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光线强度的控制电路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6601发布日期:2021-12-29 13:4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光线强度的控制电路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光线强度的控制电路及灯具。


背景技术:

2.智能照明灯具通常在夜晚环境亮度不足的情况下自动打开进行照明,而在白天环境亮度足够的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当灯具处于开启状态,采用光敏器件对环境亮度进行检测时,灯具的本身发光会对光敏器件进行采集环境亮度数据造成干扰,则无法判断环境自然光的变化。
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集中定时电源控制方式,白天关闭,晚上打开,然而这种控制方式需要人工操作或者额外设置定时器,该方法需要集中设置定时器以控制多路灯具,当多路灯具在不同的环境光的亮度下以及不同的位置时,其需要开灯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通过集中设置定时器进行控制灯具的开关的方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4.或者通过采用将光敏器件与灯具的灯光进行隔离的方式,是通过灯具发光腔体以外开测光孔,或者在灯具中间用遮光罩将光敏避开自己的灯光,但是这种结构复杂,或者破坏照明部位的外观,当安装在有反光的环境下,譬如具有反光的灯罩内,还是会干扰光的采集。
5.再或者采用间歇关闭灯光的方式,利用短时间灯光关闭的情况下检测光敏,然后再打开灯光,然而当具有多个灯具安装时,还是会造成相邻的灯具互相干扰光敏的采集的问题。
6.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检测光线强度的控制电路及灯具。
8.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光线强度的控制电路,应用于一灯具中,其中,包括:
10.一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一测光角度是否与所述灯具的照明角度一致,在检测出所述测光角度与所述照明角度一致时,输出一环境光强度信号并进行转换形成一电信号;
11.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电信号判断所述灯具的开关是否关断或闭合,在判断出所述开关为关断时,输出一控制信号;
12.一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开关闭合,并驱动所述灯具中多个led灯珠的亮度根据自然光的变化而变化。
13.优选的,所述光检测模块包括:
14.一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出所述测光角度与所述灯具的照明角度一致时,输出所
述环境光强度信号;
15.一转换单元,所述转换单元连接于所述光检测单元,用于将所述环境光强度信号进行转换,以形成对应的所述电信号。
16.优选的,所述光检测单元包括一光敏传感器。
17.优选的,还包括一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光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用于向所述光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驱动模块供电。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灯具,其中,采用于如上述所述的控制电路,所述灯具包括:
19.一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灯具的开关关断或闭合;
20.一光敏元器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上,用于检测一测光角度是否与所述灯具的照明角度一致,在检测出所述测光角度与所述照明角度一致时,输出一环境光强度信号。
21.优选的,所述光敏元器件为光敏传感器。
22.优选的,还包括:
23.一灯罩;
24.一灯板,所述灯板固定于所述灯罩的底端,以与所述灯罩形成一密封腔体;
25.多个led灯珠,设置于所述灯板,且电连接所述控制板。
26.优选的,所述控制板和所述光敏元器件均设置于所述密封腔体内。
27.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使得灯具可以在灯打开的情况下,光检测模块能够抑制自身灯光和\或相邻灯光的影响,准确地判断出照明角度的自然光的光线强度,并根据自然光的光线强度,实现独立的自动灯光管理,且无需做额外的结构来对光线进行阻隔,也无需做间歇的灯光关闭检测。
附图说明
28.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灯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光线强度的控制电路,应用于一灯具中,其中,结合图1、
2所示,包括:
35.一光检测模块1,用于检测一测光角度是否与灯具的照明角度一致,在检测出测光角度与照明角度一致时,输出一环境光强度信号并进行转换形成一电信号;
36.一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连接光检测模块1的输出端,用于根据电信号判断灯具的开关是否关断或闭合,在判断出开关为关断时,输出一控制信号;
37.一驱动模块3,驱动模块3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驱动开关闭合,并驱动灯具中多个led灯珠的亮度根据自然光的变化而变化。
38.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灯具所采用的led光源的光谱范围主要集中在400

750nm范围内,且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光检测模块1对400

750nm范围内的光谱的灵敏度较低,但是对750nm以上的红外光谱有较高的灵敏度,而自然光(即太阳光)的光谱分布具有大量的红外光谱,即使是在多云、阴天或者室内自然光能够照到的环境中,都能够检测到红外光。通常,自然光的红外光强度与其可见光强度具有相关性,在灯具开启的情况下,光检测模块1探测到的光谱数据主要来源于自然光的强度,当光检测模块1检测出测光角度和灯具的照明角度一致时,从而可判断出环境光强度信号,并将该环境光强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39.进一步地,控制模块2是用于决定是否改变灯具的照明状态,则通过控制模块2根据电信号判断灯具的开关是否关断或闭合,在判断出开关为关断时,输出控制信号。
40.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控制信号控制驱动模块3,从而控制多个led灯珠的状态,使得灯具中多个led灯珠的亮度根据自然光的变化而变化。
41.本实施例中,使得灯具可以在灯打开的情况下,光检测模块1能够抑制自身灯光和\或相邻灯光的影响,准确地判断出照明角度的自然光的光线强度,并根据自然光的光线强度,实现独立的自动灯光管理,且无需做额外的结构来对光线进行阻隔,也无需做间歇的灯光关闭检测。
42.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光检测模块1包括:
43.一光检测单元(图中未显示),用于检测出测光角度与灯具的照明角度一致时,输出环境光强度信号;
44.一转换单元(图中未显示),转换单元(图中未显示)连接于光检测单元(图中未显示),用于将环境光强度信号进行转换,以形成对应的电信号。
45.具体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光检测模块1包括光检测单元(图中未显示)和转换单元(图中未显示),其中通过光检测单元(图中未显示)检测出测光角度与灯具的照明角度一致时,输出环境光强度信号,再通过转换单元(图中未显示)将环境光强度信号进行转换,以形成对应的电信号。
46.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光检测单元(图中未显示)包括一光敏传感器。
47.具体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光检测单元(图中未显示)通过光敏传感器实现。
48.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一电源模块4,电源模块4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光检测模块1的输入端、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以及驱动模块3的输入端,用于向光检测模块1、控制模块2以及驱动模块3供电。
4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模块4,该电源模块4用于对光检测模块1、控制模块2以及驱动模块3提供工作的电源。
5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灯具,其中,采用于如上述的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灯具包
括:
51.一控制板5,用于控制灯具的开关关断或闭合;
52.一光敏元器件6,电连接于控制板1上,用于检测一测光角度是否与灯具的照明角度一致,在检测出测光角度与照明角度一致时,输出一环境光强度信号。
5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灯具通过控制板5来控制灯具开关的关断或闭合,当灯具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光源元器件6检测出测光角度和灯具的照明角度是否一致,在检测结果为一致时,从而可判断出环境光强度信号。另外,本实施例中光敏元器件6为光敏传感器。
54.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55.一灯罩7;
56.一灯板8,灯板固定于灯罩7的底端,以与灯罩7形成一密封腔体;
57.多个led灯珠9,设置于灯板8,且电连接控制板5。
58.具体地,本是实施例中的灯板8、多个led灯珠9以及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控制板5以及光敏元器件6均设置在灯罩7内,尤其是光敏元器件6设置于有多个led灯珠9发光的密封腔体内,无需做额外的结构对光线进行阻隔,也无需做间歇的灯光关闭检测。
59.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控制板5和光敏元器件6均设置于密封腔体内。
6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将控制板5和光敏元器件6均设置在灯罩7的密封腔体内,从而无需做额外的结构,以实现对光线阻隔的目的。
61.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使得灯具可以在灯打开的情况下,光检测模块能够抑制自身灯光和\或相邻灯光的影响,准确地判断出照明角度的自然光的光线强度,并根据自然光的光线强度,实现独立的自动灯光管理,且无需做额外的结构来对光线进行阻隔,也无需做间歇的灯光关闭检测。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