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4011发布日期:2021-02-05 19:2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垫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


背景技术:

[0002]
磁是人类生存的要素之一。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磁场,由于地球自身运动导致的两极缩短、赤道拉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原因,地球的磁场强度正逐渐衰减。外加高楼林立、高压电网增多,人为地对地球磁力线造成干扰和破坏。所以,现在地球的磁场强度只有500年前的50%了,许多人出现种种缺磁症状。科学家研究证实,远离地球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所患的“太空综合症”就是因缺磁而造成的。由此可见磁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0003]
磁场疗法,又称“磁疗法”、“磁穴疗法”,是让磁场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使磁力线透入人体组织深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磁疗的作用机制是加速细胞的复活更新,增强血细胞的生命力,净化血液,改善微循环,纠正内分泌的失调和紊乱,调节肌体生理功能的阴阳平衡。
[0004]
磁场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面肌痉挛、支气管炎、肠炎、溃疡病、颈椎病、腰腿痛、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胆绞痛、胆道结石、尿路结石、鼻炎、皮炎、静脉炎等。
[0005]
目前市面上的磁疗垫子通常并不具有加热功能,而在寒冷天气,具有加热作用的垫子备受消费者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和磁疗功能的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
[0007]
一种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包括垫子外层、垫芯、石墨烯发热膜片、旋磁装置、控制器以及电源;
[0008]
所述垫芯、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片和所述旋磁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垫子外层内,并且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片设置在所述垫子外层和所述垫芯之间,所述旋磁装置嵌设在所述垫芯内,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均设置在所述垫子外层外;
[0009]
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分别与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片和所述旋磁装置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所述电源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输入接口,所述输入接口用于连接外部供电。
[0010]
这种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的内部设有作为发热体的石墨烯发热膜片和作为磁源的旋磁装置,既具有加热功能,又具有磁疗功能。
[0011]
这种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采用石墨烯发热膜片作为发热体,石墨烯发热膜片为面发热且以热辐射和热传导为主采暖,发热均匀、发热速度快、性能稳定,同时石墨烯发热膜片辐射出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有理疗功效。与传统的电阻丝加热方式不同,这种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可以通过热辐射直接温暖人体,热量散发更加均匀,
就像寒冷的冬天阳光温暖人的身体一样。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
其中:
[0014]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如图1所示的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如图1所示的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的电路原理图。
[0017]
图4为如图1所示的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的石墨烯发热膜片的爆炸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包括垫子外层10、垫芯20、石墨烯发热膜片30、旋磁装置40、控制器50以及电源60。
[0020]
垫芯20、石墨烯发热膜片30和旋磁装置40均设置在垫子外层10内,并且石墨烯发热膜片30设置在垫子外层10和垫芯20之间,旋磁装置40嵌设在垫芯20内,控制器50和电源60均设置在垫子外层10外。
[0021]
控制器50内设有分别与石墨烯发热膜片30和旋磁装置40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板(图中未显示),电源60上设有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输入接口61,输入接口61用于连接外部供电。
[0022]
一般来说,旋磁装置40通常包括旋磁装置壳体、转动电机以及旋磁块,转动电机连接旋磁块并设置于旋磁装置壳体内。
[0023]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旋磁装置4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
[0024]
这种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的内部设有作为发热体的石墨烯发热膜片30和作为磁源的旋磁装置40,既具有加热功能,又具有磁疗功能。
[0025]
这种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采用石墨烯发热膜片40作为发热体,石墨烯发热膜片40为面发热且以热辐射和热传导为主采暖,发热均匀、发热速度快、性能稳定,同时石墨烯发热膜片40辐射出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有理疗功效。与传统的电阻丝加热方式不同,这种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可以通过热辐射直接温暖人体,热量散发更加均匀,就像寒冷的冬天阳光温暖人的身体一样。
[0026]
此外,通过将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控制器50内,控制器50设置在垫子外层10外,从而使得控制电路板位于垫子外层10之外,从而避免用户在使用石墨烯发热垫子时对控制电路
板进行挤压而造成损坏。
[0027]
结合附图,控制电路板内设有第一电压调节模块501、第二电压调节模块503和控制模块505。
[0028]
第一电压调节模块501的输入端和第二电压调节模块503的输入端均与电源60电连接,第一电压调节模块501的输出端通过控制模块505与石墨烯发热膜片30电连接,第二电压调节模块503的输出端通过控制模块505与旋磁装置40电连接。
[0029]
本实施方式中,电源60为适配器60。输入接口62为电插针。
[0030]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电源60还可以为充电宝。
[0031]
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中,电源60的输出电压为12v,第一电压调节模块501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12v,第二电压调节模块503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5v。
[0032]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电源60还设有输出接口63,控制器50设有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接口51,输出接口63与充电接口51电连接,充电接口51分别与第一电压调节模块501的输入端和第二电压调节模块503的输入端电连接。
[0033]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输出接口63为usb公头,充电接口51为usb母座。
[0034]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输出接口63和充电接口51也可以选择其他类型的相互配合的接口。
[0035]
优选的,石墨烯发热垫子还包括遥控器70,遥控器70与控制模块55无线连接。
[0036]
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中,遥控器70与控制模块55通过射频连接(例如,2.4g连接)。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遥控器70与控制模块55也可以为蓝牙连接、红外连接或zigbee连接。
[0037]
具体来说,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50上设有时间控制旋钮53、温度控制旋钮55、旋磁装置控制按钮57和开关按钮59。
[0038]
时间控制旋钮53、温度控制旋钮55和旋磁装置控制按钮57均设置在控制器50的正面,开关按钮59设置在控制器50的侧面,并且时间控制旋钮53、温度控制旋钮55和旋磁装置控制按钮57均与控制模块505连接。
[0039]
时间控制旋钮53用于控制石墨烯发热膜片30和旋磁装置40的工作时间,温度控制旋钮55用于控制石墨烯发热膜片30的加热温度,旋磁装置控制按钮57用于控制旋磁装置40的工作模式。
[0040]
开关按钮59设置在控制器50的侧面,避免用户无意下触碰开关按钮59,导致的误操作。
[0041]
具体来说,时间控制旋钮53用于控制石墨烯发热膜片30和旋磁装置40的工作时间为0.5h~6h。
[0042]
即,本实施方式的石墨烯发热垫子在工作时可以在0.5h~6h的范围内选择工作时间,加热时间达到后石墨烯发热膜片30和旋磁装置40停止工作。从而避免用户忘记关闭,导致石墨烯发热膜片30和旋磁装置40长期工作,一方面石墨烯发热膜片30和旋磁装置40的使用寿命受损,另一方面,长期加热和磁疗对人体也会产生损伤。
[0043]
具体来说,温度控制旋钮55用于控制石墨烯发热膜片30的加热温度为30℃~60℃。
[0044]
具体来说,旋磁装置控制按钮57用于控制旋磁装置40按照自动模式或跑马灯模式
工作。
[0045]
温度控制旋钮55用于控制石墨烯发热膜片30的加热温度,旋磁装置控制按钮57用于控制旋磁装置40的工作模式,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0046]
本实施方式中,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为床垫。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还可以坐垫等其他类型的垫子。
[0047]
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为床垫或坐垫时,石墨烯发热膜片30为多片,多片石墨烯发热膜片30间隔设置,若干个旋磁装置4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石墨烯发热膜片30之间。
[0048]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还可以为包带(绑腰带、绑腿带等)或枕头。此时,石墨烯发热膜片30为一片,一片石墨烯发热膜片30设置在带有旋磁装置的石墨烯发热垫子的中间区域,旋磁装置40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片30的下方或旁边。具体来说,旋磁装置40为一个时,一个旋磁装置40设置在一个石墨烯发热膜片30的下方;旋磁装置40为多个时,多个旋磁装置40设置在一个石墨烯发热膜片30的旁边。
[0049]
结合图4,本实施方式中,石墨烯发热膜片30包括石墨烯膜32、第一电极34和第二电极36,第一电极34和第二电极36间隔设置在石墨烯膜32的两端。
[0050]
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34和第二电极36均为条状电极,并且第一电极34和第二电极36平行设置。
[0051]
优选的,石墨烯发热膜片30还包括层叠在石墨烯膜32上的前板38,第一电极34和第二电极36均位于石墨烯膜32和前板38之间。
[0052]
结合附图,本实施方式中,前板38上设有镂空结构,镂空部分占前板38的面积的50%~95%。
[0053]
镂空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石墨烯膜32的发热效率。
[0054]
具体来说,石墨烯膜32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膜层、石墨烯层和第二基膜层。
[005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