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9215发布日期:2021-03-02 18:1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接地技术是电子通讯设备必须采用的重要技术,正确的接地不仅是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必要手段,也是电子通讯设备稳定和可靠地工作的重要条件。如果接地设计不好,轻则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如光电传输设备的误码率增加、故障率上升,重则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发生重大事故,使设备毁坏,这方面的例子很多,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所以,对电子通讯设备进行正确的接地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0003]“接地”包括接“大地”,接“大地”的目的之一是为雷击浪涌电流和静电放电电流提供一个泄放通道,提高设备的抗扰性。所以,电子通讯设备,若条件允许,一律要求接大地。对电子通讯设备而言,浮地是指设备地线系统或电路的地线在电气上与大地绝缘,相对于大地是悬浮的。
[0004]
但是,目前通信行业内设备浮地设计形式各异,无法很好的形成平台化开发设计,不利于设备浮地结构的传承和共平台开发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其结构简单且可与不同的通信装置适配。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与所述通信装置对接安装,所述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对接的安装板、用以将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安装板隔离的绝缘隔板、及用以使得所述安装板、绝缘隔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件上的浮地垫圈及套设在所述第一紧固件上的隔离圈,所述隔离圈与所述浮地垫圈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两侧。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以收容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组件的收容槽,所述绝缘隔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收容槽位置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收容槽和所述通孔以与所述第二壳体上连接;其中,所述浮地垫圈设置在所述收容槽内且与所述绝缘隔板抵持,所述隔离圈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紧固件之间。
[0008]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紧固件上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隔离圈的外侧。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对接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对接孔螺纹连接。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及绝缘隔板的材质为塑料。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螺纹
孔,所述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还包括用以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二紧固件。
[0013]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紧固件上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抵接的隔离垫片。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上涂覆有绝缘层。
[0015]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端口,所述端口处设置有防水pg接头。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浮地垫圈及隔离圈,使得整体结构处于浮地状态,即使整体结构与外来导电体搭接,依旧可以保持正常浮地状态,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并且,此类结构可与不同信号的通信装置配接,形成共平台开发,方便快捷。
[0017]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0020]
图3为图1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2]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100,与所述通信装置对接安装,具体的,其可与不同型号的通信装置进行对接安装,进而实现共平台开发,方便快捷,无需购买多个浮地机构以适应不同型号的通信装置。
[0023]
所述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100包括第一壳体1及与所述第一壳体1连接的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连接后形成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用以放置器件。其中,第一壳体1的材质为塑料,以具有绝缘效果。第二壳体2压铸形成,为了防止第二壳体2与外界导电,所述第二壳体2上涂覆有绝缘层,该绝缘层通过粉末喷涂以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拆卸连接。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也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未图示),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1,所述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100还包括用以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21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的第二紧固件3。所述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100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紧固件3上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21抵接的隔离垫片31,该隔离垫片31用以放置第二紧固件3与第二壳体2之间导电,进一步达到绝缘的目的。
[0024]
所述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2对接的安装板4、用以将所述第二壳体2与所述安装板4隔离的绝缘隔板5、及用以使得所述安装板4、绝缘隔板5与所述
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的连接组件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隔板5的材质为塑料。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隔板5的材质也可为其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述安装板4的材质为钣金,即加工后的金属板,具有导电性,故需要在安装板4与第二壳体2之间设置有绝缘隔板5,以使得整体装置达到浮地目的。
[0025]
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紧固件61、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件61上的浮地垫圈63及套设在所述第一紧固件61上的隔离圈62,所述隔离圈62与所述浮地垫圈6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件61的两侧。所述安装板4上设置有用以收容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组件6的收容槽41,所述绝缘隔板5上开设有与所述收容槽41位置对应的通孔51,所述第一紧固件61依次穿过所述收容槽41和所述通孔51以与所述第二壳体2上连接;其中,所述浮地垫圈63设置在所述收容槽41内且与所述绝缘隔板5抵持,所述隔离圈62设置在所述安装板4与所述第一紧固件6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41朝向所述第二壳体2设置,相应的,所述安装板4上设置有与所述收容槽41形状相匹配的凹槽,通孔51开设在所述凹槽上。所述连接组件6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紧固件61上的密封圈64,所述密封圈64套设在所述隔离圈62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64的目的在于:用以防止水自连接组件6与安装板4、绝缘隔板5的间隙进入至收容空间内,进而对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器件造成影响。
[0026]
安装板4上还设置有凸起42,绝缘隔板5上设置有与凸起42卡合的槽口52,在安装板4与绝缘隔板5进行对接时,可使得凸起42与槽口52对接卡合,进而再进行连接组件6的安装,方便快捷。为了与第一紧固件61更好的配接,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对接孔,所述第一紧固件61与所述对接孔螺纹连接。所述通信装置用浮地结构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2连接的端口(未标号),所述端口处设置有防水pg接头。
[0027]
其中,上述第一紧固件61和第二紧固件3皆为螺栓,其为常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61和第二紧固件3也可为其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0028]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有连接组件6,该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紧固件61、浮地垫圈63及隔离圈62,使得整体结构处于浮地状态,即使整体结构与外来导电体搭接,依旧可以保持正常浮地状态,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并且,此类结构可与不同信号的通信装置配接,形成共平台开发,方便快捷。
[0029]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