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水的水冷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2572发布日期:2022-06-25 10:5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水的水冷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电极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漏水的水冷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2.电阻加热广泛使用在各种真空实验和真空操作中中进行加热工作,且电阻加热装置由电极板、电阻加热管组成,为避免高温造成电极板损坏,要对电极板进行冷却,因此需要在电极中装配水冷结构来对电极进行降温处理,保证电极正常运行。
3.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现有电极自身冷却效果不佳,影响了电极的稳定性,且电极冷却结构与电极拆卸困难,不方便工作人员拆卸维护,同时目前的冷却结构不具备防护功能,不能对管道连接处进行外部防护,使得冷却液极易出现泄漏的状况,降低了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水的水冷电极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水的水冷电极结构,包括电极本体,所述电极本体两端延伸有连接件,所述电极本体内部装配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两端均增设有防护组件。
6.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流道、输送管道以及连接部,所述冷却流道嵌设在电极本体内,所述输送管道对称密封穿设在冷却流道两侧,所述连接部安装在电极本体、冷却流道之间。
7.所述连接部包括限位凹槽、顶部延伸件以及两组加固板,所述限位凹槽开设在电极本体内顶端,所述顶部延伸件锁合安装在冷却流道内,所述顶部延伸件以及冷却流道对应滑动安装在限位凹槽内,两组所述加固板焊接在顶部延伸件上表面两侧,且加固板与电极本体通过螺栓锁合固定。
8.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箱、密封顶盖、内部连接管、外部延伸管以及检测部,所述防护箱对称安装在顶部延伸件下表面两侧,所述密封顶盖锁合安装在防护箱顶部,所述内部连接管通过支架安装在防护箱内,所述内部连接管输出端在防护箱内与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外部延伸管在防护箱内与内部连接管连接,且外部延伸管与外部供水单元一体连接,所述检测部安装在防护箱侧壁底端。
9.所述检测部包括检测管、浮漂、触发开关以及触发件,所述检测管穿设在防护箱底端一侧,且检测管与防护箱内互通,所述浮漂滑动安装在检测管内,所述触发开关安装在检测管内顶端,且触发开关与外部供水单元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触发件锁合安装在浮漂顶部,且触发件与触发开关对应设置。
10.所述检测管整体呈l形结构,且检测管内壁经过光滑处理。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漏水的水冷电极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冷却组件,使得外界冷却液经过输送管道循环输送至冷却流道中进行换热处理,可对电极本体上的热量进行快速的散发,保证电极本体的良好使用状态,且在连接部的配合下,将冷却流道以及顶部延伸件对应滑动在限位凹槽中进行初步限位,同时将加固板与电极本体锁合,实现了对冷却流道的快速安装,且方便后续拆卸,通过设置冷却流道采用可拆卸式的安装方式,避免传统冷却流道存在拆卸不便、增大后续维护难度的状况。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防护组件,在防护箱内实现了外部延伸管、输送管道连通,经过防护箱对连接处进行外部防护,在后续发生泄漏时可形成外部过渡,避免出现大量泄漏的状况,规避了传统输送管道采用外露式连接方式极易出现泄漏的不足,且在检测部的配合下,当输送管道与内部连接管连接处出现泄漏时,浮力的作用下,使得浮漂在检测管中上移滑动,推动触发件跟随浮漂上移与触发开关接触,将信号传递至外部控制系统,可对外界供水单元进行关闭,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电极本体;2、连接件;3、冷却流道;4、输送管道;5、限位凹槽;6、顶部延伸件;7、加固板;8、防护箱;9、密封顶盖;10、内部连接管;11、外部延伸管;12、检测管;13、浮漂;14、触发开关;15、触发件。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实施例1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水的水冷电极结构,包括电极本体1,所述电极本体1两端延伸有连接件2,所述电极本体1内部装配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两端均增设有防护组件。
2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流道3、输送管道4以及连接部,所述冷却流道3嵌设在电极本体1内,所述输送管道4对称密封穿设在冷却流道3两侧,所述连接部安装在电极本体1、冷却流道3之间,使得外界冷却液经过输送管道4循环输送至冷却流道3中进行换热处理,可对电极本体1上的热量进行快速的散发,保证电极本体1的良好使用状态。
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连接部包括限位凹槽5、顶部延伸件6以及两组加固板7,所述限位凹槽5开设在电极本体1内顶端,所述顶部延伸件6锁合安装在冷却流道3内,所述顶部延伸件6以及冷却流道3对应滑动安装在限位凹槽5内,两组所述加固板7焊接在顶部延伸件6上表面两侧,且加固板7与电极本体1通过螺栓锁合固定,将冷却流道3以及顶部延伸
件6对应滑动在限位凹槽5中进行初步限位,同时将加固板7与电极本体1锁合,实现了对冷却流道3的快速安装,且方便后续拆卸,通过设置冷却流道3采用可拆卸式的安装方式,避免传统冷却流道3存在拆卸不便、增大后续维护难度的状况。
2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箱8、密封顶盖9、内部连接管10、外部延伸管11以及检测部,所述防护箱8对称安装在顶部延伸件6下表面两侧,所述密封顶盖9锁合安装在防护箱8顶部,所述内部连接管10通过支架安装在防护箱8内,所述内部连接管10输出端在防护箱8内与输送管道4连接,所述外部延伸管11在防护箱8内与内部连接管10连接,且外部延伸管11与外部供水单元一体连接,所述检测部安装在防护箱8侧壁底端,在防护箱8内实现了外部延伸管11、输送管道4连通,经过防护箱8对连接处进行外部防护,在后续发生泄漏时可形成外部过渡,避免出现大量泄漏的状况,规避了传统输送管道4采用外露式连接方式极易出现泄漏的不足。
26.实施例2
27.如图3和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置有检测部,检测部包括检测管12、浮漂13、触发开关14以及触发件15,所述检测管12穿设在防护箱8底端一侧,且检测管12与防护箱8内互通,所述浮漂13滑动安装在检测管12内,所述触发开关14安装在检测管12内顶端,且触发开关14与外部供水单元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触发件15锁合安装在浮漂13顶部,且触发件15与触发开关14对应设置。
2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检测管12整体呈l形结构,且检测管12内壁经过光滑处理。
29.相对于实施例1增加了检测部,通过设有检测部,当输送管道4与内部连接管10连接处出现泄漏时,浮力的作用下,使得浮漂13在检测管12中上移滑动,推动触发件15跟随浮漂13上移与触发开关14接触,将信号传递至外部控制系统,可对外界供水单元进行关闭,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30.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冷却流道3安装在顶部延伸件6上,通过设有冷却组件,输送管道4与冷却流道3互通,使得外界冷却液经过输送管道4循环输送至冷却流道3中进行换热处理,可对电极本体1上的热量进行快速的散发,保证电极本体1的良好使用状态,且在连接部的配合下,限位凹槽5开设在电极本体1上,在安装时,将冷却流道3以及顶部延伸件6对应滑动在限位凹槽5中进行初步限位,同时将加固板7与电极本体1锁合,实现了对冷却流道3的快速安装,且方便后续拆卸,通过设置冷却流道3采用可拆卸式的安装方式,避免传统冷却流道3存在拆卸不便、增大后续维护难度的状况,通过设有防护组件,防护箱8通过密封顶盖9锁合安装在顶部延伸件6下表面两侧,同时防护箱8内部安装有内部连接管10,因此在防护箱8内实现了外部延伸管11、输送管道4连通,且经过防护箱8对连接处进行外部防护,在后续发生泄漏时可形成外部过渡,避免出现大量泄漏的状况,规避了传统输送管道4采用外露式连接方式极易出现泄漏的不足,且在检测部的配合下,当输送管道4与内部连接管10连接处出现泄漏时,漏液进入防护箱8内,随后漏液流动至检测管12中,在浮力的作用下,使得浮漂13在检测管12中上移滑动,推动触发件15跟随浮漂13上移与触发开关14接触,将信号传递至外部控制系统,可对外界供水单元进行关闭,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泄漏的情况。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