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7150发布日期:2022-08-23 23:1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路板。


背景技术:

2.电路板的名称有:陶瓷电路板,氧化铝陶瓷电路板,氮化铝陶瓷电路板,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厚铜板,阻抗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电路板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
3.传统的电路板结构较为单一,当意外掉落时,易导致电路板因受地面的反冲击力而发生损坏。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路板,旨在解决传统的电路板结构较为单一,当意外掉落时,易导致电路板因受地面的反冲击力而发生损坏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路板,包括电路板主板、底板和连接件;其中:
7.所述电路板主板的外周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底板设于所述电路板主板的下方,该底板上在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橡胶垫圈、橡胶支撑柱和螺母;所述螺栓包括一体成型的栓头和栓体,所述栓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橡胶垫圈套设在所述栓体上,其顶部与所述栓头抵靠,底部与所述电路板主板抵靠;所述橡胶支撑柱设于所述电路板主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其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栓体由所述通孔穿过;所述螺母设于所述底板底部,并与所述栓体螺纹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向上延伸出若干防护角,若干所述防护角设于所述电路板主板拐角处的外侧,所述防护角的内侧安装有缓冲软垫,所述缓冲软垫与所述电路板主板贴触。
8.更为具体的,所述栓体包括支撑部和螺纹部,所述支撑部的端部与所述栓头连接,且所述支撑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螺纹部的外径,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螺纹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橡胶支撑柱内部的通孔包括与所述支撑部相对应的上通孔以及与所述螺纹部相对应的下通孔,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上通孔内,所述螺纹部设于所述下通孔内。
9.更为具体的,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导热板和若干主散热鳍片,所述导热板安装在所述电路板的底部,若干所述主散热鳍片安装在所述导热板底部,并呈阵列排布。
10.更为具体的,所述主散热鳍片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出若干辅助散热鳍片。
11.更为具体的,所述电路板主板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信号层、中间层和机械层。
12.更为具体的,所述电路板主板的外侧开设有防呆缺口。
13.更为具体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螺孔。
14.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路板的技术效果为:
15.本技术中通过连接件使电路板主板和底板相连,底板主要对电路板主板起固定作用,而连接件上的橡胶垫圈和橡胶支撑柱分别贴靠在电路板主板的顶部和底部,进而电路板掉落地面或遇外部物体碰撞时,橡胶垫圈和橡胶支撑柱相配合对电路板主板起到卸力缓冲的作用,避免电路板主板的损坏,且通过缓冲软垫的设计,使电路板主板的边角处不易因冲击而磨损、开裂,如此,保证电路板在生产出至使用前的储放期间内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路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路板的剖视示意图;
20.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路板中橡胶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记:
23.1—电路板主板;2—底板;3—连接件;4—散热器;
24.11—第一连接孔;12—防呆缺口;
25.21—第二连接孔;22—防护角;23—缓冲软垫;24—螺孔;
26.31—螺栓;311—栓头;312—栓体;313—支撑部;314—螺纹部;32—橡胶垫圈;33—橡胶支撑柱;331—通孔;332—上通孔;333—下通孔;34—螺母;
27.41—导热板;42—主散热鳍片;43—辅助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提供一优选实施例。具体参阅图1~图6。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路板,包括电路板主板1、底板2和连接件3;其中:
33.所述电路板主板1的外周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1;所述底板2设于所述电路板主板1的下方,该底板2上在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11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1;所述连接件3包括螺栓31、橡胶垫圈32、橡胶支撑柱33 和螺母34;所述螺栓31包括一体成型的栓头311和栓体312,所述栓体312 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1;所述橡胶垫圈32套设在所述栓体312上,其顶部与所述栓头311抵靠,底部与所述电路板主板1抵靠;所述橡胶支撑柱33设于所述电路板主板1和所述底板2之间,其中部开设有通孔331,所述栓体312由所述通孔331穿过;所述螺母34设于所述底板2 底部,并与所述栓体312螺纹连接;所述底板2的顶部向上延伸出若干防护角 22,若干所述防护角22设于所述电路板主板1拐角处的外侧,所述防护角22 的内侧安装有缓冲软垫23,所述缓冲软垫23与所述电路板主板1贴触。
3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3使电路板主板1和底板2相连,底板2主要对电路板主板1起固定作用,而连接件3上的橡胶垫圈32和橡胶支撑柱33 分别贴靠在电路板主板1的顶部和底部,进而电路板掉落地面或遇外部物体碰撞时,橡胶垫圈32和橡胶支撑柱33相配合对电路板主板1起到卸力缓冲的作用,避免电路板主板1的损坏,且通过缓冲软垫23的设计,使电路板主板1 的边角处不易因冲击而磨损、开裂,如此,保证电路板在生产出至使用前的储放期间内的完整性。
35.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栓体312包括支撑部313和螺纹部314,所述支撑部313的端部与所述栓头311连接,且所述支撑部313的外径大于所述螺纹部314的外径,所述支撑部313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内,所述螺纹部314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21内;所述橡胶支撑柱33内部的通孔331包括与所述支撑部313相对应的上通孔332以及与所述螺纹部314相对应的下通孔 333,所述支撑部313设于所述上通孔332内,所述螺纹部314设于所述下通孔333内。所述栓体312分设为支撑部313和螺纹部314的设计使栓体312 直接与橡胶支撑柱33支撑抵靠,进而避免因所述螺栓31过度下压而使所述橡胶支撑柱33与所述橡胶垫圈32过度挤压所述电路板主板1而导致所述电路板主板1损坏。
36.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底板2之间设有散热器4,所述散热器4包括导热板41和若干主散热鳍片42,所述导热板41安装在所述电路板的底部,若干所述主散热鳍片42安装在所述导热板41底部,并呈阵列排布。所述散热器4的设计提高了所述电路板主板1的散热性能,有利于使电路板主板1运行更加稳定。
3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散热鳍片42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出若干辅助散热鳍片43。所述辅助散热鳍片43的设计使所述散热器4合理利用所述电路板主板1与所述底板2间的空间,增大了所述散热器4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性能。
3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路板主板1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信号层、中间层和机械层。所述信号层用于完成电气连接,所述中间层用于建立电源和地线网络,所述机械层用于描述电路板主板1机械结构和标注。
39.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路板主板1的外侧开设有防呆缺口12。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的发展迅速,即新款电路板产出效率高,而新款电路板通常在旧款电路板上做电性结构的改动,而外形基本无异,如此,当新旧电路板同时产出时,工作人员在收放时容
易将新旧电路板混淆,故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所述电路板主板1上开设防呆缺口12的设计,新旧电路板上可开设不同数量或不同形状的防呆缺口12,如此,可快速、直观的分别新旧电路板,为工作人员的分类收放提供便捷。
4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底板2上开设有若干螺孔24。所述底板2 通过所述螺孔24将该电路板安装于对应的设备上。
4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电路板,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解决了传统的电路板结构较为单一,当意外掉落时,易导致电路板因受地面的反冲击力而发生损坏的问题。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