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的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5509发布日期:2022-01-01 01:2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数据中心的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中心的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2.数据中心机房中的很多机柜需降温运行,一般都单独使用自然风或空调降温。但现有的降温方式在保证降温效果和降低功耗之间难以达成有效地平衡,使得数据中心机房的降温功耗居高不下。
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数据中心的新风系统,以降低数据中心的新风系统的能耗。
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中心的新风系统,所述数据中心包括机房以及位于所述机房内的机柜;所述新风系统包括:
6.室外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机房外部,用于检测所述机房外部的温度和湿度;
7.新风机,其进风口连通所述机房外部;
8.静压箱,其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机的出风口;
9.机柜冷通道,其下端与所述静压箱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机柜冷通道通过所述机柜的侧壁与所述机柜的内部空间连通;
10.排风机,其进风口与所述机房内部连通,其出风口与所述机房外部连通;
11.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机房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12.空调,其进风口与机房内部连通,其出风口与所述静压箱的进风口连通;
13.自动控制装置,与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新风机、所述排风机、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空调可通讯连接;所述自动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和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并根据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和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新风机、所述排风机和所述空调。
14.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新风机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新风机各自独立地受所述自动控制装置控制。
15.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空调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空调各自独立地受所述自动控制装置控制。
16.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静压箱设置于所述机房的地面与地板之间;
17.部分所述地板为格栅地板,所述格栅地板形成有格栅镂空孔;所述格栅镂空孔作为所述机柜冷通道的进风口和所述静压箱的出风口,使得所述静压箱与所述机柜冷通道连通。
18.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机柜冷通道与所述机柜之间共用侧壁,所述侧
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机柜冷通道与所述机柜的内部空间的多个进气孔。
19.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机柜冷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侧壁,两个所述侧壁上设置有所述进气孔且分别为两个不同所述机柜的前面板。
20.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进风管道、进风滤网和电动进风阀;
21.所述进风管道的进风口连通至所述机房外部,所述进风管道的出风口连通至所述新风机的进风口;
22.所述进风滤网和所述电动进风阀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的进风口;
23.所述自动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动进风阀的打开或者关闭。
24.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电动排风阀;
25.所述机房墙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排风机的排风洞,所述电动排风阀安装于所述排风洞中。
26.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自动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满足新风达标条件时,使得所述新风系统在第一冷却模式下工作;当所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不满足所述新风达标条件时,使得所述新风系统在第二冷却模式下工作;
27.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模式是,所述新风机和所述排风机工作且所述空调不工作;所述第二冷却模式是,所述新风机和所述排风机不工作且所述空调工作;
28.所述新风达标条件是,所述机房外部的温度不超过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小于时间阈值,且所述机房外部的相对湿度不超过湿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小于所述时间阈值。
29.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新风机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新风机各自独立地受所述自动控制装置控制;
30.所述空调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空调各自独立地受所述自动控制装置控制;
31.所述自动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冷却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调节运行的所述新风机的数量;在所述第二冷却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调节运行的所述空调的数量。
3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3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新风系统在第一冷却模式下运行的示意图。
35.图2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新风系统在第二冷却模式下运行的示意图。
36.图3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自动控制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1、进风滤网;2、室外温湿度传感器;3、自动控制装置;3.1、电源指示灯;3.2、触摸屏;3.3、报警复位按钮;3.4、声光一体报警灯;3.5、外壳;3.6、供电单元;3.7、plc控制模块;3.8、接线端子;4、新风机;5、进风阀;6、进风管道;7、静压箱;8、机柜;9、通道温湿度传感器;10、格栅地板;11、地板;12、排风阀;13、排风机;14、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5、空调;16、机柜冷通道;17、机房地面;18、机房墙壁。
具体实施方式
41.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42.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43.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44.本公开提供一种新风系统,用于对数据中心机房内的机柜8降温。其中,数据中心包括机房以及包括位于机房内的机柜8。参见图1和图2,新风系统包括:
45.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设置于机房外部,用于检测机房外部的温度和湿度;
46.新风机4,其进风口连通机房外部;
47.静压箱7,其进风口连通新风机4的出风口;
48.机柜冷通道16,其下端与静压箱7的出风口连通,机柜冷通道16通过机柜8的侧壁与机柜8内部空间连通;
49.排风机13,其进风口与机房内部连通,出风口与机房外部连通;
50.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4,用于检测机房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51.空调15,其进风口与机房内部连通,其出风口与静压箱7的进风口连通;
52.自动控制装置3,与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新风机4、排风机13、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4和空调15可通讯连接;自动控制装置3被配置为,接收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和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并根据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和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控制新风机4、排风机13和空调15。
53.本公开提供的新风系统中,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可以检测机房外部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自动控制装置3;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根据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
的检测结果判断机房外部的空气是否适宜作为机房内的新风。当判断机房外部的空气适宜作为机房内的新风时,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控制新风机4和排风机13工作且控制空调不工作,以便利用机房外部的空气作为新风对机柜8散热。当判断机房外部的空气不适宜作为机房内的新风时,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控制新风机4和排风机13不工作,且可以控制空调15工作;空调15产生的冷风可以作为新风对机柜8进行降温。这样,本公开的新风系统,可以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机房外部的空气对机柜8进行冷却,可以减少空调15工作时间,进而降低新风系统的能耗。
54.不仅如此,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4可以检测机房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自动控制装置3。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根据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判断机房内的新风风量与热量状况是否匹配,进而调控新风机4和空调15的工作状态。当判断机柜8的热量较多时,例如当室内温度偏高时,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增大新风机或者空调的输出功率以增大新风的风量或者降低新风的温度,进而提高新风系统的降温能力。当判断机柜8的热量较小时,例如当室内温度较低时,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减小新风机或者空调的输出功率以减小新风的风量或者提高新风的温度,进而降低新风系统的能耗。
55.不仅如此,本公开的新风系统设置有机柜冷通道16,机柜冷通道16通过机柜8的侧壁向机柜8内部空间通入冷风,以实现对机柜8内部设备更高效、更充分的降温,进而提高对机柜8的降温效率,减小新风风量,进而降低新风系统的功耗。
5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提供的新风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效果做进一步地解释和说明。
57.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图3,新风系统还包括进风管道6,进风管道6的进风口连通至机房外部,进风管道6的出风口连通至新风机4的进风口。如此,新风机4可以设置于机房内部,且可以通过进风管道6连通机房外部的空气。这样,可以灵活布置新风机4。
58.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机房的墙壁上设置有进风洞,进风管道6可以通过该进风洞与机房外部的空气连通。举例而言,进风管道6可以穿过该进风洞并延伸至机房外部(室外),亦或进风管道6嵌设于该进风洞中,亦或该进风管道6的进气端与进风洞的内侧开口连通。进一步地,进风洞可以设置在机房墙壁18的顶部,以使得进风管道6的进风口设置于机房墙壁18的顶部以远离地面。
59.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可以靠近进风管道6的进风口设置,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60.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进风管道6的进风口设置有进风滤网1,进风滤网1可以滤除空气中的至少部分粉尘等,以提高新风的洁净度。这样,可以保证机房内的空气达标,降低空气不达标导致机柜8故障的概率。进一步地,进风滤网1可以包括依次串联的多级滤网。进一步地,进风滤网1设置在进气洞中。
61.可选地,进风滤网1设置在进风管道6与机房墙壁18的相邻处。
62.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进风管道6的进风口还设置有进风阀门5。当进风阀5打开时,新风机4可以通过进风管道6吸入机房外部的空气以形成新风。当进风阀5关闭时,进风阀5可以截断进风管道6,进而避免机房内的空气通过进风管道6外泄。
63.进一步地,进风阀5可以设置于进风滤网1的后方。
64.进一步地,进风阀5为电动进风阀5。进风阀5与自动控制装置3可通讯连接,以便在自动控制装置3的控制下打开或者关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风阀5和新风机4可以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
65.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新风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进风管道6,每个进风管道6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进风口。进一步地,新风系统包括多个新风机4,每个新风机4均与进风管道6连通。其中,每个进风管道6上,可以连接一个或者多个新风机4。
66.参见图1~图3,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新风机4的进风口与进风管道6的出风口连通,新风机4的出风口可以与静压箱7的进风口连通。如此,当新风机4工作时,可以将机房外部的空气压入静压箱7中,以便通过静压箱7和机柜冷通道16将空气分布至各个机柜8内部空间中,实现对机柜8内的设备的冷却。
67.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机房的地面上铺设有地板11,新风机4可以直接安装在地板11上,或者通过缓冲结构安装在地板11上。
68.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新风机4设置有滤网,以便进一步高新风的洁净程度。进一步地,新风机4为具有滤网自动除灰功能的风机。
69.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新风机4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新风机4各自独立地受自动控制装置3控制。如此,当自动控制装置3判断需要增大新风机4所提供的新风的总风量时,可以增加运行的新风机4的数量(即减小待机状态的新风机4的数量),进而提高新风机4的总风量。当自动控制装置3判断需要减小新风机4的总风量时,可以减小运行的新风机4的数量(即增加待机状态的新风机4的数量)。如此,本公开的新风系统,通过设置多个独立受控于自动控制装置3的新风机4,可以通过调节运行的新风机4的数量进而调节新风机4的总风量。这样,既可以避免总风量太小而导致对机柜8的降温不足,又可以避免总风量太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进而使得新风系统提供的总风量与机房内的散热需求相匹配,在整体上降低新风系统的能耗。进一步地,自动控制装置3还被配置为,根据各个新风机4的累计运行时间和当前运行时间进行智能切换新风机4,确保每台新风机4使用时间的均衡,延长新风机4使用寿命。
70.参见图1~图3,在本公开中,静压箱7可以与各个新风机4、空调15和机柜冷通道16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静压箱7可以设置于机房的地面17上,地板11可以设置于静压箱7上方。当然的,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地板11和机房地面17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空腔,该位于地板11和地面17之间的空腔可以作为该新风系统的静压箱7。
71.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地板11对应于机柜冷通道16的位置为格栅地板10,格栅地板10形成有格栅镂空孔。如此,静压箱7和机柜冷通道16之间通过格栅镂空孔连通,使得该格栅镂空孔作为静压箱7的出风口和机柜冷通道16的进风口。如此,利于机房内部新风的布气均匀,提高对各个机柜8降温的均一性。在该实施方式中,新风系统采用静压箱7进行地下送风,采用机柜冷通道16从侧面对机柜8进行送风,进而使得新风路线更为合理,能够提高新风分布的均一性和提高新风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新风对机柜8的冷却效率。这样,本公开的新风系统可以利用更高温度的室外(机房外部)空气,进而进一步减小空调15的开机时间,降低新风系统的能耗。
72.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柜冷通道16与机柜8的内部空间通过进气侧壁间隔,且进气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机柜冷通道16与机柜8的内部空间的多个进气孔。换言之,机
柜8的一个侧壁可以作为机柜冷通道16的一个侧壁,机柜8和机柜冷通道16共用的侧壁可以作为进气侧壁。
73.更进一步地,机柜冷通道16夹设于两个机柜8之间。换言之,机柜冷通道16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气侧壁,两个进气侧壁分别作为两个机柜8的侧壁。
74.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各个进气孔可以为长圆孔。进一步地,长圆孔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利于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布气。
75.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各个进气孔可以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使得机柜冷通道16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向机柜8内部空间同时通入新风,进而提高对机柜8内的设备的冷却效果。
76.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进气侧壁可以作为机柜8的前面板。
77.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机柜8具有与进气侧壁相对设置的出气侧壁,出气侧壁设置有排气孔。进一步地,各个排气孔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以使得气流在机柜8内部空间主要呈水平方向流动,提高对机柜8内部的设备的冷却效果。可选地,出气侧壁可以为机柜的后面板。
78.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机柜冷通道16的顶部可以被封闭,例如设置有顶盖。如此,机柜冷通道16为一个封闭通道,这可以使得机柜冷通道16内的新风全部进入机柜8内以实现对机柜8内设备的降温,提高新风的利用效率,进而降低新风系统的能耗。
79.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机柜冷通道16内设置有通道温湿度传感器9,通道温湿度传感器9用于检测机柜冷通道16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自动控制装置3。自动控制装置3根据机柜冷通道16内的温度和湿度,对新风机4、排风机13和空调15进行控制。举例而言,当自动控制装置3根据通道温湿度传感器9的检测结果判断机柜冷通道16内的温度较高时,可以增大空调15的功率以降低机柜冷通道16内的空气的温度,进而提高对机柜8内设备的降温能力。
80.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机房内可以设置有多个机柜组,每个机柜组设置有两排依次相邻的机柜8。其中,在一个机柜组内,两排机柜8的进气侧壁相对设置。如此,两排机柜8之间形成有多个机柜冷通道16,各个机柜冷通道16依次连通形成机柜冷通道组。进一步地,机柜冷通道组的一端设置有可打开的封闭门;当封闭门打开时,维护人员可以进入该机柜冷通道组内,实现对该机柜组及机柜8内的设备的维护。在正常运行条件小,封闭门可以保持关闭,以提高新风的利用效率。
81.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空调15的数量为多个;各个空调15各自独立地受自动控制装置3控制。如此,当自动控制装置3判断需要增大空调15的输出功率时,可以增大运行的空调15的数量(即减小待机的空调15的数量)。当自动控制装置3判断需要减小空调15的输出功率时,可以减小运行的空调15的数量(即增大待机的空调15的数量)。
82.如此,本公开的新风系统,通过设置多个独立受控于自动控制装置3的空调15,可以通过控制运行的空调15的数量进而调节空调15的总输出功率。这样,既可以避免空调15的总输出功率太小而导致对机柜8的降温不足,又可以避免空调15的总输出功率太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进而在整体上降低新风系统的能耗。进一步地,自动控制装置3还被配置为,根据各个空调15的累计运行时间和当前运行时间智能切换运行的空调,确保每台空调15使用时间的均衡,延长空调15使用寿命。
83.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排风机13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排风机13各自独立地受自动控制装置3控制。如此,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对运行的排风机13的数量进行调节,使得机房的进风风量与排风风量相匹配,避免机房排风不畅而降低新风机4的效率,并及时将机房内的热空气排出。示例性地,当运行的新风机4的数量增多时,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相应的增加排风机13的运行数量,以提高新风系统的排风能力。当运行的新风机4的数量减小时,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相应的减小排风机13的运行数量,以减小新风系统的功耗。
84.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机房墙壁18上可以设置排风洞,排风机13可以设置于排风洞中。
85.进一步地,排风洞可以设置于机房墙壁18的顶部,使得排风机13设置于机房墙壁18的顶部。如此,排风机13可以更高效的排出位于机房顶部的热空气。
86.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机房中,进风洞和排风洞可以设置于不同的墙壁上,例如设置在相对设置的两个墙壁上,以避免被排出的热空气被再次吸入机房中。
8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新风系统还包括排风阀12,排风阀12设置于排风机13的进风口或者出风口,以便打开排风机13的排风通道或者截断排风机13的排风通道。示例性地,排风阀12可以设置于排风洞内,排风扇设置在排风阀12的外侧。
88.进一步地,排风阀12可以为电动排风阀12。电动排风阀12与自动控制装置3可通讯连接,用于在自动控制装置3控制下打开或者关闭。进一步地,在自动控制装置3的控制下,排风阀12和排风机13可以同时打开,也可以同时关闭。
89.在本公开中,自动控制装置3用于与感测设备和执行设备连接,用于从感测设备获取机房内外的环境状况,在对机房内外的环境状况进行自动分析后控制各个执行设备工作。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自动控制装置3设置在机房内部。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感测设备和执行设备与自动控制装置3电连接,例如通过导线连接。
90.其中,感测设备可以包括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4等。可以理解的是,当新风系统还设置有其他感测设备时,例如设置有通道温湿度传感器9时,这些感测设备也可以与自动控制装置3可通讯连接,以便将检测结果发送至自动控制装置3。
91.其中,执行设备可以包括新风机4、排风机13、空调15等。可以理解的是,当新风系统还设置有其他执行设备时,例如设置有电动进风阀12、电动排风阀12等,这些执行设备也可以与自动控制装置3可通讯连接,以便在自动控制装置3的控制下工作。
9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中,感测设备与执行设备之间的可通讯连接,既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可通讯连接,例如通过导线、光纤等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可通讯连接,例如通过wifi、蓝牙、红外线等可通讯连接。示例性地,参见图5,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自动控制装置3设置有plc控制模块3.7和与plc控制模块3.7连接的多个接线端子3.8,这些接线端子3.8可以分别与新风机4、排风机13、空调15、电动进风阀、电动排风阀12等执行设备通过导线连接。进一步地,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4和通道温湿度传感器9等感测设备可以通过导线与plc控制模块3.7连接,亦或通过接线端子3.8连接至plc控制模块3.7,亦或直接与plc控制模块3.7无线可通讯连接。
93.在本公开中,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根据感测设备的检测结果进行自动分析,进而自动确定新风系统的工作模式。具体的,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根据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使得新风系统工作在第一冷却模式或第二冷却模式下工作,并在室外环境改变时使
得新风系统在第一冷却模式和第二冷却模式之间自动切换。其中,第一冷却模式是,新风机4和排风机13工作且空调15不工作,以利用机房外部的空气作为新风对机柜8中的设备进行冷却。第二冷却模式是,新风机4和排风机13不工作且空调15工作,以利用空调15提供的冷气作为新风对机柜8中的设备进行冷却。
94.示例性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动控制装置3被配置为,当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满足新风达标条件时,使得新风系统在第一冷却模式下工作。其中,新风达标条件是,室外温度不超过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小于时间阈值,且室外相对湿度不超过湿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小于时间阈值。
95.自动控制装置3还被配置为,当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满足新风不达标条件时,使得新风系统在第二冷却模式下工作。其中,新风不达标条件是,室外温度超过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小于时间阈值,或者室外相对湿度超过湿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小于时间阈值。
96.进一步地,自动控制装置3还被配置为,当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不满足新风达标条件,也不满足新风不达标条件时,可以使得新风系统维持当前的工作模式。换言之,当新风系统在第一模式下工作时,除非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满足新风不达标条件,否则新风系统一直在第一模式下工作。当新风系统在第二模式下工作时,除非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满足新风达标条件,否则新风系统一直在第二模式下工作。如此,该新风系统可以有效的克服室外环境的波动,减小工作模式的切换频率,进而维持对机柜8内设备的稳定冷却并避免频繁切换降低执行设备的寿命。
97.再示例性地,在本公开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自动控制装置3被配置为,当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满足新风达标条件时,使得新风系统在第一冷却模式下工作。其中,新风达标条件是,室外温度不超过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小于时间阈值,且室外相对湿度不超过湿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小于时间阈值。
98.自动控制装置3还被配置为,当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不满足新风达标条件时,使得新风系统在第二冷却模式下工作。换言之,当室外温度不超过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小于时间阈值,或者室外相对湿度不超过湿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小于时间阈值时,自动控制装置3使得新风系统在第二冷却模式下工作。
9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温度阈值在15~25℃范围内,湿度阈值在70%~90%范围内,时间阈值在5~20分钟范围内。示例性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温度阈值为20℃,湿度阈值为80%,时间阈值为10分钟。
1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动控制装置3实时接收室外温湿度传感器2、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4、通道温湿度传感器9的检测结果并对所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控投入运行的新风机4和空调15的数量。当机房内热量较大时,例如机房内的温度升高时,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使得投入运行的新风机4和空调15的数量增大;当机房内热量较小时,例如机房内的温度降低时,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使得投入运行的新风机4和空调15的数量减小。这样,可以使得投入运行的执行设备的数量与机房内对新风的需求相匹配,既实现对机柜8的有效冷却,又避免对机柜8的过分冷却而增加功耗。可以理解的是,当新风系统在第一冷却模式下工作时,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自动调控投入运行的新风机4的数量,且使得其他新风机4处于待机状态。当新风系统在第二冷却模式下工作时,自动控制装置3可
以自动调控投入运行的空调15的数量,且使得其他空调15处于待机状态。
101.进一步地,对于任意一种执行设备,自动控制装置3可以根据每台设备的累积运行时间和当前运行时间,智能地控制各台设备自动切换,使得各台设备使用时间较为均衡,进而延长各台设备的使用寿命。
10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动控制装置3还包括外壳3.5、电源指示灯3.1、供电单元3.6等。其中,plc控制模块3.7、接线端子3.8和供电单元3.6可以设置于外壳3.5内,供电单元3.6用于为自动控制装置3的各个组件供电。电源指示灯3.1连接于外壳3.5上,用于指示自动控制装置3是否接入了电力。
103.可选地,参见图4和图5,自动控制装置3还可以包括触摸屏3.2,触摸屏3.2用于输入新风系统的运行参数并显示当前新风系统的运行状态,可以作为输入和输出组件。进一步地,触摸屏3.2通过接线端子3.8与plc控制模块3.7电连接,以便与plc控制模块3.7之间交互。
104.可选地,自动控制装置3还可以包括报警组件和报警复位按钮3.3。当新风系统的运行状态触发报警条件时,例如机房内部温度太高时,报警组件可以发出警报。维护人员可以在消除机房内的异常状态后,通过报警复位按钮3.3使得报警组件停止发出警报并处于待机状态。进一步地,报警组件可以同时发出灯光警报和声音警报,例如可以为声光一体报警灯3.4。
105.进一步地,报警组件通过接线端子3.8与plc控制模块3.7电连接,以便在plc控制模块3.7的控制下发出警报。报警复位按钮3.3可以与plc控制模块3.7连接,以便向plc控制模块3.7发送解除警报信号;plc控制模块3.7可以响应该解除警报信号而控制报警组件不再发出警报。
106.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