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2381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座体的扬声器。
背景技术
喇叭是人们早期使用的一种扬声器。图1为现有技术揭示的一种喇叭式扬声器 IO,其包括一振盆102以及一设置于该振盆102内的发声元件104。使用时,将该发声元件 104通过导线与一外部音频信号源电连接即可。然而,喇叭式扬声器10无功放电路,音量较 小。 喇叭式扬声器已无法满足远距离传声,后来产生了另一种扬声器,即音响。图2为 现有技术揭示的一种音箱20,其包括一箱体202、一设置于箱体202上的发声元件204以及 设置于箱体202内的功放电路(图未示),且该功放电路与发声元件204电连接。该音箱 20使用时,通过一数据线将该功放电路与一外部音频信号源连接即可。然而,该音箱20的 发声元件204的振膜通常为锥盆式,需要一共振箱体202,体积较大,使用不方便。
为了使扬声器的体积减小,现有技术揭示一种平板扬声器,其将振膜做成平面。由 于平面振膜前后两面所产生的声波相位是同向的,所以,平板扬声器不需要箱体,体积较 小。 然而,平板扬声器使用时较为繁琐,需要使用多个数据线与外部音频信号源连接。 现有技术并未揭示一种既可以用来安装扬声器并直接与外部音频信号源连接的座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座体的扬声器,且该扬声器的座体可以直接与 外部音频信号源连接。 —种扬声器,该扬声器包括一座体;一第一连接器;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 用于连接外部音频信号源;一功放电路,该功放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 电连接;以及一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外部音频信号源的音频信号并播放声 音,该发声装置包括一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的第三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凹槽设 置于该座体和发声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之上,至少一个凸缘设置于该座体和发声装置中的另 一个之上,该发声装置可以通过上述凹槽和凸缘的机械配合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座体上。
—种扬声器,其中,该扬声器包括一座体;一连接器,该连接器用于连接外部音频 信号源;一功放电路,该功放电路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一基于热致发声原理的发声装置, 该发声装置安装于所述座体上,用于与所述功放电路电连接,以接收所述外部音频信号源 的音频信号并播放声音。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述扬声器包括一座体,且该座体内设置有一连接外部音频 信号源的连接器,所以该座体既可以安装发声装置又可以直接与外部音频信号源连接,从 而使该扬声器使用更方便。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喇叭式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音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扬声器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扬声器的座体的分解图。 图5为图3中扬声器的座体的壳体倒置图。 图6为本发明图3中扬声器的发声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中发声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片7中发声装置去掉固定外框后的立体组装图。 图9为图3中的扬声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扬声器的侧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扬声器的座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扬声器。 请参阅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30,其包括一座体40以及一安装 于座体40上的发声装置50。以下先针对座体40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4,所述座体40包括一基底42以及罩设于所述基底42上的一壳体44。 该座体40内容置有一用以与发声装置50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60、一对所述发声装置50提 供功放电路的功放电路装置70、一用以将第一连接器60及发声装置50固定于壳体44上的 固定件80以及一连接外部音频信号源的第二连接器90。 所述基底42的材料包括金属、合金、玻璃以及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基底42 的形状与大小不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42为一矩形塑料平板, 所述基底42上设置有多个用以固定壳体44及功放电路装置70的固定孔420。所述基底 42对应于第二连接器90位置处安装有一凸台422用以支撑该第二连接器90。
所述壳体44的材料包括金属、合金、玻璃以及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壳体44 的形状与大小不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请同时参见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壳 体44为一侧开口的中空长方体,所述开口朝向基底42,且其形状与基底42相适配。所述壳 体44包括两个相对且平行设置的较长侧壁440、两个相对且平行设置的较短侧壁442及连 接所述较长侧壁440与较短侧壁442的顶板446。所述基底42与壳体44的侧壁440、442 及顶板446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46。其中, 一侧壁442靠近顶板446的一端中部设置有一 圆形开孔4420使所述连接器90的红外信号接收端子(图未示)外露,另一侧壁442靠近 开口的一端设置有一凸起4422,该凸起4422上设有一开口 (图未标),以使电源线100可 以由壳体44向外延伸。所述顶板446上靠近其中一侧壁442处设有一正对第二连接器90 的矩形开口 4460,靠近另一相对侧壁442位置处设有一穿孔4469,该顶板446于开口 4460 及穿孔4469之间的位置处向下冲压形成一凹槽4462。所述凹槽4462的延伸方向与侧壁 442平行且该凹槽4462的长度与该壳体44的顶板446的宽度相同,该凹槽4462的截面呈 U形,其距离凸起4422较近,而距离开孔4420较远。所述凹槽4462由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 4466以及一连接二侧板4466底端的底板4464围成。其中,所述底板4464的中央位置处形
5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方形开孔4465,以容置上述第一连接器60,所述两侧板4466的结构对 称,每一侧板4466上形成有一开缝4467以及两个凸起4468,所述开缝4467的长度方向平 行于凹槽4462的延伸方向,所述两个凸起4468分别设置于开缝4467两侧,所述凸起4468 呈柱状。所述凹槽4462的两侧板4466以及底板4464对应于壳体44内部形成一凸出部 4463 (请参见图5)。所述凸出部4463上与上述二开孔446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二方形固定 槽4461,所述二方形固定槽4461两侧形成有二柱体448以定位所述固定件80。所述壳体 44内壁设有多个凸柱447,每一凸柱447上设有与基底42的固定孔420对应的固定安装孔 4470,若干螺丝穿过基底42上的固定孔420与凸柱447上的安装孔4470螺合,从而将壳体 44固定到基底42上。 所述第一连接器60可以为插头、插座或弹性接触片等任何可以实现信号输出的 元件。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60包括一方形底座62以及多个设置于底座62上的金 属弹片64。 所述功放电路装置7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器60及第二连接器90电连接,用来将 由第二连接器90输入的信号放大并传输至所述发声装置50。本实施例中,所述功放电路 装置70包括一基板72、一设置于该基板72上的印刷电路板74以及一指示灯76。所述基 板72用来支撑印刷电路板74。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72为一矩形金属板。所述印刷电路 板74为一于基板72形状相同的板,其内部集成了功放电路。所述印刷电路板74与所述基 板72平行且间隔设置,并于所述印刷电路板74与所述基板72之间设置有四个垫片(图未 标)。所述指示灯76与印刷电路板74电连接。所述指示灯76通过一支撑杆78支撑,并设 置于壳体44的顶板446的穿孔4469内。所述功放电路装置70与一电源线100电连接,该 电源线100由壳体44的侧壁442的凸起4422上的开孔(图未示)向外延伸。进一步地, 所述功放电路装置70附近还可以设置一散热装置(图未示)以对该功放电路装置70进行 散热。 所述固定件80为一弯曲的弹片,其包括一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84,一连接所述两 个侧壁84底部的底壁82以及自侧壁84顶部朝内相向设置的二卡板86。该固定件80用 以与壳体44顶板446的凸出部4463配合,所述卡板86用于插入所述壳体44相应的开缝 4467中而与发声装置50扣合,从而将发声装置50固定在座体40上。所述底壁82设置有 与壳体44内的固定槽4461相对应的两个中空凸起820。 二开孔822对称设置于所述凸起 820的两侧,以方便所述固定件80的安装。所述凸起820的作用为当所述第一连接器60 安装于所述固定槽4461中时所述凸起820抵顶所述第一连接器60以将其定位。所述壳体 44内部的凸出部4463容置于该固定件80内。所述固定件80的凸起820插在凸出部4463 上的固定槽4461内。 所述第二连接器90位于所述壳体44基底42的凸台422上,该第二连接器90可以 是线端连接器或板端连接器,其用来将功放电路装置70与外部音频信号源(图未示)电连 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90包括一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中的电路元件(图未示)。 所述外壳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较短侧壁92、两个相对设置的较长侧壁94以及一连接所述 较短侧壁92与较长侧壁94的顶板96与底板(图未示)。其中一侧壁94靠近顶板96的中 央位置处设置有一与壳体44上的开孔4420对应的圆形开孔940,使所述连接器90的红外 信号接收端子(图未示)外露。所述顶板96靠近开孔940的位置向下冲压形成一容置空
6间960,所述容置空间960与壳体44顶板446上的开口 4460形状相同,以与其相对接。该 容置空间960由一底壁962及与该底壁962连接的侧壁(图未标)围成,且该底壁962相 对于连接器90的顶板96呈一倾斜角度设置。所述凹槽960的底壁962设有一连接音频信 号源(图未示)的接口 964。所述接口 964为一可以与任何音乐设备进行连接的接口。本 实施例中,所述接口 964为一扩展坞接口 ,可以与MP3、 MP4等音乐播放器配套使用。
所述座体40组装的顺序为首先,将第二接器90设置于所述基底42的凸台422 上;其次,将功放电路70设置于所述基底42上;再次,将所述第一连接器60设置于壳体44 的二开孔4465内;然后,将固定件80设置于所述壳体44内的凸出部4463上,使固定件80 的卡板86插入所述壳体44相应的开缝4467,并使固定件80的凸起820将第一连接器60 顶住;最后,将壳体44罩设并固定于所述基底42上。
以上为座体40的描述,下面对发声装置50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6,所述发声装置50包括一发声模组52、二位于发声模组52两侧的保护 元件54及将所述发声模组52及保护元件54固定夹置其间的一固定外框。以下先介绍发 声模组52。 所述发声模组52包括一固定架520、多个第一电极522及多个第二电极524,每一 第一电极522均与一第二电极524相邻且间隔设置、以及一发声元件526。所述第一电极 522和第二电极52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固定架520相对的两个边框上且分别与该发声元 件526电连接。所述发声元件526可接受所述第一电极522和第二电极524输入的信号发 出声波。 所述第一电极522和第二电极524由导电材料制成,且其形状不限。优选地,第一 电极522和第二电极524采用强度较大的金属或合金制成,该金属或合金可以为钨、钼以及 不锈钢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522和第二电极524为不锈钢杆。所述 多个第一电极522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524电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发声模组 52包括四个第一电极522和四个第二电极524。所述4个第一电极522通过一短路片528 电连接,所述四个第二电极524通过另一短路片529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发声模组52包 括多个第一电极522和多个第二电极524,每一第一电极522与一第二电机524相邻设置, 可以降低发声模组52的工作电压。可以理解地,本发明中的电极数量亦可设置为二,即一 第一电极522与一第二电极524。 所述固定架520的形状与大小不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所述固定架520由绝 缘材料制成,该绝缘材料包括玻璃、陶瓷、树脂、木质材料、石英、塑料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 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520为一方形的塑料框架。所述固定架520的边长略小于第一及第 二电极522, 524的长度,厚度大于第一及第二电极522, 524的直径。该固定架520用来固 定第一及第二电极522,524的相对两边框上分别形成有一凹槽5202,所述短路片528,529 嵌在该凹槽5202中。所述固定架520与第一及第二电极522,524平行的两个边框上分别 设有多个凸片5204,这些凸片5204用于与发声模组52两侧的保护元件54相扣合。可以理 解地,本发明中的第一及第二电极522,524也可以直接固定在短路片528,529上并通过短 路片528,529电连接,即,所述固定架520为一可选元件。 所述发声元件526可以为箔片、碳纳米管结构等任何可以实现电-热-声转换的 发声元件。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元件526包括一碳纳米管结构。所述碳纳米管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该碳纳米管结构包括至少一碳纳米管膜。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结构可 包括多个平行且无间隙铺设或/和重叠铺设的碳纳米管膜。所述碳纳米管结构的厚度(线 状结构时即为直径)为0.5纳米 1毫米。优选地,该碳纳米管结构的厚度为50纳米。所 述碳纳米管结构的单位面积热容可小于2X 10—4焦耳每平方厘米开尔文。优选地,所述碳纳 米管结构的单位面积热容小于1. 7X10—6焦耳每平方厘米开尔文。所述碳纳米管结构中的 碳纳米管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及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单壁碳 纳米管的直径为0. 5纳米 50纳米,所述双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 0纳米 50纳米,所述 多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 5纳米 50纳米。 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紧密 结合。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可为有序排列。所谓有序是指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有规 则。具体地,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沿一个方向择优取向排列。所述碳纳米管膜可通 过拉取一碳纳米管阵列直接获得。该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择优取向排列的碳纳米管,且碳 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具体地,每一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连续且定向排列的 碳纳米管片段。该多个碳纳米管片段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每一碳纳米管片段包括多个 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该多个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该碳纳米管片 段具有任意的宽度、厚度、均匀性及形状。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 排列。所述单层碳纳米管膜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可以理解,通过将多个碳纳米管膜平行且 无间隙铺设或/和重叠铺设,可以制备不同面积与厚度的碳纳米管结构。当碳纳米管结构 包括多个重叠设置的碳纳米管膜时,相邻的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形成一夹 角P ,0°《P《90° 。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作为发声元件526的碳纳米管结构包括一层碳纳米管 膜。所述碳纳米管结构中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沿第一电极522向第二电极524延伸。
所述碳纳米管结构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粘性与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极522,524紧密 接触,也可以通过导电粘结剂与所述第一及第二电极3522,524紧密接触。所述导电粘结剂 可设置于所述碳纳米管结构与第一及第二电极522,524相接触的表面。所述导电粘结剂在 实现碳纳米管结构与第一及第二电极522,524电接触的同时,还可以使所述碳纳米管结构 与第一及第二电极522,524更好地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粘结剂为一层银胶。
所述发声元件526的工作介质不限,只需满足其电阻率大于所述发声元件526的 电阻率即可。所述介质包括气态介质或液态介质。所述气态介质包括空气。所述液态介质 包括非电解质溶液、水及有机溶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水包括纯净水、自来水、淡 水及海水,所述有机溶剂包括甲醇、乙醇及丙酮等。本实施例中,所述介质为空气。
上述发发声元件526在使用时,由于碳纳米管结构由均匀分布的碳纳米管组成, 且该碳纳米管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故该碳纳米管结构具有较小的单位面积热容和较 大的散热表面,在输入信号后,碳纳米管结构可迅速升降温,产生周期性的温度变化,并和 周围介质快速进行热交换,使周围介质的密度周期性地发生改变,进而发出声音。故本发明 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元件526的发声原理为"电_热_声"的转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声元件526的声压级大于50分贝每瓦声压级,发声频率范 围为1赫兹至10万赫兹(即1Hz-100kHz)。所述发声元件526在300赫兹至4万赫兹频率 范围内的失真度可小于3%。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碳纳米管结构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机械管结构可方便地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发声元件526。
所述每一保护元件54为一多孔结构,如金属栅网。所述金属栅网可通过对金属 板刻蚀或通过金属线编织而成。本实施例中,将两个金属栅网分别设置于固定架520两侧, 并固定于固定架520上。所述金属栅网为通过对金属板刻蚀形成,其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 微孔。将保护元件54固定于固定架520上的方式不限,可以为螺栓、粘结剂或任何可以固 定的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栅网与电极522,524平行的两边分别设置有卡槽540,以 供凸片5204穿设,从而使金属栅网固定于固定架520上。采用金属栅网作为保护元件54 既可以使发声元件526发出的声波向外传递,又可以保护作为发声元件526的碳纳米管结 构不被外界破坏,还可以使发声元件526产生的热量迅速向外扩散,以保证发声模组52正 常工作。可以理解地,本发明中的保护元件54亦可以为一弯曲成U形的金属栅网。所述发 声模组52设置于该U形金属栅网的U形槽内。 所述固定外框包括第一固定外框56及与该第一固定外框56配合的第二固定外框 58。所述第一固定外框56包括四个边框560,四个边框560首尾相连形成一开孔562。所 述第二固定外框58分别包括四个边框580,四个边框580首尾相连形成一开孔582。第一 及第二固定外框56、58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置空间,以收容发声模组52及保护元件54。所述 开孔562, 582可以使发声元件526发出的声波向外传递,又可以使发声元件526产生的热 量迅速向外扩散,以保证发声模组52正常工作。所述第一固定外框56与第二固定外框58 可以通过螺栓、粘结剂或任何可以固定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固定外框56与第二固 定外框58由绝缘材料制作,该绝缘材料包括玻璃、陶瓷、树脂、木质材料、石英、塑料等中的 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外框56与第二固定外框58为方形塑料框。所述 第一固定外框56与第二固定外框58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请一并参见图7,所述第一及第二固定外框56、58朝向座体40的下边框560、580 外侧面中间位置形成有一卡固槽564, 584以及两个设置于卡固槽564, 584两边的凹陷566、 586。所述卡固槽564,584与所述壳体44内的固定件80的卡板86相配合,以供卡板86插 设;所述凹陷566,586与所述壳体44的凹槽4462内的两个凸起4468相匹配,从而将发声 装置50固定于所述座体40上。 请参见图8,所述固定框底部朝向座体40的凹槽4462位置处连接有第三连接器 57。所述第三连接器57可以为插头、插座或弹性接触片等任何可以实现信号输入的元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器57为二金属片。其中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一电极522电连接, 另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电极524电连接。所述金属片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外框56 的底部边框560上,并与壳体40凹槽446底板4464的开孔4465对应。所述第三连接器57 与座体40上的第一连接器60电连接。可以理解地,也可以通过导线等其他方式实现座体 40内的功放电路装置70与发声装置50的电连接。 所述发声装置50组装的顺序为先将两个保护元件54分别固定于发声模组52的 固定架520两侧;然后,将第一及第二固定外框56、58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保护元件54两 侧,并将第一及第二固定外框56、58固定。由于本发明采用箔片或碳纳米管结构作为发声 元件526,所以发声装置50可以做成平板状,从而使发声装置50小型化。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声装置50为平板状,发声装置50设置有卡固槽564, 584及 凹陷566、586的一端定义一与所述座体40的凹槽4462机械配合的凸缘(图未标)。所述
9发声装置50可通过上述凹槽4462和凸缘(图未标)的机械配合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座体 40上。请参见图9,所述扬声器30组装的时候,将发声装置50设置有卡固槽564, 584及凹 陷566、586的一端,即凸缘插入所述座体40的凹槽4462内,并使凸起4468分别插入对应 的凹陷566、586内,使卡板86插入到对应的卡固槽564内,同时所述发声装置50的第三连 接器57与所述座体40的第一连接器60电连接。 所述扬声器30工作时,将一音频信号源,如MP3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90的接口 964。所述音频信号源发出的信号通过第二连接器90以及功放电路装置70到达发声装置 50。所述发声装置50中的碳纳米管结构接收到信号后,开始加热周围空气,并发出声音。
请参见图IO,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30a,其包括一座体40a以及一 安装于座体40a上的发声装置50a。所述扬声器30a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30 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座体40a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30的座体40结构 有所不同。 请参见图11,所述座体40a包括一基底42a以及一与该基底42a配合的壳体44a。 所述壳体44a包括一顶板446a,所述顶板446a中央位置处向下冲压形成一凹槽4462a,该 凹槽4462a包括一底板4464a以及与该底板4464a连接的侧板(图未标)。所述凹槽4462a 的截面呈一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U形,所述旋转角度大于0度小于90度。本实 施例中,所述所述凹槽4462a的截面呈一顺时针旋转约15度的U形,也就是说,所述凹槽 4462a的底板4464a与座体40a的基底42a呈大于0度而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壳体44a 为一流线型,使该座体40a看起来更具有美感。将所述座体40a放置于水平面内,将发声装 置30a插入到该座体40a的凹槽4462a内后,所述发声装置30'与基底42a形成一夹角。可 以理解地,由于发声装置30a通过加热周围介质而发声,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使 发声装置30a与竖直方向形成一夹角,有利于发声装置30a散热,从而保证该发声装置30a 正常工作。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其包括一座体以及一安装于座体上的发声 装置。所述扬声器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三实 施例中,所述扬声器的座体上设置有一凸缘,所述扬声器的发声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一凹槽。 所述扬声器的发声装置的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连接器,所述扬声器的座体的凸缘上设置有第 三连接器。所述发声装置可通过上述凹槽和凸缘的机械配合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座体上, 且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三连接器电连接。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 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扬声器包括一座体;一第一连接器;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外部音频信号源;一功放电路,该功放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电连接;以及一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外部音频信号源的音频信号并播放声音,该发声装置包括一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的第三连接器,至少一个凹槽设置于该座体和发声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之上,至少一个凸缘设置于该座体和发声装置中的另一个之上,该发声装置可以通过上述凹槽和凸缘的机械配合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座体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一基底及与基底配合的壳 体,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该基底上,所述壳体具有一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二 连接器对应的开口。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板朝向基底凹陷形成一容 置发声装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由一底壁及与底壁连接的二侧壁围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形成有开孔,所述第三 连接器设置于该开孔内。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二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开缝, 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座体内,该固定件具有二相对设置的卡板,所述卡板插伸出所述开缝 中并卡于所述发声装置中。
6. 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每一侧壁上形成有二凸 起,所述发声装置与所述凸起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凹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陷相卡合。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呈U形。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一平板,所述底壁与所述基底 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一与所述开口对应 的扩展坞接口。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为一热致发声装置。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一发声模组,该发声 模组包括至少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二电极以及与该第一及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碳纳米管结 构。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模组进一步包括一固定架,所 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固定于该固定架上。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二间隔 设置于发声模组两侧的保护元件。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二固定外框, 该二固定外框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发声模组及保护元件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结构包括至少一碳纳米 管膜。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铺设于所述第一及第 二电极上。
17.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器包括二金属片,其中一 金属片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另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多个用于与发声 装置的金属片电连接的金属弹片。
19. 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扬声器包括 一座体;一连接器,该连接器用于连接外部音频信号源; 一功放电路,该功放电路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一基于热致发声原理的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安装于所述座体上,用于与所述功放电 路电连接,以接收所述外部音频信号源的音频信号并播放声音。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电极、至 少一第二电极以及与该第一及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碳纳米管结构。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结构包括若干个大致平 行的碳纳米管从所述第一电极延伸至所述第二电极。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碳纳米管共同形成一碳纳米膜。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发声装置可通过一特定机械配合方 式安装于所述座体,以使该碳纳米膜与该发声装置所处位置的水平面不垂直。
24.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座体一侧。
25.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内容于所述座体之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包括一座体;一第一连接器;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外部音频信号源;一功放电路,该功放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电连接;以及一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外部音频信号源的音频信号并播放声音,该发声装置包括一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的第三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凹槽设置于该座体和发声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之上,至少一个凸缘设置于该座体和发声装置中的另一个之上,该发声装置可以通过上述凹槽和凸缘的机械配合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座体上。
文档编号H04R1/00GK101771906SQ200810191730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0日
发明者潜力, 王昱权 申请人: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