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其可挠性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2275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及其可挠性套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其内建的话筒设置在可挠性套件中,而可挠性套件经过适当设计,可使话筒的性能表现良好。

背景技术
阵列式话筒(Array Microphone)能够清楚接收某特定方向上的声音,同时压抑环境噪音,因此通常应用于高品质录音机或通信装置上。
典型的阵列式话筒由多个并列的话筒所构成。图1显示话筒阵列的一个最简单例子,其中话筒阵列1包括二个并列设置的话筒11、12,这二个话筒11、12接收信号,经处理后,可决定话筒阵列1的指向性(Directivity)。假设这二个话筒11、12均为全向性(Omni-Directional)话筒并且具有相同的特性,则话筒阵列1的指向性由这二个话筒11、12之间的距离d来决定。
以上例子是在开放空间中建构一话筒阵列,在实际运用上并无困难,然而大部分的电子装置(如手机Cellular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笔记本计算机等)都具有塑料或金属制的外壳,而这些外壳会隔绝外界声音,增加话筒置放在外壳内的困难度。具体而言,实验中发现原本在开放空间中效能表现佳的话筒,一但安装设置在电子装置中,由于受到外壳的阻碍,其效能表现明显的变差,另外话筒之间漏音(Sound Leakage)以及串音(Cross Talk)的问题也需要解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内建的话筒设置在可挠性套件中,而可挠性套件经过适当设计,可使话筒的性能表现良好。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一外壳、一电路板、多个可挠性套件、以及多个话筒。其中,外壳具有多个侧壁、多个容纳空间由侧壁所包围、以及多个收音孔连通到容纳空间。可挠性套件设置在容纳空间中,每一可挠性套件具有多个表面、以及至少一突肋设置在表面上。话筒设置在电路板上,并且容纳在容纳空间中。
其中,上述的表面可包括一前表面、一后表面、以及多个侧表面连结前表面以及后表面,而突肋设置在前表面上。
其中,在前表面上可设置有一第一开孔,连通到其中一收音孔,且第一开孔被突肋所包围。
其中,在后表面上可设置有一第二开孔,且第二开孔的直径大于第一开孔的直径。
或者,上述的表面包括一前表面、一后表面、以及多个侧表面连结前表面以及后表面,而突肋设置在侧表面上。
其中,在前表面上可设置有一第一开孔,连通到其中一收音孔。
其中,在后表面上可设置有一第二开孔,且第二开孔的直径大于第一开孔的直径。
其中,可挠性套件大致上为圆柱形。
其中,可挠性套件的材质可为橡胶。
其中,上述的话筒可组成一话筒阵列。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可挠性套件,包括一前表面、一后表面、多个侧表面、一第一开孔、一第二开孔、以及一突肋。其中,侧表面连结前表面以及后表面。第一开孔设置于前表面上。第二开孔设置于后表面上,且第二开孔的直径大于第一开孔的直径。突肋设置于前表面或者侧表面上。
其中,当突肋设置于前表面上时,第一开孔被突肋所包围。
其中,可挠性套件大致上为圆柱形。
其中,可挠性套件的材质可为橡胶。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显示一典型的话筒阵列。
图2A为依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内建话筒阵列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电子装置沿着剖面线IIB-IIB切剖的剖面图。
图3A为依据本发明的可挠性套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B为依据图3A的可挠性套件其后表面朝上的立体图。
图3C为依据图3A的可挠性套件其前表面朝上的立体图。
图4A为依据本发明的可挠性套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B为依据图4A的可挠性套件其后表面朝上的立体图。
图4C为依据图4A的可挠性套件其前表面朝上的立体图。
图5A显示受测的第一实施例的可挠性套件。
图5B显示受测的第二实施例的可挠性套件。
图6A为测试图5A以及图5B的可挠性套件所使用的测试治具的剖面图。
图6B为图6A的测试治具的立体图。
图7为利用二全向性话筒设置在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可挠性套件、以及一第一测试治具中进行测试所绘制的极性图。
图8为利用二全向性话筒设置在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可挠性套件、以及一第二测试治具中进行测试所绘制的极性图。
图9为利用二全向性话筒设置在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可挠性套件、以及一第三测试治具中进行测试所绘制的极性图。
图10为利用二全向性话筒设置在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可挠性套件、以及一第四测试治具中进行测试所绘制的极性图。
图11为利用二全向性话筒设置在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可挠性套件、以及一第五测试治具中进行测试所绘制的极性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传统技术 1~话筒阵列 11~话筒 12~话筒 d~距离 本发明 2~电子装置 10~全向性话筒 20~外壳30~可挠性套件 30’~可挠性套件30”~可挠性套件 40~前盖40’~测试治具 50~后盖60~电路板 301’~前表面 301”~前表面 302’~后表面 302”~后表面 303’~第一开孔303”~第一开孔 304’~第二开孔304”~第二开孔 305’~侧表面 305”~侧表面 306”~圆形突肋307”~圆形突肋 401~收音孔402~侧壁 403~容纳空间 403’~容纳空间 501~突出部601~第一表面 602~第二表面 603集成电路芯片 dc~中心距离 D’~外径 D”~外径 H’~高度 H”~高度 iD~内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虽然是用笔记本计算机为例子来说明,然而可以了解到,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Receiver,GPS Receiver)、液晶显示器等其它各种电子装置。
请参阅图2A,图2A为依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2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电子装置2的外壳20包括一前盖40以及一后盖50,在前盖40上设置有多个收音孔401,外界声音可经由收音孔401而进入外壳20。
图2B为图2A的电子装置沿着剖面线IIB-IIB切剖的剖面图,由图2B可知,前盖40具有多个侧壁402,且侧壁402向内突出而形成多个容纳空间403,亦即侧壁402围绕在容纳空间403的周围。容纳空间403与前盖40上的收音孔401相连通。
电路板60具有一第一表面601、一第二表面602、以及一集成电路芯片603。其中第一表面601与第二表面602互为相反面,而集成电路芯片603设置在第一表面601上。此外,在电路板60的第一表面601上还设置有二全向性话筒10,其组成一话筒阵列。
在组装时,全向性话筒10先塞入可挠性套件30中,然后再塞入前盖40的容纳空间403中,于是全向性话筒10可经由前盖40的收音孔401来接收外界声音。
在图2B中,集成电路芯片603设置在电路板60的第一表面601上,然而在实际应用上,集成电路芯片603也可以设置在电路板60的第二表面602上,或者甚至设置在全向性话筒10内。
在后盖50上设置有多数个突出部501,用于将电路板60推向前盖40。
可挠性套件30可由橡胶或者其它挠性材料制成,除了可保护全向性话筒10免受外来震动影响,同时还可防止二话筒之间漏音以及串音。
可挠性套件30原来体积略大于容纳空间403,而在组装时,后盖50上的突出部501会将电路板60推向前盖40,因而挤压可挠性套件30,使其缩小,直到电路板60接触到前盖40的侧壁402为止,结果可挠性套件30被紧紧夹在全向性话筒10以及前盖40之间,不但可避免漏音,而且使全向性话筒10仅能经由收音孔401来接收外界声音,因此全向性话筒10能够有良好的性能表现。
请同时参阅图3A、图3B以及图3C所示的可挠性套件30’的第一实施例,其大致上为圆柱形,具有前表面301’、后表面302’、以及侧表面305’,侧表面305’连结在前表面301’以及后表面302’之间,在前表面301’上设置有第一开孔303’,使话筒10能接收外界声音。在后表面302’上设置有第二开孔304’,使话筒10能够装入可挠性套件30’中。另外,第二开孔304’的直径大于第一开孔303’的直径。
请同时参阅图4A、图4B以及图4C所示的可挠性套件30”的第二实施例,其大致上为圆柱形,具有前表面301”、后表面302”、以及侧表面305”,侧表面305”连结在前表面301”以及后表面302”之间,在前表面301”上设置有第一开孔303”,使话筒10能接收外界声音。在后表面302”上设置有第二开孔304”,使话筒10能够装入可挠性套件30”中。另外,第二开孔304”的直径大于第一开孔303”的直径。在前表面30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圆形突肋307”,其围绕在第一开孔303”的周围,而在侧表面305”上亦设置有至少一圆形突肋306”。
如前所述,可挠性套件30须被紧紧夹在全向性话筒10以及前盖40之间,以避免漏音。为达成此目标,则必须控制容纳空间403的尺寸公差,所谓“尺寸公差”是指可允许或接受的组件尺寸误差,而愈小的尺寸公差所需的制造成本愈高。
与第一实施例的可挠性套件30’相比较之下,第二实施例的可挠性套件30”因为具有圆形突肋306”、307”,所以能接受较大的尺寸公差而不会产生漏音,此种论点可从底下数个试验结果得到验证。
图5A显示受测的第一实施例的可挠性套件(底下简称为套件I),其高度以及外径分别标示为H’及D’。图5B显示受测的第二实施例的可挠性套件(底下简称为套件II),其高度以及外径分别标示为H”及D”。图6A以及图6B显示测试套件I以及套件II所使用的测试治具40’,其具有二个容纳空间403’,每一容纳空间403’的内径为iD,而二容纳空间403’的中心距离为dc。
测试前,先将声级计摆放在扬声器前方25cm处,然后将扬声器的音量转大,直到声级计读数为94dB为止,接着移除声级计,并换上前述的测试治具,且在测试治具中已装有二个套件I(或者二个套件II)以及二全向话筒(一主话筒MainMic以及一参考话筒RefMic)。
在测试中一共使用了五种不同尺寸的测试治具第一测试治具(底下简称为治具1)的内径iD=7.85mm,中心距dc=10.35mm;第二测试治具(底下简称为治具2)的内径iD=8.15mm,中心距dc=10.35mm;第三测试治具(为标准治具,底下简称为治具3)的内径iD=8.0mm,中心距dc=10.35mm;第四测试治具(底下简称为治具4)的内径iD=8.15mm,中心距dc=10.65mm;第五测试治具(底下简称为治具5)的内径iD=7.85mm,中心距dc=10.65mm。表I所显示者为2007,12,12所作的测试结果 表1 现说明表1。当治具1配合套件I进行测试时,主话筒收到的声级为-18.9dB,参考话筒收到的声级为-19.9dB。若将主话筒遮蔽,则测量到主话筒与参考话筒之间声级差(主话筒的漏音)为30.8dB。若将参考话筒遮蔽,则测量到主话筒与参考话筒之间声级差(参考话筒的漏音)为28.7dB。至于其它数据可类推。
如果要满足实际需求,则每一话筒的漏音应该要超过15dB。而在表1中,不合格的数据(小于15dB)用粗体字标示出来,其分别为套件I搭配治具2以及治具4,请注意治具2以及治具4的内径大于标准治具(治具3)。而如果使用套件II的话,则测试结果全数合格。
表II所显示者为2007,12,27所作的测试结果 表2 在表2中,不合格的数据(小于15dB)亦用粗体字标示出来,其分别为套件I搭配治具2以及治具4。而使用套件II的测试结果全数合格。
由以上表1以及表2可知,在没有漏音的要求下,使用套件II时,容纳空间的容许公差较大。
表3所示为另一测试结果,可用来将其画成话筒阵列的极性图(PolarPattern)。此话筒阵列包括二全向性话筒,分别设置在套件I或套件II内,然后固定在治具1中。测试时,扬声器轮流摆放在话筒阵列四周不同位置,当扬声器摆放在0°时,话筒阵列所接收的平均(均方根)功率为-31.17dB,当扬声器摆放在30°时,话筒阵列所接收的平均(均方根)功率为-31.58dB,而二者相差-0.41dB,显示于右边下一栏,至于其它数据可类推。
表3
依照表3所绘的极性图显示在图7中,由图可知,使用套件II所得到的图形比套件I为窄,也就是说,使用套件II所产生的拾音束会比套件I为窄。
表4所示为另一测试结果,其中使用的话筒阵列与先前所用者为同一话筒阵列,设置在套件I或套件II内,然后固定在治具2中。
表4
依照表4所绘的极性图显示于图8中,由图可知,使用套件II所得到的图形比套件I为窄,也就是说,使用套件II所产生的拾音束会比套件I为窄。
表5所示为另一测试结果,其中使用的话筒阵列与先前所用者为同一话筒阵列,设置在套件I或套件II内,然后固定在治具3中。
表5

依照表5所绘的极性图显示于图9中,由图可知,使用套件II所得到的图形比套件I为窄,也就是说,使用套件II所产生的拾音束会比套件I为窄。
表6所示为另一测试结果,其中使用的话筒阵列与先前所用者为同一话筒阵列,设置在套件I或套件II内,然后固定在治具4中。
表6
依照表6所绘的极性图显示于图10中,由图可知,使用套件II所得到的图形比套件I为窄,也就是说,使用套件II所产生的拾音束会比套件I为窄。
表7所示为另一测试结果,其中使用的话筒阵列与先前所用者为同一话筒阵列,设置在套件I或套件II内,然后固定在治具5中。
表7
依照表7所绘的极性图显示于图11中,由图可知,使用套件II所得到的图形比套件I为窄,也就是说,使用套件II所产生的拾音束会比套件I为窄。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其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任意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一外壳,具有多个侧壁、多个容纳空间由所述侧壁所包围、以及多个收音孔连通到所述容纳空间;
一电路板;
多个可挠性套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每一可挠性套件具有多个表面、以及至少一突肋设置在所述表面上;
多个话筒,设置在该电路板上,并且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表面包括一前表面、一后表面、以及多个侧表面连结该前表面以及该后表面,而该突肋设置在该前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该前表面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孔,连通到其中一收音孔,且该第一开孔被该突肋所包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该后表面上设置有一第二开孔,且该第二开孔的直径大于该第一开孔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表面包括一前表面、一后表面、以及多个侧表面连结该前表面以及该后表面,而该突肋设置在所述侧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该前表面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孔,连通到其中一收音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该后表面上设置有一第二开孔,且该第二开孔的直径大于该第一开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可挠性套件大致上为圆柱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可挠性套件的材质为橡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话筒组成一话筒阵列。
11.一种可挠性套件,包括
一前表面;
一后表面;
多个侧表面连结该前表面以及该后表面;
一第一开孔,设置于该前表面上;
一第二开孔,设置于该后表面上,且该第二开孔的直径大于该第一开孔的直径;
一突肋,设置于该前表面或者所述侧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挠性套件,其中,当该突肋设置于该前表面上时,该第一开孔被该突肋所包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挠性套件,其中,该可挠性套件大致上为圆柱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挠性套件,其中,该可挠性套件的材质为橡胶。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外壳、一电路板、多个可挠性套件、以及多个话筒。其中,外壳具有多个侧壁、多个容纳空间由侧壁所包围、以及多个收音孔连通到容纳空间。可挠性套件设置在容纳空间中,每一可挠性套件具有多个表面、以及至少一突肋设置在表面上。话筒设置在电路板上,并且容纳在容纳空间中。
文档编号H04R1/20GK101516049SQ20081018418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1日
发明者温明勋 申请人:美商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