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调焦距的微型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41275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控调焦距的微型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摄像机,具体地讲是一种电控调焦距的微型摄像机。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称微型摄像机是指由内置1/4”或1/3”CCD(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集成模块)或CMS模块芯片,外置2mm或6mm直径镜头构成的微型摄像机,其原理是由镜头摄取图像,该图像折射在CCD上,由CCD模块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此种类型的微型摄像机其焦距在应用中固定的、清晰度是靠手调节镜头的螺距来实现调焦。在随机变化的图像中无法得到最佳清晰度,这样使微型摄像机在各个应用领域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在微型设备中特别是观察运动中的物体(图像)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空间不大的特殊场合,如此类型摄像机实现远距离的调焦,提高清晰度,其使用价值将无法估量,能广泛地利用国防科技民用各个领域,前景无限广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空间不大的特殊场合,在不扩大摄像机截面积的情况下,实现了电控调整焦距的电控调焦距的微型摄像机,以克服上述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镜头、CCD模块和壳体构成,其中镜头密固在壳体上,镜头的取像端在壳体外,折射端在壳体内,在折射端的后部设置有CCD模块,其特点是CCD模块是可横向移动活动固定在壳体内;上述CCD模块固定在一个有开口的框架内,该框架的开口处嵌有镜头,开口所对的框架内壁上固定CCD模块,框架的开口处两边的框架外壁与嵌有镜头的壳体两边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上述固定CCD模块的框架外壁端安置由一个杠杆拐臂,杠杆拐臂的一端活动固定在壳体上,其顶端与固定CCD模块的框架外壁端接触,另一端置入壳体末端开的槽内,槽内还设置有可在槽内移动的软轴芯,软轴芯是通过一个软轴套插入槽内,软轴芯的外端与软轴芯控制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以往人们习惯从镜头上想办法解决调焦距问题,本实用新型是从镜头后面的CCD芯片上想办法,巧妙地运用各种电控的传动机构,通过调整感光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来实现调焦。填补了我国在微型摄像机各个领域使用中不能解决高清晰度的重大难题。本实用新型可利用现有技术,针对不同使用场合,可采用不同的调焦方案。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固定镜头4的壳体7与固定CCD模块2的框架8之间设置有弹簧1,使得框架8压迫住活动固定在壳体7上的杠杆拐臂3的顶端,使杠杆拐臂3的活动端压迫槽9内软轴芯5,当软轴芯5在槽9内上下移动时,使杠杆拐臂3沿其固定端转动,杠杆拐臂3的顶端推动框架8左右移动,使CCD模块2与镜头4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调焦距的过程,即达到调焦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软轴套6的作用是使软轴芯5能方便地在槽9内上下移动。软轴芯5的外端可接一个微型电机带的凸轮,当微型电机正反转时,该凸轮带动软轴芯5上下移动,微型电机既可线控,也可遥控。本实用新型控制软轴芯5上下移动,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其它电控或遥控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电控调焦距的微型摄像机,由镜头(4)、CCD模块(2)和壳体(7)构成,其中镜头(4)密固在壳体(7)上,镜头(4)的取像端在壳体(7)外,折射端在壳体(7)内,在折射端的后部设置有CCD模块(2),其特征在于CCD模块(2)是可横向移动活动固定在壳体(7)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调焦距的微型摄像机,其特征在于CCD模块(2)固定在一个有开口的框架(8)内,该框架(8)的开口处嵌有镜头(4),开口所对的框架(8)内壁上固定CCD模块(2),框架(8)的开口处两边的框架外壁与嵌有镜头(4)的壳体(7)两边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控调焦距的微型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固定CCD模块(2)的框架(8)外壁端安置由一个杠杆拐臂(3),杠杆拐臂(3)的一端活动固定在壳体(7)上,其顶端与固定CCD模块(2)的框架外壁端接触,另一端置入壳体(7)末端开的槽(9)内,槽(9)内还设置有可在槽内移动的软轴芯(5),软轴芯(5)是通过一个软轴套(6)插入槽内,软轴芯(5)的外端与软轴芯(5)控制装置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控调焦距的微型摄像机,由镜头、CCD模块和壳体构成,其中镜头密固在壳体上,镜头的取像端在壳体外,折射端在壳体内,在折射端的后部设置有CCD模块,其特点是CCD模块是可横向移动活动固定在壳体内。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以往人们习惯从镜头上想办法解决调焦距问题,本实用新型是从镜头后面的CCD芯片上想办法,巧妙地运用各种电控的传动机构,通过调整感光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来实现调焦。填补了我国在微型摄像机各个领域使用中不能解决高清晰度的重大难题。本实用新型可利用现有技术,针对不同使用场合,可采用不同的调焦方案。
文档编号H04N5/225GK2634752SQ0325460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6日
发明者李章宏, 李新华 申请人:李新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