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型操作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1173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光型操作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光型操作部件和备有该透光型操作部件的照相机等电子仪器。
背景技术
在已往的电子仪器中,为了仪器的装饰或者为了指示操作方法/操作顺序,把光源配置在操作按钮的背面侧等,通过操作按钮把光源的光引导到仪器外部(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要在操作按钮的外观面(操作面)上形成具有不同颜色或材料的若干个区域时,通常是采用二色成形的方法(日本特开2002-216567号公报(第0014、0018段,图4)。
但是,当采用上述的二色成形在操作按钮的外观面上形成若干个区域时,存在以下问题。例如,对操作按钮外观面上的不要光透过的区域进行涂敷时,为了不使涂料沾在要透光的区域上,则要进行遮蔽,然后再将该遮蔽去除。或者,对操作按钮的整个外观面进行涂敷后,再用激光照射要透光的区域,以将涂敷去掉。
这样,在进行了遮蔽和涂敷后,再去除该遮蔽和涂敷的作业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形成的透光型操作部件、和采用该透光型操作部件的电子仪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透光型操作部件,其中,具有第1透光率的第1部件、和透光率比上述第1部件大的第2部件;上述第1部件,其内侧形成为可供上述第2部件插入的形状,并且,设有按压开关部件的按压部;上述第2部件插入在上述第1部件内。
另外,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仪器,具有进行控制动作的控制电路,其中,备有透光型操作部件、开关部件和光源;上述透光型操作部件,具有第1透光率的第1部件、和透光率比上述第1部件大的第2部件;上述第1部件,其内侧形成为可供上述第2部件插入的形状,并且,备有突起部;上述第2部件,插入在上述第1部件内;上述开关部件,当与该透光型操作部件的操作相应地与上述突起部连接时,生成电信号;上述光源,设在上述第2部件的内侧;上述透光型操作部件的第1部件的一部分面和上述第2部件的一部分面,从上述电子仪器的外罩开口部露出。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在以下的说明书和附图中将更加清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之操作按钮的断面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之操作按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具有操作按钮的数码照相机的正面立体图。
图4是具有操作按钮的数码照相机的背面立体图。
图5是实施例1之操作按钮的断面图。
图6是说明中按钮和外按钮的组合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3表示具有本发明实施例1之操作按钮的数码照相机(电子仪器)的正面立体图。该图中,101是照相机本体,在其内部配置着可进行摄影的各种部件,例如,将光图像进行光电变换而生成图像数据的摄像元件(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等)、低通滤波器、控制整个照相机动作的控制电路。
102是具有摄影镜头的镜头筒,通过使其在光轴方向进行伸缩,可以变更摄影光学系统的焦距。103是释放钮,将其半按下时,摄影准备动作(焦点调节动作和测光动作)开始,将其全按下时,摄影动作(摄像元件读出的图像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开始。
104a是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物体侧窗部,摄影者可以通过取景器光学系统观察被摄体像。105是测定被摄体亮度(测光)的测光传感器的窗部。测光传感器的测光结果被送到照相机本体101内的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计算曝光值(快门速度和光圈值)。106是将照明光照射到被摄体上的闪光灯机构的窗部。
另外,图4表示本实施例的数码照相机的背面立体图。该图中,104b是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目镜侧窗部。107是在摄影模式与再生模式之间进行模式切换的切换杆,可相对于照相机本体101滑动地安装着。操作切换杆107并设定为摄影模式时,通过光学取景器104或液晶显示机构(LCD)109观察被摄体像,按下释放钮103即可进行摄影。
操作切换杆107并设定为再生模式时,可以使液晶显示机构109显示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图像数据。
108是模式转盘,可进行各种摄影模式(自动摄影模式、光圈优先AE模式、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等)的切换。109是液晶显示机构,在摄影模式的设定时,起到取景器(电子取景器)的作用,在再生模式的设定时,用于显示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确认等。201是配置在液晶显示机构109下侧的操作按钮。
当数码照相机与相应的打印机(将图像信息输出到原稿的输出装置)等外部机器连接着时,该操作按钮201亮蓝灯。这时,按下该操作按钮201,就可以把数码照相机的图像送到打印机。
即,当数码照相机与打印机连接着时,由于操作按钮亮蓝灯,所以,操作者立即知道连接着打印机。另外,当操作者要把图像送到打印机时,不会错按其它的按钮。
下面,主要参照图1、2说明操作钮201的构造。操作按钮201由透光的中按钮(第2部件)202和不透光(透光率约为零)的外按钮(第1部件)203构成。
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相互结合为一体。即,把中按钮202(突起部202a)插入设在外按钮203上的插入口部203a,用粘接剂将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粘接成为一体。
在此把粘接剂流入到由中按钮202的外周面202e和外按钮203的插入口部203a的内周面203a1(与外周面202e相向的面)形成的空间部201a内,就可以进行中按钮202与外按钮203的粘接。
为了切实地进行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的粘接,必须将粘接剂填满沿按钮202、203的周方向延伸的空间部201a。为此,本实施例中,把外按钮203的内周面203a1,做成为从外按钮203的内侧朝着外侧(操作钮外观面的相反侧)直径渐渐扩开的倾斜面(锥面)。换言之,形成了使内周面203a1与外周面202e的间隔,从操作按钮201的内部朝着外侧渐渐扩大的锥面203a1。这样,空间部201a成为在粘接剂的插入口侧宽、越到里侧越窄的形状。这样,可以将粘接剂流入到内周面203a1和外周面202e的整个面上,可以切实地将中按钮202与外按钮203粘接。
本实施例中,只在外按钮203上设置有锥面203a1,但是也可以只在中按钮202的外周面202e上设置锥面,也可以在锥面203a1的基础上再将外周面202e设置为锥面,只要使空间部201a成为在粘接剂的插入口侧宽、里侧窄的形状即可。
另一方面,采用粘接剂时,必须不能让粘接剂通过中按钮202与外按钮203的相接部分流出到操作按钮201的外观面(按钮202、203的外观面202b、203b)上。
为此,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插入口部203a中的、与操作按钮201的操作方向(按压方向)正交的面上,形成沿上述操作方向延伸的止流槽部201b。即,让多余的粘接剂流入到止流槽部201b内,以防止粘接剂流出到外观面上。这里,止流槽部201b沿着插入口部203a的全周方向形成。
另外,也可以把止流槽部201b设在插入口部203a周方向的一部分区域上。也可以只在中按钮202侧设置相当于止流槽部201b的槽部,也可以除了止流槽部201b外再在中按钮202侧设置槽部。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用粘接剂将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形成为一体,但是,也可以在中按钮和外按钮上设置卡合部,借助该卡合部的卡合,使中按钮202与外按钮203一体化。也可以用熔敷等方法使其一体化。
另外,本实施例中,中按钮202的外观面202b和外按钮203的外观面203b构成为连续的面。这里,把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的结合面作为一个面,即作为设计基准面,规定从该设计基准面到外观面(203b、202b)的尺寸,就可以将外观面202b、203b做成为连续的面。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仅有中按钮202(突起部202a)从操作按钮201的外观面突出、同样地也可抑制中按钮202(外观面202b)相对于外按钮203的外观面的陷入。因此,操作按钮201的外观面美观,同时也具有二色成形那样的整体感。
根据本实施例,只要对外按钮203的外观面203b预先实施涂、把中按钮安装在涂敷后的外按钮203上,就可以制作成操作面的一部分被涂敷了的操作按钮201。这样,不必象二色成形那样,将不要涂敷的区域遮蔽,在涂敷后再去除掉遮蔽,也不需要用激光将不需要涂敷的部分剥离,可以省掉许多麻烦的工序。由于省掉了这些麻烦,可以简化操作按钮的制作工序,也可以抑制成本的提高。
在外按钮203上,形成了第1基准孔部203f和第2基准孔部203g,从外罩突出的凸部贯穿该第1基准孔部203f和第2基准孔部203g,外按钮203通过上述凸部固定在照相机本体101的外罩上。由第1基准孔部203f可以定位外按钮203相对于外罩的位置。用第2基准孔部203g可以决定旋转角度,可以把外按钮203安装在外罩的预定位置。
图1中,在操作按钮201的里面侧(外观面的相反侧),配置着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204。发光二极管204配置在操作按钮201外观面中心的大体正下方位置。另外,与间歇开关205接触的凸部203c(按压部),形成在向外观面203b的径向外侧延伸的法兰部211上。当打印机等外部装置通过电缆等与数码相机连接着时,该发光二极管发蓝光。
这样地配置发光二极管204,将凸部203c设置在中按钮202的外侧,可以防止发光二极管204发出的光被凸部203c遮住而产生亮度不均匀,同时可以使发光二极管204的光照在整个中按钮202上。这样,可以抑制光量不足,可以有效地使光从中按钮202的外观面202b射出到外部。
中按钮202的色度(浓度)浅时,从外部通过中按钮202能看见配置在照相机本体101内的发光二极管204和配线基板等。这时,通过提高中按钮202的扩散度,可以防止从外部看见发光二极管204和配线基板等。
另外,把中按钮202的色度加深到从外部看不见配线基板等的程度时,射出到操作按钮201外部的光量可能会减低。但是,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操作按钮201外观面中央的大体正下方配置着发光二极管(LED)204,所以,可以有效地使用从发光二极管204发出的光,可以抑制射出到操作按钮201外部的光的光量不足。
另外,想要提高亮度时,对外按钮203的插入口部203a的表面实施镜面加工、或者实施银系统等反射率高的涂敷,或者实施电镀处理等,就可以减少操作按钮201内的光量损失。减少了光量损失后,就能相应地增加从操作按钮201的外观面射出到外部的光量。
这样,对插入口部203a的表面和外观面203b进行同样的处理,可以简化操作按钮201(外按钮203)的加工工序。
另外,使发光二极管204的发光色和流过发光二极管204的电流值变化,或者采用色度不同的中按钮202,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亮度、照射光的色度。
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将操作按钮201按入时,操作按钮201借助外按钮203的铰链部203h变形,设在外按钮203里面的凸部203c与安装在图未示配线基板上的间歇开关205相接。这样,间歇开关205成为接通状态,该信号被送到照相机本体101内的控制电路。
这样,在中按钮202的里面(与外观面202b相反侧的面),形成了凹部202f。因此,即使操作按钮201被按入,中按钮202也不接触发光二极管204。即,由于形成了凹部202f,可以靠近操作按钮201(中按钮202)配置,可以减小操作按钮201周边的配置空间,可以实现照相机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停止按压操作按钮201时,操作按钮201借助外按钮203的铰链部203h的反作用力,迅速回到预定位置(按压前的位置)。这时,由于凸部203c离开间歇开关205,从而间歇开关205成为断开状态。在操作按钮201被再次按入前,间歇开关205保持着断开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操作按钮201是由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这两个部件构成的,所以,当过度的外力作用在操作按钮201上时,中按钮202可能会从外按钮203上脱开。即,外按钮203通过基准孔部203f、203g固定在照相机的外罩上,中按钮202用粘接剂固定在外按钮203上,所以,当大的外力作用在中按钮202上时,中按钮202对外按钮203的结合位置可能会错动。
为此,本实施例中,在中按钮202的外周面上,形成沿其径向外侧延伸的足部202c,当操作按钮201被按入预定量时,足部202c(伸出部)与设在照相机本体101内的底盘101a相接(见图5)。这样,能减低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的结合部分的剪切力,可以防止中按钮202相对于外按钮203的错动。
由于在操作按钮201的背面侧配置着间歇开关205,为了避免足部202c与间歇开关205相干涉,只在中按钮202外周中的一部分区域形成足部202c。即,在中按钮202相对于外按钮203具有预定相位的状态进行安装,足部202c不与间歇开关205相接。
这时,为了防止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在错开上述预定相位的状态结合,必须在相位相符合的状态将中按钮202组装入外按钮203。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形成在外按钮203上的足部203d1、203d2、与形成在中按钮202上的定位部202d1、202d2卡合,可以用上述预定的相位将中按钮202组装入外按钮203。
下面,说明成型中按钮202时的浇口位置。如上所述,中按钮202由透光材料(例如树脂)构成,从浇口将树脂流入特定的模子内就可以形成中按钮202。本实施例中,如图2中虚线A所示,把成型用的浇口位置设置在足部202c的外周面上。这样设置是基于下述的理由。
如果把成型用的浇口位置设在中按钮202的外观面202b上,则在去除浇口时所产生的毛刺等位于外观面202b上。这时,上述毛刺等会使从外观面202b射出到外部的光产生不均匀,并且操作按钮201的外观面也不好看。
另外,如果把成型用的浇口位置设在中按钮202中的、与外按钮203的插入口部203a相接的部分,则在浇口处理时所产生的毛刺等会使得中按钮202与外按钮203的接触不稳定,会减低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的结合力。因此,本实施例中,把成型用的浇口位置设在中按钮202的外观面202b以外的部分、以及与插入口部203a接触部分以外的部分,即,设在足部202c的外周面上。
这样,把浇口位置设在足部202c的外周面上,将中按钮202组装到外按钮203上时,在不与外按钮203干涉的位置形成流道,可以在进行中按钮202的浇口处理前使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结合。另外,使用比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更容易处理的流道,使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结合,可容易地进行操作按钮201的组装作业。
另外,一次成型若干个中按钮202时,可以使用流道方便地进行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的结合。另外,如图6所示,一次成型若干个中按钮202和若干个外按钮203时,只要使中按钮202的间隔(D)和外按钮203的间隔(D)一致,就可以在进行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的浇口处理前一次地进行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的接合,可以容易地进行操作按钮201的组装作业。
下面,说明实施例1的变型例。
实施例1中,把透光的中按钮202配置在操作按钮201的中央,用不透光(透光率约为零)的外按钮203包围住中按钮202。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例1的构造。
例如,也可以将实施例1中的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的材料互换。即,也可以使中按钮202遮住发光二极管204的光,使外按钮203透过上述光。另外,也可以使中按钮202和外按钮203都能透过上述光,使两者的透光率互不相同。例如,可以使中按钮202的透光率高于或低于外按钮203的透光率。
上述的变型例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对将操作按钮设在数码照相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操作按钮的其它电子仪器,例如,携带型的游戏机和摇控器、移动式录音机等。
权利要求
1.透光型操作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透光率的第1部件、和透光率比上述第1部件大的第2部件;上述第1部件,其内侧形成为可供上述第2部件插入的形状,并且,设有按压开关部件的按压部;上述第2部件插入在上述第1部件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型操作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部件的内面,设有反射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型操作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部,是上述第1部件中的非外观面侧的部分,设在外观面的外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型操作部件,其特征在于,在该操作部件的非外观面侧中的、上述第1部件的内面与上述第2部件的外面之间,设有粘接剂;上述第1部件的内面和上述第2部件的外面之中的至少一方的面,是越接近上述非外观面离开另一方的面的退避量越大的锥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型操作部件,其特征在于,在该操作部件的非外观面侧中的、上述第1部件的内面与上述第2部件的外面之间,设有粘接剂;在设有上述粘接剂的部分的外观面侧的上述第1部件的内面和上述第2部件的外面之中的至少一方的面上,设有防止上述粘接剂流出到上述外观面侧的槽形状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型操作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部件的非外观面侧的部分,设有向外观面的外方伸出的伸出部;在该伸出部上设有与上述第1部件卡合的卡合部,该卡合部用于定位该第2部件插入上述第1部件的绕轴方向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型操作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部件的非外观面侧的部分,设有向外观面的外方伸出的伸出部;该伸出部具有相接面,当该操作部件被按下时,该相接面与不同于操作部件的别的部件相接。
8.电子仪器,具有进行控制动作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备有开关部件、透光型操作部件和光源;上述透光型操作部件,具有第1透光率的第1部件、和透光率比上述第1部件大的第2部件;上述第1部件,其内侧形成为可供上述第2部件插入的形状,并且,备有一部分突起、按压上述开关部件的按压部;上述第2部件,插入在上述第1部件内;上述光源,设在上述第2部件的内侧;上述开关部件,与该透光型操作部件的操作相应地、通过上述按压部按压上述开关而生成电信号;上述透光型操作部件的第1部件的一部分的面和上述第2部件的一部分的面,从该电子仪器的外罩开口部露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部,设在不露出于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开口部的、上述外罩侧的面的里侧的面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部件的、与上述外罩侧相反侧的部分形成为凹形状;上述光源配置在该凹形状的内侧。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当向原稿输出图像信息的输出装置与上述电子仪器连接期间,上述光源亮灯,在上述连接期间中,当上述透光型部件被按下时,上述电子仪器内的图像信息送到上述输出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透光型操作部件,具有第1透光率的第1部件、和透光率比上述第1部件大的第2部件;上述第1部件,其内侧形成为可供上述第2部件插入的形状,并且,设有按压开关部件的按压部;上述第2部件插入在上述第1部件内。
文档编号H04N5/225GK1658056SQ20051000637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3日
发明者长田阳一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