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热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2382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热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采暖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碳热轨。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地热供暖主要以传导和对流两种方式对房间进行加热,这两种供暖方式都是先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室内的人们从空气中获取热量,然而室内的热空气往往都上升到上层,冷空气存在于下层,这就导致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出现上热下凉的情况。采用对流方式的散热器都要辅助风机进行散热,但是风机在运行中有噪音会影响人们的休息。
[0003]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取暖的方式不断升级改造,出现了一种利用电能转化为红外热能的地热装置一一电地暖,电地暖不但散热均匀,而且耗费能源较少。随着电地暖的盛行,其安全性也备注关注,尤其是电地暖取暖材料与电源线接头处的防脱落、防水、防潮以及防漏电尤为引人瞩目。因此,电地暖在使用过程中如何进行防脱落、防水、防潮和防止漏电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热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5]—种碳热轨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之间并相互平行的多个碳棒;所述碳棒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电防脱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并且在所述碳棒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接头保护装置;所述接头保护装置包括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电源线连接部和碳棒连接部;在所述电源线连接部中设置有沿所述电源线连接部轴向贯通所述电源线连接部的过线孔;在所述碳棒连接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碳棒连接部轴向与所述过线孔连通的连接孔;并且,在所述过线孔的孔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凹槽;在所述连接孔的孔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二凹槽。
[0006]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碳棒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相互垂直设置。
[0007]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碳棒与所述第一电源线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夹角的大小为30°?60°。
[0008]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电防脱连接装置包括插入部和与所述插入部一体成型的固定部;并且在所述插入部上设置有防脱落结构。
[0009]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脱落结构为螺纹。
[0010]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电防脱连接装置为金属螺钉。
[0011]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脱落结构为锯齿或倒刺。
[0012]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过线孔左、右两段中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凹槽。
[0013]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过线孔左段中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靠近所述电源线连接部左端端部位置处,另一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靠近所述过线孔与所述连接孔连通位置处;在所述过线孔右段中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靠近所述电源线连接部右端端部位置处,另一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靠近所述过线孔与所述连接孔连通位置处。
[0014]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连接孔中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靠近所述碳棒连接部远离所述电源线连接部的一端端部位置处,另一个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靠近所述过线孔与所述连接孔连通位置处。
[0015]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相邻两个所述碳棒之间的间距为10?500mm;且所述碳棒为椭圆形长条,其长度为800?1000mm。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实用新型碳热轨与其他地热方式相比具有铺设简单、快捷、防潮、安全的特点,尤其是对于房屋角落铺设更是不留死角,克服了传统地暖的缺陷;同时铺设后成轨道状,具有美观的效果。另外,耗能量比其他电取暖方式节省30 %~50%;
[0018]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碳热轨的接头保护装置是在将电源线和碳棒连接后,直接在电源线和碳棒的连接处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所以碳热轨接头保护装置可以将电源线和碳棒的连接处包裹其中,将接头处的缝隙消除,从而使电源线和碳棒的连接处达到良好的防水、防潮以及防漏电的效果;
[0019]通过在过线孔和连接孔中设置凹槽,一方面可以在碳棒与连接孔孔壁或电源线与过线孔孔壁出现脱落开裂时阻断裂缝的蔓延,另一方面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水分,进一步起到防水、防潮以及防漏电的效果;
[0020]同时,电源线与碳棒通过导电防脱连接装置连接,可以起到良好的防脱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碳热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碳热轨中电源线与碳棒接头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碳热轨中接头保护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碳热轨中导电源线与碳棒接头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碳热轨中接头保护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碳热轨中导电防脱连接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和
[0027]图7是本实用新型碳热轨中导电防脱连接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列表
[0029]100:碳热轨
[0030]110:第一电源线
[0031]120:第二电源线
[0032]130:碳棒
[0033]140:导电防脱连接装置
[0034]丨50:接头保护装置
[0035]151:电源线连接部
[0036]152:碳棒连接部
[0037]153:过线孔
[0038]154:连接孔
[0039]155:第一凹槽
[0040]156:第二凹槽[0041 ]141:插入部
[0042]142:固定部
[0043]143:防脱落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0045]如图1?3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0046]—种碳热轨100,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源线110、第二电源线120及设置于第一电源线110和第二电源线120之间并相互平行的多个碳棒130。其中,碳棒130与第一电源线110可以相互垂直设置,也可以是碳棒130与第一电源线110之间形成有夹角。优选的,夹角的大小为30°?60°。其中,相邻两个碳棒130之间的间距为10?500mm,优选为100mm。其中,碳棒130为椭圆形长条,其长度为800?100mm,优选为820mm。
[0047]碳棒130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电防脱连接装置140与第一电源线110和第二电源线120电连接。
[0048]碳棒130可以为碳素加热棒。优选的,碳棒130为碳纤维加热棒。优选的,碳棒130包括由碳素或碳纤维和树脂组成的碳芯和包覆于碳芯外的外壳。碳芯通电后通过内部分子的高速碰撞产生电流,从而实现导电、发热功能;外壳由聚四氟乙烯构成,聚四氟乙烯色彩为固定色彩(如R:G:B比例为164:59:1;^、¥、1(比例分别为42%、87%、100%、8%)。
[0049]导电防脱连接装置140包括插入部141和与插入部141 一体成型的固定部142。并且在插入部141上设置有防脱落结构143。
[0050]插入部141穿过电源线并插入碳棒13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