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维护的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0633发布日期:2022-09-17 11:23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便捷维护的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行业的控制箱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捷维护的控制箱。


背景技术:

2.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储能集装箱系统,该系统需要考虑安全性、适应性、智能化,控制系统架构比较复杂,满足用户侧、源侧、发电侧各种项目需求,目前已经有一种名为电池阵列管理系统的控制箱,主要管理所有的高压箱,实现对一个pcs下辖的全部电池的管理,并与远程监控系统和pcs通讯。
3.上述提到的管理全部电池以及同pcs的通讯,需要一套严谨、可靠的系统架构,普遍的控制箱只考虑了结构尺寸满足,不考虑组装便捷性,一旦涉及到更换器件,需要将控制箱设备所有对外接线全部移除,并且将箱体从柜内拆除,无法灵活适应调试、维护,效率低下,而且对现场维护人员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了解系统所有的电气接线原理,而且现场环境较为复杂,一旦线束接错或线束装拆后出现问题,对整个调试或者客户体验将会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是提供一种对维护人员要求不高且提高效率的便捷维护的控制箱。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捷维护的控制箱,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隔板,所述壳体由前板、后板、顶板、底板、左侧板以及右侧板组成,在所述壳体内分为靠近前板的第一腔室与靠近后板的第二腔室,所述隔板设置于第一腔室内并将第一腔室分隔为上腔室与下腔室,所述顶板包括覆盖在第一腔室上方的前顶板以及覆盖在第二腔室上方的后顶板,所述前顶板开启可对上腔室内的器件进行维护。
6.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上腔室内设置有电池阵列管理模块、交换机以及能量管理模块,在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转接模块;在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规约转化器以及gps模块。
7.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前板包括覆盖上腔室的上前板以及覆盖下腔室的下前板,所述上前板与前顶板一体折弯成型。
8.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前顶板与后顶板接触的位置设置有销钉,在所述后顶板与前顶板接触的位置设置有销孔;在所述上前板上设置有把手。
9.进一步具体的,所述下前板、底板、左侧板以及右侧板一体折弯成型。
10.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后顶板与后板一体折弯成型。
11.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左侧板以及右侧板的外侧均设置一挂耳。
12.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前顶板两侧均向下伸出形成第一限位板,在所述后顶板两侧均向下伸出形成第二限位板。
13.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隔板上设置若干供线缆从上腔室进入下腔室的穿线孔。
14.进一步具体的,所述转接模块包括设置于下腔室内的转接板以及设置于转接板上
的若干连接插口。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将所有易于损坏的部件集中至上腔室内,将顶板设计为前顶板与后顶板,前顶板可以方便打开并将上腔室露出,方便对更换以及维修损坏的部件;同时,不需要将控制箱完全移出柜体,移出的部分能打开前顶板即可,维护起来也较为方便,提高安装以及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出顶板、后板以及上前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3中a-a部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前板与前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顶板与后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手拧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前板;11、上前板;12、下前板;2、后板;3、顶板;31、前顶板;311、销钉;312、第一限位板;32、后顶板;321、销孔;322、第二限位板;4、底板;5、左侧板;6、右侧板;7、隔板;71、穿线孔; 8、第一腔室;81、上腔室;82、下腔室;9、第二腔室;10、挂耳;101、把手;102、螺杆;103、头部;104、驱动件;100、规约转换器;200、 gps模块;300、电池阵列管理模块;400、交换机;500、能量管理模块;600、转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7.如图1-图4所示一种便捷维护的控制箱,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隔板7,所述壳体由前板1、后板2、顶板3、底板4、左侧板5以及右侧板6组成,在所述壳体内分为靠近前板1的第一腔室8与靠近后板2的第二腔室9,第一腔室8与第二腔室9的大小可以根据所需放置
的器件进行调整,在本方案中设计第一腔室8为第二腔室9的2倍左右;同时,所述隔板7设置于第一腔室8内并将第一腔室8分隔为上腔室81与下腔室82,上腔室81与下腔室82 的大小也可以根据所需放置的器件进行调整,在本方案中设计上腔室81略大于下腔室82。
28.为了保证控制箱正常运行,控制箱内需要安装规约转换器100、gps模块 200、电池阵列管理模块300、交换机400、能量管理模块500以及转接模块600;所述规约转换器100用于各种自动化网络通信场合进行通讯规约的转换,其基本上不会发生损坏,很少涉及拆换;所述gps模块200用于支撑校时功能,损坏率较小,也不会涉及拆换;所述电池阵列管理模块300主要通过管理下辖的所有高压控制箱,实现对一个逆变器下辖的全部电池的管理,该模块属于易损坏的部件,有一定的拆换频率;所述交换机400为多端口的网络桥,方便网路接线,交换机400也属于易损坏的部件,有一定的拆换频率;所述能量管理模块500作为整个储能系统的控制中枢,负责接入各数据集控设备以及接入远端监控平台,担负起整个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重任,使用且维护较多,也有一定的拆换频率;所述转接模块600为所有对外通讯的干节点、485、网络通讯接口都集中在该模块上,对外传输信号,该模块不涉及更换维护,仅仅是通讯转接作用。
29.其中,电池阵列管理模块300、交换机400以及能量管理模块500为易损坏部件,将这些易损坏部件安装于上腔室81内,将电池阵列管理模块300设置于上腔室81的右后部,将交换机400设置于上腔室81的右前部,将能量管理模块500设置于上腔室81的左部;所述转接模块600用于连接上腔室81内的器件,同时需要承担外部连接功能且需要经常拔插,故将所述转接模块600设置于下腔室82内;所述规约转换器100以及gps模块200在连接后就不需要拔插以及经常拆换,故将所述规约转换器100以及gps模块200设置于第二腔室 9内。
30.如图1与图4所示顶板3包括覆盖在第一腔室8上方的前顶板31以及覆盖在第二腔室9上方的后顶板32,其中,所述前顶板31与后顶板32为分体式设计,所述前顶板31可拆卸,并可将上腔室81内的器件露出,可方便对其进行维护与拆卸;所述前顶板31的安装可以通过螺钉直接进行固定,同时,为了保证前顶板31与后顶板32接触的位置不会上下错开,需要保证齐平,故在所述前顶板31与后顶板32之间通过销钉与销孔配合实现,如图5所示可在前顶板 31的竖直面上设置销钉311,对应的如图6所示在后顶板32的竖直面上设置销孔321,所述竖直面由前顶板31以及后顶板32向下延伸形成;所述销钉311 与销孔321组合可以设置为多组,在本方案中设计为3组即可。
31.基于上述顶板3的结构,进一步,所述前板1包括覆盖上腔室81的上前板 11以及覆盖下腔室82的下前板12,其中所述上前板11与前顶板31为一体式结构,其通过钣金件折弯成型,即所述上前板11与前顶板31可以一同拆卸,在所述上前板11上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安装;在所述前顶板31两侧均向下伸出形成第一限位板312(如图5所示),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312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左侧板5与右侧板6之间的距离,保证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312与左侧板5、右侧板6既有限位作用,还具有对销钉311的导向作用,保证销钉311能够顺利插入销孔321内;在所述上前板11上还设置把手101,通过把手101拉动或者推入方便对前顶板31与上前板11的操作;在所述上前板11表面开设有一些开口,该开口用于将交换机400以及能量管理模块500的接口露出,方便连接。
32.转接模块600包括转接板以及设置于转接板上的若干连接插口,若干所述连接插口分为两类,第一类用于内部器件连接至转接板上,第二类用于外部器件的连接;故需要在
下前板12表面开设一些开口,使得转接板上的第二类连接插口露出,方便连接。
33.作为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还可以将所述下前板12、底板4、左侧板5以及右侧板6一体折弯成型,所述后顶板32与后板2一体折弯成型。
34.作为本方案的一种实施例,还可以将所述下前板12、底板4、左侧板5、右侧板6以及后板2一体折弯成型。
35.为了方便后顶板32与左侧板5、右侧板6的定位与安装,在所述后顶板32 两侧均向下伸出形成第二限位板322(如图6所示),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322 的距离略大于左侧板5与右侧板6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322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312对齐,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322既有限位作用,也有对销孔321的定位作用,保证前顶板31上的销钉311能够顺利插入销孔321内。
36.在所述左侧板5与右侧板6的外侧均设置一挂耳10,由于该控制箱可以像抽屉一样插入柜体内,挂耳10可以在控制箱插到位后防止其继续插入,同时,在挂耳10上设置有通孔,可通过螺钉将控制箱固定在柜体上;所述挂耳10呈 l型通过螺钉固定在左侧板5、右侧板6上并且挂耳10的其中一面与前板1平行。
37.在所述隔板7上开设多个穿线孔71,同时在穿线孔71上设置护线套,所述上腔室81的器件上的线缆通过穿线孔71进入下腔室82并连接在转接板的第一类接口上;每条线缆对应一个穿线孔71,同时对线缆进行标签标识,也可以在穿线孔71旁进行标识,能够保证在对上腔室81内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能够很容易找到相应的线缆进行插接。
38.在所述上腔室81内的器件通过手拧螺丝实现装配,如图7所示手拧螺钉包括螺杆102、头部103以及位于头部103上的驱动件104,该驱动件104为一弧状的连杆,在头部103相对的侧面设置插孔,所述连杆的端部向内形成插头,所述插头插入插孔内;所述连杆可围绕插头轴线旋转,使用时可将驱动件104 拉起手动操作。
39.综上,根据具体器件的大小对控制箱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将所有易于损坏的器件集中至上腔室81内,将顶板3设计为前顶板31与后顶板32,前顶板31可以方便打开并将上腔室81露出,方便更换以及维修损坏的器件;同时,不需要将控制箱完全移出柜体,移出的部分能打开前顶板31即可,维护起来也较为方便,提高安装以及维护效率;将不易损坏的器件集中在第二腔室9,将不易损坏且需要与外部连接的器件集中在下腔室82内,通过前板1上的开口,方便与外部器件的连接,整体结构布局合理,在进行维修操作时,不需要完全拆卸控制箱,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
40.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