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与防盗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5284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与防盗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与防盗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与制造成本的降低,使得具备无线通信特性功能的移动终端(主要用于通话的移动终端又称为手机)成为目前最常见的通信工具之一,几乎已成为现代人的必备品。
移动终端作为一种随身携带的、时尚小巧、价值不菲的通讯工具,很容易丢失或者被盗。移动终端丢失后,机主只能根据丢失移动终端的大概地点去找寻移动终端。由于线索太少,很难找到,所以常常只能接受移动终端丢失的损失,最终造成失主财产的损失;同时移动终端上往往存储机主的一些重要信息,移动终端的遗失也通常造成机主生活的不便;犯罪还分子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存储的联系人信息进行诈骗等犯罪行为,危害社会治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可以在丢失移动终端后得到移动终端周边环境信息,为找寻到移动终端提供帮助;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盗移动终端,可以在丢失移动终端后得到移动终端周边环境信息,为找寻到移动终端提供帮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获取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发送所述周边环境信息到预设号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防盗移动终端,包括信息获取单元、信息发送单元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获取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到预设号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得到移动终端被盗的事实,获取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发送所述周边环境信息到预设号码,可以让机主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来找寻移动终端,有利于找寻到被盗的移动终端。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移动终端防盗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移动终端防盗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移动终端防盗方法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移动终端防盗方法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移动终端防盗方法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防盗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防盗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八防盗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九防盗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获取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发送所述周边环境信息到预设号码。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于上述方法的防盗移动终端。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的对预设条件的判断是为了确定移动终端是否被盗用,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则说明移动终端被盗用,应当获取移动终端周边环境信息,并发送获取的信息。
大部分移动终端都具有设置开机密码与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密码的功能,设置了开机密码的移动终端在每次开机后都会提示用户输入密码,用户输入了正确的密码才可以进一步使用移动终端。SIM卡密码的作用在于机主限制他人通过其他的SIM卡使用他的移动终端,具体为若移动终端设置了SIM卡密码,当该移动终端更换了SIM卡之后,开机后会提示用户输入SIM卡密码,只有输入了正确的密码后才可以进一步使用移动终端。
通过上述的开机密码和SIM卡密码基本可以让机主防止他人使用其移动终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开机密码和SIM卡密码来得知移动终端是否被盗,具体地,当使用者连续输入的不正确密码的次数达到了预设值,那么就可以断定当前的使用者是盗用了该移动终端。所述预设值应当至少为两次,因为输错密码的事件很容易发生,若只输入了一次错误密码就断定使用者是盗用的话会有较大误差。实际中,有的移动终端只设置了开机密码,有的移动终端只设置了SIM卡密码,还有一些移动终端既设置了开机密码又设置了SIM卡密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只要任一个密码连续输入错误的次数达到预设值就可以断定使用者是盗用该移动终端,例如,使用者输入开机密码时连续错误了3次,达到了预设值,那么不必提示该使用者再输入SIM卡密码就可以断定该用户是盗用了该移动终端。
当通过输入错误密码的方式断定使用者是盗用移动终端后,移动终端将获取移动终端周边环境信息,以下说明移动终端如何获取移动终端周边环境信息。
由于现有移动终端除了具有通话功能外,一般还具有录音、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功能等娱乐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其中的录音、拍照、GPS功能中的至少一个来获取移动终端周边环境信息。具体地,如前所述,当使用者输入错误密码的次数达到预设值或者移动终端收到预定号码发送的预定格式的信息后,将进行预置的动作,这些动作包括录音、拍照、获取GPS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如果移动终端没有录音、拍照、GPS功能这些功能,移动终端也可以获取当前移动终端中的SIM卡号码,当然,获取SIM卡号码和进行录音、拍照、获取GPS信息这些动作并无冲突,可以只进行其中一个,也可以进行多个。
当移动终端获取到了移动终端周边环境信息后,通过当前移动终端中的SIM卡将所述信息发送到预设号码,所述预设号码是机主设置的,一般可以设置为机主的好友、家人等的移动终端号码,机主可以通过在所述预设号码所在的移动终端上察看所述周边环境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对找寻移动终端提供很大的帮助。
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通过以下伪码形式的方案实现If(PhoneTumOnPasswordOK&&PhoneSIMPasswordOK)RunNormal();ElsePhoneProtect();上述伪码的涵义是如果开机密码和SIM卡密码都正确,则调用移动终端正常运行程序;如果开机密码和SIM卡密码任一个不正确,则启动移动终端保护程序;为了描述清楚起见,这里引入了移动终端保护程序,实际上,该程序即就是获取移动终端周边环境信息、发送所述周边环境信息到预设号码这些动作的集合;移动终端保护程序可以用如下伪码表示PhoneProtect(){GetPhoto();GetVoice();GetGPS();SendToSpecialNumber();}
由于各个移动终端的软件、操作系统各不相同,所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伪码的形式进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说明,针对不同的移动终端软件、操作系统都可以轻松地将所述伪码转换。
以下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包括101、提示用户输入开机密码;102、用户输入开机密码后,验证密码是否正确,若正确则用户可以使用该移动终端,流程结束;若不正确则进行步骤103;103、判断用户连续输入错误密码的次数是否达到3次,若未达到则进行步骤101;若达到则进行步骤104;104、启动拍照程序,获取图片;105、使用当前移动终端中的SIM卡向预设号码发送包括所述图片的信息。
以上以一个特例的形式说明了本发明实施例,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具体为开机密码输入错误的次数达到预设值,所述当前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具体为图片信息,实际上,如前所述,所述预设条件还可以为SIM卡密码输入错误的次数达到预设值,所述当前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还可以为声音信息、GPS信息、SIM号码信息等,所以,实施例一只是一个特例,并不表明本发明就这样一种实现方式。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是密码输入错误的次数达到预设值,实际上,当机主自己可以确认移动终端已被盗用时,如果等待盗用者输入密码再确认是否被盗,获取、发送信息,常常会贻误时机,而刚刚丢失时的移动终端还是较容易找到的,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出机主可以主动确认移动终端被盗,进而可以较早地获取移动终端周边环境信息。具体地,通过软件预先设定移动终端在接收到预定内容的信息后,即可确认移动终端已被盗,将获取移动终端周边环境信息。其中,所述预定内容可以如下例##phoneprotect。以下结合实施例二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包括201、机主发现移动终端被盗,向被盗移动终端发送预设内容的信息;此时,常常是被盗事件发生后不久,机主向被盗移动终端中的SIM卡号码发送预设内容的信息;202、被盗移动终端收到所述信息;203、启动拍照程序,获取图片;204、使用当前移动终端中的SIM卡向预设号码发送包括所述图片的信息。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中当前的SIM卡将所述信息发送到预设号码,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可以采用在移动终端中预置备用发送模块,该备用发送模块在SIM被更换或移除的情况下仍可发送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到预设号码,这样可以更稳妥地将获取到的信息发送到预设号码。以下结合实施例三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包括301、提示用户输入开机密码;302、用户输入开机密码后,验证密码是否正确,若正确则用户可以使用该移动终端,流程结束;若不正确则进行步骤303;303、判断用户连续输入错误密码的次数是否达到3次,若未达到则进行步骤301;若达到则进行步骤304;304、启动拍照程序,获取图片;305、启动预置的备用发送模块向预设号码发送包括所述图片的信息。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备用发送模块将移动终端最终将获取到的信息发送到预设号码,用于在所述信息发送单元被更换或移除的情况下仍可发送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到预设号码,这样在终端的SIM被替换,或者SIM被移除的情况下,终端仍然可以将所述信息发送到预设的号码,以使机主可以通过所述信息来寻找移动终端。通过上述手段,可以大大增加机主找到移动终端的可能。
通常情况下,丢失移动终端不仅仅造成等同于移动终端价值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移动终端中常常存有机主的个人信息、重要资料等,这些无形的信息资料对机主的意义也十分重大,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将移动终端中的信息资料在确定移动终端丢失后发送到预设号码。由于目前的移动终端中存储的内容比较多,一般地,机主可以预先设置哪些信息资料在移动终端丢失后需要发送,当满足预设条件,确认移动终端被盗后,将发送这些信息资料到预设号码。以下结合实施例四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包括401、提示用户输入开机密码;402、用户输入开机密码后,验证密码是否正确,若正确则用户可以使用该移动终端,流程结束;若不正确则进行步骤403;403、判断用户连续输入错误密码的次数是否达到3次,若未达到则进行步骤401;若达到则进行步骤404;404、启动拍照程序,获取图片;405、使用当前移动终端中的SIM卡向预设号码发送包括所述图片的信息;406、使用当前移动终端中的SIM卡向预设号码发送预先设置的第一信息资料;机主预先设置的第一信息资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通讯录、短信息等,由于当前许多移动终端功能比较强大,进一步地,机主也可以预先设置某些文件或者文件夹为发送的内容。
为了防止盗用移动终端者获得机主的移动终端中的信息资料,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得知移动终端被盗用后,自动删除预先设置的信息资料的步骤。以下结合实施例五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包括501、提示用户输入开机密码;502、用户输入开机密码后,验证密码是否正确,若正确则用户可以使用该移动终端,流程结束;若不正确则进行步骤503;503、判断用户连续输入错误密码的次数是否达到3次,若未达到则进行步骤501;若达到则进行步骤504;504、启动拍照程序,获取图片;505、使用当前移动终端中的SIM卡向预设号码发送包括所述图片的信息;506、删除预先设置的第二信息资料。所述第二信息可以是终端上存储的机主的个人信息,保密资料等。
以上是对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的说明,通过以上说明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得到移动终端被盗的事实,获取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发送所述周边环境信息到预设号码,可以让机主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来找寻移动终端,有利于找寻到被盗的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机主可以主动向丢失的移动终端发信息,以使移动终端尽快获取周边环境信息,再发送到预设号码,这样可以缩短机主获取所述信息的时间,为机主尽快找到移动终端提供了帮助。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在移动终端中预置专用号码发送所述获取到的信息,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获取到的信息能稳妥地发送到预设号码。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在确定移动终端丢失后,发送机主预先设置的信息资料到预设号码,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少用户损失。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在确定移动终端丢失后,删除预先设置的信息资料,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少用户损失。
下面对适用于本发明方法的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六、一种防盗移动终端,如图6所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601、信息发送单元602信息获取单元601,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获取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
信息发送单元602,用于将信息获取单元601获取的所述信息发送到预设号码。
其中,信息获取单元6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单元中的至少一种录音单元601a、拍照单元601b、GPS单元601c、SIM卡号码获取单元601d录音单元,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录制声音文件;拍照单元,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拍摄图片文件;GPS单元,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获取GPS信息;SIM卡号码获取单元,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SIM卡号码。
实施例七、一种防盗移动终端,如图7所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701、预置号码单元702信息获取单元701,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获取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备用发送模块702,用于发送信息获取单元701获取的信息到预设号码。所述备用发送模块在所述信息发送单元被更换或移除的情况下仍可发送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到预设号码。所述备用发送模块可以是对应备用号码的用户识别模块,可以与UE本身结合为一体。也可以隐蔽的方式与UE分离设置。或可以控制或触发新的SIM卡的发送功能。
实施例八、一种防盗移动终端,如图8所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801、第一信息发送单元802、第二信息发送单元803信息获取单元801,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获取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第一信息发送单元802,用于将信息获取单元801获取的所述信息发送到预设号码;第二信息发送单元803,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发送预先设置的信息资料到预设号码。
实施例九、一种防盗移动终端,如图9所示,包括信息获取单元901、信息发送单元902、信息删除单元903信息获取单元901,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获取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信息发送单元902,用于将信息获取单元901获取的所述信息发送到预设号码;信息删除单元903,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删除预先设置的信息资料。
以上是对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防盗移动终端的说明,通过以上说明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得到移动终端被盗的事实,获取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发送所述周边环境信息到预设号码,可以让机主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来找寻移动终端,有利于找寻到被盗的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在移动终端中预置备用发送模块,所述预置备用发送模块可以发送所述获取到的信息,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获取到的信息能稳妥地发送到预设号码。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在确定移动终端丢失后,通过第二信息发送单元发送机主预先设置的信息资料到预设号码,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少用户损失。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在确定移动终端丢失后,通过信息删除单元删除预先设置的信息资料,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少用户损失。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与防盗移动终端的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移动终端获取自身的周边环境信息;发送所述周边环境信息到预设号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包括收到连续输入错误开机密码的次数达到预设值;或收到连续输入错误SIM卡密码的次数达到预设值;或收到预设内容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获取自身的周边环境信息进一步包括获取当前移动终端内正在使用的SIM卡号码、录制声音、拍摄图片、获取GPS信息这些动作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周边环境信息到预设号码进一步包括移动终端中当前的SIM卡发送周边环境信息到预设号码;或移动终端中预置的备用发送模块发送周边环境信息到预设号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预先设置的第一信息资料到预设号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周边环境信息到预设号码之后还包括删除预先设置的第二信息资料。
7.一种防盗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获取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到预设号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盗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单元包括以下单元中的至少一种录音单元,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录制声音文件;拍照单元,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拍摄图片文件;GPS单元,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获取GPS信息;SIM卡号码获取单元,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获取移动终端中当前的SIM卡号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盗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备用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信息发送单元被更换或移除的情况下发送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到预设号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盗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发送预先设置的第一信息资料到预设号码。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盗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息删除单元,用于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删除预先设置的第二信息资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与防盗移动终端,所述终端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获取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发送所述周边环境信息到预设号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与防盗移动终端,当满足预设用于确定移动终端被盗的条件后,得到移动终端被盗的事实,获取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发送所述周边环境信息到预设号码,可以让机主通过获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周边环境信息来找寻移动终端,有利于找寻到被盗的移动终端。
文档编号H04W88/02GK101052190SQ200710102079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4日
发明者丁国华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