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及散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41705发布日期:2022-08-06 04:2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及散热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控制器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及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2.现代电子产品的安装密度在不断地提高,它们对环境因素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且各自的散热量也很不一样,热控制系统设计就必须为它们提供一种适当的“微气候”,即外界温度过冷或过热的情况下,保证产品电子元件能在合适的温度下运行,不会出现热失效和冷失效的现象,延长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3.现在控制器芯片的散热主要采用散热片和散热风扇,实现风冷散热,如果芯片短时间处理大量数据,必然造成短暂的高温,由于芯片的在过冷或过热的情况下算力会大大下降,出现卡顿,甚至死机,而散热片的热传递存在滞后性,这对控制器的正常运行是很不利的,为了提高散热的及时响应性能,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子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及散热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子控制器用散热结构及散热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子控制器用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用于控制器内电子元件上,包括热传递块和散热片,所述热传递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充装有热传递介质,散热片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腔室,热传递块和散热片之间设置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均设置有温控开关,热传递块受热,温控开关感受热传递介质的温度变化频繁启闭,热传递介质膨胀由第一管道输送至散热片内,当热传递介质温度超过温控开关预设的阈值时,温控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散热片内的热传递介质由第二管道输送至热传递块内。
7.优选地,所述热传递块紧贴固定在电子元件的表面,散热片固定安装在热传递块的表面,电子元件通电运行产生的热量,先传递给热传递块,再由热传递块传动给散热片。
8.优选地,所述热传递块和散热片均紧贴固定在电子元件的表面,电子元件通电运行产生的热量,同时传递给热传递块和散热片。
9.优选地,所述热传递块紧贴固定在电子元件的表面,散热片与热传递块分离设置,电子元件通电产生的热量,先传递给热传递块,热传递块内的热传递介质吸收热量,由第一管道导入散热片内。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均设置有单向阀,第二腔室内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断片,所述隔断片与第二腔室的内底壁预留有连通开口。
11.优选地,所述温控开关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通套和记忆金属,所述连通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塞,所述记忆金属的活动端与活动塞的端部固定连接,活动塞插入连通套内的一端呈锥形结构。
12.优选地,所述隔断片的内部嵌设有电加热丝。
13.优选地,所述热传递介质由氨气和水组成。
14.本技术还提出了电子控制器用散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方法一,对外散热,电子元件通电产生的热量,经接触热传递给热传递块,第一腔室内的热传递介质受热膨胀,膨胀的气体由第一管道输送至第二腔室内,第二腔室内的气压增大,将第二腔室内的氨和水由第二管道压入第一腔室内,气体携带的热量由散热片进行风冷散失,导入第一腔室的氨和水吸收热传递块的热量,实现对电子元件的快速散热;
16.方法二,对内散热,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电子元件受低温影响运行速度降低,此时,电加热丝导电产生的热量,对第二腔室内的热传递介质进行加热,热传递介质受热膨胀,被加热的热传递介质由第二管道输送至第一腔室内,热传递块被热传递介质加热后,提高电子元件的温度,使电子元件预热,保证正常的运行。
17.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电子控制器用散热结构,通过在发热电子元件与散热片之间设置热传递块,热传递块和其内部的热传递介质共同充当热桥,实现发热电子元件和散热片之间散热,在电子元件瞬间升温的情况下,利用热传递介质吸热膨胀和强流动性助力散热,从而提高散热性能,并实现及时散热的效果。
19.2、该电子控制器用散热结构,通过在散热片和热传递块之间设置循环管道,电加热丝对散热片进行电辅热,热量通过热传递介质对电子元件进行预热,速度更快,保证低温环境下,电子元件能够在合适温度下正常运行,避免低温使电子元件卡顿,从而实现电预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散热片侧剖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温控开关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对内、外散热系统示意图。
24.图中:1热传递块、2散热片、3第一腔室、4第二腔室、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温控开关、8电子元件、9单向阀、10隔断片、11连通开口、12外壳体、13连通套、14记忆金属、15活动塞、16电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参照图1-4,一种电子控制器用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用于控制器内电子元件8上,包括热传递块1和散热片2,热传递块1呈扁平状,其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3,第一腔室3内充
装有热传递介质,热传递介质由氨气和水组成,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有很好的吸水性,即使在低温下水也不会从氨液中析出而冻结,氨的凝固温度为-77.7℃,标准蒸发温度为-33.3℃,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1.1~1.3mpa,即使当夏季冷却水温高达30℃时也绝不可能超过1.5mpa,散热片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腔室4,热传递块1和散热片2之间设置有第一管道5和第二管道6,第一管道5和第二管道6上均设置有温控开关7。
28.温控开关7包括外壳体12,外壳体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通套13和记忆金属14,连通套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塞15,记忆金属14的活动端与活动塞15的端部固定连接,活动塞15插入连通套13内的一端呈锥形结构,记忆金属14主要是镍钛合金材料,其物理特性,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在记忆温度以上恢复以前形状,弯曲量大,塑性高,记忆金属14在受热量频繁变化时发生物理形变,实现活动塞15与连通套13的封闭和开启。
29.常态下温控开关7处于关闭状态,热传递块1受热,当热传递介质温度超过温控开关7预设的阈值时,温控开关7开启,热传递介质膨胀由第一管道5输送至散热片2内,当热传递介质温度低于温控开关7预设的阈值时,温控开关7处于关闭状态,散热片2内的热传递介质由第二管道6输送至热传递块1内,温控开关7感受热传递介质的温度变化频繁启闭,热传递介质受热膨胀和收缩,在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内形成负压差,该负压差促使热传递介质的对流,同理,热传递介质内的水蒸汽冷凝呈液态水,体积缩小,同样形成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内的气压变化。
30.第一管道5和第二管道6内均设置有单向阀9,第二腔室4内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断片10,隔断片10与第二腔室4的内底壁预留有连通开口11,隔断片10的内部嵌设有电加热丝16。
31.本实施例中,热传递块1分为三种设置形式,设置形式一,参照图2,热传递块1紧贴固定在电子元件8的表面,散热片2固定安装在热传递块1的表面,电子元件8通电运行产生的热量,先传递给热传递块1,再由热传递块1传动给散热片2。
32.设置形式二,附图未示出,热传递块1和散热片2均紧贴固定在电子元件8的表面,电子元件8通电运行产生的热量,同时传递给热传递块1和散热片2。
33.设置形式三,附图未示出,热传递块1紧贴固定在电子元件8的表面,散热片2与热传递块1分离设置,电子元件8通电产生的热量,先传递给热传递块1,热传递块1内的热传递介质吸收热量,由第一管道5导入散热片2内。
34.通过在发热电子元件8与散热片2之间设置热传递块1,热传递块1和其内部的热传递介质共同充当热桥,实现发热电子元件8和散热片2之间散热,在电子元件8瞬间升温的情况下,利用热传递介质吸热膨胀和强流动性助力散热,从而提高散热性能,并实现及时散热的效果。
35.本技术还提出了电子控制器用散热方法,参照附图4,包括以下步骤:
36.方法一,对外散热,电子元件8通电产生的热量,经接触热传递给热传递块1,第一腔室3内的热传递介质受热膨胀,膨胀的气体由第一管道5输送至第二腔室4内,第二腔室4内的气压增大,将第二腔室4内的氨和水由第二管道6压入第一腔室3内,同时,气体携带的热量由散热片2进行风冷散失,最后导入第一腔室3的氨和水吸收热传递块1的热量,实现对电子元件8的快速散热;
37.方法二,对内散热,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电子元件8受低温影响运行速度降低,此时,电加热丝16导电产生的热量,对第二腔室4内的热传递介质进行加热,热传递介质受热膨胀,被加热的热传递介质由第二管道6输送至第一腔室3内,热传递块1被热传递介质加热后,提高电子元件8的温度,使电子元件8预热,保证正常的运行。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