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T定位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8135发布日期:2021-08-31 14:15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SMT定位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治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mt定位治具。



背景技术:

smt是表面组装技术,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再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先将主板印锡,再将副板与主板贴合,最后连同主副板一起过炉焊接,在此过炉过程中,主板以及副板极容易偏离要求位置,造成锡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mt定位治具,通过多个支撑块和限位块之间的配合,使得过炉时,主板以及副板的位置达到固定的效果,利用转动第一转轮,使得螺纹杆带动两侧调节机构,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主板,在通过第二转轮两个活动块,带动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将调节板推出,又可以适用不同长度的主板,降低了对于材料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smt定位治具,包括顶盖和底盖,所述顶盖的内侧和底盖的内侧沿长度方向上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且两个双向螺杆中部的外侧均固定套接有转轮,所述顶盖和底盖一侧的中部均开设有矩形通孔,两个所述转轮分别贯穿相邻的矩形通孔,所述顶盖和底盖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伸缩机构;

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一伸缩杆一侧的内壁开设有与相邻滑块滑动嵌入连接的滑槽,所述第二伸缩杆上旋合连接有紧固螺丝,且紧固螺丝的一端贯穿第二伸缩杆的侧壁并与第一伸缩杆的一侧壁相贴靠,所述第一伸缩杆一侧的两端与第二伸缩杆一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底盖一侧开设的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背离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旋合套接与位于顶盖内侧的双向螺杆一端的外侧,所述底盖中部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的中部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且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的相邻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活动块,两个所述活动块分别布置于底盖内侧转轮的两侧,且两个活动块分别螺旋套接于底盖内侧双向螺杆的外侧,所述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相邻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板,且滑动板的侧壁上对应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相邻的另一端均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滑动板通过条形通孔分别与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相邻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板,利用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的,将调节板顶出,使得主板固定时更加便捷,利用伸缩机构,可以调节顶盖与底盖之间的距离,再通过紧固螺丝固定,使得主板的适应长度范围更广。

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二伸缩杆的一端活动套接。

进一步在于:所述支撑块为l型块状结构,且支撑块水平段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进一步在于:所述支撑块的顶面转动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一侧面为弧面。

进一步在于:所述转轮的外柱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防滑槽。

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之间呈x型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底板两侧的第一收缩杆与第二收缩杆的可调性,使得生产时,可以通过调整适应不同尺寸的主板,通过转轮也可以对两侧伸缩机构的间距进行调整,再利用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将调节板推动,可以将主板在其内部固定的更加牢固,降低了因主板移动导致的锡短路情况出现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伸缩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底盖内部示意图。

图中:100、顶盖;101、第一转轮;200、底盖;201、第二转轮;202、螺纹杆;300、伸缩机构;301、第一伸缩杆;302、第二伸缩杆;303、第一调节孔;304、第二调节孔;305、滑块;306、滑槽;307、紧固螺丝;308、调节钮盖;310、限位块;311、支撑块;400、调节机构;401、第一调节杆;402、第二调节杆;403、活动块;404、调节板;4041、滑动板;4042、条形通孔;500、双向螺杆;600、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smt定位治具,包括顶盖100和底盖200,顶盖100的内侧和底盖200的内侧沿长度方向上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500,且两个双向螺杆500中部的外侧均固定套接有转轮600,顶盖100和底盖200一侧的中部均开设有矩形通孔,两个转轮600分别贯穿相邻的矩形通孔,顶盖100和底盖200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伸缩机构300;

伸缩机构300包括第一伸缩杆301和第二伸缩杆302,第二伸缩杆302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块305,第一伸缩杆301一侧的内壁开设有与相邻滑块305滑动嵌入连接的滑槽306,第二伸缩杆302上旋合连接有紧固螺丝307,且紧固螺丝307的一端贯穿第二伸缩杆302的侧壁并与第一伸缩杆301的一侧壁相贴靠,第一伸缩杆301一侧的两端与第二伸缩杆302一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11,第一伸缩杆301的一端与底盖200一侧开设的导向槽滑动连接,第二伸缩杆302背离第一伸缩杆301的一端旋合套接与位于顶盖100内侧的双向螺杆500一端的外侧,底盖200中部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400,调节机构400包括第一调节杆401和第二调节杆402,第一调节杆401与第二调节杆402的中部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且第一调节杆401与第二调节杆402的相邻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活动块403,两个活动块403分别布置于底盖200内侧转轮600的两侧,且两个活动块403分别螺旋套接于底盖200内侧双向螺杆500的外侧,第一调节杆401与第二调节杆402相邻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板404,调节板4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板4041,且滑动板4041的侧壁上对应第一调节杆401与第二调节杆402相邻的另一端均开设有条形通孔4042,滑动板4041通过条形通孔4042分别与第一调节杆401与第二调节杆402相邻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调节杆401与第二调节杆40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板404,利用第一调节杆401与第二调节杆的402,将调节板404顶出,使得主板固定时更加便捷,利用伸缩机构300,可以调节顶盖100与底盖200之间的距离,再通过紧固螺丝307固定,使得主板的适应长度范围更广。

第一伸缩杆301的一端与第二伸缩杆302的一端活动套接,便于对二者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板材,支撑块311为l型块状结构,且支撑块311水平段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利用橡胶垫能够对板材进行缓冲,且能够保证板材放置稳定,支撑块311的顶面转动连接有限位块310,且限位块310的一侧面为弧面,利用限位块311能够对板材的位置进行固定。

转轮600的外柱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防滑槽,便于对转轮600进行旋转,第一调节杆401与第二调节杆402之间呈x型连接,便于对调节板404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能够保证板材稳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旋转一个转轮600,使得一个双向螺杆500带动两个活动块403,使第一调节杆401与第二调节杆402向内收紧,将调节板404推动至合适位置,在通过旋转另一个转轮600,使得另一个双向螺杆500将顶盖100两侧的伸缩机构300同时向内收紧至合适位置时,将主板放入多个支撑块311表面,旋转限位块310,至合适位置,再通过调整第一转轮101与第二转轮201,使得伸缩机构300与调节机构400将主板夹紧,然而当生产主板宽度大于顶盖100与底盖200之间的距离时,可以将伸缩机构300两侧的紧固螺丝307旋松,拉动第一伸缩杆301与第二伸缩杆302至适当位置,并将紧固螺丝307旋紧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