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模块及LED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2013发布日期:2022-04-27 12:0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模块及LED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一种电源模块及led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电器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源模块及led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led显示屏朝着轻、薄方向发展,相应地,led显示屏中所应用的各个零部件也要适应发展需求。
3.目前,led显示屏中的体积较大的电解电容器普遍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使得电源模块的整体结构普遍偏厚;如果将体积较大的电解电容器用多个体积较小组成的等功率电解电容器代替,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路板结构的厚度,但是电解电容器占用的面积增大,容易影响了电路板的走线或者元器件的布局。
4.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电源模块的整体结构较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电源模块的整体结构较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模块及led显示模组。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模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电解电容器,所述电解电容器的周侧设置有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电解电容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电解电容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相关技术的电解电容器直接设置在电路板上,本技术将电解电容器设置在第一电路板的周侧,使电解电容器的高度下沉了相当于第一电路板厚度的距离,降低了电解电容器在第一电路板上的高度,使电源模块的整体结构变薄。
9.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平行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电解电容器通过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路板的设置,为电解电容器提供连接载体,便于第一电路板与电解电容器连接。
11.可选的,所述第二电路板沿水平方向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延伸形成安装板,所述电解电容器的引脚端靠近所述安装板设置,所述电解电容器的引脚电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由第二电路板延伸形成,且靠近电解电容器的引脚端设置,方便了电解电容器引脚与第二电路板连接。
13.可选的,所述电解电容器通过隔离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互隔离。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将电解电容器包裹绝缘胶使电解电容器与第一电路板分隔,本技术中隔离件将第一电路板与电解电容器分隔,使得电解电容器不易与第一电路板接触,隔离件的设置更加简便,提高电源模块的安全性。
15.可选的,所述隔离件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底板和垂直于所述底板的第一侧板,所述底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于所述底板靠近所
述电解电容器的一侧边,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电解电容器之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为第一侧板提供载体,第一侧板能够通过底板固定于第一电路板,第一侧板将第一电路板与电解电容器分隔,使电解电容器不易与第一电路板接触,提高了电源模块的安全性。
17.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底板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同轴设置的通孔,在所述固定孔和所述通孔中穿设所述紧固件,以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电路板的固定孔与底板的通孔中穿设紧固件,将底板与第一电路板固定,从而提高隔离件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隔离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覆盖于所述电解电容器远离引脚的一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侧板将电解电容器背离引脚的一侧分隔开,对电解电容器提供了保护作用,提高了电源模块的安全性。
21.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等于所述电解电容器的长度。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电解电容器与第一电路板之间的第一侧板的长度等于电解电容器的长度,使整个电解电容器不易与第一电路板接触,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模块的安全性。
23.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插针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针的设置,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固定连接。
2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led显示模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6.一种led显示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源模块。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led模组变得更薄。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9.1.通过将电解电容器设置在第一电路板的周侧,降低了电解电容器在电路板上的高度,进而使电源模块的整体结构变薄;
30.2.通过隔离件将第一电路板与电解电容器分隔,使得电解电容器不易与第一电路板接触,提高电源模块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电路板;11、固定孔;2、第二电路板;21、安装板;3、电解电容器;4、隔离件;41、底板;411、通孔;42、第一侧板;43、第二侧板;5、插针。
具体实施方式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37.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源模块。
39.实施例1
40.参照图1,一种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1和电解电容器3,第一电路板1能够装设电子元器件,电解电容器3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的周侧,且电解电容器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电路板1的长度方向平行,电解电容器3与第一电路板1电连接。通过将电解电容器3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的侧边,相对于相关技术的电解电容器直接设置在电路板上,本技术实施例降低了电解电容器3在第一电路板1上的高度,使电源模块的整体结构变薄。
41.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两个电解电容器3水平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的前侧边,两个电解电容器3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且长度方向与第一电路板1的长度方向平行,电解电容器3的高度下沉了相当于第一电路板1厚度的距离,有效地降低了电解电容器3在第一电路板1上的高度。
42.第一电路板1放置在水平面上,第一电路板1上设置有第二电路板2,第一电路板1厚于第二电路板2,第二电路板2平行且间隔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的上侧面,使得第1电路板1面向第二电路板2的一侧能够走线或者焊接元器件;第二电路板2作为从电路板,方便了电解电容器3与第一电路板1连接,电解电容器3的引脚通过第二电路板2实现了与第一电路板1电连接。
43.第一电路板1与第二电路板2通过插针5与第二电路板2连接,实现了第一电路板1与第二电路板2的固定与连接。
44.参照图1和图2,第二电路板2沿水平方向远离第一电路板1延伸形成安装板21,安装板21与第一电路板1平行,且安装板21位于两电解电容器3的引脚端之间,电解电容器3的引脚与安装板21焊接。上述设置,方便了电解电容器3的引脚与第二电路板2连接。
45.由于电解电容器3的套筒容易与电路板直接接触,也容易碰到其他的电子元器件,从而在工作时,容易引起电解电容器的套筒收缩或破裂,或者造成接触故障而引起异常电流。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将电解电容器3包裹绝缘胶使电解电容器3与第一电路板1分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解电容器3通过绝缘隔热的隔离件4与第一电路板1相互隔离。电解电容器3容易晃动,隔离件4将第一电路板1与电解电容器3分隔,使得电解电容器3远离引脚的一端不易与第一电路板1接触,更加简便,提高电源模块的安全性。
46.隔离件4包括底板41和第一侧板42,底板41平行于第一电路板1,第一侧板42一体设置于底板41靠近电解电容器3的一侧边,第一侧板42位于第一电路板1与电解电容器3之间;使得第一电路板1与电解电容器3分隔开来,提高了电源模块的安全性。
47.第一电路板1靠近电解电容器3开设有固定孔11,底板41开设有与固定孔11同轴设置的通孔411。通过在第一电路板1的固定孔11与底板41的通孔411中穿设紧固件,将底板41与第一电路板1固定,从而提高隔离件4的稳定性。
48.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电解电容器3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的周侧,降低了电解电容器3在电路板上的高度,使电源模块的整体结构变薄;第一电路板1的上侧面设置有第二电路板2,电解电容器3的引脚电连接于第二电路板2,从而方便了电解电容器3引脚的连接;隔离件4的第一侧板42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与电解电容器3之间,防止电解电容器3接触第一电
路板1而造成接触故障,提高了电源模块的安全性。
49.实施例2
50.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离件4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侧板42远离安装板21的一端的第二侧板43,第二侧板43与第一侧板42一体设置,第二侧板43覆盖于电解电容器3远离引脚的一端。具体地,第二侧板43垂直于第一侧板42,且底板41围绕第二侧板43相应延伸,底板41为直角形状。第二侧板43将电解电容器3远离引脚的一端分隔,防止影响其他元器件和电路板工作,对电解电容器3提供了保护作用,提高了电源模块的安全性。
51.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电解电容器3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的周侧,降低了电解电容器3在电路板上的高度,使电源模块的整体结构变薄;第一电路板1的上侧面设置有第二电路板2,电解电容器3的引脚电连接于第二电路板2,方便了电解电容器3引脚的连接;隔离件4的第一侧板42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与电解电容器3之间,隔离件4的第二侧板43靠近电解电容器3远离引脚的一端设置,起保护作用,也防止电解电容器3接触第一电路板1而造成接触故障,提高了电源模块的安全性。
52.实施例3
53.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侧板42的长度等于电解电容器3的长度,使得整个电解电容器3不易与第一电路板1接触。
54.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电解电容器3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的周侧,降低了电解电容器3在电路板上的高度,使电源模块的整体结构变薄;第一电路板1的下侧面设置有第二电路板2,电解电容器3的引脚电连接于第二电路板2,方便了电解电容器3引脚的连接;隔离件4的第一侧板42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与电解电容器3之间,第一侧板42的长度等于电解电容器3的长度,使得整个电解电容器3不易与第一电路板1接触,防止电解电容器3接触第一电路板1而造成接触故障,提高了电源模块的安全性。
55.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led显示模组。
56.一种led显示模组包括壳体和上述的电源模块。具体地,电源模块装设在壳体中,壳体与电源模块相适配,使得led模组也变得更薄。
5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led显示模组的实施原理为:将上述较薄的电源模块装设在相适配的壳体中,使得led模组变得更薄。
5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