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电子吊舱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72905发布日期:2020-10-28 12:2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电子吊舱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航电系统中的电子冷却子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散热器结构和组成。



背景技术:

飞机电子吊舱散热器是军用、民用飞机中电子散热的必需附件,在飞机电子吊舱中,各种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热量,若不及时将该部分热量及时出,将导致电子设备工作性能下降,寿命缩短,为保证电子设备能正常工作,将电子设备紧贴于散热器上,散热器内部通入低温流体,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壁板传入低温流体,使得流体温度升高;而散热器外部利用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引入的低温冲压空气对高温流体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高温流体温度,最终带走电子设备放出的热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飞机电子吊舱散热器,通过对其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实现下述目的:针对不同的飞机电子设备安装使用需求,只需要对芯子组件上的安装吊板进行对应设计,散热器的关键部件(芯子组件)形成异形流程,散热器的各组件实现标准化设计,进而提高飞机标准化设计水平,减少新结构应用带来的研制风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飞机电子吊舱散热器,包括,

芯子组件,所述芯子组件中包含钎接板分隔开的热边翅片和冷边翅片;

出入口槽板和转接槽板,所述出入口槽板和转接槽板位于芯子组件的上端面,且出入口槽板和转接槽板之间有一条第一间隔,出入口槽板上开设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以及贯穿出入口槽板上、下表面的隔断槽,且隔断槽位于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并与第一间隔相交;

入口转接槽板和出口转接槽板,所述入口转接槽板和出口转接槽板位于芯子组件的下端面,入口转接槽板和出口转接槽板之间有一条第二间隔;

由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构成的整体隔板,其中,

所述上隔板位于芯子组件上端面,上隔板呈t字形,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构成,第一隔板的上端位于隔断槽内,下端与中隔板相连,第二隔板的上端位于第一间隔内,下端与芯子组件相连;

所述中隔板位于芯子组件内,中隔板的上端与上隔板相连,下端与下隔板相连;

所述下隔板位于芯子组件的下端面,下隔板的上端与中隔板相连,下端位于第二间隔内;

隔断封条,所述隔断封条位于芯子组件内,且其上端与第二隔板相连,隔断封条位于芯子组件内的表面与中隔板相交;

安装吊板,所述安装吊板位于芯子组件的左、右端面,安装吊板上开有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出入口槽板、入口转接槽板、出口转接槽板和转接槽板均为单面开槽的平板。

进一步,所述隔断槽、第一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隔板和隔断封条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所述下隔板的长度大于等于芯子组件前、后端面之间的距离,第二隔板的长度大于等于芯子组件左、右端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隔断槽位于出入口槽板的平分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飞机电子吊舱散热器主要由芯子组件、出入口槽板、入口转接槽板、出口转接槽板、转接槽板、整体隔板、隔断封条、安装吊板组成。一方面,整体隔板将芯子组件划分为多个换热区域,另一方面,整体隔板又同时配合出入口槽板、入口转接槽板、出口转接槽板、转接槽板形成多个通道区域,最终,多个通道区域与多个换热区域形成了异形流程,即整个液体异形流程由芯子组件与各零件组成异形通道完成。

形成异形流程的芯子组件,液体的出、入口在出入口槽板同侧,出入口槽板与芯子组件相互连接,并在芯子组件内部设置了具有隔断作用的中隔板,在外侧设置了上隔板,确保液体出入口的液体不会混合;入口转接槽板、出口转接槽板、转接槽板与芯子组件连接,在芯子组件内部设置了具有隔断作用的隔断封条,并在外侧设置了下隔板,确保液体从出入口槽板的入口进入芯子组件,流经芯子组件后进入入口转接槽板,然后顺着入口转接槽板进入芯子组件,流经芯子组件后再进入转接槽板,然后顺着转接槽板进入芯子组件,流经芯子组件后再进入出入口槽板,最终从出入口槽板的出口流出。

形成异形流程的芯子组件的结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结构部件,其结构简单,且能保证高温液体在流程通道中与低温空气充分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高温液体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飞机统电子吊舱散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了形成异形流程的芯子组件、出入口槽板、入口转接槽板、转接槽板和出口转接槽板,形成异形流程的芯子组件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异形流程及热交换主要由芯子组件完成。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飞机电子吊舱散热器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一种飞机电子吊舱散热器芯子组件结构图;

图4为一种飞机电子吊舱散热器芯子组件热交换示意图;

图5为整体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出入口槽板、入口转接槽板、转接槽板、出口转接槽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芯子组件、2-出入口槽板、3-入口转接槽板、4-出口转接槽板、5-转接槽板、11-中隔板、12-上隔板、13-隔断封条、14-整体隔板、15-安装吊板、16-热边翅片、17-钎接板、18-冷边翅片、19-下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就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凡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修改、替换和变更,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为一种飞机电子吊舱散热器三维结构示意图;从表面结构来看,该结构主要由芯子组件1、出入口槽板2、入口转接槽板3、出口转接槽板4和转接槽板5构成。其中,异形流程通道主要由芯子组件1完成,产品与飞机安装固定主要通过安装吊板15完成。

如图2和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为一种飞机环电子吊舱散热器芯子组件三维结构示意图,该图中的热边翅片16和冷边翅片18未在图中示出。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为一种飞机环电子吊舱散热器芯子组件热交换结构示意图。图中热边翅片16、钎接板17及冷边翅片18通过钎焊连接。

如图6所示,为出入口槽板2、入口转接槽板3、转接槽板5、出口转接槽板4的剖面结构,出入口槽板2、入口转接槽板3、转接槽板5、出口转接槽板4均为单面开槽的平板结构,其开槽的表面与芯子组件1对接,形成流道。

芯子组件1中包含钎接板17分隔开的热边翅片16和冷边翅片18;出入口槽板2和转接槽板5位于芯子组件1的上端面,且出入口槽板2和转接槽板5之间有一条第一间隔,出入口槽板2上开设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以及贯穿出入口槽板2上、下表面的隔断槽,且隔断槽位于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并与第一间隔相交;入口转接槽板3和出口转接槽板4位于芯子组件1的下端面,入口转接槽板3和出口转接槽板4之间有一条第二间隔;如图5所示,整体隔板14为整体结构,由上隔板12、中隔板11和下隔板19构成,其中,上隔板12位于芯子组件1上端面,上隔板12呈t字形,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构成,第一隔板的上端位于隔断槽内,下端与中隔板11相连,第二隔板的上端位于第一间隔内,下端与芯子组件1相连;中隔板11位于芯子组件1内,中隔板11的上端与上隔板12相连,下端与下隔板19相连;下隔板19位于芯子组件1的下端面,下隔板19的上端与中隔板11相连,下端位于第二间隔内;隔断封条13位于芯子组件1内,且其上端与第二隔板相连,隔断封条13位于芯子组件1内的表面与中隔板11相交;安装吊板15位于芯子组件1的左、右端面,安装吊板15上开有安装孔。

飞机电子吊舱散热器结构的异形流程的实现过程如下:

如图1,高温流体从出入口槽板2的入口(图1中出入口槽板2右侧向上的凸起位置)进入,向下流入芯子组件1,经芯子组件1流入入口转接槽板3,流体顺着入口转接槽板3向后流动,进入芯子组件1向上流动,进入转接槽板5,顺着转接槽板5向左流动,进入进入芯子组件1向下流动,进入出口转接槽板4,顺着出口转接槽板4向上流动,进入芯子组件1,从出入口槽板2的出口(图1中出入口槽板2左侧向上的凸起位置)流出。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流体在芯子组件1与各槽板之间流动而不能产生混流,所以在各流程之间设计隔板进行隔断。为减少在芯子组件1上的焊接难度,将出入口槽板2与入口转接槽板3和出口转接槽板之间的隔断以及芯子组件1中的隔断层(中隔板11)设计为一块整体结构的整体隔板14,并代替芯子组件1中的该位置的热边流道。为保证流体与下一个流程间隔开,在芯子组件1内部设计了隔断封条13,并在外部焊接看上隔板12。

最后在出入口槽板2上设计隔断槽,将芯子组件1上的整体隔板14插入隔断槽中,通过焊接进行密封,形成通道;将入口转接槽板3和出口转接槽板4与整体隔板14和芯子组件1进行焊接密封形成通道;将转接槽板5与隔板12和芯子组件1进行焊接进行密封,形成通道,最终形成异形通道流程。

本实施例中,飞机电子吊舱散热器结构的散热功能的实现过程如下:

当高温流体在散热器芯子组件1内部通道流动过程中,将热量传递给热边翅片16,热边翅片16再将热量传递给钎接板17,钎接板17将热量传递给冷边翅片18,冷边翅片18将热量传递给流过芯子组件1的低温空气,从而达到降低高温流体温度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飞机电子吊舱散热器结构对外接口主要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

将出入口槽板2上的出口法兰与飞机上的液体入口法兰连接,通过4颗螺栓固定;入口法兰与飞机上的液体出口法兰连接,通过4颗螺栓固定;然后整体通过芯子组件1左、右侧端面上的安装吊板15与飞机上安装支架连接,通过螺栓固定,即完成产品的安装连接。

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凡是依据本结构方案制作的该类装置,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