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智能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0962发布日期:2022-02-16 15:14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布式智能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及能源控制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分布式智能控制柜。


背景技术:

2.能源系统设备模块开发智能控制柜硬件开发,智能控制柜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机电系统拓扑的模型,具备即插即用的连线,与机电设备基于标准数据格式通讯,自动将机电设备的物理模型映射到计算网络中,实现标准化、模块化。
3.现有装置体积较为庞大,且结构较为固定,在室外使用时难以进行运输和固定,从而导致室外设备较难与控制柜进行连接,露天生产设备难以进行便捷性的智能控制连接;同时现有装置大多功能单一,大多只能适用于一种设备,难以适用于不同电阻,不同功率等设备的使用,从而导致露天生产设备的控制柜需要众多型号的不同设备,难以实现即插即用的使用需求,导致现有装置的适配性和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分布式智能控制柜。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分布式智能控制柜,该装置包括电气柜、万向轮、提拿环、信号接收器、玻璃罩、冷却防尘机构、蓄能器、线路板槽、控制变频器、避让槽、海绵垫层、显示控制面板、空气开关、三角插板、微机电板、24v电路开关、温度传感器、连接触头、继电器组和数据插座,所述电气柜底部四周均与万向轮螺栓连接,所述电气柜顶部与提拿环底部焊接,所述电气柜顶部左侧与信号接收器螺栓连接,所述电气柜前端面与玻璃罩铰链连接,所述电气柜左右两侧均设有冷却防尘机构,所述电气柜内底部右侧与蓄能器螺栓连接,所述电气柜内后壁四周均与线路板槽螺栓连接,所述电气柜内后壁的右中侧与控制变频器螺栓连接,所述电气柜内底部左侧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内壁与海绵垫层固定连接,所述玻璃罩前端左侧与显示控制面板螺栓连接,所述电气柜内后壁的左上端与空气开关螺栓连接,所述空气开关的连接线与线路板槽底部开口滑动连接,所述空气开关右端与三角插板螺栓连接,所述三角插板后端与电气柜内后壁螺栓连接,所述三角插板的连接线与线路板槽底部开口滑动连接,所述电气柜内后壁的右上端与微机电板螺栓连接,所述电气柜内后壁的左中侧与24v电路开关螺栓连接,所述24v电路开关的连接线与线路板槽的开口槽滑动连接,所述电气柜内后壁中侧与温度传感器螺栓连接,所述控制变频器上下两侧和24v电路开关顶部均与设有连接触头,所述连接触头后端的连接线与线路板槽底部开口滑动连接,所述电气柜内后壁的左下侧与继电器组螺栓连接,所述继电器组顶部设有连接触头,所述继电器组前端底部设有数据插座,所述信号接收器、控制变频器、显示控制面板、空气开关、三角插板、微机电板、24v电路开关、温度传感器、连接触头、继电器组和数据插座均与蓄能器电连接。
6.优选的,所述冷却防尘机构包括防护罩、第一过滤网、电冷管、第二过滤网、导轨、集尘槽、散热风扇和挡风窗,所述电气柜左右两侧均与防护罩螺栓连接,所述电气柜左侧的
防护罩内壁左侧与第一过滤网螺栓连接,所述防护罩内中侧与电冷管螺栓连接,所述电气柜左侧通槽壁与第二过滤网螺栓连接,所述电气柜左侧的防护罩底部与导轨螺栓连接,所述导轨内轨与集尘槽顶部滑动连接,所述集尘槽右端与电气柜左侧相接触,所述电气柜右侧的防护罩内壁左侧与散热风扇螺栓连接,所述防护罩内壁右侧与挡风窗螺栓连接,所述电冷管和散热风扇均与蓄能器电连接。
7.优选的,所述电气柜内底部左侧的避让槽呈开口向前的平叉形状,且避让槽内部的海绵垫层内部设有与避让槽槽壁平行的闭口槽。
8.优选的,所述24v电路开关内部设有微型处理器和电极管,且24v电路开关与温度传感器内部电路呈串联连接。
9.优选的,所述线路板槽呈冃字形状分布与电气柜内后壁,且线路板槽与连接触头之间的最短距离为5厘米。
10.优选的,所述继电器组前端底部的数据插座与避让槽的平叉槽数均为8组,且继电器组的处理器与避让槽宽度相同。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滤孔直径为1厘米,第二过滤网的滤孔直径为1毫米,且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以及挡风窗均呈平行关系。
12.优选的,所述电气柜左侧的防护罩内底部的右侧设有与第二过滤网呈60度角的开口槽,且该开口槽与第二过滤网左端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13.优选的,所述连接触头材质为材料合金钢。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分布式智能控制柜,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15.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分布式智能控制柜,设置控制变频器和空气开关,可灵活的为连接的外部设备进行适配和能源提高效果,设置24v电路开关和微机电板,有利于通过对信息源进行运算和控制效果,提高不同设备的使用适配性,设置避让槽和海绵垫层,有利于提高数据插座与外部线缆连接的密封性,设置继电器组和数据插座,有利于提高与外部设备的快速连接效果,且装置整体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与转运。
16.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分布式智能控制柜,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有利于提高对冷却气流的过滤效果,电冷管和散热风扇有利于提高对冷却气流的冷却效果,设置导轨和集尘槽,提高对过滤粉尘的收集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柜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柜内部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防尘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防尘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其中:电气柜-1、万向轮-2、提拿环-3、信号接收器-4、玻璃罩-5、冷却防尘机构-6、蓄能器-7、线路板槽-8、控制变频器-9、避让槽-10、海绵垫层-11、显示控制面板-12、空气开关-13、三角插板-14、微机电板-15、24v电路开关-16、温度传感器-17、连接触头-18、继电器组-19、数据插座-20、防护罩-61、第一过滤网-62、电冷管-63、第二过滤网-64、导轨-65、集
尘槽-66、散热风扇-67、挡风窗-68。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布式智能控制柜,包括电气柜1、万向轮2、提拿环3、信号接收器4、玻璃罩5、冷却防尘机构6、蓄能器7、线路板槽8、控制变频器9、避让槽10、海绵垫层11、显示控制面板12、空气开关13、三角插板14、微机电板15、24v电路开关16、温度传感器17、连接触头18、继电器组19和数据插座20,电气柜1底部四周均与万向轮2螺栓连接,电气柜1顶部与提拿环3底部焊接,电气柜1顶部左侧与信号接收器4螺栓连接,电气柜1前端面与玻璃罩5铰链连接,电气柜1左右两侧均设有冷却防尘机构6,提高防尘除尘效果,电气柜1内底部右侧与蓄能器7螺栓连接,提高蓄能器7的固定效果,电气柜1内后壁四周均与线路板槽8螺栓连接,提高线路板槽8的固定效果,电气柜1内后壁的右中侧与控制变频器9螺栓连接,提高控制变频器9的固定效果,电气柜1内底部左侧设有避让槽10,为安装线缆提供位置,避让槽10内壁与海绵垫层11固定连接,提高海绵垫层11的固定效果,玻璃罩5前端左侧与显示控制面板12螺栓连接,提高显示控制面板12的固定效果,电气柜1内后壁的左上端与空气开关13螺栓连接,提高空气开关13的固定效果,空气开关13的连接线与线路板槽8底部开口滑动连接,提高,空气开关13右端与三角插板14螺栓连接,三角插板14后端与电气柜1内后壁螺栓连接,三角插板14的连接线与线路板槽8底部开口滑动连接,提高线路板槽8的导线效果,电气柜1内后壁的右上端与微机电板15螺栓连接,提高微机电板15的固定效果,电气柜1内后壁的左中侧与24v电路开关16螺栓连接,提高24v电路开关16的固定效果,24v电路开关16的连接线与线路板槽8的开口槽滑动连接,提高24v电路开关16的线缆连接效果,电气柜1内后壁中侧与温度传感器17螺栓连接,提高温度传感器17的固定效果,控制变频器9上下两侧和24v电路开关16顶部均与设有连接触头18,提高连接触头18的固定效果,连接触头18后端的连接线与线路板槽8底部开口滑动连接,提高连接触头18的线缆连接效果,电气柜1内后壁的左下侧与继电器组19螺栓连接,提高继电器组19的固定效果,继电器组19顶部设有连接触头18,提高继电器组19的线缆连接效果,继电器组19前端底部设有数据插座20,提高继电器组19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效果,信号接收器4、控制变频器9、显示控制面板12、空气开关13、三角插板14、微机电板15、24v电路开关16、温度传感器17、连接触头18、继电器组19和数据插座20均与蓄能器7电连接,电气柜1内底部左侧的避让槽10呈开口向前的平叉形状,且避让槽10内部的海绵垫层11内部设有与避让槽10槽壁平行的闭口槽,提高避让槽10的避让和海绵垫层11的隔离效果,24v电路开关16内部设有微型处理器和电极管,且24v电路开关16与温度传感器17内部电路呈串联连接,提高24v电路开关16的控制效果,线路板槽8呈冃字形状分布与电气柜1内后壁,且线路板槽8与连接触头18之间的最短距离为5厘米,提高线路板槽8的线路连接效果,继电器组19前端底部的数据插座20与避让槽10的平叉槽数均为8组,且继电器组19的处理器与避让槽10宽度相同,提高数据插座20的快速插接安装效果。
25.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布式智能控制柜,冷却防尘机构6包括防护罩61、第一过滤网62、电冷管63、第二过滤网64、导轨65、集尘槽66、散热风扇67和挡风窗68,电气柜1左右两侧均与防护罩61螺栓连接,提高防护罩61的固定效果,电气柜1左侧的防护罩61内壁左侧与第一过滤网62螺栓连接,提高第一过滤网62的固定效果,防护罩61内中侧与电冷管63螺栓连接,提高电冷管63的固定效果,电气柜1左侧通槽壁与第二过滤网64螺栓连接,提高第二过滤网64的固定效果,电气柜1左侧的防护罩61底部与导轨65螺栓连接,提高导轨65的固定效果,导轨65内轨与集尘槽66顶部滑动连接,提高集尘槽66的位移效果,集尘槽66右端与电气柜1左侧相接触,提高集尘槽66的限位效果,电气柜1右侧的防护罩61内壁左侧与散热风扇67螺栓连接,提高散热风扇67的固定效果,防护罩61内壁右侧与挡风窗68螺栓连接,提高挡风窗68的固定效果,电冷管63和散热风扇67均与蓄能器7电连接,第一过滤网62的滤孔直径为1厘米,第二过滤网64的滤孔直径为1毫米,且第一过滤网62和第二过滤网64以及挡风窗68均呈平行关系,提高第一过滤网62和第二过滤网64的过滤效果,电气柜1左侧的防护罩61内底部的右侧设有与第二过滤网64呈60度角的开口槽,且该开口槽与第二过滤网64左端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提高防尘集尘效果。
26.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分布式智能控制柜,其工作原理如下;
27.第一,使用本设备时,首先将本装置放置在工作区域中,然后将设备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既可为本设备工作提供所需的电能;
28.第二,工作人员通过提拿环3推动或者提拿等动作在万向轮2的配合下带动电气柜1进行移动,需要使用电气柜1时,工作人员将连接设备的数据电缆从避让槽10底部向上推动,使该数据电缆通过海绵垫层11前端的闭口槽进入电气柜1内部,海绵垫层11受挤压形变过后重新对避让槽10和外部线缆进行密封动作,避免外部粉尘通过避让槽10进入电气柜1内部,然后工作人员将该数据电缆插入数据插座20内部,并通过控制空气开关13的开闭状态为电气柜1内部的控制变频器9和微机电板15以及继电器组19等部件提供总电能,在完成对外部设备和其他电气柜1之间的连接过后,通过关闭玻璃罩5,并通过显示控制面板12控制散热风扇67进行工作,从而使电气柜1内部形成自左向右的气流流动效果;
29.第三,当连接和准备等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通过显示控制面板12控制24v电路开关16进行工作,从而使显示控制面板12位置的控制指令先通过控制变频器9的变频适配工作,再通过显示控制面板12的运算工作后,控制电信号通过继电器组19和数据插座20的传输功能输送到外部设备,从而控制外部设备的正常工作,通过微机电板15和控制变频器9以及继电器组19的运算、变频和传输等功能,有利于提高对不同功率,不同电阻等外部设备的通用性和适配性,从而实现即插即用的使用需求,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30.第四,当24v电路开关16控制进行工作时,24v电路开关16同步控制温度传感器17的工作,此时散热风扇67带动外部气流通过电气柜1左侧的防护罩61内部的第一过滤网62和第二过滤网64进行过滤,从而使冷却气流的降尘量下降,避免其进入电气柜1内部影响控制变频器9和微机电板15等部件的正常使用情况,此时被第二过滤网64拦截的颗粒粉尘通过防护罩61底部的斜槽掉落进集尘槽66内部;
31.第五,在本装置闲置时,工作人员通过拉动集尘槽66在导轨65内轨上向左侧移动,从而对集尘槽66进行清洁效果,提高对粉尘的拦阻和收集效果,然后通过对电冷管63进行通电,使其内部的冷凝分子活性提升,从而使流经的气流降低气流温度,提高对电气柜1内
部的继电器组19等部件的散热效果,然后气流通过挡风窗68流出室外,有利于提高冷却和防尘效果。
3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分布式智能控制柜,设置控制变频器9和空气开关13,有利于灵活地为连接的外部设备进行适配和能源提高效果,设置24v电路开关16和微机电板15,有利于通过对信息源进行运算和控制效果,提高不同设备的使用适配性,设置避让槽10和海绵垫层11,有利于提高数据插座20与外部线缆连接的密封性,设置继电器组19和数据插座20,有利于提高与外部设备的快速连接效果,设置第一过滤网62和第二过滤网64,有利于提高对冷却气流的过滤效果,设置电冷管63和散热风扇67,有利于提高对冷却气流的冷却效果,设置导轨65和集尘槽66,提高对过滤粉尘的收集效果。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