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39518发布日期:2022-01-19 14:2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散热的方式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对流散热:这是一种特殊的传导散热方式,是借助空气不断的流动而将体热散发到空气中间。
3.现有的智能检测装置在运行中,cpu高速运转,电子元件发热,需要散热保障使用效果,大多数智能检测装置通常采用单一的对流散热,效果单一,无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快速散热,保障装置使用寿命。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检测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检测装置无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快速散热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检测装置,包括:箱壳;
7.检测棒,所述检测棒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箱壳内壁的底部;
8.检测cpu,所述检测cpu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检测棒的顶部;
9.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检测cpu的顶部;
10.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箱壳顶部的左侧;
11.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箱壳的顶部;
12.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箱壳顶部的右侧,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的底部与箱壳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壁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铜片,所述散热箱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右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端贯穿散热箱顶部的右侧且延伸至储水箱的内部。
13.优选的,所述水泵的左侧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端贯穿箱壳的顶部且延伸至箱壳的内部,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有雾化喷头。
14.优选的,所述散热箱的右侧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吸水海绵,所述排气管的右端贯穿箱壳右侧的顶部且延伸至箱壳的内部。
15.优选的,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硅脂,所述导热硅脂的底部与检测cpu 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硅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
16.优选的,所述除尘组件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底端与箱壳顶部的左侧连通,所述进气管的顶端连通有除尘箱,所述除尘箱内壁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除尘箱内壁底部的右侧且位于过滤网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层。
17.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底部与箱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所
述驱动箱的左侧连通有左通管,所述驱动箱的右侧连通有右通管。
18.优选的,所述驱动箱内壁顶部和底部之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风扇。
1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检测装置采用导热组件通过导热板易导热的物理性能将热量传递出来,方便散热,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风扇转动,提供风冷循环动力,除尘组件通过过滤网配合活性炭层对气流中的杂质颗粒进行过滤吸附。
21.本装置采用散热组件通过散热铜片自身的物理性能和雾化喷头雾化水流配合提升散热效果,对进入散热箱中的气流进行快速散热,吸水海绵吸附水中多余的水汽。
22.本装置采用导热组件通过导热板易导热的物理性能将热量传递出来,方便散热,散热组件通过散热铜片自身的物理性能和雾化喷头雾化水流配合提升散热效果,对进入散热箱中的气流进行快速散热。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检测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左视图。
25.图中标号:1、箱壳;2、检测棒;3、检测cpu;4、导热组件;41、导热硅脂;42、导热板;5、除尘组件;51、进气管;52、除尘箱;53、过滤网;54、活性炭层;6、驱动组件;61、驱动箱;62、左通管;63、右通管;64、定位板;65、驱动电机;66、风扇;7、散热组件;71、散热箱;72、储水箱; 73、散热铜片;74、水泵;75、进水管;76、排水管;77、雾化喷头;78、排气管;79、吸水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检测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左视图,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检测装置,包括:箱壳1;
28.检测棒2,检测棒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箱壳1内壁的底部;
29.检测cpu3,检测cpu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检测棒2的顶部;
30.导热组件4,导热组件4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检测cpu3的顶部;
31.除尘组件5,除尘组件5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箱壳1顶部的左侧;
32.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箱壳1的顶部;
33.散热组件7,散热组件7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箱壳1顶部的右侧,散热组件 7包括散热箱71,散热箱71的底部与箱壳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散热箱71 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72,储水箱72内壁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铜片73,散热箱7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泵74,水泵74的右侧连通有进水管75,进水管75的底端贯穿散热箱71顶部的右侧且延伸至储水箱72的内部,箱壳1固定检测棒2的位置,检测棒2的底端贯穿箱壳1内部的底部且
延伸至箱壳1的外部,检测cpu3对检测结果进行计算传输,除尘组件5通过过滤网53和活性炭层54阻隔灰尘进入左通管62,驱动组件6通过驱动电机65 带动风扇66为风冷循环提供动力,散热组件7通过水冷的方式进行快速散热,储水箱72储存水流,进水管75将储水箱72内部水流抽取进入水泵74。
34.水泵74的左侧连通有排水管76,排水管76的底端贯穿箱壳1的顶部且延伸至箱壳1的内部,排水管76的另一端连通有雾化喷头77,雾化喷头77 雾化水流喷洒至散热铜片73表面,气流穿过散热铜片73降温。
35.散热箱71的右侧连通有排气管78,排气管7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吸水海绵79,排气管78的右端贯穿箱壳1右侧的顶部且延伸至箱壳1的内部,吸水海绵79吸附气流中的水分,排气管78的底端与箱壳1右侧的顶部连通,配合进气管51完成风冷循环。
36.导热组件4包括导热硅脂41,导热硅脂41的底部与检测cpu3的顶部固定连接,导热硅脂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42,导热硅脂41连接检测cpu3 和导热板42的位置,导热板42将热量导出方便风冷散热。
37.除尘组件5包括进气管51,进气管51的底端与箱壳1顶部的左侧连通,进气管51的顶端连通有除尘箱52,除尘箱52内壁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53,除尘箱52内壁底部的右侧且位于过滤网5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层54,过滤网53配合活性炭层54对气流中的杂质颗粒进行过滤吸附。
38.驱动组件6包括驱动箱61,驱动箱61的底部与箱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驱动箱61的左侧连通有左通管62,驱动箱61的右侧连通有右通管63,左通管62的左端与除尘箱52的右侧连通,右通管63的右端与散热箱71的左侧连通。
39.驱动箱61内壁顶部和底部之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64,定位板64 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5,驱动电机65输出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风扇66,定位板64为一个可通风的板件。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41.在使用时,箱壳1固定检测棒2的位置,检测棒2的底端贯穿箱壳1内部的底部且延伸至箱壳1的外部,检测cpu3对检测结果进行计算传输,导热组件4开始工作,导热硅脂41连接检测cpu3和导热板42的位置,导热板42 将热量导出方便风冷散热,驱动组件6开始工作,左通管62的左端与除尘箱 52的右侧连通,右通管63的右端与散热箱71的左侧连通,驱动箱61固定定位板64的位置,定位板64为一个可通风的板件,驱动电机65启动,驱动电机65输出轴转动带动风扇66转动,进气管51进气,除尘组件5开始工作,除尘箱52固定过滤网53和活性炭层54的位置,过滤网53配合活性炭层54 对气流中的杂质颗粒进行过滤吸附,气流从左通管62流通至右通管63进去散热箱71,散热组件7开始工作,储水箱72储存水流,水泵74启动,进水管 75进水,流通至排水管76经雾化喷头77雾化水流喷洒至散热铜片73表面,气流穿过散热铜片73降温,吸水海绵79吸附气流中的水分,气流从排气管 78回流至箱壳1内部,完成风冷散热循环。
4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3.本装置采用导热组件4通过导热板42易导热的物理性能将热量传递出来,方便散热,驱动组件6通过驱动电机65带动风扇66转动,提供风冷循环动力,除尘组件5通过过滤网
53配合活性炭层54对气流中的杂质颗粒进行过滤吸附。
44.本装置采用散热组件7通过散热铜片73自身的物理性能和雾化喷头77 雾化水流配合提升散热效果,对进入散热箱71中的气流进行快速散热,吸水海绵79吸附水中多余的水汽。
45.本装置采用导热组件4通过导热板42易导热的物理性能将热量传递出来,方便散热,散热组件7通过散热铜片73自身的物理性能和雾化喷头77雾化水流配合提升散热效果,对进入散热箱71中的气流进行快速散热。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