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计算机ic控制的光电二极管隔离放大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8258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计算机ic控制的光电二极管隔离放大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放大电路,尤其是一种基于计算机1C控制的光电二极管隔离放大电路,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光电隔离器(optoelectronic isolator,英文缩写为0C)亦称光电親合器、光親合显,简称光親。光親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又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属于电流型工作的低阻元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所以,它在长线传输信息中作为终端隔离元件可以大大提高信噪比。在计算机数字通信及实时控制中作为信号隔离的接口器件,可以大大增加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但是,在对电流进行放大隔离时,现目前的隔离放大电路存在控制精度较低的问题,容易受到其他电路设备的干扰,使得隔离效果较差,这样会导致光电信号的转换后失真,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隔离放大器控制精度较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隔离放大效果的基于计算机1C控制的光电二极管隔离放大电路。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计算机1C控制的光电二极管隔离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LM139的芯片1C,所述芯片1C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和运算放大器N输入端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运算放大器N输入端的正极;所述运算放大器N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芯片1C的第三引脚、电容C7的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芯片1C的第四引脚,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容C2的一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到环形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第一引脚上,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二引脚和直流电源输入端VI,所述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三引脚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输入端V2和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3相连后再连接到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五引脚,所述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2相连后再连接到芯片1C的第二引脚上;所述环形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所述环形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第二引脚连接电源输出端V3,所述环形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第三引脚分别连接电源输出端V4和电阻R4的一端并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到环形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第四引脚。
[0005]优化地,所述环形变压器T的型号为ΕΕΙ0。
[0006]优化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型号为2EF302。
[0007]优化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的型号为CA3140。
[000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计算机1C控制的光电二极管隔离放大电路采用计算机作为控制核心,具有更加精确的输出控制信号,因而可以提高对于放大信息的控制精度,从而使得信号的隔离放大效果更好,不仅保证了信号的不失真,而且减少了误差,具有很好的还原度,能够满足不同精度要求的设备使用,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计算机1C控制的光电二极管隔离放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计算机1C控制的光电二极管隔离放大电路,包括型号为LM139的芯片1C,所述芯片1C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和运算放大器N输入端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型号为2EF302,所述运算放大器N的型号为CA3140。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运算放大器N输入端的正极;所述运算放大器N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芯片1C的第三引脚、电容C7的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芯片1C的第四引脚,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容C2的一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到环形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第一引脚上,所述环形变压器T的型号为ΕΕΙ0。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二引脚和直流电源输入端VI,所述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三引脚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输入端V2和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3相连后再连接到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五引脚,所述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2相连后再连接到芯片1C的第二引脚上;所述环形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所述环形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第二引脚连接电源输出端V3,所述环形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第三引脚分别连接电源输出端V4和电阻R4的一端并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到环形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第四引脚。
[0013]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发光二极管D1并联在运算放大器N的两个输入端,组成I / U电阻增益,选用了放大的反馈电阻。这里采用高阻抗、低偏流运放是为了减小运放偏流对光电检测精度的影响。环形变压器T由内部的VI和V2隔离电源供电。1 / U变换后的电压信号通过100千欧电阻送入环形变压器T的输入放大器反相端,因反馈电阻R3也是100千欧,故其增益为负,具有很好的隔离放大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的隔离放大电路是利用发光二极管在信号和电源两通路之间提供可靠的隔离,此电路能在光电检测中实现良好的隔离放大功能。
[0015]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计算机1C控制的光电二极管隔离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LM139的芯片1C,所述芯片1C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和运算放大器N输入端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运算放大器N输入端的正极;所述运算放大器N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芯片1C的第三引脚、电容C7的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芯片1C的第四引脚,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容C2的一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到环形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第一引脚上,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二引脚和直流电源输入端VI,所述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三引脚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输入端V2和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3相连后再连接到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五引脚,所述环型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2相连后再连接到芯片1C的第二引脚上;所述环形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所述环形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第二引脚连接电源输出端V3,所述环形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第三引脚分别连接电源输出端V4和电阻R4的一端并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到环形变压器T次级线圈的第四引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1C控制的光电二极管隔离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变压器T的型号为EE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1C控制的光电二极管隔离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型号为2EF3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1C控制的光电二极管隔离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大器N的型号为CA314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IC控制的光电二极管隔离放大电路,它包括型号为LM139的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和运算放大器N输入端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运算放大器N输入端的正极;运算放大器N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三引脚、电容C7的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加精确的输出控制信号,使得信号的隔离放大效果更好,不仅保证了信号的不失真,而且减少了误差,具有很好的还原度,能够满足不同精度要求的设备使用。
【IPC分类】H03F3/08
【公开号】CN205092829
【申请号】CN201520841112
【发明人】李崇, 谢先伟
【申请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