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过炉冶具的载具循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5183发布日期:2022-09-21 01:4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过炉冶具的载具循环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过炉冶具的载具循环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电子制造领域中,需要将生产的smt主板放入回焊炉进行处理,将置件后的pcb板通过高温煅烧,使附着在pcb板上的锡膏融化后再冷却,最终使 pcb经置件后的零件达到稳定结合。
3.smt主板在经过回焊炉时,一般会人工的将主板装载在一个载具上,然后从回焊炉的进口送入炉中进行煅烧,在从回焊炉的出口输出;再然后,需要等主板及载具完全冷却后,采用人工方式将主板从载具上取下,再运送空置状态的载具返回回焊炉的进口处并人工装载上新的主板。这种人工作业的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出错,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载具循环回流利用的用于过炉冶具的载具循环设备。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过炉冶具的载具循环设备,包括用于冶制工件的炉具和载具,炉具两端分别具有进口与出口,还包括进料组件、出料组件及循环轨道;进料组件设置在炉具的进口一端,进料组件包括进料部、第一活动部及第一转移组件,进料组件开设有第一进料口及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对准进口,进料部设置在进料组件远离出料组件的一侧,可由外部向进料部内输入待冶工件,第一活动部可相对于地面在第一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之间移动,第一活动部可选择性的排出或接收载具,第一转移组件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上方,第一转移组件可将待冶工件从进料部转移到第一活动部的载具上;出料组件设置在炉具的出口一端,出料组件包括出料部、第二活动部及第二转移组件,出料组件开设有第二进料口及第二出料口,第二进料口对准出口,出料部设置在出料组件远离进料组件的一侧,出料部内可向外输出待冶工件,第二活动部可相对于地面在第二进料口与第二出料口之间移动,第二活动部可选择性的排出或接收载具,第二转移组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上方,第二转移组件可将待冶工件从第二活动部的载具转移到出料部内;循环轨道设置在进料组件与出料组件之间,循环轨道两端分别对准第一进料口及第二出料口,循环轨道可将载具从循环轨道其中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并可选择性的从第二出料口接收载具或者向第一进料口排出载具。
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活动部与第二活动部均包括第一活动件及传送带平台,第一活动件可相对于地面水平移动,传送带平台设置在第一活动件上并随第一活动件同步移动,传送带平台可选择性的排出或接收待冶工件。
7.更进一步优选的,传送带平台包括对称设置在传送带平台延伸方向两侧的第一侧围与第二侧围,第一侧围固定设置在第一活动件上,第二侧围可相对于第一侧围水平移动
并调整第一侧围与第二侧围之间的间距。
8.更进一步优选的,传送带平台还包括限位块、活动块、螺杆及输出机构,两个限位块对称设置在第一活动件上,其中一个限位块上设置第一侧围,螺杆设置在两个限位块之间且螺杆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限位块向外延伸,活动块螺接在螺杆上并可在两个限位块之间沿螺杆延伸方向移动,活动块上设置第二侧围,输出机构设置在第一活动件上,输出机构与螺杆其中一端相连接并驱动螺杆转动。
9.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转移组件及第二转移组件均包括第二活动件及夹具,第二活动件设置在第一活动件上方,第二活动件可相对于地面水平移动以及可相对于地面沿铅垂线方向移动,夹具设置在第二活动件上并随第二活动件同步移动,夹具可选择性的从进料部或传送带平台内取出待冶工件或者将待冶工件放入出料部或传送带平台。
10.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二活动件可沿两个相交叉的方向在水平方向移动。
11.更进一步优选的,其中一个第二活动件的水平移动方向与第一活动件的移动方向相平行,另一个第二活动件的水平移动方向与第一活动件的移动方向相垂直。
12.更进一步优选的,夹具包括主体、第一臂体及吸盘机构,主体设置在第二活动件上,第一臂体一端与主体铰连接,第一臂体另一端朝远离主体的方向延伸,第一臂体远离主体的一端可围绕铰接端水平周向转动,吸盘机构设置在第一臂体远离主体的端部,吸盘机构可选择性的吸在待冶工件表面上。
13.更进一步优选的,夹具还包括第二臂体,第二臂体一端铰连接在第一臂体上,第二臂体另一端朝远离第一臂体的方向延伸,第二臂体远离第一臂体的一端可围绕铰接端水平周向转动,第二臂体远离第一臂体的端部上设置吸盘机构。
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过炉冶具的载具循环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在炉具两端分别设置进出料组件,通过三轴直线模组机构移动夹具,从而实现从载具内取出或放入工件的往复动作,再通过循环轨道实现空置载具的循环回流,从而实现了载具在进料组件内装载工件进入炉具进行煅烧,再在出料组件内输出工件并通过循环轨道回流载具的目的,提高了回焊炉的工作效率和容错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载具循环设备的俯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组件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活动部或第二活动部的立体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带平台的俯视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移机构或第二转移机构的立体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具的俯视示意图。
23.图中:1、炉具;2、进料组件;21、进料部;22、第一活动部;221、第一活动件;222、传
送带平台;2221、第一侧围;2222、第二侧围;2223、限位块; 2224、活动块;2225、螺杆;2226、输出机构;23、第一转移组件;231、第二活动件;232、夹具;2321、主体;2322、第一臂体;2323、吸盘机构;2324、第二臂体;201、第一进料口;202、第一出料口;3、出料组件;31、出料部; 301、第二进料口;302、第二出料口;4、循环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过炉冶具的载具循环设备,包括用于冶制工件的炉具1和载具,炉具1两端分别具有进口与出口,还包括进料组件2、出料组件3及循环轨道4。
26.其中,进料组件2设置在炉具1的进口一端,进料组件2包括进料部21、第一活动部22及第一转移组件23。进料组件2开设有第一进料口201及第一出料口202,第一出料口202对准进口;进料组件2的作用,是将接收外部输入的待冶工件,并将工件装载到载具上,并将载具及工件一并送入炉具1中进行煅烧。
27.而出料组件3设置在炉具1的出口一端,出料组件3包括出料部31、第二活动部及第二转移组件,出料组件3开设有第二进料口301及第二出料口302,第二进料口301对准出口;进料组件2的作用,则从炉具1中接收载具及载具内煅烧好的工件,然后从载具内取下工件并向外部输出,同时也需要将空置状态的载具送入循环轨道4上回流到进料组件2内。
28.具体来说,进料部21设置在进料组件2远离出料组件3的一侧,可由外部向进料部21内输入待冶工件;出料部31设置在出料组件3远离进料组件2的一侧,出料部31内可向外输出待冶工件;进料部21及出料部31可以采用相同的传送设备,仅仅是传送方向相反。
29.第一活动部22可相对于地面在第一进料口201与第一出料口202之间移动,第一活动部22可选择性的排出或接收载具;第二活动部可相对于地面在第二进料口301与第二出料口302之间移动,第二活动部可选择性的排出或接收载具;同样的,第一活动部22与第二活动部也可以采用同样的设备,一般是在水平面上设置一滑动轨道,第一活动部22或第二活动部设置在滑动轨道上进行平移。
30.第一转移组件23设置在第一活动部22上方,第一转移组件23可将待冶工件从进料部21转移到第一活动部22的载具上;第二转移组件设置在第二活动部上方,第二转移组件可将待冶工件从第二活动部的载具转移到出料部31内;还是同样的,第一转移组件23与第二转移组件也采用同样的设备,第一转移组件23或第二转移组件可以设置在龙门架上,通过三轴直线模组机构进行平移及升降,从而完成夹住工件进行转移的往复动作。
31.循环轨道4设置在进料组件2与出料组件3之间,循环轨道4两端分别对准第一进料口201及第二出料口302,循环轨道4可将载具从循环轨道4其中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并可选择性的从第二出料口302接收载具或者向第一进料口 201排出载具;循环轨道4一般采用链条传送带。
32.如图1所示,结合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手段实现。
33.其中,第一活动部22与第二活动部均包括第一活动件221及传送带平台 222。
34.第一活动件221可相对于地面水平移动。
35.传送带平台222设置在第一活动件221上并随第一活动件221同步移动,传送带平台222可选择性的排出或接收待冶工件。
36.为了使传送带平台222的宽度尺寸与主板或载具的宽度相适配,需要调整传送带平台222的宽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通过以下手段实现。
37.如图1所示,结合图4,传送带平台222包括对称设置在传送带平台222延伸方向两侧的第一侧围2221与第二侧围2222,以及限位块2223、活动块2224、螺杆2225及输出机构2226。
38.其中,第一侧围2221固定设置在第一活动件221上,第二侧围2222可相对于第一侧围2221水平移动,通过调整第一侧围2221与第二侧围2222之间的间距,就能够调整传送带平台222的宽度,使其同时与载具的宽度以及循环轨道4的宽度相适配。
39.具体来说,两个限位块2223对称设置在第一活动件221上,其中一个限位块2223上设置第一侧围2221,螺杆2225设置在两个限位块2223之间且螺杆 2225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限位块2223向外延伸,活动块2224螺接在螺杆2225上并可在两个限位块2223之间沿螺杆2225延伸方向移动,活动块2224上设置第二侧围2222,输出机构2226设置在第一活动件221上,输出机构2226与螺杆 2225其中一端相连接并驱动螺杆2225转动。
4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输出机构2226驱动螺杆2225转动,从而使活动块 2224带动第二侧围2222在两个限位块2223之间移动,并相对于第一侧围2221 平移,能够更精确的调整第一侧围2221与第二侧围2222之间的间距。
41.如图1所示,结合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通过以下手段实现。
42.其中,第一转移组件23及第二转移组件均包括第二活动件231及夹具232。
43.具体来说,第二活动件231设置在第一活动件221上方,第二活动件231 可相对于地面水平移动以及可相对于地面沿铅垂线方向移动,即第二活动件231 具有三轴移动的性能。进一步,更准确的说,第二活动件231可沿两个相交叉的方向在水平方向移动,且其中一个第二活动件231的水平移动方向与第一活动件221的移动方向相平行,另一个第二活动件231的水平移动方向与第一活动件221的移动方向相垂直。
44.夹具232设置在第二活动件231上并随第二活动件231同步移动,夹具232 可选择性的从进料部21或传送带平台222内取出待冶工件或者将待冶工件放入出料部31或传送带平台222。
45.如图1所示,结合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例种,夹具232采用吸盘结构来吸住工件,具体来说,通过以下手段实现。
46.其中,夹具232包括主体2321、第一臂体2322、吸盘机构2323及第二臂体2324。
47.主体2321设置在第二活动件231上。
48.第一臂体2322一端与主体2321铰连接,第一臂体2322另一端朝远离主体 2321的方向延伸,第一臂体2322远离主体2321的一端可围绕铰接端水平周向转动;通过摆动第一臂体2322,调整相邻的第一臂体2322的夹角,从而调整吸盘机构2323的对准工件表面的各点位。
49.吸盘机构2323设置在第一臂体2322远离主体2321的端部,吸盘机构2323 可选择
性的吸在待冶工件表面上,从将工件固定在夹具232上进行转移。
50.进一步的,第二臂体2324一端铰连接在第一臂体2322上,第二臂体2324 另一端朝远离第一臂体2322的方向延伸,第二臂体2324远离第一臂体2322的一端可围绕铰接端水平周向转动,第二臂体2324远离第一臂体2322的端部上设置吸盘机构2323,能够扩大调整吸盘机构2323对准点位的范围和调整能力。
51.工作原理:
52.设备通电开机后,主板从上游设备流入的进料组件2中,主板首先在进料部21内。此时,第一活动部22从第一进料口201的位置平移到第一出料口202 的位置。
53.第一转移组件23通过吸盘机构2323将主板从进料部21移动到第一活动部 22的载具上,第一活动部22再通过传送带平台222将主板及载具输送到炉具1 的进口内。
54.主板及载具经过炉具1内进行煅烧后从出口排出至第二进料口301,并通过传送带平台222进入第二活动部上;第二活动部平移至第二出料口302的位置,第二转移组件同样通过吸盘机构2323将载具上的主板转移到出料部31内并最终向外输出。
55.而第二活动部上空置状态的载具传送带平台222送入循环轨道4上并流向第一进料口201;第一活动部22平移到第一进料口201的位置以接受空置状态的载具。再次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形成载具的循环回流。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