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膜及其制造方法、冲切刀具及设备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7263851发布日期:2021-11-05 23:0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散热膜及其制造方法、冲切刀具及设备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膜及其制造方法、冲切刀具及设备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显示装置制造技术领域中,如图1和2所示,散热膜的散热膜孔通常为冲切形成的平顺过渡的通孔。但是,如图1所示,在冲切刀具在散热膜上冲切平顺过渡的通孔的时候,由于冲切刀具沿冲切方向冲刀时,其对孔会产生挤压,从而导致通孔沿冲切方向产生凸起;同时,如图2所示,当冲切刀具沿与冲切方向相反的方向回刀时,其会对通孔产生反向挤压,从而导致通孔沿与冲切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凸起。
3.并且,由于散热膜是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贴合的,所以当散热膜孔产生凸起时,会在显示面板上形成膜印现象,从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膜及其制造方法、冲切刀具及设备和显示装置,该散热膜能够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6.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膜,包括:
7.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具有第一通孔;
8.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一侧,且所述缓冲层具有第二通孔;
9.散热层,位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第一粘接层的一侧,且所述散热层具有第三通孔;
10.吸波层,位于所述散热层远离所述第一粘接层的一侧,且所述吸波层具有第四通孔;
11.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中心线重合且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均具有两个孔边,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均与所述中心线之间均具有第一夹角;
12.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
13.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
14.或者,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
的距离,且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
15.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个孔边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个孔边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个孔边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
16.或者,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个孔边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个孔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个孔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
1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膜还包括:
18.保护层,位于所述吸波层远离所述第一粘接层的一侧,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二粘接层和保护层本体;
19.其中,所述保护层本体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且第四通孔在所述保护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二粘接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且位于所述保护层本体靠近所述吸波层的一侧。
20.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冲切刀具,所述冲切刀具用于制造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膜,所述冲切刀具包括:
21.第一刀部,对应冲切所述第一通孔;
22.第二刀部,对应冲切所述第二通孔;
23.第三刀部,对应冲切所述第三通孔;
24.第四刀部,对应冲切所述第四通孔;
25.其中,所述第一刀部、第二刀部、第三刀部和第四刀部均具有中心线,且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均具有两个刀边,所述第一刀部、第二刀部、第三刀部和第四刀部的两个刀边均与所述中心线之间具有所述第一夹角;
26.所述第一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四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一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四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
2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刀部与所述第一刀部连接,所述第三刀部与所述第二刀部远离所述第一刀部的一侧连接,所述第四刀部与所述第三刀部远离所述第一刀部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刀部、第二刀部、第三刀部、第四刀部的中心线重合;
28.其中,所述第一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四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一刀部的两个刀边与所述第二刀部的两个刀边分别相接,所述第三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二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刀部的两个刀边与所述第四刀部的两个刀边分别相接;
29.或者,所述第一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四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一刀部的两个刀边与所述第二刀部的两个刀边分别相接,所述第三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二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刀部的两个刀边与所述第四刀部的两个刀边分别相接。
30.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刀部与所述第一刀部连接,所述第三刀部与所述第二刀部远离所述第一刀部的一侧连接,所述第四刀部与所述第三刀部远离所述第一刀部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刀部、第二刀部、第三刀部、第四刀部的中心线重合;
31.其中,所述第一刀部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二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刀部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三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刀部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四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
32.或者,所述第一刀部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二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刀部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三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刀部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四刀部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
33.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的取值范围为0
°
~8
°

34.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冲切设备,包括:
35.基座;
36.冲切刀具,安装于所述基座,且所述冲切刀具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切刀具。
37.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散热膜的制造方法应用上述所述的冲切设备,所述散热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38.利用所述第一刀部在所述第一粘贴层上形成第一通孔;
39.利用所述第二刀部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第二通孔;
40.利用所述第三刀部在所述散热层上形成第三通孔;
41.利用所述第四刀部在所述吸波层上形成第四通孔;
42.其中,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中心线重合且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均具有两个孔边,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均与所述中心线之间均具有第一夹角;且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
43.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44.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出光侧和背光侧;
45.散热膜,所述散热膜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膜,且所述散热膜位于所述背光侧。
46.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47.本公开所提供的散热膜中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均与所述中心线之间均具有第一夹角。从而,本公开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的倾斜方向均相同。
48.另外,本公开的第一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从而当冲切刀具可以沿由第一粘接层指向吸波层的方向冲切时,由于第四通孔小于第一通孔,从而吸波层会对第一粘接层、缓冲层和散热层提供支承,防止第一粘接层、缓冲层和散热层产生由第一粘接层指向吸波层的方向凸起。同时,由于分层模切的各膜层厚度较小,从而在对各膜层冲切的过程中在吸波层的一侧也不会产生凸起。
49.或者,本公开的第一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四通孔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从而当冲切刀具可以沿由吸波层指向第一粘接层的方向冲切时,由于第一通孔小
于第四通孔,从而第一粘接层会对缓冲层、散热层和第一粘接层提供支承,防止缓冲层、散热层和第一粘接层产生沿由吸波层指向第一粘接层的方向的凸起。同时,由于分层模切的各膜层厚度较小,从而在对各膜层冲切的过程中在第一粘结层的一侧也不会产生凸起。
50.因此,本公开所提供的散热膜中的散热膜孔不会产生凸起,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不会出现膜印现象,也就能够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5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5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3.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散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54.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55.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56.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57.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58.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有支撑结构的散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59.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有支撑结构的散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60.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带有保护层的散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61.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冲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62.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冲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63.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冲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64.图13~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在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冲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65.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66.附图标记说明:
67.1、第一粘接层;2、缓冲层;3、散热层;3、吸波层;5、保护层;6、支撑结构;7、冲切刀具;8、基座;9、中心线;11、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31、第三通孔;41、第四通孔;51、第一区域;52、第二区域;71、第一刀部;72、第二刀部;73、第三刀部;74、第四刀部。
具体实施方式
68.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69.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
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70.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71.本公开首先提供了一种散热膜,该散热膜中的散热膜孔不会产生凸起,从而本公开所提供的散热膜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不会出现膜印现象,也就能够显著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具体地,如图3~9所示,本公开所提供的散热膜可以包括:第一粘接层1、缓冲层2、散热层3和吸波层4。
72.其中,第一粘接层1可以为网格胶,用于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进行粘接。但不限于此,该散热膜也可以不用于与显示面板进行粘接,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散热的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第一粘接层1的材料可以为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通过设置利用psa形成第一粘接层1,能够使得第一粘接层1获得更持久的粘接力和更强的内聚力,从而使得其粘接效果更好。但不限于此,第一粘接层1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只要具有粘接力即可,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73.进一步的,该第一粘接层1可以具有第一通孔11,该第一通孔11可以贯穿整个第一粘接层1,且该第一通孔1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但不限于此,该第一通孔11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同时,该第一通孔11沿其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具有两个孔边,且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均可以与其中心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夹角α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
°
~8
°
,但不限于此。
74.缓冲层2可以位于第一粘接层1的一侧,当第一粘接层1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粘接的时候,缓冲层2位于第一粘接层1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举例而言,该缓冲层2的材料可以为泡棉,但不限于此,该缓冲层2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只要具有缓冲效果即可。
75.进一步的,该缓冲层2可以具有第二通孔21,该第二通孔21可以贯穿整个缓冲层2,且该第二通孔2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但不限于此,该第二通孔21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同时,该第二通孔21沿其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具有两个孔边,且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也均可以与其中心线之间具有上述第一夹角α。
76.散热层3可以位于缓冲层2远离第一粘接层1的一侧。举例而言,该散热层3的材料可以为铜,具体可以使用铜箔。由于铜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和导电效果。从而,本公开通过利用铜形成散热层3能够在保证其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同时,能够将散热膜中的静电导出,从而防止静电对散热膜自身和显示面板的显示产生影响。但不限于此,本公开所提供的散热层3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只要具有散热效果即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77.进一步的,该散热层3可以具有第三通孔31,该第三通孔31可以贯穿整个散热层3,且该第三通孔3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但不限于此,该第三通孔31的横截面形状也可
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同时,该第三通孔31沿其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具有两个孔边,且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也均可以与其中心线之间具有上述第一夹角α。
78.吸波层4可以位于散热层3远离第一粘接层1的一侧。举例而言,该吸波层4的材料可以为吸波材料,具体可以为铁氧体。本公开通过利用铁氧体形成吸波层4,能够在吸收干扰电磁波的同时,为散热膜提供支撑作用。但不限于此,该吸波层4也可以为其他吸波材料,例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只要具有吸收干扰电磁波的效果即可。
79.进一步的,该吸波层4可以具有第四通孔41,该第四通孔41可以贯穿整个吸波层4,且该第四通孔4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但不限于此,该第四通孔41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同时,该第四通孔41沿其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具有两个孔边,且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也均可以与其中心线之间具有上述第一夹角α。
8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共同构成散热膜的散热膜孔。并且,为了便于对散热膜的制造,上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相同。例如: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的横截面的形状均可以为圆形。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指的是其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或者均为正方形等,并不指代每个通孔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
81.进一步的,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的中心线重合。并且,由上述可知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沿其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均具有两个孔边,所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均与所述中心线之间均具有第一夹角α。从而,本公开所提供的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的倾斜方向均相同。
8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第四通孔41小于第一通孔11。从而,当冲切刀具7可以沿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层4的方向冲切时,由于第四通孔41小于第一通孔11,从而吸波层4会对第一通孔11提供支承,防止第一通孔11产生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
83.层4的方向的凸起。同时,由于吸波层4的厚度较小,从而在对第四通孔41冲切的过程也不会使其产生凸起。
84.并且,由于当冲切刀具7回刀时,即冲切刀具7沿与冲切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时候,各膜层可以抵消和分散冲切刀具7回刀时的应力,从而各个通孔均不会产生沿与冲切方向相反的凸起。
8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且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且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
86.具体地,由于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与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也就是说,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是平顺过渡的。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也就说是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是平顺过渡的。并且,第一通孔11的
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通孔4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且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二通孔2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从而,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之间是呈现阶梯状的,因此当冲切刀具7可以沿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层4的方向冲切时,散热层3和吸波层4为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可以提供支撑,并且当冲切刀具7对各个通孔进行冲切的过程中,由于冲切刀具7的每一刀部对应的膜层厚度减小,从而也能够降低冲切刀具7的各刀部在冲切过程中的摩擦力。进而,本公开能够防止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产生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层4的方向的凸起。同时,由于散热层3和吸波层4的厚度也较小,从而在对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的冲切的过程中也不会使其产生凸起。从而,本技术通过将各通孔设置为上述结构,能够显著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冲切刀具7冲刀引起的如图1所示的凸起问题。
8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的距离均大于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的距离均大于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的距离均大于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从而,本技术的第一通孔11大于第二通孔21、第二通孔21大于第三通孔31,第三通孔31大于第四通孔41,因此,各个相邻的两个通孔中之间均是呈阶梯状的。
88.因此,当冲切刀具7可以沿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层4的方向冲切时,缓冲层2可以为第一通孔11提供支撑,散热层3可以为第二通孔21提供支撑,吸波层4可以为第三通孔31提供支撑,从而将冲切刀具7的冲切应力进行分散,并且当冲切刀具7对各个通孔进行冲切的过程中,由于冲切刀具7的每一刀部对应的膜层厚度减小,从而也能够降低冲切刀具7的各刀部在冲切过程中的摩擦力。进而,本公开能够防止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产生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层4的方向的凸起。同时,由于吸波层4的厚度也较小,从而在对吸波层4冲切的过程中也不会产生凸起。从而,本技术通过将各通孔设置为上述结构,能够显著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冲切刀具7冲刀引起的如图1所示的凸起问题。
8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且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且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
90.具体地,由于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与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也就说是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是平顺过渡的。并且,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通孔4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从而,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之间是呈现阶梯状的,因此当冲切刀具7可以沿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层4的方向冲切时,吸波层4可为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可以提供支撑,防止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产生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层4的方向的凸起。同时,由于吸波层4的厚度也较小,从而在对第四通孔41的冲切的过程中也不会使其产生凸起。从而,本技术通过将各通孔设置为该结构,能够显著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冲切刀具7冲刀引起的如图1所示的凸起问题。
91.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第四通孔41大于第一通孔11。从而,当冲切刀具7
可以沿由吸波层4指向第一粘接层1的方向冲切时,由于第一通孔11小于第四通孔41,从而第一粘接层1会对第四通孔41提供支承,防止第四通孔41产生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层4的方向的凸起。同时,由于第一粘接层1的厚度较小,从而在对第一通孔11的冲切的过程也不会使其产生凸起。
92.并且,由于当冲切刀具7回刀时,即冲切刀具7沿与冲切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时候,各膜层可以抵消和分散冲切刀具7回刀时的应力,从而各个通孔均不会产生沿与冲切方向相反的凸起。
9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且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且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
94.具体地,由于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与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也就是说,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是平顺过渡的。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也就说是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是平顺过渡的。并且,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四通孔4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且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二通孔2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从而,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之间是呈现阶梯状的,因此当冲切刀具7可以沿由吸波层4指向第一粘接层1的方向冲切时,第一粘接层1和缓冲层2可以为第四通孔41和第三通孔31可以提供支撑,防止第四通孔41和第三通孔31产生由吸波层4指向第一粘接层1的方向的凸起。同时,由于第一粘接层1和缓冲层2的厚度也较小,从而在对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的冲切的过程中也不会使其产生凸起。
95.并且,当冲切刀具7回刀时,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对冲切刀具7的摩擦力较小,从而各个通孔均不会产生沿与冲切方向相反的凸起。
9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的距离均小于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的距离均小于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的距离均小于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从而,本技术的第一通孔11小于第二通孔21、第二通孔21小于第三通孔31,第三通孔31小于第四通孔41,因此,各个相邻的两个通孔中之间均是呈阶梯状的,并且沿由吸波层4指向第一粘接层1的方向逐渐减小。
97.因此,当冲切刀具7可以沿由吸波层4指向第一粘接层1的方向冲切时,散热层3可以为第四通孔41提供支撑,缓冲层2可以为第三通孔31提供支撑,第一粘接层1可以为第二通孔21提供支撑,从而将冲切刀具7的冲切应力进行分散,并且当冲切刀具7对各个通孔进行冲切的过程中,由于冲切刀具7的每一刀部对应的膜层厚度减小,从而也能够降低冲切刀具7的各刀部在冲切过程中的摩擦力。进而,本公开能够防止第四通孔41、第三通孔31和第二通孔21产生由吸波层4指向第一粘接层1的方向的凸起。同时,由于第一粘接层1的厚度也较小,从而在对第一粘接层1冲切的过程中也不会产生凸起。从而,本技术通过将各通孔设置为上述结构,能够显著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冲切刀具7回刀引起的如图2所示的凸起问题。
98.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冲切刀具7沿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层4的方向冲切时,可以分膜层形成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即,可
以现在第一粘接层1上形成第一通孔11,再在缓冲层2上形成第二通孔21,随后在散热层3上形成第三通孔31,最后在吸波层4上形成第四通孔41。并且,所形成的第一通孔11小于第二通孔21、第二通孔21小于第三通孔31,第三通孔31小于第四通孔41。当各层均分别形成完通孔之后,可以再将各层按照顺序贴合在一起,以形成本公开所提供的散热膜。本公开通过分层形成的方式,也可以使得各通孔不会产生凸起。
9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小大于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且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且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
100.具体地,由于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与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与所述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分别相接,也就说是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是平顺过渡的。并且,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通孔4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从而,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之间是呈现阶梯状的,因此当冲切刀具7可以沿由吸波层4指向第一粘接层1的方向冲切时,第一粘接层1可为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可以提供支撑,防止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产生由吸波层4指向第一粘接层1的方向的凸起。同时,由于第一粘接层1的厚度也较小,从而在对第一通孔11的冲切的过程中也不会使其产生凸起。从而,本技术通过将各通孔设置为该结构,能够显著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冲切刀具7回刀引起的如图2所示的凸起问题。
10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8所示,散热膜还可以包括支撑结构6,该支撑结构6可以支撑在最下的一个通孔所对应的膜层上,通过该支撑结构6能够防止各个通孔发生坍塌的问题。
102.进一步的,该构成支撑结构6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并且,该支撑结构6的形状可以与上述各通孔相同,从而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力。并且,该支撑结构6在其中心线方向上的截面的宽度大于最小的一个通孔两孔边之间的距离。举例而言:该支撑结构6在其中心线方向上的截面的宽度相比于最小的通孔的两孔边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0.2mm。
10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散热膜还可以包括保护层5,该保护层5可以位于吸波层4远离第一粘接层1的一侧,且该保护层5可以包括:第二粘接层(附图未示出)和保护层本体。其中,保护层本体可以具有第一区域51和第二区域52,第二区域52可以环绕第一区域51设置,并且第四通孔41在保护层5上的投影可以位于第一区域51内。第二粘接层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区域52,且位于保护层本体靠近所述吸波层4的一侧。因此,本公开在第四通孔41的表面没有设置第二粘接层,从而能够防止在后续工艺中去除保护层5时候将第四通孔41损坏。
104.进一步的,该保护层5可以为离型膜,但不限于此。同时,上述第一区域51的尺寸和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相比,第一区域51的尺寸比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大0.1~0.2mm,但不限于此。
105.如图10~16所示,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冲切刀具7。该冲切刀具7可以用于制造上述所述的散热膜。从而,能够使得散热膜中的散热膜孔不会产生凸起,不会出现膜
印现象,也就能够显著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具体地,该冲切刀具7可以包括: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和第四刀部74。
106.其中,第一刀部71可以对应冲切第一通孔11,第二刀部72可以对应冲切第二通孔21,第三刀部73可以对应冲切第三通孔31,第四刀部74可以对应冲切第四通孔41。且该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和第四刀部74均可以具有中心线9,且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和第四刀部74沿中心线9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均可以具有两个刀边。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和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均可以与其中心线9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夹角α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
°
~8
°
,但不限于此。
107.进一步的,该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和第四刀部74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但不限于此,该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和第四刀部74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和第四刀部74的横截面形状与上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
108.该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和第四刀部74的材料可以为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铁等其他金属材料,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10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刀部71大于第四刀部74,从而其冲切形成的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是大于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利用其沿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层4的方向进行冲切。
110.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第二刀部72可以与第一刀部71连接,第三刀部73可以与第二刀部72远离第一刀部71的一侧连接,第四刀部74可以与第三刀部73远离第一刀部71的一侧连接,且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第四刀部74的中心线9重合;
111.其中,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且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与所述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分别相接,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分别相接。
112.由此可以知道,本公开的第一刀部71和第二刀部72是平顺过渡的,第三刀部73和第四刀部74是平顺过渡的,且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即:第二刀部72和第三刀部73之间呈阶梯状。从而,利用该冲切刀具7沿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层4的方向进行冲切时,可以使得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平顺过渡,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平顺过渡,并且使得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通孔2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即:可以形成如图4所示的通孔,即可以使得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之间呈阶梯状。
1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刀部72可以与第一刀部71连接,第三刀部73可以与第二刀部72远离第一刀部71的一侧连接,第四刀部74可以与第三刀部73远离第一刀部71的一侧连接,且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第四刀部74的中心线9重合;
114.其中,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大于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
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大于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大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
115.由此可知,第二刀部72与第一刀部71之间呈阶梯状、第三刀部73与第二刀部72之间呈阶梯状,第四刀部74与第三刀部73之间呈阶梯状。从而,利用该冲切刀具7沿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层4的方向进行冲切时,可以使得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通孔2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通孔3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并且使得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通孔4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即:可以形成如图3所示的通孔,即可以使得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之间、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之间、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之间均呈阶梯状。进而,使用该冲切刀具7,能够使得刀具每层裁切的厚度减小,可以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降低冲压刀具的第一夹角α,因而能够减少通孔的凸起。
116.另外,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刀部72可以与第一刀部71连接,第三刀部73可以与第二刀部72远离第一刀部71的一侧连接,第四刀部74可以与第三刀部73远离第一刀部71的一侧连接,且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第四刀部74的中心线9重合;
117.其中,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且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与所述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分别相接,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与所述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分别相接,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
118.由此可以知道,本公开的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和第三刀部73是平顺过渡的,且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即:第三刀部73和第四刀部74之间呈阶梯状。从而,利用该冲切刀具7沿由第一粘接层1指向吸波层4的方向进行冲切时,可以使得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平顺过渡,并且使得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通孔4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即:可以使得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之间呈阶梯状。
119.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刀部71小于第四刀部74,从而其冲切形成的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是小于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利用其沿由吸波层4指向第一粘接层1的方向进行冲切。
120.进一步的,第二刀部72可以与第一刀部71连接,第三刀部73可以与第二刀部72远离第一刀部71的一侧连接,第四刀部74可以与第三刀部73远离第一刀部71的一侧连接,且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第四刀部74的中心线9重合;
121.其中,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且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与所述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分别相接,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分别相接。
122.由此可以知道,本公开的第一刀部71和第二刀部72是平顺过渡的,第三刀部73和第四刀部74是平顺过渡的,且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之间的
距离。即:第二刀部72和第三刀部73之间呈阶梯状。从而,利用该冲切刀具7沿由吸波层4指向第一粘接层1的方向进行冲切时,可以使得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平顺过渡,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平顺过渡,并且使得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通孔2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即:可以使得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之间呈阶梯状。
12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二刀部72可以与第一刀部71连接,第三刀部73可以与第二刀部72远离第一刀部71的一侧连接,第四刀部74可以与第三刀部73远离第一刀部71的一侧连接,且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第四刀部74的中心线9重合;
124.其中,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小于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小于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小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
125.由此可知,第二刀部72与第一刀部71之间呈阶梯状、第三刀部73与第二刀部72之间呈阶梯状,第四刀部74与第三刀部73之间呈阶梯状。从而,利用该冲切刀具7沿由吸波层4指向第一粘接层1的方向进行冲切时,可以使得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通孔2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通孔3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并且使得第三通孔3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通孔4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即:可以形成如图5所示的通孔,即可以使得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之间、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之间、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之间均呈阶梯状。进而,使用该冲切刀具7,能够使得刀具每层裁切的厚度减小,可以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降低冲压刀具的第一夹角α,因而能够减少通孔的凸起。
126.另外,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刀部72可以与第一刀部71连接,第三刀部73可以与第二刀部72远离第一刀部71的一侧连接,第四刀部74可以与第三刀部73远离第一刀部71的一侧连接,且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第四刀部74的中心线9重合;
127.其中,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且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与所述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分别相接,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分别相接,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
128.由此可以知道,本公开的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和第四刀部74是平顺过渡的,且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四刀部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刀部71和第二刀部72之间呈阶梯状。从而,利用该冲切刀具7沿由吸波层4指向第一粘接层1的方向进行冲切时,可以使得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平顺过渡,并且使得第二通孔2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通孔11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即:可以使得第二通孔21和第一通孔11之间呈阶梯状。
129.除此之外,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16所示,当本公开第一刀部71、第二刀部72、第三刀部73和第四刀部74不彼此连接的时候,即,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冲切刀具7具有彼此分离的四个刀部,每个刀部均可以独立工作。同时,本公开的第一刀部71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小于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第二刀部72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小于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第三刀部73的两个刀边的距离均小于第四刀部
74的两个刀边之间的距离。
130.因此,可以利用该冲切刀具7,分膜层的形成各个通孔。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利用第一刀部71在第一粘接层1上先形成第一通孔11,第二刀部72在缓冲层2上形成第二通孔21,第三刀部73在散热层3上形成第三通孔31,第四刀部74在支撑层上形成第四通孔41。最后再将各个膜层按顺序粘接再一次即可形成本公开的散热膜。
13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附图表示,将第一夹角α在附图10~12中标注为刀边与中心线的平行线之间的夹角,其与刀边与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相同。
132.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冲切设备,如图10~16所示,该冲切设备可以包括:基座8和冲切刀具7,其中冲切刀具7可以安装于基座8上,且该冲切刀具7可以为上述所述的冲切刀具7。进一步的,本公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冲切刀具7在基座8上的安装位置,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时,该冲切设备可以用于制造上述所述的散热膜。从而,能够使得散热膜中的散热膜孔不会产生凸起,不会出现膜印现象,也就能够显著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133.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膜的制造方法,该散热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应用上述的冲切设备。通过该散热膜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散热膜中的散热膜孔不会产生凸起,不会出现膜印现象,也就能够显著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如图17所示,该散热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134.步骤s10、利用第一刀部71在第一粘贴层上形成第一通孔11;
135.步骤s20、利用第二刀部72在缓冲层2上形成第二通孔21;
136.步骤s30、利用第三刀部73在散热层3上形成第三通孔31;
137.步骤s40、利用第四刀部74在所述吸波层4上第四通孔41。
138.其中,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的中心线9可以重合且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沿其中心线9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均具有两个孔边,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31和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均与中心线9之间均具有第一夹角α;且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或者,第一通孔1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四通孔41的两个孔边之间的距离。
139.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提供的散热膜的制造方法,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阐述,因此该实施例中不再进行详细阐述,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详细阐述。
140.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和散热膜。其中,显示面板可以具有出光侧和背光侧。散热膜可以为上述所述的散热膜,且该散热膜可以位于背光侧。由于该散热膜中的散热膜孔不会产生凸起,不会引起显示面板的变形,也就不会出现膜印现象。从而,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公开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141.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