的框边,文献1中为了抵抗形变专门设置了倾斜侧壁和侧棱,但这样的设计对电路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布局会产生影响,导致电路设计空间过小;另一方面,由于框边厚度过厚,导致屏蔽框中对应芯片的位置需要进行暴露以散热,进而使得屏蔽效果被削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多个屏蔽框一体时框边过厚影响电路布局和设计空间、屏蔽效果的缺陷,提供一种对电路设计空间影响更小、电磁屏蔽效果更好的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结构,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待电磁屏蔽区间;若干个电磁屏蔽框,若干个所述电磁屏蔽框分别包围所述待电磁屏蔽区间;一电磁屏蔽罩,所述电磁屏蔽罩同时遮蔽全部的所述电磁屏蔽框;所述电磁屏蔽罩固定到所述通信设备的外壳上,所述电磁屏蔽罩形成为平板状。

较佳的,所述电磁屏蔽罩正对所述待电磁屏蔽区间的位置设置有导热层。

较佳的,所述电磁屏蔽框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有若干个相固定的架杆,所述架杆的端连接到所述电磁屏蔽框的边框上。

较佳的,所述电磁屏蔽框形成为方框形,所述架杆拼接形成“人字形”或“t”字形。

较佳的,所述导热层由导热脂形成。

较佳的,至少两个所述电磁屏蔽框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电磁屏蔽罩与所述外壳的连接点设置在具有间隔的所述电磁屏蔽框周围。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电磁屏蔽罩将印刷电路板上的复数个电磁屏蔽框一并覆盖,使得电磁屏蔽框可以制作的更薄的同时保持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屏蔽效果,因此可以降低电磁屏蔽框对印刷电路板上电路设计空间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结构未安装电磁屏蔽罩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结构未安装电磁屏蔽罩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结构,包括:印刷电路板1,印刷电路板1上设置有若干个待电磁屏蔽区间;若干个电磁屏蔽框,若干个电磁屏蔽框分别包围待电磁屏蔽区间;一电磁屏蔽罩3,电磁屏蔽罩3同时遮蔽全部的电磁屏蔽框;电磁屏蔽罩3固定到通信设备的外壳5上,电磁屏蔽罩3形成为平板状。

具体的,印刷电路板上具有三个待电磁屏蔽区间,分别为三块芯片所在的区域及其周边。电磁屏蔽框21、电磁屏蔽框22、电磁屏蔽框23分别包围上述待电磁屏蔽区间。相互独立的电磁屏蔽框不需要太厚的框边就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电磁屏蔽罩3遮蔽电磁屏蔽框后可以增强独立的电磁屏蔽框的电磁屏蔽能力。此外,一块电磁屏蔽罩来遮蔽所有电磁屏蔽框,在电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用同一块电磁屏蔽罩兼容,不需要额外再通过新模具制作。

其中,电磁屏蔽框21、电磁屏蔽框22相邻的设置,而电磁屏蔽框22、电磁屏蔽框23之间具有间隔。电磁屏蔽罩3形成为l型的平板,l型状的短支遮蔽电磁屏蔽框21、电磁屏蔽框22,l形状的长支遮蔽电磁屏蔽框22、电磁屏蔽框23。

电磁屏蔽罩3的长支上对应电磁屏蔽框22、电磁屏蔽框23的位置设置有螺孔31、32。螺栓穿过螺孔31、32和印刷电路板1,将电磁屏蔽罩3固定到外壳5上。也就是说,至少两个电磁屏蔽框之间具有间隔,电磁屏蔽罩3与外壳5的连接点设置在具有间隔的电磁屏蔽框周围,这样可以最大化固定部件的固定作用,以更少的固定部件实现固定,进一步减少对电路设计空间的影响。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卡扣连接等方式连接电磁屏蔽罩3与外壳5。

此外,电磁屏蔽罩3正对待电磁屏蔽区间的位置设置有导热层(图中未显示)。导热层由导热脂形成。导热层可以是以涂覆或者粘接等方式设置到电磁屏蔽罩3朝向印刷电路板1的一侧,具体可以是对应电磁屏蔽框21、电磁屏蔽框22、电磁屏蔽框23的位置。

另外,电磁屏蔽框内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有若干个相固定的架杆,架杆的端连接到电磁屏蔽框的边框上。电磁屏蔽框形成为方框形,架杆拼接形成“人字形”或“t”字形。

具体的,如图2所示,电磁屏蔽框21、电磁屏蔽框22、电磁屏蔽框23内分别设置有支撑架211、支撑架221、支撑架231。其中,支撑架221、支撑架231的架杆拼接形成“t”字形,支撑架211架杆拼接形成“人字形”。

电磁屏蔽框内设置支撑架可以进一步加强电磁屏蔽框的机械强度,另一方面,当需要将电磁屏蔽框从印刷电路板上去除时,支撑架可以给手指提供支点,方便操作者的取放。架杆拼接形成“人字形”或“t”字形是为了在尽可能少的使用架杆的情况下,使支撑架具有更高的强度。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