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291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轴结构,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应用于具 有对应的上下壳体的电子设备的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按, 一般的笔记本计算机、电子词典以及折叠式手机等电子装置, 大多具有转轴装置,这种转轴装置应用于该类电子装置屏幕与主机本 体连接处,藉以达到屏幕与主机本体之间可以互相连接且能转动的功 能。以笔记本计算机为例,其转轴装置结构大致可区分有主机与屏幕 两部分,于未使用状态时屏幕上盖为下盖合于主机底座上方,当欲使 用时,必须将上盖上掀至适当角度后以便于操作使用,因此有良好的 转轴设计是必要的。
而, 一般笔记本计算机的转轴装置,请参阅图l,为应用于现有技
术中的转轴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转轴装置3包括有连动件30、 固定件31、转轴32、以及连接件33。该连动件30固定于笔记本计算 机的上盖1中,该固定件31通过多个螺丝连接于该连动件30,该转轴 32通过该连接件33连接于该固定件31,其中,还具有一结合件34轴 接于该转轴32,用以固定结合该转轴32至笔记本计算机的上盖1与下 盖2之间,于该上盖l下压时,该连动件30带动该固定件31,并经由 该连接该固定件31以及该转轴32的连接件33绕该转轴32转动,以 使该上盖1完成相对于该下盖2的开合动作。
然,该种笔记本计算机的转轴装置虽可完成转轴动作,但其构造 复杂,极不利于组装和拆卸,更为重要的是,固定件31连接于该连动 件30时需要多个螺丝固定,如此一来不但增加制造成本,同时亦会带 来操作上的不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种种缺点的转轴结构, 同时,使该转轴结构简单而又不增加设计成本,实为相关领域的业者
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转轴结构,以使结构简单以便于组装及拆卸。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结构,以使降低制造成本。为达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轴结构, 其应用于一至少具有对应的上下壳体的电子设备,且该上壳体至少设 有一连接杆,该转轴结构包括连接于该连接杆的连接部, 一端连接 于该连接部以及另一端连接于该上壳体的固定部,连接于该固定部的 轴部以及轴接于轴部的旋动件,其中,该固定部用于固定该转轴结构 于该上壳体,该旋动件具有至少一用于结合于下壳体的结合部,且该 连接部、该固定部以及该轴部为一体成型,以使该上壳体相对该下壳 体移动时,该连接杆带动该转轴结构,以使该轴部配合该旋动件做旋 转动作。前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轴结构,其中,该固定部还包括一定 位孔;该固定部与该连接部以一预设夹角设置;该固定部亦通过焊接、 螺锁或黏合的固定方式其中之一固定该转轴结构于上壳体;该连接部 通过焊接、螺锁或黏合的固定方式其中之一连接于该连接杆;该轴部 与该固定部以一预设夹角设置;该结合部为螺孔。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应用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固定部以 及轴部并于该轴部轴接一旋动件以构成该转轴结构,以使该转轴结构 因其结构简单、易于组装及拆卸,同时又不增加设计成本,从而可提 高产业利用价值。


图1为应用于现有技术中的转轴装置示意图;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的构造示意图;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的应用示意图;以及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的实施于笔记本计算机的示意图。 1上^^2下盖3转轴装置30连动件31固定件32转轴33连接件34结合件4转轴结构40连接部41固定部410定位孔411螺孔42轴部43旋动件430结合部5上壳体50连接杆51螺接柱52定位柱6下壳体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 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 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 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 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再者,以下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而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 型的基本构想,因此图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
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 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变更,且其组件布局型态可能更为复杂。请参阅图2以及图3,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的构造示意 图,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的应用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 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轴结构4,应用于一至少具有对应的上下壳体5、 6 的电子设备,且该上壳体5至少设有一连接杆50,其中,该电子设备 例如为笔记本计算机、电子词典以及折叠式手机等电子设备,本实施 例以该电子装置为笔记本计算机为例进行说明,但并非以此为限。该转轴结构4包括连接部40、固定部41、轴部42以及旋动件43, 其中,该连接部40、该固定部41以及该轴部42为一体成型,从而使 该上壳体5相对该下壳体6移动时,该连接杆50带动该转轴结构4, 以使该轴部42配合该旋动件43做旋转动作。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转轴 结构4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该连接部40连接于该连接杆50,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该 连接部40通过焊接、螺锁或黏合的固定方式其中之一连接于该连接杆 50,较佳地,该连接杆50装设于该上壳体5的一侧边,且该上壳体5 至少具有用以对应装设该连接杆50的嵌入槽(未图示)。须特别说明的 是,于适当情况下该连接部40与该连接杆50亦可为一体成型。该固定部一端连接于该连接部40,另一端连接于该上壳体5,于 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41还包括至少一定位孔410;该固定部41与该 连接部40以一预设夹角对应设置;该固定部41通过焊接、螺接或黏 合的固定方式其中之一固定该转轴结构4于上壳体5,较佳地,该固定 部41通过螺接的固定方式固定该转轴结构4于上壳体5,如图3所示, 该固定部41具有一螺孔411,且该上壳体5具有用以对应该螺孔411 的螺接柱51以及具有用以对应该定位孔410的定位柱52。于组装该转 轴结构4时,预先将该定位柱52插入该定位孔410,再用螺丝进行固 定,如此可固定该转轴结构4于上壳体5中。该轴部42连接于该固定部41,于本实施例中,该轴部42与该固 定部41以一预设夹角对应设置。该旋动件43轴接于轴部42,该旋动件43具有一结合部430,该 旋动件43藉该结合部430与该下壳体6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该结合
部430为螺孔。需特别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41与该连接部40以 一预设夹角对应设置以及该轴部42与该固定部41以一预设夹角对应 设置,如此设计,以使上壳体5绕该轴部42转动时,该转轴结构4的 一体成型的该连接部40、该固定部41以及该轴部42为平面受力,从 而避免了直线结构的单线受力,以增加该转轴结构4的刚性。同时, 该转轴结构4设计为具有弯折结构有利于实施组装及拆卸的操作。为进一步显示本实用新型转轴结构4于本实施例中实施于笔记本 计算机的方式,请参阅图4,图4所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的实施 于笔记本计算机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4为两 个,分别装设于该笔记本计算机的上壳体5的两侧边缘,作为转轴结 构以供笔记本计算机开启或关闭上壳体。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使该连接部、该固定部以及 该轴部为一体成型,并于该轴部轴接一旋动件,从而使该上壳体相对 该下壳体移动时,该连接杆带动该转轴结构,以使该轴部配合该旋动 件做旋转动作,如此设计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操作繁 琐及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 诸多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 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 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 利保护范围,应如的权利要求书所列。
权利要求1.一种转轴结构,其应用于一至少具有对应的上下壳体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至少设有一连接杆,该转轴结构包括连接部,其连接于该连接杆;固定部,一端连接于该连接部,另一端连接于该上壳体;轴部,其连接于该固定部;以及旋动件,其轴接于该轴部,该旋动件具有一结合部,该旋动件藉该结合部与该下壳体连接;其中,该连接部、该固定部以及该轴部为一体成型,以使该上壳体相对该下壳体移动时,该连接杆带动该转轴结构,以使该轴部配合该旋动件做旋转动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还包 括至少一定位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与该 连接部以一预设夹角对应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通过 焊接、螺接或黏合的固定方式其中之一固定该转轴结构于上壳体。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通过 焊接、螺接或黏合的固定方式其中之一连接于该连接杆。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轴部与该固 定部以一预设夹角对应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为螺孔。
专利摘要一种转轴结构,应用于一至少具有对应的上下壳体的电子设备,且该上壳体至少设有一连接杆,该转轴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固定部以及轴部与一轴接于该轴部的旋动件。该连接部连接于该连接杆;该固定部连接于该连接部并固定该转轴结构于该上壳体;该轴部连接于该固定部;以及该旋动件轴接于该轴部,该旋动件具有至少一用于结合于下壳体的结合部,从而使该上壳体相对该下壳体移动时,该连接杆带动该转轴结构,以使该轴部配合该旋动件做旋转动作,如此设计以使该转轴结构简单化,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文档编号H04M1/02GK201025280SQ20072014252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5日
发明者田中树, 郭景豊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