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能互补型分布式电源并网移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0669发布日期:2021-02-27 12:11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能互补型分布式电源并网移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多能互补型分布式电源并网移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能源和环境危机的双重背景下,多能互补型分布式能源系统逐步发展,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随着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的建设接入,对于分布式电源的入网检测工作也十分必要。
[0003]
现有的移动检测装置体积较大,移动不便,使用时内部发热严重,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内部元件老化耗损。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能互补型分布式电源并网移动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新型多能互补型分布式电源并网移动检测装置,包括柜体、顶盖、散热装置、指示栏、指示灯、柜门、门把、万向轮,所述柜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顶盖固定连接在柜体顶部,所述散热装置安装在柜体左侧,所述指示栏开设在柜体正面上方,四个所述指示灯沿水平方向安装在指示栏内部,四个所述柜门等距等角度开设在柜体正面中心处,所述门把开设在柜门中心左侧,四个所述万向轮安装在柜体底部四个底角。
[0007]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主框架、挡尘板、挡尘卷帘、调整装置,所述主框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挡尘板安装在主框架顶部,所述挡尘卷帘安装在主框架外层,所述调整装置安装在主框架左侧上方。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旋转杆、旋转钮、带动卷轴、升降条、卷帘挂钩,所述旋转杆左侧安装有旋转钮,两个所述带动卷轴安装在旋转杆前端和尾端,所述升降条安装在带动卷轴表面,所述卷帘挂钩安装在升降条正面下方。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从结构上改变了传统检测装置的设计,使其能够便于移动,同时加装散热装置,在检测装置高功率运转时有效保证内部温度,减少高温对元件的损害。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1.柜体,2.顶盖,3.散热装置,4.指示栏,5.指示灯,6. 柜门,7.门把,8.万向轮,9.主框架,10.挡尘板,11.挡尘卷帘,12. 调整装置,13.旋转杆,14.旋转钮,15.带动卷轴,16.升降条,17. 卷帘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15]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多能互补型分布式电源并网移动检测装置,包括柜体1、顶盖2、散热装置3、指示栏4、指示灯5、柜门6、门把7、万向轮8,所述柜体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顶盖2固定连接在柜体1顶部,所述散热装置3安装在柜体1左侧,所述指示栏4开设在柜体1正面上方,四个所述指示灯5沿水平方向安装在指示栏4 内部,四个所述柜门6等距等角度开设在柜体1正面中心处,所述门把7开设在柜门6中心左侧,四个所述万向轮8安装在柜体1底部四个底角。
[0016]
所述散热装置3包括主框架9、挡尘板10、挡尘卷帘11、调整装置12,所述主框架9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挡尘板10安装在主框架 9顶部,所述挡尘卷帘11安装在主框架9外层,所述调整装置12安装在主框架9左侧上方。
[0017]
所述调整装置12包括旋转杆13、旋转钮14、带动卷轴15、升降条16、卷帘挂钩17,所述旋转杆13左侧安装有旋转钮14,两个所述带动卷轴15安装在旋转杆13前端和尾端,所述升降条16安装在带动卷轴16表面,所述卷帘挂钩17安装在升降条16正面下方。
[001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新型在使用时利用柜体左侧的散热装置对内部进行散热,同时利用底部的万向轮进行移动,当装置启动后右侧的挡尘卷帘通过调整装置进行上升,内部的热量通过散热装置传出,有效的降低内部的温度,达到实际降温效果。
[0019]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