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防护箱

文档序号:31189617发布日期:2022-08-19 23:1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温控防护箱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机温控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温控防护箱。


背景技术:

2.钢厂里有许多钢板板坯需要被放进加热炉再次加热,按照工业生产流程,由于要加热钢板板坯的同时知晓所抓取板坯的编号,操作人员需站在板坯前方读取编号,控制行车的抓钩来抓取相应板坯,然后将板坯按生产排序放进加热炉中。钢板板坯的温度大部分高达200-400度,长时间站在板坯前方,严重损害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操作环境对生命构成危险。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一套能自动读取钢板板坯编号,并自动输入生产系统,然后由行车自动抓取需加热的对应板坯。
3.基于上述考虑,现有技术多采用定位相机的解决方案,即将相机摆放到生产线的特定位置,然后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远程拍摄、识别板坯号。
4.这样的做法虽然解决了人的健康问题,但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相机防护的问题;这是由于板坯的温度都非常高,一般工业相机的设计工作温度为20℃室温,实际上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温度为50-60摄氏度。但如果将相机直接裸露放置在钢厂板坯加热炉前端生产线上使用,外部环境很高;具体来说,板坯被外部氧化皮覆盖,外观为黑色,实际温度高达200-400℃;能将距离1-2米处的空气温度加热到50-60摄氏度。在这种环境下,相机哪怕安装散热片,也无法保证正常运行,会使相机损坏;
5.对于这个新的技术问题,尚无好的现有技术来解决;
6.此外,钢厂环境复杂,因为有天车等重型工具,还有各种可能的工具掉落、钢渣飞溅等意外情况发生,会直接导致相机损毁。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温控防护箱,其目的在于在内箱体的内腔内形成了一个制冷控温环境,将内箱体的内腔的温度降至非常低,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线高温对相机的影响问题;极大提高了相机的防护性能。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9.一种温控防护箱,包含用于装入待安装的相机并给待安装的相机降温的内箱体和用于装入所述内箱体的外箱体;其中:
10.所述内箱体为长方体型箱式金属容器;其中:
11.所述内箱体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拍摄窗;所述第一拍摄窗为正圆形;
12.所述内箱体还包含用于承载待安装的相机的桥型滑轨;所述桥型滑轨包含滑轨导轨、滑轨支架和可调转接板;所述滑轨导轨上开设有滑轨槽;所述滑轨导轨通过所述滑轨支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内箱体的内腔的底部;所述可调转接板上开设有2个调节螺丝孔;所述可调转接板通过2粒同时穿过所述调节螺丝孔和所述滑轨槽的螺丝与所述滑轨导轨实现螺丝螺帽连接,且可以沿所述滑轨槽的开设方向前后调整位置;所述可调转接板的上端面还
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相机的相机安装孔;所述相机安装孔的位置与尺寸与待安装的相机的固定接口相配合;
13.所述内箱体的顶壁上安装有用于向所述内箱体的内腔提供冷气的制冷装置;
14.所述外箱体为长方体型箱式金属容器;其中:
15.所述内箱体的底部外侧与所述外箱体的底部内侧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
16.所述外箱体的前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拍摄窗;所述第二拍摄窗的圆心与所述第一拍摄窗的圆心所共线的直线同时垂直于所述外箱体的前侧面以及所述内箱体的前侧面。
17.优选地,所述滑轨导轨为一片矩形金属板,且沿平行于所述矩形金属板的长边的对称轴上开设有所述滑轨槽。
18.优选地,所述矩形金属板的所在平面与所述内箱体的内腔的底部所在的平面为平行关系。
19.优选地,所述可调转接板为一块矩形绝热板,且沿平行于所述矩形绝热板的长边的对称轴上对称开设有2个所述调节螺丝孔;所述调节螺丝孔的内部包含用于调节所述可调转接板的整体高度以及微调所述可调转接板的姿态的螺纹。
20.优选地,所述内箱体的顶壁上开设有换热窗;所述换热窗上安装有用于向所述内箱体的内腔提供冷气的制冷装置。
21.优选地,所述制冷装置包含用于将冷气送入所述内箱体的内腔的风扇、塔式散热器、半导体制冷芯片和制冷器安装板;所述制冷器安装板完全覆盖所述换热窗;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上端面贴合安装在所述制冷器安装板的下端面,且安装在所述换热窗的范围内;所述塔式散热器的传热底座贴合安装在所述制冷器安装板的上端面,且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安装位置上下相对;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制冷器安装板的下端面,且所述风扇的进气端覆盖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下端面,出气方向指向所述内箱体的内腔。
22.优选地,所述内箱体的左侧壁上安装有相机电源;所述相机电源通过穿过开设在所述内箱体的顶壁上的相机走线孔的相机电源线与待安装的相机电耦接。
23.优选地,所述内箱体的左侧壁上安装有制冷电源;所述制冷电源通过穿过开设在所述内箱体的顶壁上的制冷装置走线孔的制冷片电源线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电耦接,通过一组穿过所述制冷装置走线孔的风扇电源线与所述风扇电耦接,通过一组不穿过所述制冷装置走线孔的风扇电源线与所述塔式散热器的风扇电耦接。
24.优选地,外箱体的底部分别与外箱体的前侧面、外箱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形成一个u字型结构;
25.外箱体的顶壁、外箱体的左侧壁和外箱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形成一个n字型结构,且可以与所述u字型结构相配合并插接成为所述外箱体。
26.优选地,所述外箱体的左侧壁和所述外箱体的右侧壁上都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2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具有以下优点:
28.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内箱体套合外箱体的结构,并在内箱体上安装电冷装置以散热,从而实际上在内箱体的内腔内形成了一个制冷控温环境,可以将内箱体的内腔的温度降至非常低,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线高温对相机的影响问题;
29.2.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内箱体套合外箱体的结构,并经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相当于给相机包裹了两个不锈钢外壳,从而极大提高了相机的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箱体立体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箱体正面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箱体立体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箱体的正视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箱体的俯视示意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箱体的左视示意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箱体的右视示意图;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箱体的仰视示意图;
3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滑轨导轨及滑轨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3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滑轨导轨及滑轨支架的左视示意图;
4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滑轨导轨及滑轨支架的正视示意图;
41.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桥型滑轨安装了相机后的示意图;
4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转接板的右视示意图;
43.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转接板的正视示意图;
44.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转接板的俯视示意图;
45.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箱体的正视示意图;
46.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箱体的俯视示意图;
47.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箱体的右视示意图;
48.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箱体的后视示意图;
49.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箱体的仰视示意图;
50.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箱体的u字形结构的右视示意图。
51.其中:1.内箱体,2.外箱体,3.第一拍摄窗,4.第二拍摄窗,5.桥型滑轨, 6.滑轨导轨,7.滑轨支架,8.可调转接板,9.滑轨槽,10.调节螺丝孔,11.相机安装孔,12.换热窗,15.制冷器安装板,16.相机电源,17.相机走线孔, 18.制冷电源,19.制冷装置走线孔,20.u字型结构,21.提手,22.散热孔, 23.塔式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53.如图1~图3所示,一种温控防护箱,包含用于装入待安装的相机并给待安装的相机降温的内箱体1和用于装入内箱体1的外箱体2;其中:
54.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以微视rs-a1300-gc60小型工业相机作为待安装的相机的示例;本实用新型所展示的是一种通用型温控防护箱,其尺寸可以适配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相机,而只需要在可调转接板8上开设对应的相机安装孔11即可。
5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环境相对特殊,是钢铁企业的生产线,现场环境非常恶劣,发热、大量灰尘、连续大幅振动都是常态的;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一次性解决上述所有问题。
56.如图4~图8所示,内箱体1为长方体型箱式金属容器;其中:
57.内箱体1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拍摄窗3;第一拍摄窗3为正圆形。
58.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拍摄窗3为与相机镜头相对的位置设计了一个镂空圆,外侧安装有玻璃;第一拍摄窗3的大小经过计算后使其既保证相机视场足够大,又能够防止外部热气进入,达到温控的效果。
59.如图9~图11所示,内箱体1还包含用于承载待安装的相机的桥型滑轨5。
60.桥型滑轨5包含滑轨导轨6、滑轨支架7和可调转接板8;滑轨导轨6上开设有滑轨槽9;滑轨导轨6通过滑轨支架7可拆卸连接在内箱体1的内腔的底部。
61.本具体实施例中,滑轨导轨6为一片矩形金属板,且沿平行于矩形金属板的长边的对称轴上开设有滑轨槽9。
62.本具体实施例中,矩形金属板的所在平面与内箱体1的内腔的底部所在的平面为平行关系。
63.本具体实施例中,滑轨导轨6和滑轨支架7采用铝合金板一次轧制成型,呈“几”字形;矩形金属板即为“几”字的最上端,两个滑轨支架7即为“几”字的前后两个l型部分;两个滑轨支架7的与内箱体1的内腔的底部接触的面,各开有2个螺丝孔,用于固定。
64.如图12~图15所示,可调转接板8上开设有2个调节螺丝孔10;可调转接板8通过2粒同时穿过调节螺丝孔10和滑轨槽9的螺丝与滑轨导轨6实现螺丝螺帽连接,且可以沿滑轨槽9的开设方向前后调整位置;相机用螺丝固定的同时能够在滑轨槽9上前后改变其位置,调整到最佳位置用螺母锁死。
65.本具体实施例中,调节螺丝孔10为m3型螺丝孔。
66.本具体实施例中,可调转接板8为一块矩形绝热板,且沿平行于矩形绝热板的长边的对称轴上对称开设有2个调节螺丝孔10;调节螺丝孔10的内部包含用于调节可调转接板8的整体高度以及微调可调转接板8的姿态的螺纹。可调转接板8用螺丝固定的同时能够通过螺丝在调节螺丝孔10中的旋转实现上下运动,然后两粒螺丝之间的高度差即调整了可调转接板8的姿态,调整到最佳位置用螺母锁死。
67.本具体实施例中,可调转接板8使用3d打印机打印,为美观喷漆为银色,与上下金属颜色保持一致。
68.需要说明的是,可调转接板8没有按常规方式使用铝合金制作加工的原因,因为铝合金不抗震,且铝是热的良导体,会将外部的振动通过箱体,再通过金属滑轨、金属转接板8传导到相机;而且经现场试验发现,铝合金材质的导热性非常好,这样会通过与相机连接的m6大小的铜柱将热量传导到相机底部,对相机的工作、寿命都是不利的。
69.使用3d打印可以完美解决上述问题:3d打印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热传导性低,不会大量导热;而且3d打印的材料,低温下坚固,高温下会变软,200℃融化。
70.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经现场试验发现,现场生产环境下,内箱体1的温度被控制在40度左右,相机在60度左右,3d打印材料会稍稍变软,完美解决振动问题。
71.本具体实施例中,为增强散热,保护相机,在相机四个侧面上安装散热片。
72.可调转接板8的上端面还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相机的相机安装孔11;相机安装孔11的位置与尺寸与待安装的相机的固定接口相配合。
73.本具体实施例中,相机安装孔11为m6型螺丝孔,微视rs-a1300-gc60小型工业相机
通过m6型螺丝孔固定在可调转接板8上。
74.内箱体1的顶壁上安装有用于向内箱体1的内腔提供冷气的制冷装置。
75.本具体实施例中,内箱体1的顶壁上开设有换热窗12;换热窗12上安装有用于向内箱体1的内腔提供冷气的制冷装置。
76.本具体实施例中,制冷装置包含用于将冷气送入内箱体1的内腔的风扇、塔式散热器23、半导体制冷芯片和制冷器安装板15。
77.本具体实施例中,制冷器安装板15为亚克力材质制成,完全覆盖换热窗12;制冷器安装板15下端面是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冷端,上端面是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端。
78.半导体制冷芯片的上端面贴合安装在制冷器安装板15的下端面,且安装在换热窗12的范围内;塔式散热器23的传热底座贴合安装在制冷器安装板15的上端面,且与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安装位置上下相对;风扇安装在制冷器安装板 15的下端面,且风扇的进气端覆盖半导体制冷芯片的下端面,出气方向指向内箱体1的内腔。这样,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冷端的冷空气就吹向了正下方的相机。
79.需要说明的是,半导体制冷芯片的上端面在通电且进行热交换后就处于发热状态;这样制冷器安装板15的下端面就成了冷端;而中间则是通过u型铜管导热。制冷器安装板15的下端面的制冷部分与内箱体1的内腔联通;由于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制冷效果太好,为防止半导体制冷芯片结冰起不到制冷效果,因此在其底部加了三个风扇;这样既保证了半导体制冷芯片不会结冰,同时风扇会把冷气吹入内箱体1的内腔,指向正下方的相机,达到使内箱体1的内腔降温的效果。
80.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后续将内箱体1和半导体制冷芯片一起放入外箱体2 后,外箱体2上也有一个对应的第二拍摄窗4,其在圆形镂空处安装玻璃后,就形成了一个类似小型冰箱的控温效果。
81.如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内箱体1的左侧壁上安装有相机电源16;相机电源16通过穿过开设在内箱体1的顶壁上的相机走线孔17的相机电源16线与待安装的相机电耦接。
82.本具体实施例中,相机电源16为1a的220v转12v电源。
83.本具体实施例中,相机走线孔17开设在内箱体1的顶壁靠近尾部处,除用于走相机电源16线,还用于走相机数据线。
84.本具体实施例中,相机数据线为网线。
8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微视rs-a1300-gc60小型工业相机是千兆网口相机,因此相机数据线选用高质量千兆网线。
86.如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内箱体1的左侧壁上安装有制冷电源18;制冷电源18通过穿过开设在内箱体1的顶壁上的制冷装置走线孔19的制冷片电源线与半导体制冷芯片电耦接,通过一组穿过制冷装置走线孔19的风扇电源线与风扇电耦接,通过一组不穿过制冷装置走线孔19的风扇电源线与塔式散热器 23的风扇电耦接。
87.本具体实施例中,制冷电源18为12a的220v转12v电源。
88.需要说明的是,塔式散热器23中有两个大风扇,不穿过制冷装置走线孔19 的风扇电源线就是用来给这两个大风扇供电,驱动它们迅速排出散热片上的热量。
89.需要说明的是,相机电源16和制冷电源18都是220v输入,因此为了简化布线,本具
体实施例中将相机电源16和制冷电源18的输入端并联在一起,合成一根220v电源线。
90.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220v电源线先接入一个供电控制板,再由供电控制板分线出去,给相机、半导体制冷芯片和塔式散热器23的风扇供电。
91.本具体实施例中,制冷装置走线孔19开设在内箱体1的顶壁靠近中间且在制冷器安装板15旁边。
92.本具体实施例中,相机电源16和制冷电源18通过6个m4螺丝孔安装到内箱体1的左侧壁上。其中,相机电源16体积较小,只占用2个m4螺丝孔;而制冷电源18体积较大,非常重,需要占用4个m4螺丝孔,以保证稳定性。
93.如图16~图21所示,外箱体2为长方体型箱式金属容器;其中:
94.内箱体1的底部外侧与外箱体2的底部内侧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
95.本具体实施例中,内箱体1通过4粒螺丝分别穿过4个铝合金脚柱可拆卸连接安装在外箱体2底部。
96.需要说明的是,螺丝在穿过铝合金脚柱时,是从外向内方向打入,又由于这种方式在内部容易造成凸起,因此在铝合金脚柱的底部有挖孔,以容纳螺丝的凸起部分;另一方面,螺丝为长螺丝,从外箱体2底部打入后,在内箱体1里面施用螺母;用螺母的目的是为了使底部固定牢固。
97.外箱体2的前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拍摄窗4;第二拍摄窗4的圆心与第一拍摄窗3的圆心所共线的直线同时垂直于外箱体2的前侧面以及内箱体1的前侧面。
98.简单来说,第二拍摄窗4与第一拍摄窗3是同心圆关系,且在外侧各装有一片玻璃,以保持箱内的低温。
99.具体来说,第一拍摄窗3在内箱体1的前侧壁的中轴线上;但第二拍摄窗4 由于相机电源16和制冷电源18的存在,则开设在外箱体2的前侧壁的中轴线偏右的部分,以实现同心圆的需求。
100.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之所以将相机电源16和制冷电源18安装在内箱体 1的侧壁上,是因为外箱体2除了装载内箱体1以及半导体制冷芯片外,还需要安装主电源,并进行布线路相机电源16和制冷电源18在内箱体1的侧壁上,这样为保证外箱体2提起移动时,整个设备依旧能保持平衡,这样安装就较为简便,可以安装在一个支架上,节约生产线宝贵的空间。
101.本具体实施例中,外箱体2的底部分别与外箱体2的前侧面、外箱体2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形成一个u字型结构20。
102.外箱体2的顶壁、外箱体2的左侧壁和外箱体2的右侧壁固定连接,形成一个n字型结构,且可以与u字型结构20相配合并插接成为外箱体2。
103.需要说明的是,外箱体2的这种结构既可以方便打开以实现设备维护,又可以有效保护内部结构。
104.本具体实施例中,外箱体2的左侧壁和外箱体2的右侧壁上都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2,用于将塔式散热器23上的热量排出去。
105.本具体实施例中,外箱体2的顶部靠后处也有开孔,用于两根线引出,一根是220v的电源线,另一根是相机的网线。
106.本具体实施例中,外箱体2的顶部还有两个用于安装提手21的螺丝孔。
107.本具体实施例中,外箱体2的底部还预留有两个孔,以备某些场景需要将外箱体2安装在一个架子上时使用。
108.在上述的详细描述中,各种特征一起组合在单个的实施方案中,以简化本公开。不应该将这种公开方法解释为反映了这样的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方案需要比清楚地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相反,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本实用新型处于比所公开的单个实施方案的全部特征少的状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特此清楚地被并入详细描述中,其中每项权利要求独自作为本实用新型单独的优选实施方案。
109.为使本领域内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实用新型,上面对所公开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方式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公开并不限于本文给出的实施例,而是与本技术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110.上文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举例。当然,为了描述上述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结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各个实施例可以做进一步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改变、修改和变型。此外,就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含”,该词的涵盖方式类似于术语“包括”,就如同“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的那样。此外,使用在权利要求书的说明书中的任何一个术语“或”是要表示“非排它性的或者”。
11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12.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13.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是示例性的,本说明书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技术方案。相反,提供这些说明将使得本实用新型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114.用于描述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各方面公开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和数字仅仅是示例,因此,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不限于所示出的细节。在以下描述中,当相关的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被确定为不必要地模糊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重点时,将省略详细描述。
115.在使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否则还可以具有另一部分或其他部分,所用的术语通常可以是单数但也可以表示复数形式。
116.应该指出,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出现并使用术语“第一”、“第二”、“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来描述各种不同的组件,但是这些成分和部分不应
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成分和部分和另一个成分和部分。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并且类似地,第二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一部件,顶部和底部的部件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彼此对调或转换;一端和另一端的部件可以彼此性能相同或者不同。
117.此外,在构成部件时,尽管没有其明确的描述,但可以理解必然包括一定的误差区域。
118.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例如,当位置顺序被描述为“在...上”、“在...上方”、“在... 下方”和“下一个”时,除非使用“恰好”或“直接”这样的词汇或术语,此外则可以包括它们之间不接触或者接触的情形。如果提到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则并不意味着在图中第一元件必须位于第二元件的上方。所述部件的上部和下部会根据观察的角度和定向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附图中或在实际构造中,如果涉及了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的情况可以包括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下方”的情况以及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方”的情况。在描述时间关系时,除非使用“恰好”或“直接”,否则在描述“之后”、“后续”、“随后”和“之前”时,可以包括步骤之间并不连续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方案的特征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彼此组合或者拼接,并且可以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充分理解的以各种不同地构造来执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可以彼此独立地执行,或者可以以相互依赖的关系一起执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