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性负载电路的启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72463发布日期:2022-08-24 12:4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容性负载电路的启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容性负载电路的启动电路。


背景技术:

2.图1为传统的输出端接容性负载的电路,其中opa电路可以是差大放大器、级联放大器、推挽式放大器等各种放大器电路或开关电容电路等,为使输出信号具有较高的电压霸服,当该电路工作时输出端的直流电位通常处于中间电位,而不工作时,输出端的直流电位通常会接最高电位或是最低电位。
3.典型的容性负载电路的启动电路,当启动电路从不工作切换至工作状态时,需要对容性负载进行充或放电,以使得输出端的直流电位处于中间电位,这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电容大小和充放电电流的大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性负载电路的启动电路,旨在解决电路启动时需要时间进行等待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容性负载电路的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d、第一电容c1、第一开关l1、第二开关l2、第三开关l3、第四开关l4、比较器opa、与门电路和第一mos管m1;所述第一mos管m1的源极接地,第一mos管m1的漏极连接电阻rd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比较器opa的反向输入端,第一mos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一开关l1的一端和第二开关l2的一端,第二开关l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开关l1的另一端连接电压vb,电阻rd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开关l3的一端和第四开关l4的一端,第四开关l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压端vdd,第三开关l3的另一端连接电流源ir的一端,电流源ir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压端vdd,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比较器op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参考电位vr,比较器opa的输出端连接与门电路的输入端。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关l3的导通或断开由与门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的电位信号控制。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l1、所述第三开关l3和所述第四开关l4都在高电平导通,在低电平断开。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关l2在低电平导通,在高电平断开。
9.进一步地,所述电流源电路包括: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和第五mos管m5;
10.进一步地,所述电流源电路包括:第二mos管m2和第三mos管m3,所述第二mos管m2的栅极连接第二mos管m2的漏极、第三mos管m3的栅极和电流ii,第二mos管m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m3的源极接地,第三mos管m3的漏极连接第三开关l3的另一端。
11.所述第二mos管m2的栅极连接第二mos管m2的漏极、第三mos管m3的栅极和第四mos管m4的源极,第二mos管m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m3的源极接地,第三mos管m3的漏极
连接第五mos管m5的源极,所述第四mos管m4的漏极分别连接第四mos管m4的栅极、第五mos管m5的栅极和电流ii,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三开关l3的另一端。
12.进一步地,所述电流源电路包括: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和第五mos管m5;
13.所述第二mos管m2的栅极连接第三mos管m3的栅极、第三mos管m3的漏极和第五mos管m5的源极,第二mos管m2的源极接地,第二mos管m2的漏极连接第五mos管m5的栅极,所述第三mos管m3的源极接地,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三开关l3的另一端。
14.在本技术中,接入电流源ir,使得输出端的电位处于中间电位,启动时几乎不需要时间,在放电过程中电流源ir断开,用不产生电路功耗。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现有的一种容性负载电路图。
16.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性负载电路的启动电路图。
17.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性负载电路的启动电路图。
18.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源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0.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21.请参阅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容性负载电路的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d、第一电容c1、第一开关l1、第二开关l2、第三开关l3、第四开关l4、比较器opa、与门电路和第一mos管m1;所述第一mos管m1的源极接地,第一mos管m1的漏极连接电阻rd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比较器opa的反向输入端,第一mos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一开关l1的一端和第二开关l2的一端,第二开关l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开关l1的另一端连接电压vb,电阻rd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开关l3的一端和第四开关l4的一端,第四开关l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压端vdd,第三开关l3的另一端连接电流源ir的一端,电流源ir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压端vdd,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比较器op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参考电位vr,比较器opa的输出端连接与门电路的输入端。
22.当电路不工作时负载电容开始缓慢放电,在这个过程中电流源ir断开,不产生功耗。当节点p
l
处的电压下降至小于参考电压vr时,比较器输出端通过与门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g为1,从而开启电流源ir对负载电容c1进行充电,直至p
l
处的电压恢复至直流工作点电压。
23.电流源ir只在电路不工作并且p
l
处的电压下降至小于参考电压vr时才会开启。
24.请参阅图3,可知各开关的导通情况。
25.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关l3的导通或断开由与门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的电位信号控制。
26.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l1、所述第三开关l3和所述第四开关l4都在高电平导通,在低电平断开。
2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l2在低电平导通,在高电平断开。
28.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源ir可以为电流源电路。
29.请参阅图4,a为单管电流源、b为cascode电流源,c为威尔逊电流。也可将电路稍加修改,将nmos管改为pmos管。
30.在电流源第二电阻rr为电阻rd的9倍时,电流源ir只需正常工作电流的十分之一。
3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源电路包括:第二mos管m2和第三mos管m3,所述第二mos管m2的栅极连接第二mos管m2的漏极、第三mos管m3的栅极和电流ii,第二mos管m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m3的源极接地,第三mos管m3的漏极连接第三开关l3的另一端。
32.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源电路包括: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和第五mos管m5;
33.所述第二mos管m2的栅极连接第二mos管m2的漏极、第三mos管m3的栅极和第四mos管m4的源极,第二mos管m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m3的源极接地,第三mos管m3的漏极连接第五mos管m5的源极,所述第四mos管m4的漏极分别连接第四mos管m4的栅极、第五mos管m5的栅极和电流ii,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三开关l3的另一端。
34.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源电路包括: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和第五mos管m5;
35.所述第二mos管m2的栅极连接第三mos管m3的栅极、第三mos管m3的漏极和第五mos管m5的源极,第二mos管m2的源极接地,第二mos管m2的漏极连接第五mos管m5的栅极,所述第三mos管m3的源极接地,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三开关l3的另一端。
36.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和第五mos管m5为nmos管。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接入电流源ir,使得输出端的电位处于中间电位,启动时几乎不需要时间,在放电过程中电流源ir断开,用不产生电路功耗。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