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器驱动主板的通风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9828发布日期:2020-08-07 18:53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器驱动主板的通风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驱动主板的通风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显示器也应用而生。而显示器的核心零件为驱动主板,其用于调控显示器的基本运作。

驱动主板一般安装于显示器的安装壳内,由于其运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因此需要在安装壳内设置散热机构,以便对驱动主板散热降温。现有的散热机构一般都是在安装壳内靠近驱动主板处安装多个风扇,通过对驱动主板大面积的扇风吹气,以此对驱动主板进行散热。但驱动主板上产生热能的主要来源是安装于其上的元器件(cpu),因此,采用上述方式对驱动主板进行大面积散热,无法集中对cpu散热,资源浪费严重、散热效效率低,且由于风扇数量较多,占用空间较大,导致风扇之间的气流产生混流,影响散热效果、成本高、不易于量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器驱动主板的通风散热结构,其首先通过导热板将驱动主板上的第一发热元件传导至散热器,然后通过散热扇组件将热量经通风孔吹至外部,从而实现对驱动主板的散热。由于采用对发热元件进行集中散热的方式,可避免风力资源浪费,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且减少散热风扇的安装数量、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器驱动主板的通风散热结构,包括安装壳,安装壳用于安装驱动主板,还包括散热模组,且安装壳周测还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散热模组靠近通风孔布置于安装壳内;所述散热模组包括散热扇组件、导热板、第一固定组件,以及安装于散热扇组件内的散热器;所述导热板一端覆盖于驱动主板的第一发热元件的顶部,并经第一固定组件安装固定于驱动主板上;所述导热板另一端插设于散热器内,导热板用于将第一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以便散热扇组件将热量经通风孔吹至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扇组件包括散热壳体、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壳体设有一侧具有开口的第一安装腔,散热风扇内置于第一安装腔;所述散热壳体的开口朝向位于安装壳其中一侧的通风孔布置,且散热壳体的开口处还连接有出风通道,散热器嵌装于出风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座、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座的横截面呈u型构造,若干散热片在散热座长度方向上平行间隔排列于散热座的u型两竖端之间;所述散热座的u型两竖端外侧垂直其长度方向各布置一导向条,出风通道的两内侧壁与导向条对应处分别开设有一导向槽,散热座经导向条、导向槽嵌装于出风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座的其中一u型竖端外侧下部还开设有一插槽,出风通道一侧壁与插槽对应处还开设有一插孔,导热板的一端经插孔、插槽插设于散热器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壳,固定壳开设有一侧及底部均具有开口的第二安装腔;所述导热板的一端经位于固定壳一侧的开口插设于第二安装腔内,固定壳经位于其底部的开口将导热板覆盖于第一发热元件上;所述固定壳的两相对外侧还各设有一延伸部,每一延伸部上开设有安装孔,固定壳经安装孔固定安装于驱动主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孔开设于安装壳的顶部及底部,散热壳体的开口朝向位于安装壳底部的通风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内还安装有隔热板,隔热板垂直安装壳长度方向布置于驱动主板与散热模组之间,且隔热板上还开设有用于导热板穿过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驱动主板的通风散热结构还包括与安装壳卡合连接的背壳,安装壳与背壳之间形成一用于安装驱动主板、散热模组的容腔。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采用对发热元件进行集中散热的方式,可避免风力资源浪费,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且减少散热风扇的安装数量、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实用性强;

2)散热器与散热扇组件组装方便,便于拆卸维修,且整体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只需稍加改造,即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驱动主板的散热、泛用性强;

3)安装壳内还安装有隔热板,可将驱动主板产生的热量隔绝,以便散热模组对其进行集中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组的爆炸图;

图3为图2的a出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板、第一固定组件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1—安装壳;2—驱动主板;

3—散热模组;4—第一发热元件;

5—隔热板;11—通风孔;

31—散热扇组件;32—导热板;

33—第一固定组件;34—散热器;

51—缺口;311—散热壳体;

312—散热风扇;313—第一安装腔;

314—出风通道;315—导向槽;

316—插孔;331—固定壳;

332—延伸部;333—安装孔;

341—散热座;342—散热片;

343—导向条;344—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器驱动主板的通风散热结构,包括安装壳1,安装壳1用于安装驱动主板2,还包括散热模组3,且安装壳1周测还开设有通风孔11,散热模组3靠近通风孔11布置于安装壳1内;所述散热模组3包括散热扇组件31、导热板32、第一固定组件33,以及安装于散热扇组件31内的散热器34;所述导热板32一端覆盖于第一发热元件4的顶部,并经第一固定组件33安装固定于驱动主板2上;所述导热板32另一端插设于散热器34内,导热板32用于将第一发热元件4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34,以便散热扇组件31将热量经通风孔11吹至外部。

本实施中,第一发热元件4为cpu,其是驱动主板2上的主要发热源,对驱动主板2进行散热时,首先通过导热板32将驱动主板2上的第一发热元件4传导至散热器34,然后通过散热扇组件31将热量经通风孔11吹至外部,从而实现对驱动主板2上的第一发热元件4进行集中散热,由于采用对第一发热元件4进行集中散热的方式,可避免风力资源浪费,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且减少了散热风扇312的安装数量、节省空间、降低成本;导热板32由强导热的材料制成,其导热性能好,且由于导热板32直接覆盖于第一发热元件4顶部,可将第一发热元件4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于散热器34,避免其热量在安装壳1体内散发,从而可保证整个安装壳1体的温度处于低温状态;通风孔11设置于安装壳1体内的周测,且散热模组3靠近通风孔11布置,可有利于散热模组3将热量及时的吹至外部,提高散热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背壳(图中未示出),背壳与安装壳1卡合连接,且安装壳1与背壳之间形成一容腔,驱动主板2、散热模组3均安装于容腔内,可保护驱动主板2不受损坏、提高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散热扇组件31包括散热壳体311、散热风扇312;所述散热壳体311设有一侧具有开口的第一安装腔313,散热风扇312内置于第一安装腔313;所述散热壳体311的开口朝向位于安装壳1其中一侧的通风孔11布置,且散热壳体311的开口处还连接有出风通道314,散热器34嵌装于出风通道314内。散热壳体311整体结构呈类圆柱形(图中省略了散热壳体311的上盖),散热壳体311开口的横截面呈八字形,可将散热风扇312产生的风力最大化输出,同时,通风通道可将散热风扇312产生的风力集中,避免外泄,进而使得风力集中,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34包括散热座341、若干散热片342;所述散热座341的横截面呈u型构造,若干散热片342在散热座341长度方向上平行间隔排列于散热座341的u型两竖端之间;所述散热座341的u型两竖端外侧垂直其长度方向各布置一导向条343,出风通道314的两内侧壁与导向条343对应处分别开设有一导向槽315,散热座341经导向条343、导向槽315嵌装于出风通道314内。若干散热片342平行间隔排列于散热座341的u型两竖端之间,由于散热片342间隔设置,可增大散热面积,进而提高散热效率;散热座341经导向条343、导向槽315嵌装于出风通道314内,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修;同时,散热座341采用u型构造的设计,可提高结构的紧凑性,节省空间、且结构稳定,不易脱落。

优选地,所述散热座341的其中一u型竖端外侧下部还开设有一插槽344,出风通道314一侧壁与插槽344对应处还开设有一插孔316,导热板32的一端经插孔316、插槽344插设于散热器34内。组装时,可首先将散热座341经导向条343、导向槽315插设于出风通道314内,使得插槽344与插孔316对应,然后将导热板32的一端经插孔316插设于插槽344内,操作简单、组装方便。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组件33包括固定壳331,固定壳331开设有一侧及底部均具有开口的第二安装腔;所述导热板32的一端经位于固定壳331一侧的开口插设于第二安装腔内,固定壳331经位于其底部的开口将导热板32覆盖于第一发热元件4上;所述固定壳331的两相对外侧还各设有一延伸部332,每一延伸部332上开设有安装孔333,固定壳331经安装孔333固定安装于驱动主板2上。第二安装腔的底部开设有开口,导热板32一端插设于第二安装腔内后,导热板32与第二安装腔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以便将导热板32覆盖于第一发热元件4顶部时,第二安装腔可将第一放热元件完全包裹,避免热量泄露;通过固定壳331延伸部332上的安装壳1即可将固定壳331安装于驱动主板2上,操作方便,此外,第一固定组件33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第一发热组件的类型、尺寸进行调整,泛用性强。

优选地,所述通风孔11开设于安装壳1的顶部及底部,散热壳体311的开口朝向位于安装壳1底部的通风孔11布置。由于安装壳1的两侧一般安装各种控制按钮(如音量按钮等),故将通风孔11开设于安装壳1的顶部及底部,进而不影响控制按钮的安装;散热壳体311的开口朝向底部的通风孔11布置,可将热量及时的散发至外部,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安装壳1内还安装有隔热板5,隔热板5垂直安装壳1长度方向布置于驱动主板2与散热模组3之间,且隔热板5上还开设有用于导热板32穿过的缺口51。隔热板5采用具有强隔热能力的材料制成,布置于驱动主板2与散热模组3之间,可将驱动主板2产生的热量隔绝,以便散热模组3对其进行集中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导热板32可经隔热板5上的缺口51穿过隔热板5,以便将导热板32覆盖于第一发热元件4顶部,便于操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