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纤阵的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1403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光纤阵的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关于显示设备,包括CRT显示器和缩微设备的改进。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用量最大的虽然还是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简称CRT,但是该技术在大屏幕显示方面已达到其技术极限。当屏幕超过一定尺寸后,显像管造价昂贵、笨重、体积大、易碎、功率消耗大。这是因为随着显像管尺寸的增加,真空压力增大,对玻璃的厚度和质量的要求都不得不提高。所以大屏幕显示已经成了平板显示技术的天下。
目前主要的平板显示技术有液晶(LCD)、等离子体(PDP)、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TFELD)、投影等,每一种技术都令人满意地再现了过去只有CRT才能显示出的屏幕图像。各种显示技术各具优势,在竞争中求发展,并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CRT,CRT在平板显示技术的压迫下已经有了生存危机。
发明目的CRT的优势在于成本低、技术成熟,如果能够低成本的实现大屏幕技术突破,那么CRT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本发明所提出的基于CRT光纤阵显示器的电视机构想,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突破。同时,还附带产生了光纤阵缩微设备和光纤阵CRT式通信设备。

发明内容
(CRT光纤阵显示器的原理)提出了CRT光纤阵显示器的构想。为叙述简练,以下凡说到光纤(即光导纤维),均指带包层的纤芯(即光导纤维芯)。包层较纤芯有较低的折射率,可以使小角度射入纤芯的光产生全反射。
显示器有M×N个像素,由M×N根光纤1组成一个光纤阵,将光纤做成一个矩形成像端2和一个矩形显像端3(称CRT光纤),显像端面积为成像端面积的K倍,M×N根光纤的成像端捆扎粘接密封后形成一个平面,称光纤阵成像屏(图1中,仅画出上下两排光纤示意,图中实际上是6排),用来取代传统显像管6的显示屏。光纤阵成像屏中每根光纤成像端2的端面对应一个像素点,涂上一组三基色荧光粉,电子轰击荧光粉后,直接在光纤成像端2的端面发光,通过光纤1点对点地将成像端2的像素传输到光纤显像端3,光纤显像端矩阵按照对应的成像端矩阵位置排布,光纤的显像端即形成一个大的光纤阵显像屏8,成为大屏幕的平板电视,如果显像端的端面面积为成像端端面面积的K倍,那么光纤阵显像屏8的面积就为光纤阵成像屏4面积的K倍。
但是,显像屏的扩大带来了加速荧光粉老化的问题。光纤阵显像屏将光纤阵成像屏放大K倍后,相应的发光也应该加大K倍,即成像屏4的亮度应该等于标准亮度的K倍,从荧光粉老化的角度来看是不利的,所以K值也不能太大。
如果要进一步加大光纤阵显像屏8的面积,并且解决荧光粉老化问题,一种好方法是采用多个CRT光纤阵成像屏对应一个光纤阵显像屏8(图2)。这时,一个光纤阵成像屏并不是一幅完整的图像,仅仅是一幅图的局部,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一幅完整的图像被分解成多个局部图像,所以称图2中的光纤阵成像屏为局部成像屏9,(图2中,仅画出两个CRT局部成像屏9对应一个光纤阵显像屏8,其实可以是更多个局部成像屏)。光纤显像端矩阵与成像端矩阵的对应关系就是完整的图像与多个局部图像的组合关系。如果令显像屏8的面积不变,且每个局部成像屏9的面积同单CRT光纤阵成像屏4一样大,则局部成像屏9的亮度可以降低到成像屏4的1/W,其中W是局部成像屏9的个数。
增加显示器分辨率和尺寸的另一条途径是采用3原色CRT(R-CRT、G-CRT、B-CRT)并联的光纤阵显示器(简称3原色CRT组),图3。3个CRT矩阵中对应行列位置相同的红绿蓝3根光纤汇集到显像屏矩阵的对应位置,合起来成为一个行列位置相同的完整像素。R、G、B分别代表红、绿、蓝3原色。
在这种方案中,要控制R-CRT、G-CRT、B-CRT在某一瞬间都在矩阵的同一位置发光,必须要控制3个电子束的偏转角一致,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将3个CRT的偏转线圈串联起来,即令3个行偏转线圈串联且3个场偏转线圈串联,3个CRT的偏转电流就相等了;再令3个高压包的低压线圈并联,高压也相等了;所以解决了控制3个电子束的偏转角一致的问题。
采用多(电子)枪的方案可以进一步降低荧光粉上的峰值亮度,远低于单枪方案的峰值亮度,有利于荧光粉的寿命。
对于光纤阵显示器而言,光纤阵的小端面为成像屏,大端面为显像屏,两个端面的功能区分很明显;仔细分析发现,对传统的CRT显示器而言,作为显示屏玻璃板的两个面,内面实际上是成像屏,而外面才是输出图像的显像屏,两者合二为一了。
光纤阵成像屏和光纤阵显像屏在专利申请200510031504.0中分别被称为接收屏和输出屏。将光纤的曲率控制在大于X射线的临界角而小于可见光的临界角的范围,也就是将光纤的曲率控制在可以使X射线逸出光纤而不使可见光逸出的范围。显像端的端面面积是指显像屏面积/(M×N),即指一根光纤本身面积加附属“空地”,光纤本身面积周围的“空地”与相邻的光纤平分后,算该光纤的显像端的端面面积;而不仅仅是光纤头的面积。
实施例1单CRT光纤阵显示器,图1。显示器有M行×N列个像素,由M×N根光纤1组成一个光纤阵,将光纤做成一个矩形成像端2和一个矩形显像端3,M×N根光纤1的成像端2捆扎粘接密封后形成一个平面,称光纤阵成像屏4(图1中画出6行×5列个像素作为示例,仅画出上下两排光纤示意,图中6行都应该是光纤),用来取代传统显像管6的显示屏。光纤阵成像屏4中每根光纤成像端2的端面对应一个像素点,涂上一组三基色荧光粉,电子轰击荧光粉后,直接在光纤成像端2的端面发光,其像素通过光纤点对点地传输到光纤显像端3,光纤显像端矩阵按照对应的成像端矩阵4位置排布,光纤的显像端即形成一个大的光纤阵显像屏8,成为大屏幕的平板电视,如果显像端3的端面面积为成像端2的K倍,那么光纤阵显像屏8的面积就为光纤阵成像屏4面积的K倍。将光纤的曲率控制在大于X射线的临界角而小于可见光的临界角的范围,也就是将光纤的曲率控制在可以使X射线逸出光纤而不使可见光逸出的范围。
密封和抗压问题。由于成像屏4是由M×N根光纤的成像端2捆扎粘接后形成,势必带来密封和抗压问题。用高性能粘接剂,加钢质固定环5,并且令成像屏4的厚度t达到一定值,可以使密封和抗压问题得以解决。方法二是将成像屏的光纤阵烧结成一整块板状。
实施例2有多个CRT的光纤阵局部显示器合并成的光纤阵显示器,图2。显像屏有M行×N列个像素(同实施例1一样),由于采用了两个局部成像屏9,所以每个局部成像屏9只有(M×N)/2个像素,图2中,每个局部成像屏只有3行(即M/2行)。如果令显像屏8的面积不变,且每个局部成像屏9的面积同单CRT光纤阵成像屏4一样大,则局部成像屏9的亮度可以降低到成像屏4的一半,从而达到延长荧光粉寿命的目的。当然,采用两个以上的局部成像屏,将可以使局部成像屏的亮度进一步降低。
实施例3有一组3原色CRT(R-CRT、G-CRT、B-CRT)并联的光纤阵显示器,图3。显像屏8有M行×N列个像素(同实施例1一样)。3个CRT各自的成像屏都有M×N根光纤,所以都有M×N个发光元素,R-CRT只有红色荧光粉,所以有M×N个红像素,分别为R1,1、R1,2……Ri,j……Rm,n;同样,G-CRT只有绿色荧光粉,M×N个绿像素分别为G1,1、G1,2……Gi,j……Gm,n;B-CRT只有蓝色荧光粉,M×N个蓝像素分别为B1,1、B1,2……Bi,j……Bm,n;对于红绿蓝3个成像屏19、20、21的3个光纤阵,3个矩阵中对应位置相同红绿蓝3根光纤汇集到显像屏矩阵的对应位置,也就是将行列位置相同红像素、绿像素和蓝像素,合起来成为一个行列位置相同的完整像素,控制R-CRT、G-CRT、B-CRT在某一瞬间都在矩阵的同一位置发光,当它们某一瞬间分别在Ri,j、Gi,j、Bi,j发光后,通过光纤汇集到显像屏8中的对应点Xi,j而形成一个像素,即Ri,j+Gi,j+Bi,j=Xi,j,(i为行坐标,j为列坐标,i=j=1时,R1,1+G1,1+B1,1=X1,1,);由于每个成像屏都只有一种颜色,所以荧光粉涂满整屏,颜色不会互相干扰,也就无须阴罩板了。
红色光纤12、绿色光纤14、蓝色光纤16将红色成像端13、绿色成像端15、蓝色成像端17的单色像素汇集到组合光纤11,再到组合光纤成像端10。
将红绿蓝3根光纤汇集到显像屏矩阵的对应位置,可以是将3根光纤融化合并为一个显像端;也可以是将3根光纤的3个显像端粘接到一起。
由于传统的彩电,每个像素都是红绿蓝3根荧光粉条,所以按同样的电子束轰击精度,单色成像屏可以将像素点数目提高3倍,实际上,成像屏光纤阵能够做成多少个点,像素点数目就可以是多少,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分辨率。
要控制R-CRT、G-CRT、B-CRT在某一瞬间都在矩阵的同一位置发光,首先是3个显示器的参数应该相同,同时还必须要控制3个电子束的偏转角一致,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将3个CRT的偏转线圈串联起来,即令3个行偏转线圈串联且3个场偏转线圈串联,3个CRT的偏转电流就相等了;再令3个高压包的低压线圈并联,高压也相等了;所以解决了控制3个电子束的偏转角一致的问题。
在这种方案中可以有进一步降低荧光粉老化的措施,就是采用多(电子)枪的方案。比如采用一个3枪群(图4),每个像素(除边缘的)都被射中3枪,于是每个像素的发光持续时间可为单枪结构的3倍,使荧光粉上的峰值亮度远低于单枪结构的峰值亮度,有利于荧光粉的寿命。
将一组3原色CRT并联的光纤阵显示器简称为一个“3原色CRT组”,与实施例2的方法联合使用,一个完整的光纤阵显示器是由多个3原色CRT组构成,一个3原色CRT组仅仅是一个局部显示器,那么,这个显示器称“多套3原色CRT组复合结构”。成为多组3原色CRT组对应一个超大型显像屏结构。
实施例4图5中,在一个CRT中分三个独立的原色区间(R-E、G-E、B-E),每个原色区间都有M×N个原色像素,汇集到显像屏后就构成M×N个3色像素。
实施例5光纤阵成像屏的几种加工方法。
(1)、图6中,先预制好CRT光纤,并排列固定好光纤阵的显像屏一头,将然后让光纤自然下垂,再整理成像屏的光纤阵。
(2)、图7中,先将矩形光纤棒28整理成M×N矩阵,再将该矩阵棒两头由光纤矩形上部固定器27、光纤矩形下部固定器29进行固定,然后对该矩阵棒的中间一截均匀加热和均匀拉伸成光纤。
(3)、成像屏的光纤阵被高强度的粘接剂粘接成整块,外围用钢环加固。
(4)、将成像屏的光纤阵烧结成一整块板;该板光纤之间仍然由包层材料隔开。
(5)、CRT还是现在一样,显示屏为一块玻璃,将成像屏的光纤阵压贴在玻璃上,或用透光率很好的粘接剂直接紧粘贴在玻璃上。
实施例6对于缩微设备而言是成像屏大显像屏小,图8中,缩微光纤32的包层与光纤芯的软化点和延展性近似,可以与光纤芯融为一体;将许多缩微光纤32集合成一个圆截面的光纤阵33,然后对光纤束均匀加热使之融合成一根光纤棒,再将光纤阵33(即成像屏)一端箍紧固定于上方,光纤束自然下垂,再对该棒的中下截均匀加热和均匀拉伸成细棒,成为缩微设备光纤阵小头35。因为该棒实际上是很多光纤组成,拉伸成细棒后原光纤成了极细光纤。于是成像屏大图像传到显像屏就成了很小的图像。比如用激光刻半导体芯片就可以用此缩微设备。因为包层与光纤芯融为一体,所以光纤成为极细光纤后,包层效果须依然良好。
实施例7目前的光纤通信,是用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产生光信号。而光纤阵式CRT也可以应用于光纤通信领域,可以用CRT取代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器件。以下将CRT、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小白支灯泡统称发光器件。
为了提高信号传输中线路的利用律,目前采用的有时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用3原色发光器件并联的光纤,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多路复用方法叫色分多路复用。具体说,目前每个信号周期仅仅是通过有光或无光产生两种信息;假定由3原色为例进行说明,可以有8种信息组合(R、G、B、RG、RB、GB、RGB、无);假定由3原色的每种原色再分8档,共达83=512种颜色,即每个信号周期就可以产生512种信息,传输效率就大多了。当然,光信号的传输不仅是用可见光,而是用包括不可见光的红外线。以用1100nm-1500nm的光波为例,取1100nm、1200nm、1300nm、1400nm、1500nm五种“原色”,可以获得更多(32种)的信息组合。以下R、G、B三原色泛指某一光波范围的三个“原色”波长。图9中描述了两类发光信号源,一类是3个原色CRT发出3原色光信号,另一类是3个发光器件(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发出3原色光信号,信号通过光缆37传送到接收端A,接收端A光纤的端点将一根光纤再分为3根,颜色光信号通过颜色光电器取得3个原色电信号(由于光电器件本身并不分辨颜色,为了获得彩色,须滤色器配合使用才成为颜色感光器)。当然,这里有一个信号可靠性的问题,即信号接收端能否正确识别颜色,这取决于颜色光电器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性能和处理技术。就目前的技术看来,光电器件包括光二极管检测器、(数码相机)CCD感光器等,光电器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编码器把电子信号转换成数码信号。
如果将每种原色的强度控制成多个档,就能够有更多种颜色。图9中,以识别3原色8档83种颜色为例,CRT能自己控制光强;而单个发光器(包括激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小白支灯泡)则要先由数模转换器36将数字信号转换成8档不同强度的模拟电信号,再令单个发光器(或单个发光器组8个激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发出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反过来,接收端光电器件收到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转换成不同强度的电信号,再由模数转换器39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8档不同强度的数字信号。
信号传输到接收端后会有所衰减或设备误差,需要确定信号失真后还原的标准。所以,当两地建立联系时,先发送一组类似“定音哨”信号的标准色,并约定何时刷新标准色。发送端按约定发送一组8档3原色作为标准色(比如R=G=B=100;R=G=B=110;R=G=B=120;R=G=B=130;R=G=B=140;R=G=B=150;R=G=B=160;R=G=B=170);接收端收到标准色后,将每原色8档的强度逐个记下作为标准;假设发送端的标准色R=G=B=160在接收端变成R=120、G=130、B=110,于是就知道,以后收到信号中有靠近R=120、G=130、B=110的值,都应该按照折扣比例将信息还原为160。为提高效率,不需要发整套标准色信号,而只要发其中几个,比如只要发次高和次低两个(R=G=B=160;R=G=B=110)即可。三原色信号的最低信号要考虑到(电-光、光-电)器件的阈值以及损耗而远高于档差值,如R=G=B=100>>10。
归纳起来,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1)、由M×N根光纤组成光纤阵,光纤阵的一端组成光纤阵成像屏,涂上荧光粉,置换传统CRT显示器的显示屏,在电子束轰击下成像;光纤阵的另一端组成光纤阵显像屏。(2)、由M×N根光纤组成一个光纤阵,将光纤做成一个矩形成像端和一个矩形显像端,M×N根光纤的成像端捆扎粘接密封后形成一个平面,称光纤阵成像屏,用来取代传统显像管的显示屏;光纤阵成像屏中每根光纤成像端的端面对应一个像素点,涂上一组三基色荧光粉,电子轰击荧光粉后,直接在光纤成像端的端面发光,其像素通过光纤点对点地传输到光纤显像端,光纤显像端矩阵按照对应的成像端矩阵位置排布,光纤的显像端即形成一个大的光纤阵显像屏。(3)、有多个CRT的光纤阵局部显示器合并成的光纤阵显示器,由于采用了P个局部成像屏,所以每个局部成像屏只有(M×N)/P个像素。(4)、采用3原色CRT(R-CRT、G-CRT、B-CRT)并联的光纤阵显示器,3个CRT矩阵中对应位置相同红绿蓝3根光纤汇集到显像屏矩阵的对应位置,合起来成为一个行列位置相同的完整像素;或在一个CRT中分三个独立的原色区间(R-E、G-E、B-E),每个原色区间都有M×N个原色像素,汇集到显像屏后就构成M×N个3色像素。(5)、控制同组3个原色CRT电子束的偏转角一致,办法之一是将3个CRT的偏转线圈串联起来,即令3个行偏转线圈串联且3个场偏转线圈串联,3个CRT的偏转电流就相等了;再令高压包的低压线圈并联,高压也基本相等了。(6)、在3原色CRT组中,采用多(电子)枪的方案,多枪结构中每枪电子束的强度由CPU根据画面情况控制。(7)、采用多个3原色CRT组构成一个光纤阵显像屏,每个3原色CRT组属于光纤阵显像屏中的一个局部显像屏。(8)、先预制好CRT光纤,并排列固定好光纤阵的显像屏一头,将然后让光纤自然下垂,再整理成像屏的光纤阵。光纤阵成像屏的光纤阵被高强度的粘接剂粘接成整块,外围用钢环加固;或将光纤阵成像屏的光纤阵烧结成一整块板;该板光纤之间仍然被包层材料隔开。(9)、对于缩微设备而言是成像屏大显像屏小,缩微光纤32的包层与光纤芯的软化点和延展性近似,可以与光纤芯融为一体;将许多缩微光纤32集合成一个圆截面的光纤阵33,然后对光纤束均匀加热使之融合成一根光纤棒,再将光纤阵33(即成像屏)一端箍紧固定于上方,光纤束自然下垂,再对该棒的中下截均匀加热和均匀拉伸成细棒,成为缩微设备光纤阵小头35。(10)、三个原色发光器发出颜色光信号经各自的光纤中汇集于一根光纤,信号通过光缆37传送到接收端A,接收端A光纤的端点将一根光纤再分为3根,颜色光信号通过颜色光电器取得3个原色电信号。将每种原色的强度控制成多个档,组合成多种颜色。当两地建立联系时,发送端按约定发送一组若干档3原色作为标准色,并约定何时刷新标准色。
本发明涉及到显像管的真空问题,特提出一种有关提高真空度的方法。先描述其原理。假定在太空(完全失重)中的一间房子,里面放一些完全弹性(弹子)球,弹性球在里面进行完全弹性碰撞的无规则运动(就像空气分子在某空间的运动)会永恒持续,房间被中间一块隔板分为A1、B1两个空间,隔板上有许多单向阀,令弹性球只能由A1室到B1室,无法由B1室到A1室,于是,必定会导致B1室中的球多于A1室中的球。如果将单向阀和弹性球尺寸都缩小至分子级,则成了B1室气体分子和A1室气体分子与分子阀隔板的关系,于是,必定会导致B1室中的气体分子多于A1室中的气体分子的结果,这实际上打破了熵增加的定律。如果紧贴显像管有一个副空腔,两者之间用分子阀隔板隔开,当显像管和副空腔都抽真空后,如果还有一点残留气体,慢慢都会跑到副空腔中去,从而提高显像管的真空度。当然,实现这个想法目前太遥远。


图1——CRT光纤阵显示器原理图。1——光纤;2——光纤成像端;3——光纤显像端;4——光纤阵成像屏(或称图像接收屏);5——固定环;6——CRT显像管;7——电子枪;8——光纤阵显像屏;t——光纤阵成像屏的厚度。
图2——有两个CRT的光纤阵显示器原理图。9——局部成像屏。
图3——一组3原色CRT并联的光纤阵显示器。10——组合光纤成像端;11——组合光纤;12——红色光纤;13——红色光纤成像端;14——绿色光纤;15——绿色光纤成像端;16——蓝色光纤;17——蓝色光纤成像端;18——光纤省略线(即没画全);19——红色光纤阵成像屏;20——绿色光纤阵成像屏;21——蓝色光纤阵成像屏;R-CRT——红色显示器、G-CRT——绿色显示器、B-CRT——蓝色显示器;R1,1——红成像屏(1,1)位置的成像端;G1,1——绿成像屏(1,1)位置的成像端;B1,1——蓝成像屏(1,1)位置的成像端;X1,1——显像屏(1,1)位置的显像端。
图4——电子枪组。由多个电子枪22组成。
图5——单CRT三个独立原色区的显示器;R-E——红色区、G-E——绿色区、B-E——蓝色区;R5,1——红成像屏(5,1)位置的成像端;G5,1——绿成像屏(5,1)位置的成像端;B5,1——蓝成像屏(5,1)位置的成像端;X5,1——显像屏(5,1)位置的显像端;23——红色光纤;24——绿色光纤;25——蓝色光纤。
图6——显像屏光纤阵整理图。出现的标号与图1相同。
图7——光纤棒阵拉伸成光纤阵。26——上部拉伸;27——光纤矩形上部及固定器;28——光纤棒;29——光纤矩形下部及固定器;30——光纤阵截面;31——光纤阵拉伸器。
图8——缩微设备光纤阵加工。32——缩微光纤;33——缩微光纤阵大头;34——光纤阵截面逐渐变小的部分;35——缩微设备光纤阵小头。
图9——光纤通信图。3个原色CRT上出现的标号与图3相同。36——数模转换器;37——光缆;接收端到各对应矩阵点的光纤;38——光缆尾端;39——模数转换器;R-F——红色发光器、G-F——绿色发光器、B-F——蓝色发光器;R-J——红色光电器(由颜色过滤器和光电器件组成,下同);G-J——绿色光电器;B-J——蓝色光电器;A——光纤A接收端;B——光纤B接收端;C——光纤C接收端;D——光纤D接收端。
权利要求
1.一种CRT显示设备,包括电视信号处理设备和显示器,其特征是由M×N根光纤组成光纤阵,光纤阵的一端组成光纤阵成像屏,涂上荧光粉,置换传统CRT显示器的显示屏,在电子束轰击下成像;光纤阵的另一端组成光纤阵显像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显示设备,其进一步的特征是由M×N根光纤组成一个光纤阵,将光纤做成一个矩形小头和一个矩形大头,M×N根光纤的小头捆扎粘接密封后形成一个平面,称光纤阵成像屏,用来取代传统显像管的显示屏;光纤阵成像屏中每根光纤小头的端面对应一个像素点,涂上一组三基色荧光粉,电子轰击荧光粉后,直接在光纤小头的端面发光,其像素通过光纤点对点地传输到光纤大头,光纤大头矩阵按照对应的小头矩阵位置排布,光纤的大头即形成一个大的光纤阵显像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显示设备,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有多个CRT的光纤阵局部显示器合并成的光纤阵显示器,由于采用了P个局部成像屏,所以每个局部成像屏只有(M×N)/P个像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显示设备,其进一步的特征是采用3原色CRT(R-CRT、G-CRT、B-CRT)并联的光纤阵显示器,3个CRT矩阵中对应位置相同红绿蓝3根光纤汇集到显像屏矩阵的对应位置,合起来成为一个行列位置相同的完整像素;或在一个CRT中分三个独立的原色区间(R-E、G-E、B-E),每个原色区间都有M×N个原色像素,汇集到显像屏后就构成M×N个3色像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显示设备,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控制同组3个原色CRT电子束的偏转角一致,办法之一是将3个CRT的偏转线圈串联起来,即令3个行偏转线圈串联且3个场偏转线圈串联,3个CRT的偏转电流就相等了;再令高压包的低压线圈并联,高压也基本相等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显示设备,其进一步的特征是在3原色CRT组中,采用多(电子)枪的方案,多枪结构中每枪电子束的强度由CPU根据画面情况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显示设备,其进一步的特征是采用多个3原色CRT组构成一个光纤阵显像屏,每个3原色CRT组属于光纤阵显像屏中的一个局部显像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显示设备,其进一步特征是先预制好CRT光纤,并排列固定好光纤阵的显像屏一头,将然后让光纤自然下垂,再整理成像屏的光纤阵。或先将矩形光纤棒28整理成M×N矩阵,再将该矩阵棒两头由光纤矩形上部固定器27、光纤矩形下部固定器29进行固定,然后对该矩阵棒的中间一截均匀加热和均匀拉伸成光纤。光纤阵成像屏的光纤阵被高强度的粘接剂粘接成整块,外围用钢环加固;或将光纤阵成像屏的光纤阵烧结成一整块板;该板光纤之间仍然被包层材料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显示设备,其进一步的特征是对于缩微设备而言是成像屏大显像屏小,缩微光纤32的包层与光纤芯的软化点和延展性近似,可以与光纤芯融为一体;将许多缩微光纤32集合成一个圆截面的光纤阵33,然后对光纤束均匀加热使之融合成一根光纤棒,再将光纤阵33(即成像屏)一端箍紧固定于上方,光纤束自然下垂,再对该棒的中下截均匀加热和均匀拉伸成细棒,成为缩微设备光纤阵小头3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RT显示设备,其进一步的特征是三个原色发光器发出颜色光信号经各自的光纤中汇集于一根光纤,信号通过光缆37传送到接收端A,接收端A光纤的端点将一根光纤再分为3根,颜色光信号通过颜色光电器取得3个原色电信号。将每种原色的强度控制成多个档,组合成多种颜色。当两地建立联系时,发送端按约定发送一组若干档3原色作为标准色,并约定何时刷新标准色。
全文摘要
CRT光纤阵显示设备。显示器有M×N个像素,由M×N根光纤1组成一个光纤阵,将光纤做成一个矩形成像端2和一个矩形显像端3,显像端面积为成像端面积的K倍,M×N根光纤的成像端捆扎粘接密封后形成一个平面,称光纤阵成像屏,用来取代传统显像管6的显示屏。光纤阵成像屏中每根光纤成像端2的端面对应一个像素点,通过光纤1点对点地将成像端2的像素传输到光纤显像端3,光纤的显像端即形成一个大的光纤阵显像屏8,成为大屏幕的平板电视。
文档编号H04N9/12GK1917653SQ20051003203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9日
发明者陈启星 申请人:陈启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